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义务教育粤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理与健康》的《第3课食物的消化》
[教材分析]
《食物的消化》是九年义务教育粤教版科学科第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理与健康》中的第三课,在前面已经学习过《我们需要食物》与《专题探究:设计营养合理的食谱》两课,本单元结合实际生活,安排了贴合学生日常生活的过程,并且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会纠正原有错误的认知。比如食物从口腔中直接就进了肚子,胃是消化的主要器官等一系列错误的概念。与此同时,本节课通过资料分析和探究活动让学生明确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要通过消化器官来消化,既强化了学生对实验探究的乐趣,又对学生的成长以及日后的认知里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
在前两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知道了食物中含有各种营养物质,比如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并且在第二节课的学习中知道了怎样去搭配食物,合理饮食。
学生知道食物的营养成分被吸收,却不知道食物消化都经过哪些地方,或者说即使知道也是一些错误的认知。学生会带着自己的认知冲突来学习本节课。另外这部分内容又贴近实际生活,让学生学习起来一点点都不感到陌生,而且又充满了兴趣。学生在前面已经接受一些实验活动,对实验活动饶有兴趣,所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不会感到有难度。
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前提是合理的饮食,只有从小了解消化器官及生理特点,才能更好地保护身体健康成长,从小培育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分别是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2)了解消化器官运送食物的方式是蠕动;
(3)知道消化器官组成人体的消化道;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吃橘子,亲身感受食物旅行所要经过的消化器官;
(2)教师提供图片资料来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
(3)通过简单体验活动加深对某些消化器官功能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细心观察生活,并能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2)通过认识消化器官对人体的重要性来增强学生对保护消化器官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并知道消化器官组成人体的消化道
2.意识到消化器官对于人体的重要性,知道怎样去保护消化器官
[教学难点]
1.理解消化道运送食物的方式;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设计理念]
本课以“一二三四”为设计理念:“一”是指以学生核心素养为课堂教学本质目标,“二”是指两种深度融合,“三”是指三条主线,“四”是指四个教学环节。
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们围绕“所有的知识与能力都内化为学生素养,把消化系统组成、消化器官功能作为健康成长的核心素养”。为此,我大胆尝试“信息技术与科学课堂深度融合”和“微课视频与科学课堂深度融合”两个融合教育实践。以信息技术为主线将课前、课中与课后有机串联为一个整体,以微课视频为主线将消化系统构成、消化器官功能和保护身心健康内化为学生核心素养,以培育素养为主线来设计基于翻转课堂、基于教师为主导、基于学生为主体来拓展科学课堂教与学的新形式。课前预学知识与基本技能,课中固化与深化基础知识与基本功,课中创新应用和课后评价体验的“四环”式教学真正符合学生成长需求。
[教学准备]
教学资源(教具)准备:课堂教学用ppt,消化系统仿真模型,馒头等食物。
助学资源(学具)准备:针对消化系统的微课视频,活动表格,关键词解释。
课前预学(分组)准备:每4位同学一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开展预习,并在上课前完成初步成果交流。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学活动
(一)分学习小组。全班学生48人,每4人为一小组,全班分12个小组。
(二)提供资源平台。通过班级家长Q群下发微课视频,导学资源。
(三)提供辅导平台。教师在线回复、学生在线互动。
(四)开展基本检测。对预演成果进行简单检测。
二、课堂教学活动
(一)激发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学生口述后,分别把板书卡贴出来,这样能够非常快速地建构起消化系统的知识体系,有利于突出重点,同时也可以分散难点}
(二)再次亲身感受,独立思考食物的旅行
1.向12个小组每组各分发课前准备的食物,让学生边吃边思考:食物会经过人体的哪些部位?用文字或者是图画表示食物的旅行过程?
