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知识之冬季如何养阳气

冬主“藏”,养生应该注重养阴藏神,这样才能保持精力充沛。黄帝内经曰“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目光,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中医养生源远流长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中医养生知识之冬季如何养阳气,欢迎阅读。

中医保精气壮阳气必知七个妙招

中医认为冬季是匿藏精气的时节,冬令进补以立冬后至立春前这段期间最为适宜。冬季养生主要指通过饮食、睡眠、运动、药物等手段,达到保养精气、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1、冬季保暖三个重点

冬季要保证头暖、背暖、脚暖。女性在生理期还要特别注意腹部保暖。特别是阳虚的人,这三个部位容易受寒邪侵袭。中医的经验是,“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冬天过分受凉,冬寒进入体内,到春天就会患温病(是以发热为特征的外感急性病,如流感等)。

Tips:防感冒小偏方。如果不小心受凉风寒,可以用姜片、红糖煮水喝。还可以用葱白、姜片、糯米煮粥,加适量米醋,制成“神仙粥”,预防风寒感冒,效果非常好。

2、多晒背,壮阳气

冬天是抑郁高发的季节,这与缺乏日晒有关系。冬季里中医提倡“晒背”来养生。背部是身体最重要的七条运输和管理阳气的经脉汇集处,经常背对日光而坐,让太阳把脊背晒得微暖,阳气会通过背部穴位吸收到体内,然后运送到全身各处。当你晒了太阳感觉遍体和畅时,就是体内阳气充足,经脉通畅的表现。阳气补足了,我们又可以精神抖擞地享受生活。

Tips:冬天里的阳光情绪很重要。面对年终考核等职场挑战也让人感到压力重重。养生专家提醒:遇到不顺心的事要积极调整情绪。也可以通过倾诉、唱歌、理智的争论等适当的方式宣泄出来,保持心态平和。

3、固肾藏精,有节制

进入冬季,肾经变得活跃起来,肾为先天之本,为藏精之府,冬天是养精藏精的最佳时节,肾虚的人在冬天里补肾最易见效。肾精主要靠养,节约使用,才能细水长流。

4、早睡晚起,必待日光

此语出自《黄帝内经》,古人的早睡是指晚上9点钟就要上床入睡;早晨太阳出来了,再起床。就是所谓的天睡我睡,天醒我醒。现代人不必拘泥于此,但是,在冬季适当的早睡、晚起,不熬夜,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天黑早,阳气收藏早,早睡可以养阳;天亮迟,阳气升发也迟,晚起可以固阴精。

Tips:睡前醒后小仪式。晚上早点上床,练习瑜伽的打坐调息,或揉搓脚心(涌泉穴),用手掌搓热后腰(肾腧穴),艾灸或热敷小腹(关元穴),这些穴位有养肾安眠的作用。早晨醒来,不要急于起床。可双手抱膝,让背部在床上前后滚一滚。双腿上举,做空蹬自行车,先正向再反向。俯卧,头脚尽量上翘,做小燕飞动作。活动一下身体的主要关节,使气血通畅后再起床。

5、无泄皮肤——冬季运动要适度

中医讲冬季运动时要“无泄皮肤”,意思是不要让阳气从皮肤外泄。人体的皮肤好比大树的叶片,夏季可以通过出汗帮助人体排毒,在冬天,则应该像松针一样收拢,避免大汗淋漓,否则皮肤开泄,就会使阳气走失,不利于闭藏。尤其是女性,阳虚、血瘀体质者较多,要特别小心,最好不要游泳,或者选择室内游泳馆,运动前要充分热身,以强度适中的运动为主,让身体发热或微微出汗即可。

Tips:运动后要保暖。运动或出汗以后,要立即带上帽子、围巾和手套保暖。剧烈运动以后要等到心跳、呼吸基本正常后,再用温水洗浴。浴后,要吹干头发,穿戴好衣帽后再外出。

