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真了解PhotoshopCS之前,非常有必要了解一些后面经常会遇到地名词的概念和含义,比如最基本的色彩和像素。
(一)色彩模式
色彩模式(颜色模式):是数字世界中表示颜色的一种算法,是用来显示和打印图像的颜色模型。
常用的色彩模式有RGB、CMYK、LAB、灰度、HSB、位图、双色调、索引颜色和多通道等,每个颜色模式都有其特殊的用途,最常用的是RGB模式和CMYK模式,所以着重介绍这两种模式。
1、RGB色彩模式:
1)、首先,RGB是什么?其实很简单,RGB就是是红绿蓝的英文首字母缩写R(red)、G(green)、B(blue),它代表三原光红(Red)、绿(Green)、蓝(Blue)。
2)、粗略的说RGB的值就代表亮度的强度值,三原光红(R)、绿(G)、蓝(B)各有“0---255”个等级表示亮度的强度,数值越小,表示亮度越低,数值越大,表示亮度越高。
例如:白色的R、G、B都为255;
黑色的R、G、B都为0;
纯红色R值为255,G值为0,B值为0;
纯绿色R值为0,G值为255,B值为0;
纯蓝色R值为0,G值为0,B值为255;
当R、G、B三种成分值相等时,产生灰色。也就是说灰色的R、G、B三个值相等(除了0和255);
3)、在RGB模式下,每种RGB成分都可使用从0(黑色)到255(白色)的值,单独增加R成份,图偏红;增加G成份,图偏绿;增加B成份,图偏蓝。
例如:亮红色使用R值246、G值20、B值50。
4)、如图,对于三原色红绿蓝,红加绿得黄,蓝加绿得青,红加蓝得品红,红加蓝加绿得白;红色互补色为青色,绿色互补色为紫色,蓝色互补色为黄色。
RGB
5)、RGB即是代表红、绿、蓝三个通道的颜色,这个标准几乎包括了人类视力所能感知的所有颜色,是目前运用最广的颜色系统之一。
2、CMYK色彩模式(印刷四分色模式):
1)、首先,CMYK是什么?它是彩色印刷时采用的一种套色模式,利用色料的三原色混色原理,加上黑色油墨,共计四种颜色混合叠加。
2)、CMYK的含义:
C:Cyan=青色,又称为“天蓝色”
M:Magenta=品红色,又称为“洋红色”
Y:Yellow=黄色
K:black—黑色
CMYK
3)、每种CMYK四色油墨可使用从“0--100%”的值,最亮颜色指定的印刷色油墨颜色百分比较低,而为较暗颜色指定的百分比较高。
4)、CMYK是3种印刷油墨名称的首字母加上黑色油墨:青色Cyan、品红色Magenta、黄色Yellow。而K取的是black最后一个字母,之所以不取首字母,是为了避免与蓝色(Blue)混淆。
注:CMYK和RGB的不同
1)、RGB模式是一种发光的色彩模式,CMYK是一种反光的色彩模式。
比如:RGB色彩模式可以这样理解,你在黑暗中仍然可以看见电影屏幕上的内容,因为RGB是一种发光的色彩模式。
CMYK色彩模式可以这样理解,我们是怎样阅读书籍呢?是由自然光照射到书籍上,书籍上的字再反射到我们的眼中,才看到内容。它需要有外界光源,当然如果你在黑暗房间内是无法阅读书籍的,因为CMYK是一种反光的色彩模式。
2)、CMYK通道的灰度图和RGB类似,是一种含量多少的表示。RGB灰度表示色光亮度,CMYK灰度表示油墨浓度。
3)、RGB通道灰度图中较白表示亮度(发光程度)较高,较黑表示亮度(发光程度)较低,纯白表示亮度最高,纯黑表示亮度为零。CMYK通道灰度图中较白表示油墨含量较低,较黑表示油墨含量较高,纯白表示完全没有油墨,纯黑表示油墨浓度最高。
RGB以黑色为底色加,即RGB均为0是黑色,均为255是白色
CMYK以白色为底色减,即CMYK均为0是白色,均为100%是黑色
4)、图像在电脑上显示,用RGB模式;图像用于印刷品上,用CMYK模式。
3、Lab色彩模式
1)、Lab中的数值描述正常视力的人能够看到的所有颜色。
2)、Lab色彩模型是由亮度(L)和有关色彩的a,b三个要素组成。
L表示亮度(Luminosity),a表示从洋红色至绿色的范围,b表示从黄色至蓝色的范围。
3)、L的值域由0到100,L=50时,就相当于50%的黑;a和b的值域都是由+127至-128,其中+127a就是红色,渐渐过渡到-128a的时候就变成绿色;同样原理,+127b是黄色,-128b是蓝色。
