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青年旅店,《揪心的玩笑与漫长的白日梦》
揪心的玩笑,仿佛真的成了漫长的白日梦。
“为了你,说一段。”居住在上海的说唱歌手小老虎,对着电脑屏幕说唱,这段视频在网上刷屏:“看了很多书和电影生气沮丧,为抢到五花肉高兴了一分钟又突然难受。”
吃了吗?原本这只是一句普普通通的见面问候语,如今每一个饮食男女对吃又有了更深切的体会。就像汪曾祺说一样,还是“人间烟火,最抚人心”。
加西亚·马尔克斯在《霍乱时期的爱情》中写道:“诚实的生活方式就是按照身体的意愿行事,饿的时候才吃饭,爱的时候不必撒谎。”
愿早日回到日常,饿的时候才吃饭,不必囤菜,不必慌张。
01
饮食男女
导演:李安
上映日期:1994-08-03(美国)
片长:124分钟
“人生不像做饭,不能等万事俱备了才下锅。”
炒、煮、烧、蒸、炸、煎、炖、焖、煲、烩、烤、卤、腌、拌……影片宛若荧幕上的满汉全席,饭桌上的菜式应有尽有。
由三次聚餐串联起的故事线,做菜技艺与人物情感交叠的剧情,一“食”一“色”,生命终究离不开美食和情欲。
男欢女爱,滋味万千。
大导演拍小琐事,如庖丁解牛,毫无废话,每一刀都精准到位,刀刀都是烟火人间。
02
树可·花椒研磨器|89元
爱重于“驯服”。
木质的瓶身,不同于寻常的金属或是玻璃质感,和花椒的辛辣形成奇妙的反差。
过去不可重来,即时拥抱所爱。
03
作者:沈宏非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沈宏非写过诗、小说,当过记者、编辑,《饮食男女》是他在《南方周末》开设的专栏“饮食男女”的集结,并不仅仅着眼于“饮食”,而是把笔触伸向了“男女”。
“尘世间没有庸俗的饮食,只有庸俗的饮食者;有卑微的男女,而没有卑微的恋爱。”
04
午餐盒
导演:赖舒·彼查
上映日期:2013-09-20(印度)
片长:104分钟
“错误的火车,总可以载你到正确的车站。”
调查显示,在印度拥有百年历史的送餐服务“德巴瓦拉”只有1/8,000,000的错误率,也就是说,平均每送800万份餐,才可能有一份送错。
然而就是这么戏剧性,当午餐盒搭错车,1/8,000,000概率的巧合在男女主身上发生了。在城市的两个角落,两个彼此素未谋面的男女,一段触不可及的感情缓缓萌芽。
影片没有意料之中的完美结局,男女主人公最终未能相遇,但他们已经带着对生活的憧憬再次启程。
即便搭上了错误的火车,也要一直在路上。
05
CITYCREEK·日系便当盒|129元
“便当”一词源于中国,在日本室町时代传入日本,到了安土桃山时代已明确指“存放食物的便携式多层方木盒”。
起初,便当是便于携带的“干米饭”,因其遇水就能恢复原状,对旅行者来说十分方便,到如今,已经发展出“铁路便当”“卡通便当”“家庭便当”等不同门类,便当盒也不局限于古代的方木盒,有了各具功能性的材质和形状。
这款日系便当盒,来自日本潮流生活方式品牌nikoand...旗下的CITYCREEK户外品牌,它可是适应室外郊游场景,同时可以巧妙融合居家、办公的不同室内场景。
红白、黄蓝两种配色,不仅能给食物保温,更能给心情保鲜。
06
四季便当
作者:[日]吉井忍
“每次做便当,感觉都不一样。”
旅居北京的日籍华语作家吉井忍,依照春夏秋冬之序,在《四季便当》中介绍了40个便当和关于它们的回忆,每个便当都充满元气和性格。
书中的菜谱,大部分食材能在北京的普通超市和菜场买到,一人份便当可以控制在10元以下,不需要高明的刀工和烹调技艺,厨艺一年即可实践。
大盘鸡便当|吉井忍
在日本,人们用餐前通常会说“いただきます”,中文译为“我开动了”,它的原意其实是:
“我从您那里领受(生命)了。”
07
朱莉与朱莉娅
导演:诺拉·艾芙隆
上映日期:2009-08-07