2.请几个小组展示自己所画的食物旅行示意图,或者是文字表示的食物消化过程。不同学生可以提出不同意见。
3.引导学生将板书卡按食物消化过程进行排列。
(三)联系实际,探究食物旅途过程与消化器官的作用
本过程以小组探究的形式展开,每个小组以板书上的食物旅游图的次序来探究功能。
把教材巧妙转为问题单,以问题引导学习,学生通过回答每个问题来完成学习任务。向每个学习小组提供以下“导学单”,请学生将正确的答案填写在括号内。
1.食物旅行第一站(口腔)
吃饭时饭从哪里进去?(嘴巴)
现在请同桌之间相互观察,你的嘴巴里有什么?(牙齿和舌头)
吃饭时,牙齿在干嘛呢?它起什么作用呢(切碎食物)
舌头是不是静止不懂呢?舌头在干啥呢?(搅拌食物)
嘴里分泌了什么?(唾液)
唾液是从哪里分泌出来的呢?()
牙齿、舌头、嘴巴、唾液共同组成了消化道的第一站(口腔)。
2.食物旅行第二站:(食道)
可爱的食物在经历了口腔之旅,它的下一站是(食道)。
食物慢慢咽下,感受食物在挤压中向下流动,喉咙有什么特点?(又细又窄,它是一个长长的管道。)
食物通过食管的(蠕动)从管道进入下一站。
3.食物旅行第三站:(胃)
食物从窄长的食道溜进去,它的下一站是(胃)。
从外形看,胃它像(大口袋)
生活中有时感觉到胃酸,胃里面有(大量胃液)。食道是什么样子?细长。
胃这个大口袋把食物应该怎么处理呢?(像搅拌机一样,但是比搅拌机更强大,挤压、磨碎、搅拌)。胃对食物进行了进一步的消化。
4.食物旅行第四站:(小肠)
食物经过胃变成(细细,小小)的样子,进入了更细长的消化器官(小肠),营养被(小肠)吸收。
小肠的样子可以这个描述:(细细而又弯弯曲曲的肠子)
为什么要这样细这样长呢?(便于吸收营养物质,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
5.食物旅行第五站:(大肠)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已经被小肠夺走了,它又该去往(大肠)。
看图片,对比大肠和小肠,大肠的特点不(粗、短)。
大肠把小肠送过来的食物接受了,它该如何处理呢(要吸收营养,剩下的扔掉)。
6.食物旅行终点站:(肛门)
食物中的精华我们已经竭尽所能的用完了,剩下一堆废渣从(肛门)排出。
7.消化腺: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它包括另(胆囊),会分泌胆质,找一找课外知识:肝脏主要吸收(糖)
(胰脏)是人体的又是消化腺,它分泌的消化液流入小肠。
(唾液、胃液、肠液)都是消化器官中的消化腺体分泌出的,有利于食物消化。
小结:食物的旅行次序是(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食物旅行地方,我们把它称之为消化器官,食物所经过的消化器官,我们称之为消化过程。
{设计意图:将知识转化为可简答的问题,通过解答问题的过程完成获取知识的过程,通过角色代表消化器官,能够推动学习主动性,分序号的知识条理化,非常适合学生心理接收特征}
(四)学习成果展示汇报
通过小组向全班同学作汇报的方式共享学习成果,进行知识与技能修正。
每个学习小组完成一个器官的知识简述。
(五)学习拓展
讨论交流:你出现过哪些消化器官问题?
1.日常小问题:胃痛、肚痛、胀满、腹泻……
2.严重的恶疾:胃癌、肠癌、食道癌……
你觉得应该如何保护消化器官?
1.健康饮食习惯:细嚼慢咽、不吃太饱、不要太饿、不吃过热、过期食品
2.有病及时医治:
3.选择食物:绿色食品、不过多吃喝外卖
[板书设计]
第3课食物去哪儿
{设计意图:本板书简明地将消化器官及消化腺进行有效分类,通过两层式的板书表达,不仅条理化了知识,而且突显了器官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