6、进补不忘控制体重

对于OL来说,冬季进补,最担心的后果就是体重增加。女性35岁以后,可能会由于脏腑功能失调,经常有饥饿感,特别是在冬季,随着食欲增强,不知不觉体重就上升了。下面两个办法,帮你解决进补和体重的难题,进补看口味。你的口味变了吗随着年龄的增长,你发现自己口味的变了,比如以前口味清淡,现在爱吃咸的了;以前不爱吃糖,现在爱吃糖而且吃了以后有快乐的感觉。这些习惯的改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脏器的虚实。中医认为,五味对五脏,即苦入心、辣入肺、酸入肝、咸入肾、甜入脾。想吃酸的,可能是因为肝火太旺。肾虚的人,本能地想补充咸的东西来调动肾气。我们可以适度地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但不要娇纵它,应该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食补措施。比如海参、海带等海产品是咸味入肾的食品,可以用来补肾虚。茯苓、小米、莲子可以健脾。西红柿、柑橘、香蕉、紫米、枸杞可以养肝。

“素食进补”正当时。古时资源匮乏,进补荤腥给身体增加热量来抵御严寒。现代社会,进补不一定要高脂肪高热量。素食一样可以温经通络。梨、藕、萝卜如果生吃,就是寒凉之品,但是加热熟吃,就不会伤身。还有桂圆、木瓜、百合、以及山药、芋头、红薯等谷类;花生、杏仁、胡桃等干果素食,一样可以进补到位。

Tips:经络调节控制食欲。食欲过于旺盛,可以采用经络调节。饭前按摩中脘穴,轻敲带脉,或在经穴上拔罐,可以抑制食欲。中脘,在肚脐上方4寸。带脉是横穿过肚脐,象束带一样横行于腹腰部的经脉。经常按摩带脉,可以健脾,促进排便,有一定消脂减肥的作用。

7、小动作,暖身体

很多OL一到冬天就四肢冰凉,与痛经、感冒纠缠不清。冬天养生的原则是补肾强精。我们身体经络中的肾经起自双足的涌泉穴(足底前1/3之处的凹陷中),从足部强健肾经,相当于养护树木的根基,可以让肾脏中的精气源源不断。所以冬天可以多做一些按摩,充分调动自己身体中的元阳之气,温暖自己。

TIPS:每晚足浴,御寒补肾。从立冬开始,每晚临睡前先用温水泡脚,然后用力揉搓足底的涌泉穴,除了能暖身体御寒,还有补肾强身的作用。

当心这些食物损人阳气

中医认为,养生保健要从保护人体的阳气入手。俗话说“病从口入”,饮食不当,是导致人体阳气损伤的第一因素。阳气是温热之气,凡属性质寒冷的食物,均会导致人体阳气的损伤。

1、冷饮,请敬而远之

首先是冷饮。尤其到了夏季,很多人为了消热避暑,会饮用大量的冷饮,男性会大量地饮用冰镇啤酒,女孩则嗜食冰激凌、喝冰镇饮料,一般人又都有吃冰镇西瓜等的习惯。这些寒凉之气进入人体后,为了对抗这些寒气对人体的损伤,人体就要耗伤大量的阳气,这样人体的阳气会不断地受到消耗。

2、海鲜,请食有节制

除了冷饮这种直接能感受到的低温寒冷之品,还有很多食品、饮品,虽然感觉上温度并不低,但是按照中医药属性的划分,多属于寒凉之性,如海鲜类。在海鲜类产品中,除鱼、虾、鲍鱼等极少数属于温热之性,大部分均是寒凉的,像螃蟹、蛤蜊、生蚝等。所以,像螃蟹类的海鲜,一是不能吃太多,二是吃的时候一定要蘸着姜汁食用才行,用姜汁的温热制约它的寒凉之气。有的人一吃螃蟹,就会出现胃痛,原因就是螃蟹的寒凉之性,损伤了胃阳。

有一位先生,他来就诊是由于胃病,感觉胃中堵塞感很强,吃完饭就不停地打嗝、食物向上返,并且不时有胃脘疼痛,他说这问题已经4年多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症状是他每次胃一不舒服,脚面上的一根筋就疼痛,两只脚都这样。我仔细看了看,正好就是足阳明胃经的循行部位,说明他是典型的胃阳虚症状。再进一步聊天,知道他因工作原因,经常要陪人吃饭,常吃螃蟹等海鲜,而他又喜欢喝冰镇啤酒,这样几年下来,就出现了现在这些问题。所以,我给予他温补胃阳的药物,同时让他忌食冰镇饮品和螃蟹,3周后,胃的症状消失了,脚面的疼痛也没再犯。

