视频直播间开讲座、发红包、送奖品,不少老年人紧盯手机、沉溺其中——
多少老人“困”在养生直播间
12345·青诉即办
观海新闻客户端“直通12345”
党报热线82863300
■话题热度★★★★★
如今,不少老年人沉溺于视频直播,与年轻人主打娱乐休闲不同,他们看直播主要是学习“健康养生知识”。“养生专家”、保健品商家在直播间里开讲座、发红包、送奖品,忙得不亦乐乎。这类养生直播间有何“魔力”?老人为何会“慷慨”消费?这股视频直播浪潮对老年人究竟有利还是有弊?记者近日展开了调查。
直播间里的诱惑
不少老人热衷于看完养生直播,再去线下门店领取小礼物、购买保健品。
在李兰居住的小区里,像她一样每天看直播的老人就有二三十人,冯奶奶是其中一位。“每次来看她的时候,她都忙着看这些直播,有时候匆匆吃几口饭就拿着手机进了自己房间。”冯奶奶的儿子告诉记者,母亲看直播时常躲着他们,生怕家里人反对。
直播间外的“套路”
62岁的平度市民孙萍(化名)除了每天看三四场养生直播,还时常到同和街道的几家线下门店里听课体验、领小礼物,这让她的儿子王伟(化名)非常苦恼。两年来,孙萍买保健品已花费了约10万元。
“她买保健品都是藏着掖着,背着我们买。我们做子女的,怎么劝都不管用。”王伟拿出一款纳豆激酶产品给记者看,“这个就挺贵的,你看这个小字,写着纳豆浓缩品,说白了就是一种保健食品。”他认为,母亲买的这些保健品基本上没什么用,不影响身体健康已是万幸。
孙萍往往是在直播间里抢到红包或者礼品券后,再去店里体验、消费,兑换鸡蛋、大米、挂面等小礼物。然而在王伟看来,这都是保健品商家吸引老人的常规操作。“他们就是用小红包、小礼物等小恩小惠来提升老年人与店家的黏度,‘关’在网络直播间里上课,等他们到店后再洗脑式营销,一步步诱导他们花钱。”王伟认为,商家的这些手段对年轻人而言并不算高明,但可以轻松“拿捏”老年人。
为了拆穿商家“套路”,王伟想到母亲常去的线下门店看看,却发现门都进不去。“他们不让年轻人进,老人想进去听课也有‘门槛’,需要有退休金,热爱养生。”他曾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过,但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此类门店哪怕是执法人员突击检查,也很难发现什么问题,里面的产品大多都是正规厂家生产的,明码标价,也没有强买强卖。”王伟告诉记者,加上他母亲常去的门店,周边至少有5家“体验馆”“健康生活馆”。
位于平度市的一家“健康文化体验中心”内,老人们一边听课,一边体验某款仪器。
王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比如,“私域直播”很难被监管,外人看不到直播内容,部分营销人员夸大产品功效,声称可以代替医药,可能会影响患病老年人的正常用药和治疗;也有老人在营销人员的“糖衣炮弹”下沦陷,认为他们比自己的子女都亲,“恨不得把养老金、银行卡都给他们”。
近日,记者以“帮父母咨询”的名义走进了王伟所述的一家“健康文化体验中心”。门口张贴着“发红包”海报,记者一进门就看到了好几筐准备对外发放的鸡蛋。“来听听吧,可以体验一下我们的这款仪器。”见记者并非来“闹事”,工作人员开始推介。“病从寒中来,寒从脚底生。我们这款仪器就像汗蒸一样,做完浑身轻松,没有虚的感觉……”店内,“老师”又讲述了其姐姐的公公婆婆用了该款仪器后的“功效”,台下十几名老人在听,不时回应几句。
在附近的另一家“健康生活馆”内,老人们腰间绑着仪器正在体验,同时观看着大屏幕上的视频讲解。“我们主打的是口服产品,只有在北京的大医院和我们店里才能买到,虽然是保健食品,但是要求比药品还要严格,能够调节血脂,提升免疫力。”门店负责人滔滔不绝地向记者推介。体验完后,老人们离开时,每人领到了一块小肥皂。
记者发现,近期不少市民通过12345·青诉即办、观海新闻客户端“直通12345”、党报热线等渠道反映保健品消费纠纷,投诉者中不乏观看直播、参与线下“会销”的老年群体,有人为此花费数十万元。
亟待守护的老年人权益
“我们在调研时发现,老年人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往往都很强。部分老年人认为自己身体不能出问题,这是为全家人考虑,因此轻信部分养生博主的宣传,花重金购买保健品。还有一些老年人极易被鸡蛋、大米、面条等小礼物诱惑,自己吃不完还拿去送给儿女,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青岛市人大代表、福寿星爱心护理院(市北区残疾人托养)院长马岩洁说。
如何帮助老年人正确看待电商直播,防止沉溺于养生直播间?
史娟认为,子女应该以真诚的心态去理解、尊重老年人的行为和选择,通过倾听、共情和积极的反馈,与老年人建立深厚的情感联系,使他们在决定购物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同时,子女要适度监督老年人的上网行为,引导老年人理性消费,避免盲目跟风。“老年人需要更健康、更有益的活动选择,如参加社区活动、培养兴趣爱好等;遇到问题时,老年朋友们不妨多向子女寻求帮助和建议。”史娟说。
记者了解到,青岛市消保委组建了“爱老维权服务队”,以“三送五进”的方式深入社区、老年大学宣讲授课,现场宣传保健品消费知识和维权途径。此外,市消保委还通过发布消费警示、典型案例等方式,帮助老年人提升防范意识和辨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