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圣节的习俗英文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万圣节的习俗英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BlackcatsarealsosymbolsofHalloweenandhavereligiousoriginsaswell.Blackcatswereconsideredtobereincarnatedbeingswiththeabilitytodivinethefuture.DuringtheMiddleAgesitwasbelievedthatwitchescouldturnthemselvesintoblackcats.Thuswhensuchacatwasseen,itwasconsideredtobeawitchindisguise.Allthesearepopulartrick-or-treatcostumesanddecorationsforgreetingcardsandwindows.

黑猫也是万圣节的标志物,并且也有一定的宗教起源。人们认为黑猫转世的人与神的未来的能力。在中世纪,人们相信女巫可以变成黑猫。因此,当看到这样的猫,它被认为是一种变相的女巫。这些都是流行trick-or-treat服饰和装饰品贺卡和窗口。

BlackisoneofthetraditionalHalloweencolors,probablybecauseHalloweenfestivalsandtraditionstookplaceatnight.

黑色是传统的万圣节颜色,这可能是因为万圣节前夜的传统发生在夜间。

万圣节为每年的11月1日,源自古代凯尔特民族的新年节庆,该民族主要分布在北欧,延伸到苏格兰南部,后来又随历史大发现迁徙到非洲和美洲。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万圣节的由来是什么,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万圣节的由来万圣节的由来:宗教祭祀。关于万圣节由来的,版本繁多,流传较广的是:两千多年前,欧洲的_会把11月1日定为“天下圣徒之日”。“HALLOW”即圣徒之意。传说自公元前五百年,居住在爱尔兰、苏格兰等地的凯尔特人(CELTS)把这节日往前移了一天,即10月31日。他们认为该日是夏天正式结束的日子,也就是新年伊始,严酷的冬季开始的一天。那时人们相信,故人的亡魂会在这一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寻生灵,借此再生,而且这是人在死后能获得再生的唯一希望。而活着的人则惧怕死人的魂灵来夺生,于是人们就在这一天熄掉炉火、烛光,让死人的魂灵无法找到活人,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死人的魂灵吓走。之后,他们又会把火种、烛光重新燃起,开始新的一年的生活。

万圣节原本其实是赞美秋天的节日,就好像五月节是赞美春天一样。古代高卢、不列颠和爱尔兰的祭司——德鲁伊德有一个赞美秋天的盛大节日,从10月31日的午夜到次日11月1日,持续整整一天。他们认为,在那天晚上他们伟大的死神——萨曼把那年死去人的鬼魂统统召来,这些恶鬼要受到托生为畜类的惩罚。当然,只要想到这种鬼魅的聚会,就足以令当时那些头脑简单的愚民胆战心惊了。于是他们点起冲天的篝火,并严密监视这些恶鬼。万圣节前夜到处有女巫和鬼魂的说法就是这么开始的。至今在欧洲某些与世隔绝的地区,还有人相信这是真的。

古罗马人在11月1日也有一个节日,那是用来向他们的波莫娜女神表示敬意的。他们在熊熊的篝火前烤坚果和苹果。我们的万圣节似乎就是由古罗马人的节日与德鲁伊德的节日揉合而成的。

万圣节的活动原来是非常简单的,而且大部分是在教堂里进行。但在整个欧洲,人们都把万圣节前夜看作尽情玩闹、讲鬼故事和互相吓唬的好机会。于是人们不再把这节日用来赞美秋天,却让它变成神怪、巫婆和鬼魂的节日。

世界上的许多民族都有一个祭奠亡灵重返人间的节日,比如西方_的“万圣节”(Halloween)、墨西哥的“亡灵节”(DíadelosMuertos)、奥地利的“全亡灵周”(Seleenwoche)。

以及中国的“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这个节日也在隋唐时期随着佛教传入飞鸟时代的日本,与当地习俗结合形成了日本自己的“盂兰盆节”。

万圣节的英文Halloween其实是AllHallows'Eve的缩写,也就是“诸圣节的前夜”,在_年历里是纪念亡灵和圣人的节日。大部分人相信万圣节起源于古凯尔特人的丰收节,也就是“萨温节”。