4、灰度色彩模式
1)、RGB色彩中,在RGB值相等的情况下显示的就是灰度色彩模式
2)、所谓灰度色,就是指纯白、纯黑以及两者中的一系列从黑到白的过渡色。我们平常说所的黑白照片、黑白电视,实际上都应该称为灰度照片、灰度电视才确切。
3)、灰度色中不包含任何色相(色相后面会介绍),也就是说不存在红色、绿色、蓝色、黄色这样的彩色的颜色。
4)、灰度隶属于RGB色域。
5、HSB色彩模式
1)、我们在平常表述颜色的时候,一般用的是HSB模式。其实HSB模式也很好理解,H(hues)表示色相,S(saturation)表示饱和度,B(brightness)表示亮度。
2)、色相:色彩可呈现出来的质地面貌,通俗的讲就是指图片的颜色,比如红、绿或橙色(但是黑色和白色无色相)。
色相
3)、饱和度:表示图像颜色的彩度(色彩的纯度),饱和度高色彩较艳丽,饱和度低色彩就接近灰色,白、黑和其他灰色色彩都没有饱和度。
饱和度
4)、亮度:也称为明度,指各种颜色的图形原色的明暗度。亮度高色彩明亮,亮度低色彩暗淡,亮度最高得到纯白,最低得到纯黑。
亮度
5)、使用方法:选取颜色时,先确定色相,再确定饱和度和亮度。
1、像素:是组成图像的最基本单元,它是一个小的方形的颜色块。
“像素”(Pixel)是由Picture(图像)和Element(元素)这两个单词的字母所组成的,是用来计算数码影像的一种单位,我们若把影像放大数倍,会发现这些连续色调其实是由许多色彩相近的小方点所组成,这些小方点就是构成影像的最小单位“像素”(Pixel)。
当图片尺寸以像素为单位时,每一厘米等于28像素。
比如,10*20厘米长度的图片,等于280*560像素的长度。
比如,某个手机的照片质量为“200万像素”,其实就是指它拍出来的照片长宽为:1600*1200个像素点,但实际计算1600*1200=192万个像素点,约等于200万像素点。
2、图像分辨率:即单位面积内像素的多少,分辨率越高,像素越多,图像的信息量越大,单位为ppi(PixelsPerInch)。
例如,300ppi表示该图像每平方英寸含有300×300个像素。
3、设备分辨率(输出分辨率):指的是各类输出设备每英寸上所代表的像素点数,单位为dpi(DotsPerInch)。与图像分辨率不同,图像分辨率可以更改,比如你可以在裁剪时设置分辨率,而设备分辨率不可更改。
4、位图:也叫做点阵图,是最小单位由像素构成的图,缩放会失真。
举个例子来说,位图图像就像雕刻出来的巨大佛像,你从很远的地方看它是一个佛像,但你靠近的时候你看到的是一块块的石头,缩放会失真。
位图的格式有:bmp、jpg、gif、psd、tif、png等
5、像素图:就是由很多个单元点组成的图画点,这样理解,现在有很多智力拼图,组成大图的每一块小图就相当于每个单元点。
注意:像素图与位图的区别。
两者都属于点阵图,但像素图是由有序的像素点组成的,图片小,而位图是超大量无序的像素点组成,图片大。
5、矢量图:就是缩放不失真的图像。无论显示画面是大还是小,画面上对象对应的算法是不变的,所以,即使对画面进行倍数相当大的缩放,其显示效果仍然相同不失真。
举例来说,矢量图就好比我告诉你一个图形的各个坐标,然后让你以不同的单位长度画出这个图形来,你会发现不管你怎么画,画的多大或者多小,这个图像都很清晰,也就是说对于矢量图不管你离得多么近去看,也不会看到图形失真。
矢量图格式:*.AI、*.EPS、*.dwg、*.cdr、*.wmf、*.emf等等
矢量图和位图
Photoshop主要处理的是位图图像。
二、Photoshop界面的基本认识
其实PS的界面很好理解,和Word的界面是相似的,你按相同的思路来理解就可以。
如下图,PhotoshopCS3的界面由:名称栏、菜单栏、选项栏、工具箱、图像窗口、浮动调板、状态栏组成。
界面
(一)、名称栏
名称栏
打开PS的界面,名称栏位于界面的左上部,名称栏的作用就是一个标识。
比如,我们看到Word的名称栏就知道我们打开的是Word文件以及这个文件的名称,PS的名称栏也是相同的道理。
(二)、菜单栏
菜单栏
如上图所示即为Photoshop的菜单栏,共有十项菜单。
1、“文件”菜单
文件
如图它包含“新建”、“打开”、“储存”、“储存为”、“页面设置”和“退出”等特别重要的命令。
