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
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中对春季的特点和养生之道做了总结,认为春天3个月,草木发芽,天地一派生机,万物欣欣向荣。此时人们应该晚睡早起,在庭院缓步而行,披头散发,舒展形体,使意志顺应春生之气而舒畅条达,而不要损害、克伐它。要顺应春天的生养法则,违背这个法则,就要伤及肝气,生长之气不足,到夏天就会发生寒性病变。春季作为一年中养生的黄金季节,“春不养,夏易病”,因此,做好春季养生保健能为一年的健康打下牢固的基础。那在春季饮食方面有哪些养生小知识呢?
1、宜食健脾养肝平肝食品
春季,人体要利用秋冬季节储存的营养和能量,转换成气血,春季绿色植物萌发,蔬菜大量上市,适合多吃些蔬菜以适应自然界生长特点,春季肝火旺,肝气郁结,可以吃些陈皮、菊花、枸杞,少吃羊肉等助肝火之品。
2、宜适量进食甜品,少吃酸味食物
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指出,春天饮食应“省酸增甘,以养脾气”。中医认为,春季与五脏中的肝脏相对应,易发肝气过旺,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甘味食物能滋补脾胃,而酸味入肝,其性收敛,多吃不利于春天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还会使本来就偏旺的肝气更旺,对脾胃造成更大伤害。而包括大枣和山药在内的甘味食物,口感甜、可补益脾胃,常吃可提高人体免疫力。
3、宜食粥
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还提出“春时宜食粥”,春季喝粥应选择温性或平性的材料煮粥,最好选择小米、大米、糯米、玉米等,以健脾益气,粥中可适当加入甘味中药,如山药、芡实、大枣等,也可酌情加健脾化湿中药如白扁豆、薏米、红小豆等。
4、宜清淡,适辛温,少辛辣
春季,人易上火,经常出现舌苔发黄、口苦咽干等情况,因此,饮食宜清淡,忌油腻、生冷及刺激性食物。有明显上火症状的人可吃些败火的食物,如绿豆汤、金银花茶、菊花茶、莲子心泡水等。而稍微有些辛味的东西,如葱、生姜、韭菜、蒜苗等都是养春气的食物。此外,适当食用葱姜蒜,能有效预防感冒,也能起到提高免疫力的效果。唐朝医学家孙思邈《千金方》有句话叫“二三月易食韭”。食用这些东西,对人体春季阳气生发很有好处。
【打印文本】【关闭】
收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主办:市中区人民政府地址: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人民路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