古老的凯尔特族是欧洲大陆上阿尔卑斯山以北最早兴起的史前民族,萨温节是他们的新年,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从十月底开始天气转凉,农作物的收割接近尾声,寒冷的冬天即将从十一月开始。随着季节的交替,凯尔特人的生活也发生了改变。

在这季节的转折之时、新旧交替之际,凯尔特人相信,生活也由光明(夏季)进入了黑暗(冬季)的一面,生与死的边际变得薄弱,亡灵和魔鬼能够轻松地跨越于两个世界之间。

于是在旧年最后一天的傍晚(即10月31日,凯尔特历法里日落是一天的开始),人们点燃篝火、装扮起来,用火焰和舞蹈驱逐魔鬼直至新年的第一天(11月1日)。同时也准备好食物,把祖先的亡灵请回家,trick-or-treat(不给糖就捣乱)便是由此而来。

万圣节的习俗不请客就捣乱

万圣节(万圣夜)的主要活动是“不请客就捣乱”。小孩装扮成各种恐怖样子,逐门逐户按响邻居的门钟,大叫:“TrickorTreat!”(意即不请客就捣乱),主人家(可能同样穿着恐怖服装)便会派出一些糖果、朱古力或是小礼物。部分家庭甚至使用声音特效和制烟机器营造恐怖气氛。大多数家庭十分乐于款待这些天真烂漫的小孩,于是,小孩一晚取得的糖果往往以袋计,整袋整袋的搬回家。在苏格兰,小孩要糖果时会说:“Theskyisblue,thegrassisgreen,maywehaveourHalloween。”(天是蓝色,地是绿色,齐来庆祝万圣节前夜),然后以唱歌跳舞等表演来博得糖果。

杰克灯

杰克灯是万圣节最广为人知的象征物。在英国和爱尔兰,当地人原本在挖空的芜菁中燃点蜡烛造成杰克灯,但移民到美国的人很快便采用南瓜代替,因为南瓜比较大和容易在上面雕刻图案。不少家庭在南瓜上刻上吓人的面容,并放在大门口的阶梯上,传统上此做法是想吓走恶魔或妖怪。

咬苹果

万圣节前夜最流行的游戏是“咬苹果游戏”。游戏时,人们让苹果漂浮在装满水的盆里,然后让参与者在不用手的条件下用嘴去咬苹果,谁先咬到,谁就是优胜者。

占卜游戏

各种万圣节食物

作者简介:王若桑,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现为美国罗德岛州南郡高中3年级学生。

ConnieR.WangiscurrentlyajuniorstudentoftheSouthKingstownHighSchool,

SouthKingstown,RhodeIsland,USA.

四、美国小学的节日文化传统

美国的小学注重将每年度不同的文化习俗注入学生的活动之中。每一个节假日,学生们都会实践独特和不同的传统习俗。

在小学,每年秋季的两个主要节日值得提及。第一个是10月31日的万圣节。在万圣节的晚间,孩子们会穿上令人恐怖和有趣的化妆服饰,逐门逐户地按响门铃,叫嚷着“trick-or-trade”,意思是“给我糖果还是要我作弄你”,来讨糖吃。其实万圣节晚间的讨糖活动,仅仅是该节日有意思活动的一部分。节前整个一个星期学校都安排了各种有趣的活动。例如,学生们玩叼苹果游戏,参加万圣节化妆服饰比赛等,其他活动还有做糖衣苹果、讲恐怖故事、雕刻南瓜灯等。在万圣节之夜,那些有趣的、充满艺术想象和鬼魅的南瓜灯被安放在房门前和通道旁,为讨糖的孩子们照亮和提供指引。

虽然美国还有其他很多节日,诸如圣-帕特里克日、母亲节、父亲节、复活节、国庆节等。其中,有关的共识是在小学期间,通过参加许多早期的传统庆祝活动,努力保留传统的国家文化习俗。虽然没有两个童年的经历是一样的,小学时期各种各样的节日活动则是连接美国人民和社会的纽带。

英文对照

Article4:HolidayCulturalTraditionsinAmericanElementarySchools

InAmericatoday,elementaryschoolsstrivetoinstillculturalpracticesuponthechildrenthroughouttheyear.Foreachholiday,childreninelementaryschoolspracticeuniqueanddifferenttraditions.