2、“编辑”菜单
编辑
如图,它包含“还原”、“剪切”、“拷贝”、“粘贴”、“自由变换”、“填充”、“描边”、“定义图案”、“定义画笔预设”等重要命令。
3、“图象”菜单
图像
如图,它包含“调整”、“模式”等很重要命令,所以在图像菜单中你就可以,调整色彩平衡、亮度、对比度、中间色调和阴影区等等。
4、“图层”菜单
图层
如图,它也包含了很多重要的命令。
关于“图层”是学习ps很重要的一块,后面的第三部分详细入门笔记(3),我们会专门详细介绍。
5、“选择”菜单
选择
如图,它包含“取消选择”、“重新选择”、“扩大选区”、“反选”、“修改”、“羽化”、“变换选区”、“保存选区”、“载入选区”等命令。
选区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块,抠图经常就会用到选区,工具箱里也有很多关于选区的工具,比如:矩形选框工具、套索工具、魔棒工具、钢笔工具、路径选择工具等等。
6、“滤镜”菜单
滤镜
如图它包含很多很多效果,比如“模糊”、“扭曲”、“风格化”、“液化”、“增加光照效果”和“增加杂色”等等,这也是以后经常会用的一个菜单,里面有太多太多有趣的效果。
7、“分析”菜单
分析
这个菜单看看就好。
8、“视图”菜单
视图
如图它包含“放大”、“缩小”、“满画布显示”、“预览”、“色域警告”等命令。
9、“窗口”菜单
窗口
这个菜单主要的作用就是ps界面的布局,你想要界面显示哪些板块,就在命令前面打对勾即可。
10、“帮助”菜单
帮助
这个菜单你也看看就好。
(三)、选项栏
选项栏
如图所示即为Photoshop的工具选项栏,选择不同的工具,工具选项栏上的设置项也将会有相对应不同的参数。
如图,我们选择的是魔棒工具,所以选项栏里全是魔棒工具的一些参数,比如容差、连续、调整边缘等。当然,当你选择其他工具的时候,选项栏里又是其他的相对应工具的参数。
(四)、工具箱
工具箱
如上图所示,即为Photoshop的工具箱,包括矩形选框工具、移动工具、套索工具、魔棒工具、裁切工具、切片工具、污点修复画笔工具、画笔工具、图章工具、历史记录画笔工具、橡皮擦工具、渐变工具、模糊工具、减淡工具、钢笔工具、文字工具、路径选择工具、自定形状工具、附注工具、吸管工具、抓手工具、缩放工具等。
如果工具右下角有三角标记,也就是说这个工具是好几个工具叠加起来的。比如,我选择套索工具,然后单击右键就会显示这几个叠在一起的工具。
注:工具栏里工具的快捷键:
矩形、椭圆选框工具【M】
裁剪工具【C】
移动工具【V】
套索、多边形套索、磁性套索【L】
魔棒工具【W】
画笔工具【B】
图章工具【S】
历史记录画笔工具【Y】
橡皮擦工具【E】
模糊、锐化、涂抹工具【R】
减淡、加深、海棉工具【O】
钢笔、自由钢笔、磁性钢笔【P】
文字、文字蒙板、直排文字、直排文字蒙板【T】
直线渐变、径向渐变、对称渐变、角度渐变、菱形渐变【G】
吸管工具【I】
抓手工具【H】
缩放工具【Z】
临时使用移动工具【Ctrl】
临时使用抓手工具【空格】
有时候你会发现你使用不了快捷键,一般是因为你启用了中文输入法,关闭中文输入法既可以使用。
(五)、浮动调板
调板
如上图即为调板,我们可以很方便的选择“颜色”、“色板”、“样式”、“图层”、“通道”、“路径”等等详细命令。
1)、关于调板,它可以分离,也可合并,直接拖动调板标签就可以。
2)、如果你将调板弄得乱七八糟,想要让它复原,就按“窗口--工作区--默认工作区”或者“窗口--工作区--复位调板位置”即可。
3)、显示/隐藏调板:Shift+Tab
(六)、状态栏
状态栏
如上图,状态栏包含:图像显示比例、文件大小、浮动菜单按钮等。
PS的界面就这么多,后面的几个版本界面也差不多就是这样。
三、图层基本认识
(一)定义
图层:就是含有文字或图形等元素的胶片,一张张按顺序叠放在一起,组合起来形成页面的最终效果。
图层其实也很好理解,举个例子:我要在透明的手机膜上画一只猫,第一步,找一张手机膜在上面画上猫的头部,第二步,再找一张手机膜在上面画上猫的身材,第三步,继续找一张手机膜在上面画上猫的尾巴,然后将三张透明手机膜叠起来,将得到一个完整的猫的图形,其中每一张被画了图的手机膜称作一个图层。
为什么不用一张画完,分成三张画有什么好处?