3、水果并非越多越好

水果大多是属于凉性的,诸如西瓜、梨、脐橙等,很多减肥的女孩子,常常不吃主食,而以水果、蔬菜为主要食品,日久同样会出现阳虚寒盛的诸多症状,如痛经、月经量少、月经后期甚至闭经的情况,就是因为不食谷物、肉食等主食,而大量食入水果、蔬菜的缘故。没有五谷、肉类补充阳气,人体的阳气得不到补充,且大量的水果、蔬菜又会不断损伤人体的阳气,最后发生阳虚寒盛,这种寒邪留滞于子宫内,形成“宫寒”,出现一系列的月经失调的病症。因此,水果也不是吃得越多越健康,水果的食用也要有节制,空腹时不要食用,最好在饭后吃。

4、绿茶,饮用有度

同样是茶,红茶的性质偏温热,而绿茶的性质偏寒凉。绿茶有清热去火的作用,适度饮用可以使人的咽喉、口腔、头目等清爽舒适。但凡事就怕过度,绿茶喝得太多,就会削伐人体的阳气,导致阳气的不足。这种饮茶方式,弊大于利的。

同时还要注意,茶水不能空腹饮用,空腹饮用茶水,茶的寒凉之性会直逼下焦,损人真阳。很多人空腹饮茶后都有心悸、头晕的症状,就是体内阳虚水泛的表现。正确的饮茶方法,应该是在饭后饮用,这样既有助于消化,又可以清解火热,且对人体没有损伤。

5、晨起一杯凉开水的误区

我有一个病人,是一位32岁的男士,因为过敏性鼻炎来就诊。他每天晨起喷嚏连连,清涕不止。刚刚30岁,他就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脱发,还有性功能减退等现象。这些现象已经出现2年,有逐渐加重的趋势。我给他温补阳气的药物治疗,并告诉他饮食方面注意什么,让他别喝冷饮,别吃太多水果。他看完病,已经走到诊室门口时,突然转过身来问,“那我早晨起来那杯冷开水还能喝吗我喝了3年了。”哦!我终于找到了他身体阳气虚衰的原因。

中医阳气不足怎么调理

饮食助阳

从中医角度看,食物具有不同的性味,主要有热、温、寒、凉“四气”。食物入口与药物治病是同一道理,性味合于人体则除病健身,不合于人体则增病损身。寒凉的食物会有损阳气,温热的食物能固护阳气。

寒凉食物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如薏苡仁、绿豆,冬瓜、苦瓜、黄瓜、丝瓜、芥菜、马齿苋、茄子、藕、豆腐、紫菜、海带,田螺、螃蟹,梨、香蕉、西瓜等。

温热食物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如高粱、黑大豆、糯米,南瓜、韭菜、辣椒、大蒜,牛肉、羊肉、鸡肉、鸽肉、虾、海参,荔枝、龙眼肉、大枣、栗子、核桃肉、生姜、小茴香、花椒等。

平性食物介乎寒凉温热之间,具有健脾、开胃的作用,如大米、小米、玉米、黄豆、豌豆、芝麻,包心菜、胡萝卜、土豆、淮山药、木耳,猪肉、兔肉、鸭肉、鹌鹑肉、燕窝、鲈鱼、泥鳅,无花果、椰子、花生、苹果等。

阳虚人群常用食疗方

外感风寒表现为怕寒怕风、流清涕、后脑疼痛者,可用生姜30克,葱白3段,红糖30克煎水温服,以助阳散寒。

食用生冷腹痛腹泻表现为喜温喜按,口淡不渴,大便清稀者,可用生姜15克,胡椒30克,猪肚200克炖汤,以温中止痛。

妇女月经量少痛经遇温则减、四肢冰冷者可用当归20克,生姜30克,羊肉200克炖汤,或鲜艾叶15克,生姜10克,炒鸡蛋,以调经散寒。

夜尿频多、腰膝酸冷、四肢乏力可用巴戟30克,杜仲30克,乌鸡半只煲汤,以固肾缩尿。

起居保阳

一天之中还有另外一个阴阳交接的时候,就是午时。中午11点至13点的时候阳气最盛,阴气初生。在这个时候睡觉是让阳气潜藏,就能达到护阳之效。养生学上称这两个时段的睡眠为“子午觉”。睡眠除了要有日周期,还有年周期。春夏之时,阳气升发,适宜晚睡早起,外出吸收阳气。秋冬之时,阳气敛藏,应该早睡晚起,收藏阳气。