Inthefall,twomajorholidaysalsodeservespecialattentioninelementaryschools.First,onOctober31st,thereistheinfamousholidayofHalloween.OnHalloweennight,childrendressinexciting,scary,andevenfunnycostumesandgofromhousetohousetoringthedoorbellandcollectcandywhilescreaming"TrickorTreat!".Thisnight,however,ishalfthefun,astheweekpriortoHalloweenisfulloffunactivitiesforkids.Inschool,childrenoftenplaygamessuchas"bobbingforapples"ordressuptoschoolandcompeteincostumecompetitions.Otherfunactivitiesincludemakingcaramelcoveredapples,tellingscarystories,andcarvingjack-o-lanternsoutofpumpkins.Theinteresting,artistic,andquirkypumpkinsadorntheporchesofhousesonHalloweennightwithcandleswithintoprovidelightduringtrick-or-treating.

AnotherfamousholidayisThanksgiving.Tocelebrate,childrenmakepaperturkeys,stringpaperringsintostreamers,andevenputonschoolplaystocommemorateAmerica''searlyhistoricalevents.Teachersoftentakeextratimetoteachstudentsaboutearly,coloniallifeforAmericansandNativeAmericans,goingindepthaboutfood,culture,andbeliefs.Mostimportantly,thisisatimeforbeingthankfuloffamily,friends,goodfood,andmore.Becauseofthis,themostcommonactivitiesinschoolaretoemphasisappreciation,suchaswithmakinglistsofthingsstudentsarethankfulfor.Thespiritofappreciationandgivingthanksisaprecursortomanysimilarfeelingsofgenerositythatareeminentandpredominantinthewinterholidayseason.

AsoneofthebiggestholidayscelebratedinAmerica,Christmascomeswithaslewofdifferenttraditionsforelementaryschoolteachers.StartingfromthefirstdayofDecember,teachersoftentaketimeeachweektoplanactivitiesthatcelebrateChristmas.Manycommonactivitiesarecuttingsnowflakesoutofpaper,makingholidaycards,orcreatingsimplewreaths.Othercommonactivitiesarebakingcookies,makinggingerbreadhouses,andcompilingChristmaswishlistsforgiftsfromSanta.Magicisverymuchintheairasthereiscarolingfromclassroomtoclassroom,drinkingofhotchocolate,andmakingandwrappingofgiftsforfamilies.CraftsseemtobeagenerallypopularthemethistimeofyearasstudentsalsomaketheirownstockingsandChristmastreeornaments.Traditionsalsotrytoinstillvaluablemoralssuchasgenerosity,appreciation,andgeneralgoodbehaviortoappealtoSantaClaus.TherearemanyfamousChristmasmoviesthathaveformedalongtheway,suchasIt''saWonderfulLife,HowtheGrinchStoleChristmas,andTheChristmasCarol,allofwhichareplayedconstantlyinschoolsduringthemonthofDecember.

关键词:词汇空缺;中西文化差异;跨文化交流

一引言

在教学过程中,总是被学生问到某些词用英语怎么说,譬如:“师兄师姐”,“酿豆腐”,“汁”,等。这些属于中国文化特有西方文化没有的现象,英语中没有对应的词汇,就形成了词汇空缺。词汇空缺的本质是文化空缺。词汇空缺现象在英、汉语中相当普遍,给跨文化交流造成极大的障碍。因此研究汉英语词汇空缺对跨文化交际十分重要。

二词汇空缺及其分类

2.1词汇空缺的定义

词汇空缺(1exicalgap)的界定有许多种,有人认为,它是一种语言中负有特殊文化色彩的词汇在另一种语言中因没有对等成分(equivalent)而形成空缺。也有人认为,词汇空缺是指一个民族的某些特有的词语在另一个民族的语言中没有相应的概念。因此,它又被称为概念空缺(conceptualvacancy)。实际上,词汇空缺的本质是不同民族文化空缺在词汇层面上的体现。文化共性越多,空缺就越少;反之,共性越少,空缺就越多。