分成图层后,我可以单独移动或者修改需要调整的特定区域,而剩下的其他区域则完全不受影响,这样做会提高修图的效率,降低修图的成本。
图像和图层之间的关系:我们还是用上面的例子来说明,三张手机膜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猫的图像,最终叠起来之后的效果图我们叫做图像,而每一张单独的手机膜称作图层(也就是说图像包含了图层,一个图像可以有很多很多个图层)。
(二)、种类
包括:背景图层、普通图层、文本图层、形状图层、调整图层和填充图层。
种类
1、背景图层:就是你选来作为背景的图层,我们一般不会移动背景,所以ps默认背景图层被锁定。因此在图层面板我们可以看到最下面的一个图层后面有一个小锁,它就是背景图层。(默认状态下,背景图层不可修改)
注:怎样修改背景图层
想修改背景图片,就应该把背景图片转化为普通图层,操作方法也非常简单:双击图层面板中的背景图,然后在弹出的对话框单击"好",就可以修改了(其实就是解锁图层)。
2、普通图层:除了不能编辑的背景层,后来打开的图片图层都可称作普通图层。
3、文本图层:只需要要使用文字工具,在图形区点一下PS就会自动添加文字图层。
4、形状图层:是使用形状工具或钢笔工具创建的图层。形状中会自动填充当前的前景色,我们也可以很方便地改用其他颜色、渐变或图案来进行填充。
5、调整图层:它不依附于任何现有图层,总是自成一个图层,如果没有特殊设置,调整图层会影响到它下面的所有图层,它和普通图层一样,可以调整模式、添加或者删除蒙板,也可以参与图层混合。简单地说它是调图的一种方法,能做到无损调图。
6、填充图层:可以用纯色、渐变或图案填充。
(三)、图层面板
图层面板
图层在ps里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板块,所以如上图,在ps的默认界面右下方它独自占了一个面板。
在图层面板里,我们可以对图层进行复制、删除、移动、重命名、隐藏和显示、链接、合并、锁定、改变样式、改变透明度、分组等等操作。
1、图层的复制
1)、复制图层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先选定要复制的图层,然后按下快捷键Ctrl+J即可。
2)、通过“图层--新建--通过拷贝的图层”
3)、通过“图层—复制图层”
4)、在图层调板中将图层拖动到下方的新建图层按钮上进行复制。
2、图层的删除
1)、选择图层后按下Delete或BackSpace键删除所选图层。
2)、直接将图层拖动到图层面板上的垃圾筒也可删除。
3)、通过“图层--删除--图层”。
3、图层的移动
直接选择移动工具就可以对图层进行移动,而借助上下左右键可以更细致的微调。
4、图层的重命名
在ps中,图层默认的名称是“图层1”、“图层2”等,但时常我们修图时有很多图层,为了区分各个图层,我们就需要给图层重命名。
重命名的方法:在图层调板中双击图层名,将会出现输入框,然后我们就可以切换输入法来给图层重新命名。(或者,按住Alt键在图层调板中双击,操作界面会弹出一个对话框,然后我们也可以给图层重命名。)
5、图层的隐藏和显示
点击图层前面的小眼睛图标,就可以隐藏或显示这个图层。(按住Alt键点击某图层的小眼睛眼睛,将会隐藏除本层之外所有的图层)
6、图层的链接
链接就是将多个图层捆绑在一起,一个图层动,其他所有被链接图层也动,这样做的好处是,有些图层的相对位置我们不想再改变,选择链接后就可以实现。
方法:选择多个图层后,点击图层调板下方的链接按钮,就实现了对所选图层的互相链接。
7、图层的合并
1)、如果要合并两个图层最简单的操作就是按下快捷键Ctrl+E,要注意合并后图层的名字和颜色是原来下方图层的名字和颜色。
2)、如果要合并全部的图层就按下快捷键Ctrl+Shift+E,它会所有没有影藏的图层合并。
为什么要合并图层?
