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管是抖音还是朋友圈,都被“十根烤肠”刷屏了。
我就寻思着,十根烤肠哪够呀。
那起码得来十根哈尔滨红肠才带劲啊
欸没错,就是凌晨五点多,上千人排队买的哈尔滨红肠。
不是一代东北人的回忆,而是代代东北人的回忆,我愿称之为“东北之光”
图源:视觉中国
1898年中东铁路修建后,外国人大量进入哈尔滨,给哈尔滨注入了西方文化,当年哈尔滨肉制品极为短缺,很多俄商带来了灌肠机器和技术,将肉灌制品带到了哈尔滨。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俄籍波兰人特洛穆易西耶尼科夫在秦家岗(南岗区)开办“戛斯特洛诺穆”灌肠工厂,是哈埠加工灌制最早厂家,用高薪从海参崴聘来高级灌肠技师,欧式产品品种有了增加,深受欢迎。
近年来哈尔滨红肠甚至入榜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发布的《14道海外华人最想念的中华名小吃》
节目中还夸它“比美国热狗有嚼劲,比英国香肠有滋味。”
小时候就盼着过年过节,姥姥把蒸笼一掀,一盘枣红油亮、外脆里嫩、浓郁鲜香的大红肠出炉。
那股子蒜香混着熏香的鲜肉味,把隔壁小孩馋的哇哇直哭。
咬上一口,满满的鲜猪肉,肠衣一破,肉汁四溅,咸香之位直冲天灵盖。
这股香气,这般滋味,至今都让人魂牵梦萦呀~
想找到记忆里那股熏香味,还得吃上一口哈汇联的正宗哈尔滨红肠。
哈汇联的前身是老味楼,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从选材到制作,都是古老的方式方法。
1899年,老味楼的创建者,一位宫廷御厨带着宫廷秘方闯关东来到并落户于哈尔滨,从此潜心钻研独家宫廷秘方的肉食烹饪,调配出宫廷秘制熏酱,宫廷秘制水饺等多道佳肴美馔。
在1933年的时候老味楼借鉴艾宾斯基红肠工艺,研发出老味楼独特配方口味的哈尔滨红肠及各种熏酱系列,宫廷水饺……
时至今日,老味楼第五代传承人,姜玉忠老先生(年龄62岁),将“老味楼”更名为:哈汇联食品有限公司。更名后的老味楼依然“守拙”而治。
再加入十多种独门香料,用老汤卤汁慢火细煨。
最后再用传统果木熏烤,老炉熏制12小时以上,让香料慢慢融到红肠里头。
肉鲜味浓,丝丝入味,让人欲罢不能~
一打开包装,我就忍不住吞口水了。
色泽鲜亮、浓郁鲜香、根根饱满,还有一股天然肉质夹杂着蒜香和烟熏的香味。
咬开肠衣,脆皮直接在口腔中炸开,紧着是是充斥口腔的肉香。
轻咬一口,嘴里的肉汁直接喷薄而出。
肉质Q弹劲道,不塞牙不油嘴,嚼的时候还能感到一丝丝烟熏味,太上头了叭。
用料讲究,工序繁杂,坚持传统古法熏制,这还不够。
还得够干净、够安全、够卫生。
干净的标准化生产车间,有!
严格的精细化生产工艺标准,也有!
官方认证的检测报告!必须有!
检测报告显示检测环境符合要求,21项检测均合格,红肠中未检出重金属或菌落。
所以大家可以放一百个心,送到我们手中的红肠,肯定是干净、安全、卫生的。
红肠虽好,不能贪吃,不然就停不下来了
哈汇联家就很贴心了,设计了单根的独立包装,一根90g,出门玩也可以揣兜里,老方便了。
至于价格嘛,那当然是实打实的实惠。
01
选用自家生猪25道工序制作
用料考究风味十足
想做一根上好的红肠,猪肉是至关重要的。
哈汇联有个贼大的养猪场,所有的猪仔都是自家从小养到大的。
有专门的饲养人员,有精心调配的饲料,保证这群猪仔吃得好,睡得香。
正是良好的饮食作息,才保证了猪仔的含肉量极高,肉质结实又劲道。
(视频截图,你看这头小猪多开心)
哈汇联还有自家的生猪屠宰厂,现杀现做。
用的是非常鲜嫩的猪前槽肉,而且是刚好是二八肥瘦比例,肥而不腻,瘦而不柴,恰到好处。
给猪肉排完酸后,配上四川花椒,云南桂皮等10多种密料腌制多时。
再经过制馅、灌制、烘烤、蒸煮、烟熏等25道工序制作,每一步都不含糊。
要做出传统风味,工序全不够,得老师傅来把把关。
从配料到灌肠,得由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手工操作才行。
一节连着一节,每节长10公分左右,粗细要均匀,肠体要干爽。
这样做出来的红肠更“胖”,更有“咬头”。
经过这么多工序做出来的红肠,每一口都是纯正的东北味~
02
果木碳烤老炉熏制
是记忆中的那股味道
要说诱人的,还是哈汇联红肠独特的那股熏烤味儿~
要制出这股熏香味,可不容易。
熏烤必须得用树龄超过十年的兴安岭椴木,再用百年俄式的挂炉里,明火熏烤。
经过椴木、炭火的两次熏烤,才能让红肠表面枣红鲜艳,肠体干爽,粗细均匀,成自然弯曲形状。
一一定型包装后,还得高温杀菌,之后才能出厂。
这么冷的天,叫上三俩好友,来上几根热腾腾的红肠,再温上一壶烧酒,人生无憾呐。
真的,别等了,快下单吧,这个冬天它可以给你温暖。
03
蒸煮炒炸想怎么吃就怎么吃
最简单的,微波炉一热,再切片装盘,我总是忍不住边切边吃。
热腾腾的来上一口,再配上一壶小酒,真是人间美味了。
想煮饭也可,在白米中加入切丁的红肠,再加点肉丝,丢到电饭锅里头一起煮。
白米的清香和红肠的肉香混在一起,一开锅绝对能把隔壁小孩都给馋哭。
想来点下酒菜吗?简单。
韭菜花跟红肠,下锅一炒就完事,盐都不用放,红肠本身就自带咸味了。
咸香之味弥漫整个屋子,吃多了也不腻,荤素搭配刚刚好。
做法实在是太多了,看来我兜里这十根红肠已经不能满足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