2.2词汇空缺的分类

词汇空缺的分类,简单地说有两种:词汇指称意义的空缺和词汇语用意义的空缺。

指称意义的空缺,主要是指由于物质存在(包括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的差异而形成的语言间词汇的相互缺失。这些词汇所指的事物在某些文化中根本不存在,也就不会产生相应的词汇。譬如:中文里的“粽子”,“坐月子”等,在英语里没有对应词汇,因为这些词汇所表达的物质和现象是中国独有,西方文化中不存在。

语用意义的空缺主要指某种文化中的词汇在另一种文化中有对应的词,但是这些词汇所蕴涵的意义,文化色彩和文化价值观,在另一种语言的词汇中不存在或者截然相反。譬如:中文里的“龙”在英语里的对等词汇是“dragon”。但是“龙”和“dragon”在中西方文化中的文化及情感色彩截然相反。在汉语中,龙总是用于好的意思,而且中华民族素以“龙的传人”自称。然而在西方文化中,dragon总是代表邪恶。语用意义的空缺,因为有词汇形式上对等的假象,在跨文化交际中往往造成误解曲解或者不知所云。

三词汇空缺的文化差异分析

3.1从词汇空缺看中西方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

中文里跟“吃”有关的表达尤其多。如:中国人寒暄问“吃了没?”谋生叫糊口,受雇叫混饭吃,混得好叫吃得开,受人欢迎叫吃香,理解深刻叫吃透精神。“民以食为天”这句话就说明中国人很重视“吃”,把吃饱饭看得与天一样重要。由于中国人口众多,耕地资源有限,且几千年来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总是吃不饱,遇到自然灾害严重的年代,还会发生,因此,中国人的思维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把吃看得重于一切的饮食文化。

3.2从词汇空缺看中西方风俗习惯的不同

西方的万圣节晚上,孩子们会穿上万圣节服装,提着“Jack-O-Lantern”挨家挨户去讨吃的,嘴里还念着“trickortreat”。“Jack-O-Lantern”和“trickortreat”在中文里的对等词汇是“杰克灯”和“诡计或招待”,但是不了解万圣节文化人,不知道杰克灯是什么,诡计或招待又是什么意思。因为这两个中文对等词没能表达出“Jack-O-Lantern”和“trickortreat”的文化内涵意义。这里出现了语用意义空缺。古西欧时候的爱尔兰异教徒们,相信在万圣节前夜鬼魂会群集于居家附近,并接受设宴款待。因而,在“宴会”结束后,村民们就扮成鬼魂精灵,引导鬼魂离开。同时,村民们也在屋前院后摆些果品,喂足鬼魂而不至于让它们伤害人类或者掠夺收成。这习俗一直延续下来,现在孩子们把自己打扮成鬼魂精灵的摸样,向邻居讨吃,没有款待就捣乱。杰克灯也叫鬼脸南瓜灯,挖空了南瓜又刻上鬼脸点上烛火用以驱散鬼魂,首用鬼脸南瓜灯的是一位名叫Jack的爱尔兰人,所以人们又将鬼脸南瓜灯叫做“杰克灯”。

3.3从词汇空缺看中西方的不同

宗教是人类思想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本质上是不同民族文化的象征。西方文明起源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英语中许多词涉及到基督教和神话故事。如“Appleofdiscord”(不合的种子,祸根。根据希腊神话,三个女神因争金苹果而导致特洛伊战争),“Pandora’sbox”(潘多拉的宝盒,潘多拉私自打开天神宙斯送给她的盒子,使一切灾害和罪恶全跑散到世上,比喻为灾难,麻烦,祸害的根源),“Achilles’heel”(阿喀琉斯脚踵,唯一致命的弱点。阿喀琉斯被其母倒提着脚后跟浸入冥河以炼成金钟罩刀枪不入,脚后跟露在水外,成了唯一的死穴)等。Appleofdiscord,Pandora’sbox,Achilles’heel等等这些词汇在中文中没有对等词汇。

