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工作时总出现找不到资料在哪,工作起来手忙脚乱,给领导留下的印象非常不好。
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就想到我了。小陈以前跟我合作过一个项目,我全程都是用有道云笔记来完成的,对我的工作效率印象非常深刻,就特意向我请教想解决这个问题。
用笔记软件高效办公,并不难。只要四个步骤就能解决:
1、寻找适合自己的APP
2、从头开始建立个人工作系统
3、用好系统让工作更流畅
4、日常效率提升建议
想做好知识管理,第一步是在明确需求情况下,选择适合自己的APP。
明确需求
现在主流的笔记APP,基本就剩有道云笔记、印象笔记和Onenote了,而这三个笔记类APP都有各自的特色,选择哪个APP,主要看自己的个人具体需求,根据他的实际情况,推荐有道云笔记。
原因如下:
2、从头开始建立个人知识管理系统
选择完之后,开始建立自己的知识管理系统吧。
初步整理
笔记类APP,基本上是以笔记为主。需要先明确一下,都有哪些资料需要整理?
一般有三项内容是立刻可以放进去的:
纸质笔记本
先让小陈回想一下,以前他都向纸质笔记本中记录哪些内容,比如:
需要把纸质笔记本中的内容进行一下处理,把有用的内容整理到有道云笔记中。要是内容太多,可以先拍照,放到笔记本中。
工作中的【重要资料】
千万要注意,是[重要资料,并不是所有资料]。笔记类APP,不是百度网盘或U盘,无法存放大量资料,基本上还是文档和资料为主。不适合存放大量视频、音频、照片等文件。
硬盘里面可能会有不少文件、图片、视频等各种资料,需要分析一下,先从日常工作中最常用到的各种资料开始:
特别是缺少这些资料就无法工作的。比如:公司介绍、个人介绍、常用文件的扫描件,日常文件等等。把这些内容按重要程度进行区别。
日常工作中的重要纸质文档,培养随时拍照的习惯,直接保存到有道云笔记中。
其它资料
将日常生活中的遇到有用信息储存起来,以便需要的时候可以准确地找到,这样能够帮助你减轻一些思维上的负担。
还有各种提示、小知识、菜谱、使用说明、清单等资料,最大的作用是在需要时能帮助自己或者同事,在不需要询问你的情况下完成任务。
做好分类
目前有道云笔记的分类方式分为:笔记与标签这两种。
我建议他把整体的内容分为【学习】,【生活】和【工作】,先建立三个目录。其它往下的继续分类。比如对于工作中的内容,小陈所在的部门是项目制,就按自己的工作习惯,在有道云笔记中按年度-项目名称来建立文件夹。并把平时日常工作中的文件进行了一下整理,都放到有道云笔记中。
注意:在建立系统时,最好有一个统一的命名结构和方式,目录结构不要太多,常规情况下3-5层足够了。
另一种分类方式叫:标签。它可以有多个不同的属性。标签还可以突破空间上的限制。在多条笔记上标注同样的标签。
可以通过目录+标签进行分类,先把以前积累的工作资料进行分类处理。
小陈花了好几天把自己硬盘中的资料整理了数百条内容,上传时用了1个多G的流量。而且笔记的添加附件时非常方便,免费版的附件最大支持200M,开会员之后能支持1G的附件,上传速度特别快。
并且公司电脑、自己的笔记本和两个手机,四个终端上都可以随时同步,这回处理工作就特别方便,想找什么资料时,直接搜索一下,就能找到自己需要资料。
分类建议:
分类:刚开始时不需要分的太细,只需要分大类。当笔记多到一定程度后,再根据情况进行细分。
笔记本:可以按标题进行排序,我通常用数字把最常用的几个或当前的项目排在前面。
标题:标题很重要,在标题上加入一些具体处理方式,比如行动、计划、创意、点子、资料之类的关键字,搜索时效果会更好。
收集信息:
有道云笔记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是收集,它可以在PC、手机,随时把有用的内容收藏到有道云笔记中。
收集建议
处理:把有用的内容整理出来,而不是保存全文,只保存有用的内容,学会舍弃对自己无用的部分。
处理资料
有道云笔记中的内容一定要定期的整理、更新、完善,才能产生真正的价值。
处理:
如果你只看过一遍就收藏起来,不经过任何提练,这些内容只是信息,没有什么价值,谁都能通过网络来搜索到。
用好笔记最重要的一点是,有一个清晰而有逻辑的框架,在做笔记时遵循一个好的框架标准,就会让人一目了然。
把事情整理成三点,更容易让人重视、记住和接受,会锻炼下面的几个能力:
1.论点分解或总结--逻辑推理能力
3.加强说服力--交流能力
我以前是做咨询顾问的,在参加培训时从埃森哲的老师学到一种“PointSheet”的格式笔记,由上面的“题目”、左侧的“重点”、右侧的“行动”三部分组成。
除了“PointSheet”笔记,还有一种“空·雨·伞”笔记也可以用来处理信息。
“空·雨·伞”笔记是一种思维框架,麦肯锡的咨询顾问都会用这个框架,所有思考按照‘空·雨·伞’三步执行”。
所谓“空·雨·伞”,其实就是判断何为“空=现在的情况”,何为“雨=对此情况的解释”,何为“伞=根据此解释而采取的行动”。
抬头看天,发现天空中的云朵有些异样,解释为“好像要下雨了”。根据这一解释,判断应该采取“带伞出门”的行动。
这就是“空·雨·伞”。这是一种特别有效的信息处理框架,在有道云笔记里做一个黄金三分法的模板,给大家演示一个信息处理的流程。
处理建议:
收集信息只是第一步,如果你只停留在收集阶段,收集的信息不会对你有任何的作用。
模板与清单
有道云笔记还有一个特别有用的模板笔记功能,用来形成模板或清单的。用好这个功能让你在工作和生活中减很多不必要的压力。
创建记录清单
建立一个记录清单,可以省去不必要的思考,同时避免遗忘。建立记录清单的最佳时刻,是刚完成一件事的时候。
对你的生活和工作进行思考,哪些领域是可以通过建立记录清单来进行简化的?