顺时养阳

根据阳气生长收藏的规律来调节起居饮食,顺时顺势而为,阳气才能旺盛。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经提出了适时养生的概念。中医古籍《素问》提出,“春天应调畅情志,养护肝气;夏天应控制怒火,养护心气;秋天开始注意休息,收敛神气,养护肺气;冬天注意保养身体,无动欲望,养护肾气。”

夏季养生夏天大自然的阳气地上最盛,地下阳气最虚。人亦应之,此时机体的阳气浮于体表,空虚于里,若此时因贪凉吹风、伤于冷食、熬夜、过劳,使邪气乘虚长驱直入,易发生面瘫、胃肠炎、心肌炎等疾病。可见夏季是人体内阳气最弱之时,须时时固护。本身体虚之人,在夏天可用六君子汤(陈皮、半夏、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健脾益气化湿;人参(生晒参)炖瘦肉汤益气生津;淮山莲子芡实汤健脾益气,或用艾灸关元穴、气海穴等方法,顺应季节补养阳气。冬至养生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从中医角度讲,冬至是阴气盛极而减退,阳气开始萌芽的时候。这一节气的到来是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故此时养生以静养为主。可以遵循“养肾固精”的原则进补(例如膏方)。

艾灸壮阳

艾灸是我国最古老的医术之一,是以艾绒为主要材料制成艾炷或艾条,点燃后熏熨或温灼体表穴位的方法。具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和回阳救逆等作用。《扁鹊心书》有“保命之法,灼艾第一”的说法,故艾灸是阳虚人群顾护阳气的好方法。

阳气不足有哪些表现

阳气不足之人,首先会怕冷,别人穿短袖,他却穿长袖的衣服。手脚冰凉,这种冰凉,无论夏天冬天,手脚冰凉,和血虚的夏天热,冬天冷是不一样的。阳虚的人,脸色往往是苍白的,或者严重了以后是发黑的,甚至出现两个乌黑的眼圈,像烟熏的一样。

如果落到具体脏腑上,除了前面讲的总体的表现之外,五脏各自阳虚,会加上各自的表现,比如:心阳虚的人,会有心胸憋闷疼痛的症状;肝阳虚的人,会出现情绪抑郁低迷的情况;脾阳虚之人,会有食欲不振、恶心呃逆、大便稀溏等症状;肺阳虚的人,会咳嗽气短、呼吸无力、痰如白沫等症状。肾阳虚的人,会出现腰膝酸软冷痛、小便频数等症状。

冬季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一、起居

2、避寒就暖。冬季注意衣着保暖,室内和煦,预防寒冷风进入境内袭击,特别是注重脚的保暖;但是忌暴暖、过度的烘烤。外出时应注重手、足、头面部位的防寒保温,预防冻疮。

二、疾病预防

1、感冒和呼吸系统疾病。冬季气温变化莫测,温差较大或气温过低,空气干燥,是感冒多发季节。如果因着凉,导致免疫力下降,无力抵御,就会出现肺及呼吸道疾病,例如鼻塞、口干咽燥、咳嗽、发烧、咳痰及上呼吸道炎症、支气管炎、哮喘、肺炎等。特别是小儿、老年人、体弱及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病史患者更加容易再次发作。

三、食物

1、冬季养生应以食物养生为辅。多吃温热食物,少吃寒凉食物。传统的养生学中将食物分为温热、寒凉、平性三大类。由于冬季气候寒冷,所以人们为了御寒保暖,应多吃一些具有温热性子的食物,而少吃寒凉生冷食物。温热性子的食物包括糯米、板栗、大枣、杏仁、核桃仁、香菜、韭菜、南瓜、葱、生姜、大蒜等。

2、多吃一些润肺,滋阴,补液,生津的水果、菜蔬、豆类等食品,例如西红柿、柑桔、梨、葡萄、萝卜、大枣、芝麻、银耳、莲子、蜂蜜、红豆等。少吃辛辣食品,以改善脏腑功效,增长抗病能力。