片长:123分钟
一个家庭主妇成为名厨,另一个遭遇三十岁危机的女人,试图通过复制偶像的菜谱来改变生活,前者就是她的偶像。两段时空交错,最终产生交集,你以为的美好励志片突然在结局绊了一跤。
导演说,希望每个人看过电影都想马上出去大吃一顿。
看着还未成名的主妇朱莉娅,剁大堆洋葱练习刀工、做好多好多黄油的蛋糕、乐滋滋地逛菜市场,能量条加满,每个琐碎里都有她溢出的快乐,就真觉得:
活在世上,有个目标可以奔,一切都还不算糟糕。即使只是为了吃一口黄油蛋糕。
08
THEHAPPYPLANNER·食谱手帐|94.5元
对于热爱手帐文化的人来说,这绝不是普通的记事本,而是纸上的生活。
在充斥着手绘元素的电影《少年斯派维的奇异旅行》中,斯派维的妈妈有一本沉甸甸的手帐,厚到仿佛要合不上,里面满载着家人的点点滴滴。
在迪士尼动画剧集《怪诞小镇》,里面有“作者”记录的神秘事件的手帐日志,动画中的双胞胎姐姐Mabel也是拼贴爱好者。
除了日记,手帐还可以和美食碰撞,收集生活中的平凡美味,像朱莉娅那样为自己做一本充满创意和灵思的DIY食谱“书”吧。
09
随园食单
作者:[清]袁枚
出版社:三秦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果麦文化
乾隆才子袁枚平生九大爱好,第一是“吃饭”,读书排最后。
他仕途不顺,不惑之年后毅然辞官,于南京小仓山购隋氏废园,改名“随园”,吟咏其中,放情声色,也贪“口腹之欲”。这名资深吃货有不少执念:
一盘菜,若用肉,不要超出8两,若用鸡、鱼,最多不过6两。有人会问:不够吃怎么办?答案是:吃完再炒。
饮食,是大雅学问。但在这本两百多年前的“食谱大全”里,我们读到的不只是美学和态度,也有蔬饭之间的热爱与洒脱。
活得要任性,吃得要讲究。
10
中国之食文化
类型:纪录片
片长:151分钟
这里有渡过了饥荒和经济困难期后的八十年代古早中国味。
蜜汁火方,将整块金华火腿用酒和桂花调味后加上糖蜜蒸制的豪华菜式;鹌鹑千层酥,用鹌鹑蛋黄烤制派类的酥皮点心;虹桥赠珠,火腿的红,鸽子蛋的白,组合成颜色鲜艳的菜式……
通过“平民之味,宫廷之味”“鱼米之乡的名菜谱”“食在广州”“天府之国,百菜百味”以及“厨房所见,味的秘诀”,五位一体呈现了在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几类饮食文化以及中式料理的烹饪技艺。
没有精致的特效和滤镜,甚至色泽都说不上令人有食欲,我们怀念的,也许不是分量十足的摆盘或是行云流水的厨艺,而是那股纯粹简单的生活气。
11
樂游记·田园风野餐篮|229元
提到欧美的复古潮流,总能想到性别流动式的tomboy打扮,或是与之画风截然不同的田园风情。
电影里的田园野餐,往往少不了野餐篮的身影,它像哆啦A梦的口袋,面包、果酱、红酒、餐具,仿佛能把全世界装进去。
把亲手做的食物放进野餐篮,就像把对旅途的期待全部塞进行李箱那样,为野餐郊游增添仪式感。
有人说2020年是中国野餐元年,如今却被困住了脚步,仍然期待着,等疫情结束,来次说走就走的野餐,把家搬到大自然。
12
流动的餐桌
作者:[美]莎朗·哈金斯主编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启真馆
译者:徐唯薇
世界上还有什么比乘坐火车旅行更浪漫的事吗?
从阿加莎·克里斯蒂笔下神秘的凶案舞台东方快车,到日本的特色标志新干线;从世界上最长的跨西伯利亚大铁路,到世界文化遗产的印度大吉岭喜马拉雅小火车;从横穿美国的“西南酋长”号,到世界十大豪华列车之一的“非洲之傲”号……
“餐车里的用餐者可以在啜饮葡萄酒、享用美食的同时,想象自己不久后就要踏上的真正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