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苏里拉芝士、佛卡恰、帕马森、莎乐美、玛奇朵、拿铁、卡普奇诺……
听到这一系列名称,你是否会想起费里尼电影《甜蜜生活》,想起《罗马假日》,想起文艺复兴,脑海里尽是小资情调?
然而,这些象征着亚平宁浪漫生活的中文外来词,在意大利语里只是平淡无奇的平民语汇。
翻译,制造了一场错位。
小扯蛋遇上马苏里拉
无声无息中,语言决定着我们的思维。
一个人习惯了称呼“mozzarella”为“马苏里拉芝士”,他很难想象:意大利人听到“mozzarella”,联想到的是“扯”。
Mozzarella是意大利烹饪里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奶酪——披萨饼的底料,千层面的夹心,蔬菜沙拉的配料,或者小孩爱吃的油炸鲜酪团子。
▲Mozzarella,作者供图
准确地说,mozzarella更像原料而不是制成品。Mozzarella和需要数月甚至两三年才能成熟的干酪不一样,它1-3天之内就能成熟,保质期不超过7天。Mozzarella的原料可以是普通鲜牛奶,最地道最昂贵的则是那不勒斯所在坎帕尼亚大区生产的水牛乳mozzarella.
Mozzarella不是干酪,它非常柔软,做菜时需从一大团奶酪里扯下或切下形状不一的小块。经过高温烘烤,刚出炉的披萨饼上,和西红柿酱红白相间的mozzarella奶酪能扯出长长的白丝。
▲Mozzarella的制作过程,作者供图
最开始,mozzarella的名称是mozza,意思是“扯”。这种奶酪零售多是不规则球状,大的像白面馒头,或像煮熟去壳的鹅蛋,小的像鹌鹑蛋,人们在词尾再加上词缀“ella”(表示“小“),变成mozzarella——意思就是“小扯蛋”。
直到现在,我还是不明白为什么mozzarella被译成“马苏里拉芝士”。
Mozzarella在意语里发音接近“莫擦莱拉”。
词语后两个音节“rella”翻译成“里拉”,显然是受英语发音影响。
英美人喜欢把拉丁语言外来词里的e字母发成[i:]音。例如60年代红遍美国的波萨诺瓦名曲《伊巴内玛女孩》(TheGirlfromIpanema),歌里有Ipanema正确发音,但很多美国人还是坚持英语发音习惯。最后,里约热内卢的出租车司机都习惯了带美国游客去找“爱泼你妈”海滩,歌曲作者汤姆·裘宾也这样给美国人指过路。
前两个音节mozza译成“马苏”,只能说匪夷所思。
或许,翻译者仅仅想找到两个形态好看的中文字,构建西餐浪漫联想……
以下是我得罪人的经历。
10多年前,我只知道mozzarella奶酪,不晓得“马苏里拉芝士”这个译名。老友O君新婚燕尔,路过米兰。他正携妻从南到北畅游意大利,准备从米兰去瑞士。我请吃披萨,略表地主之谊。
O嫂和我初次见面,她说很喜欢南方的阿马尔菲海岸,“我特别喜欢他们那边马苏里拉配西红柿的味道,怎么都吃不厌。”
琢磨了老半天,我还是不知道马苏里拉为何物。旅游功课做得很细致的O嫂递给我厚厚的指南书。
“啊,是mozzarella,小扯蛋!”
O嫂颇有诧异,之后,她迅速整理表情,带着耐心和兴致听我解释“小扯蛋”的来历。
兴致和耐心,至少我当时这样认为。
O君膝下已有一儿一女,和另一个女人所生。
像我认识的多数离婚男人一样,O君提到前任轻描淡写。但他聊起一个和我有关的细节。
离婚前的争吵中,前O嫂曾翻出米兰那顿午餐和“小扯蛋”。控诉线路大致如下:她曾以为O君是个专心事业诚实顾家废话很少的男人,婚后却慢慢地察觉,O君做人做事其实心态很散漫,尤其是,他偏爱和不务正业尽乱瞎扯的人交朋友。
O君说,前O嫂一直认为是我瞧不起她,有意损她——“做记者的,什么故事编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