四、精神

1、冬季精神养生。应以宁静为本,保养精力。在冬季应该制止各种不良情绪的滋扰和刺激,让心情始终处于恬淡宁静的状态,遇到事情要做到含而不露,秘而不宣,使心神平静自如,让自身的心田世界充满乐观喜悦的情绪。

2、心理调节。因为气候变化不定,冷暖交替,给人的生理、心理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注重心理上的调适,正确的把握本身,学会自行解脱,自我放松。可采取与伴侣交流、多参加户外活动及体裁活动等体式格局,来进行自我调理。

五、运动

1、冬季运动是很有必要的,冬天里运动自身消耗大,出汗少,运动者能更加适应出汗过程,增加运动强度。冬天气温低,空气相对洁净,呼吸道舒适,更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更能自然地加大运动量,加速热量的消耗。

2、冬季运动锻炼,应注意保暖防冻。晨起室外气温低,宜多穿衣,待做好预备活动,身体暖和,再脱去厚重的衣裤进行锻炼。锻炼完以后则要及时穿好衣裤,注意保温,尤其是冬泳后,宜立即用柔软、干燥的浴巾迅速擦干全身,擦红皮肤,穿衣保暖,避免寒邪入侵。

冬季运动注意事项

1、要在安全的强度下运动

所谓安全的运动强度,就是既不过强也不过弱。那衡量的标准该如何定呢最简易的方法是用心率去测定,以控制自己的运动强度。运动时心率达到以下适宜心率标准而又没有出现明显不适,那么这个运动的强度就是合适的安全的强度。

最大心率:220—年龄。

运动的适宜心率:健康成人按照60%-85%最大心率的运动强度进行锻炼,效果较好。

如一个20岁的年轻人,他运动的最大心率就是220-20=200次/分,他运动的适宜心率是200×60%=120次/分(最多不能超过170次/分)。刚恢复锻炼时应从较小心率水平开始,如无不适再逐渐增加到适宜心率的较高水平。

经过白天的适应,傍晚运动时发生危险的几率大大降低,运动更为有效、安全。

至于运动的频率,较普遍认为:一周运动一次,运动量不够,不可取;一周运动七次,容易过于疲劳且难以坚持,并不推荐;如能大约隔天运动一次,一周锻炼3次以上(最少3次)则效果更好。

3、冬季健身选有氧运动

中年人可选择快走、慢跑、爬楼梯等低强度的有氧运动。中年人身体状况一般都处于下降趋势,不要因为忙于工作就放弃健身,否则冬天就是一个“藏病”的季节。

4、冬季运动不宜过早

冬季锻炼最好不要过早,健康专家建议,冬季晨练适宜在日出后进行。而一天中的最佳健身时机则在14时至19时之间,此时,人体自身温度较高,体力较充沛,容易进入运动状态,不易损伤,对健康大有裨益。

在冬天,很多人往往由于缺乏激情而坚持不下来,这多是因为缺乏日照导致的情绪紊乱的原因。因此,健身者尽量多参加户外运动,尤其是在阳光充足的时候。

5、运动前热身很重要

在室外锻炼,首先要做好充分热身,冬季寒冷,血管收缩,血液循环不畅,肌肉和韧带也较紧,可通过慢跑、徒手操和轻器械的少量练习,使身体发热微微出汗后,再进行较大强度的运动。