对常见任务的处理方法
使用检查列表来防止犯错
小陈以前总在很容易在工作中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错误,完全可以用清单进行改进。
顺着业务流程列出需要检查的项目,试着从实际工作的开头检查到结尾,检查有没有错误和遗漏之处。
清单建议:
有道云笔记自带了一些模板,能里面选择自己需要的。但最好还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创建模板。
通过以上这几个步骤:初步整理、分类、收集、处理、模板与清单,去管理好信息,信息才会转化为知识,真正产生作用,对自己有帮助。
这几步流程能帮助你建立起一个基本的个人信息管理系统。
在建立系统之后,最重要是的使用,让小陈开始在工作中应用这个系统,特别是收集和处理这两个步骤,并给了他如下的建议:
在工作中一定要把整理资料变成习惯,分为当天要做的和定期要做完成。
当天:
立刻清理:完成一件工作后,及时清理文件或资料,不要任它们堆积。
每天整理、更新文件,并养成习惯。
定期(以周或月为单位):
特色功能
OCR扫描
开会时记在纸上的要点,只要拍一下就能转成电子版的会议纪要。
语音记录:
小陈在使用过程中最喜欢的功能是语音速记,在开会时,把手机里的有道云笔记打开,会在识别保存文字的同时保存录音,文字和语音同步保存,无论是编辑文字还是回听录音,都能省下大量精力。而且准确性上是非常不错,一次录音最长能支持60分钟。
一些突然想到的想法、点子,现在只要打开云笔记,直接开口说,就能都能记录在笔记中。特别是用这个功能还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早上起床或睡前时,打开云笔记直接开口说,就能转成文字。随便把当天拍的照片,也放进去,几分钟就能搞定,很容易就坚持下来了。
PDF转Word:
小陈跟其它公司合作时,经常能收到各种PDF文件。以前都是找各种PDF转Word的工作,只要把需要转换的PDF文件上传到有道云笔记中,选择文件,【右键】-【文本识别OCR】就能转成Word文档进一步处理。
保存文档历史版本:
平时在使用Word写文件时,经常在桌面存一大堆文件,不知道哪个是最终版。而现在保存到有道云笔记中,笔记保存多个历史版本,不管用PC还是手机登陆之后都能查看和编辑。
手机解压缩包:
按这三步的建议,基本上就能建立自己的知识管理系统。下一步我们来要处理,工作任务混乱的问题。
4、日常工作效率提升
我给小陈列出五点建议:
日检查表
日历:
大石头:
抵触情绪:
注意力管理:
依赖性:
可以在有道云笔记中做一个日检查表模板,每天在上班第一件就是填写里面的内容,当你把日检查表完成之后,对当天的工作任务有了更直观的认知和了解。
以“15分钟”为单位设置任务
在工作的过程中,有时会感到厌烦或没效率。这是注意力被打断的证据。
把眼前的工作以15分钟为单位进行划分,一个一个地处理,就能让注意力得以持续。
要是觉得15分钟太短,还可以用番茄工作法,用25工作+5分钟休息的节奏来进行工作。
批量处理
不要把自己的日程安排的分秒不差,一旦有一项任务出现变故或延期就会影响下面的一长串任务。
每周回顾
如何进行每周回顾?以下是基本步骤。
做好每周回顾之后,基本上就对下周所面临的工作任务有了一下直观的了解,这样在制定行程和安排计划时就可以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