1).图层占据大量存储空间,合并后储存会变小。
2).图层过多不利于寻找和组织图层。
8、图层的锁定
在图层调板上四个锁定按钮,依次为锁定透明度、锁定图像、锁定位置和全部锁定。
1)、锁定透明度:将编辑范围限制为只针对图层的不透明部分。
2)、锁定图像:防止使用绘画工具修改图层的像素。
3)、锁定位置:防止图层的像素被移动。
4)、全部锁定:将上述内容全部锁定。
9、图层的样式
图层样式
快捷选择:双击图层缩览图(只针对本图层做的修改)
图层样式是PS中一个用于制作各种效果的强大功能,它为我们简化许多操作,利用它可以快速生成阴影、浮雕、发光、立体投影、各种质感以及光景效果的图像特效。
共有10种样式
(1)投影:将为图层上的对象、文本或形状后面添加阴影效果。投影参数由"混合模式"、"不透明度"、"角度"、"距离"、"扩展"和"大小"等各种选项组成,通过对这些选项的设置可以得到需要的效果。
(2)内阴影:将在对象、文本或形状的内边缘添加阴影,让图层产生一种凹陷外观。
(3)外发光:将从图层对象、文本或形状的边缘向外添加发光效果。设施参数可以让对象、文本或形状更精美。
(4)内发光:将从图层对象、文本或形状的边缘向内添加发光效果。
(5)斜面和浮雕:"样式"下拉菜单将为图层添加高亮显示和阴影的各种组合效果
"斜面和浮雕"对话框样式参数解释如下。
①外斜面:沿对象、文本或形状的外边缘创建三维斜面。
②内斜面:沿对象、文本或形状的内边缘创建三维斜面。
③浮雕效果:创建外斜面和内斜面的组合效果。
④枕状浮雕:创建内斜面的反相效果,其中对象、文本或形状看起来下沉。
⑤描边浮雕:只适用于描边对象,即在应用描边浮雕效果时才打开描边效果。
(6)光泽:将对图层对象内部应用阴影,与对象的形状互相作用,通常创建规则波浪形状,产生光滑的磨光及金属效果。
(7)颜色叠加:将在图层对象上叠加一种颜色,即用一层纯色填充到应用样式的对象上。从"设置叠加颜色"选项可以通过"选取叠加颜色"对话框选择任意颜色。
(8)渐变叠加:将在图层对象上叠加一种渐变颜色,即用一层渐变颜色填充到应用样式的对象上。通过"渐变编辑器"还可以选择使用其他的渐变颜色。
(9)图案叠加:将在图层对象上叠加图案,即用一致的重复图案填充对象。从"图案拾色器"还可以选择其他的图案。
(10)描边:使用颜色、渐变颜色或图案描绘当前图层上的对象、文本或形状的轮廓,对于边缘清晰的形状(如文本),这种效果尤其有用。
10、图层的填充和不透明度
不透明度调节的是整个图层的不透明度,调整它会影响整个图层中所有的对象,比如降低不透明度到0,那么得到一片空白。而填充是只是改变填充部分的不透明度,调整它只会影响原图像,不会影响添加效果,比如已经给一个图像添加了阴影效果,降低填充到0,填充的图消失,但是图层样式阴影效果还在,这就是二者之间的区别。
11、图层的分组
图层的分组也很好理解,举个例子,我们的电脑桌面放了太多的东西,一看起来太混乱,二找东西太不方便,然后我们就新建几个文件夹,将桌面的东西分类整理,装进文件夹。而图层的分组也是一样,由于有的图像包含了很多个图层,我们不便于准确寻找每个图层,因此我们就分组,比如将文字分为一个组,将图片分为一个组,将路径图层分为一个组等等。使用图层组可以很好的解决图层数过多、图层调板过长的问题。
图层是ps里非常重要的一块,入门的话,大概掌握这么多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