THE END
1.冬季养生的食疗方法以及常识冬季气候寒冷,阴盛阳衰。人体受寒冷气温的影响,机体的生理功能和食欲等均会发生变化,而且冬季也是一个很适合养生的季节,那么冬季要如何养生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冬季养生的食疗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冬季养生的食疗法 牛蒡排骨汤 原料: 排骨、牛蒡、黑木耳、姜片、料酒、盐。 https://www.xuexila.com/yangsheng/dongjiyangsheng/106567.html
2.冬季养生小常识养生就靠这几招绝对管用好酷屋教程网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冬季养生小常识 养生就靠这几招绝对管用的相关教程:随着一场又一场的小雨的降临,寒冷的冬天已经来到我们的面前。冬天气候干燥,需要我们了解一下冬季养生知识做好各种迎接冬天的准备,那么你知道冬季养生小常识有哪些吗?今天小编就带大家去了解冬季养生常识大全,让 https://www.haoku5.com/jiankang/6462f7155172f38374024b04.html
3.二十四节气如何养生二十四节气养生食疗方→MAIGOO知识导语:24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二十四节气反应了季节气候的变化,养生也要顺势而行。那么二十四节气如何养生?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24节气起居、饮食、运动、情绪等养生知识。 https://m.maigoo.com/goomai/187537.html
4.中医保健——食养与食疗食养与食疗,在我国渊源极古。《素问.藏气法时论》认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内经》并根据“五味各归所喜”和“病随五味所宜”的原理,确立了饮食养生疗病的方法,为后世食养食疗学奠定了基础。中医对食物的选择及应用,具有独特的理论及原则,http://ltxc.hznu.edu.cn/c/2007-10-11/279979.shtml
5.食疗与养生冬季的养生食疗实用教案食疗与养生冬季的养生食疗实用教案,食疗,养生,冬季,实用,教案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https://m.renrendoc.com/paper/178363683.html
6.十二个养生小知识汇总集(二十一)南瓜富含果胶,能帮助肠道清除有害物质,和小米搭配熬粥,香甜可口,是健脾和胃,老少皆宜的养生佳品! 十二、秋冬季健康暖身,可以常喝这两款粥 ①红薯粥 红薯中富含大量营养 维生素与膳食纤维,有润肠通便作用 钾元素,对于心脑血管病患者很有好处 糖蛋白能提高人体的抵抗力 https://www.jianshu.com/p/c47a4937c22c
7.e养生网中医养生养生保健食疗养生养生之道e养生网秉承传播科学养生方法和理念将养生贯穿于中医养生,,养生食谱,养生保健,健康养生,食疗养生,运动养生,健康咨询,养生知识等养生方法。http://www.eyangsheng.com/
8.养生养生之道中医养生食疗养生一、食疗养生 立秋后食四黄,自然养生医生忙,健脾养胃气血旺,智慧饮食是关键 解锁青春密码,守护心灵健康 如何推动中医医疗健康事业的深入发展?特别是在民间中医领域的挖 立秋养生宝典:十款秋季必备佳肴助你健康迎接冬季 一日三餐吃饭,如何正确养生?**一日三餐,养生之基** http://anpu119.com/
9.冬季养生汤冬季养生汤煲汤食谱及功效冬季养生汤,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对身体的一份呵护。通过合理搭配食材,不同功效的养生汤品可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健康需求。在品味美食的关注自身体质和健康状况,选择适合的养生汤品,将养生进行到底。 未来的研究可以加深对养生汤的食疗作用的认识,挖掘更多传统食材的营养和药用价值,为人们提供更科学、更全面的冬季养生http://www.liuyanbao.net/xueweizhishi/4836.html
10.冬季食疗养生适合吃些什么呢?安得养生网冬季食疗养生适合吃些什么呢? 冬天到了,很多人开始滋生各类的感冒问题,甚至有些人还出现了腰痛、肺燥等问题。那么在冬天就必须进行食疗养生来抑制各种不健康因素的发生,那么冬天食疗养生需要吃一些什么呢?在这篇文章中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1、萝卜是很好的素材https://www.andfuwu.com/baike/14877.html
11.中医养生知识讲座总结范文(3篇).docx中医养生知识讲座总结范文(3篇) [篇1]中医养生知识讲座总结 秋季天高气爽,草木凋零,大地气象明朗;冬季万物闭藏,天气干燥,气温低,西北风肃杀,属凉燥。因此,秋冬季的养生是以适应秋冬季气候变化为主,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今天重点讲金秋时节中医养生之道,即情致养生、起居养生、饮食养生、祛病养生。 一https://m.book118.com/html/2022/0616/6214202144004200.shtm
12.清·菊花火锅慈禧太后的得意之作,冬季养生食疗的做法菜谱【清·菊花火锅】慈禧太后的得意之作,冬季养生食疗 ·2063收藏 初级 私房菜 其他 家常菜 做法将做法保存到手机 1/4食用菊花洗净,拣出焦污残瓣,沥干备用 2/4鲜鲈鱼或鲤鱼,将腹背部鱼肉片下,切为薄片 3/4鱼头、鱼骨入薄油两面煎黄,加入滚水熬煮至鱼汤呈白色,加入两片姜片和少许盐调https://m.xiangha.com/caipu/99246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