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真正进入秋季的只是东北和西北地区。气温下降明显,昼夜温差加大,雨后艳阳当空,人们往往对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不很适应,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呼吸道、肠胃炎、感冒等疾病。
南方“秋老虎”
夏季称雄的副热带高压,虽说大步南撤,但绝不肯轻易让出主导权、轻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区,刚刚感受一丝秋凉的人们,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高温天气,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
雷暴活动
进入9月,中国大部开始进入少雨期,而华西地区秋雨偏多。它是中国西部地区秋季的一种特殊的天气现象。
养生小贴士
秋季在意义上已经来临,但夏天的暑气仍然未减。处暑并不意味真正的秋凉,所以养生保健应以滋阴和祛暑并重。
早卧早起
处暑节气,暑热未尽,虽有金风送爽,但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点。因而着衣不宜太多,以凉而不寒为宜,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
由于脐部是人体最易受凉的部位,着凉会影响脾胃功能,因此要注意脐部保暖。日常起居调养宜早卧早起,“早卧”可调养人体中的阳气,“早起”则可使肺气得以舒展,防止收敛太多。
中医认为,秋季是多事之秋,气候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从立秋到处暑,秋阳肆虐,温度较高,加之时有秋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色,故有“秋老虎”之说。
在饮食上要“增酸减辛”,以助肝气,可以多吃些像苹果、葡萄、柠檬、山楂等酸味食品。此时应该多喝水补津液,适当补充滋阴润作用的食物,如粳米、糯米、南瓜、萝卜、蜂蜜、芝麻、百合、银耳、梨等,需要注意的是,立秋之后,天气转寒,像西瓜这类大寒的瓜果,则要少吃或不吃了。
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而肺对应秋季,为娇脏,喜润恶燥,故饮食原则应少吃煎炸、辛辣等食物。保持居住环境的湿度也是润燥的重要环节。
适量运动
养脾祛湿
推荐食谱
银耳百合粥
食材:银耳(干)10克,百合(干)10克,粳米25克。
方法:银耳用水泡涨,百合、粳米洗净后同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成粥,再加冰糖少许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