中国的儒释道思想在中国人的思维和信仰方面所起的作用,跟宗教相似。其实儒释道本质上,更接近中国的古典哲学思想和处事原则。因此汉语中有不少借用和尚,佛,孔孟等作比喻的习语。中国人常讲“菩萨保佑”,以菩萨,天为崇拜的偶像,“借花献佛”,“临时抱佛脚”,“不看僧面看佛面”等诸如此类的表达在英语中多呈现空缺。

3.4从词汇空缺看中西方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同

在认识世界和自然界,宇宙方面,汉语中有些传统的古老的词。比如中国人非常熟悉的“二十四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这二十四个表示节气的词,在英语里就没有对应词汇。英国是岛国,并不以农耕为主要的谋生方式,因此也不会借助农耕的方式来区分四季。

四结语

词汇空缺只是语言的表面现象,词汇空缺的背后,是文化空缺和差异。在词汇教学的过程中,遇到英文词汇在中文里语用意义不对等的情况的时候,通过进一步研究,能发现这些词汇背后的文化背景。通过词汇教学带动文化教学,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更好地理解英语文化,促进跨文化交际的更顺畅进行,减少障碍和误区。

参考文献:

平洪,张国杨.英语词语与英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外语教学心理学认为,阅读是一个认识和言语交际的过程,也是极为复杂的生理和心理过程,阅读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读者对语言信息的理解过程。中小学英语阅读,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教师应尽量选取知识性和趣味性很浓的文本材料让学生阅读。文化气息比较浓重的文本材料一般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在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渗透提升阅读能力,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阅读材料的选择

(一)文本材料的难度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

教师切忌把儿童人为“拔高”,高估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把有大量生词的材料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刚接触材料就有了畏难情绪。教师选择的文本材料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生词量不应过大。

(二)要注意材料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

由于受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阶段,阅读材料应以趣味性为主。兼顾知识性和思想性,注重激发并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中西方文化有很大的差异,其中不乏趣味性和知识性很强的英文小短文,教师最好在选材的时候配上插图,在学生阅读前,可以指导学生理解一下图意,用英语说一说图上呈现的信息,帮助学生“预热”,为了解课文的大致意思作个铺垫。冰心老人说过:专拣儿童多处行。我们可以选择学生们热衷的话题:如中西方的节日风俗,数字文化,美食娱乐的差异等等,引起学生对文本材料的兴趣,让学生能够顺利的从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知识。

(三)教师可改编和自编阅读材料

二、具体可采用的几种教学方法

(一)借用法

(二)释义法

即在阅读材料中对涉及到具有文化特异性的内容加以注释和讲解。这些内容往往是学生们理解时有困难的地方,有时还会引起理解上的偏差。此刻,用注释法渗透就比较适合了。例如,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不同国家的美食常识和一些常见外来词(夹克衫jacket等)的由来的介绍;第六单元中圣诞节和春节的区别;阅读材料中几条由动物名词构成的谚语(She’sasgentleasalamb.He’sasstrongasanOX.He’sasfastasahorse..)的理解。用释义法告诉学生这些词句的含义,既增加了学生的词汇量,为阅读打好良好的基础,又使学生了解了国外的文化特点。

(三)实践法

【关键词】英语教学;西方节日;课程构建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运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因此,在学校推动各学科课程探索的背景下,我校英语老师们利用英语课堂组织孩子们,进行西方节日课程的探索。

2014年11月1日,万圣节。西宁市红星小学的校园里一片小学的校园里歌舞飞扬,笑语盈盈,全校师生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为了给孩子营造英语学习的氛围,让他们感受西方节日氛围,了解异国文化,红星小学的英语教师们着力探索节日课程,从校园,教室的布置、英语节目的创编,幻灯片的制作,主持语句的斟酌,到互换礼物,节日祝福等等,每一个环节都渗透老师的良苦用心。教室里,各种装扮的孩子们,认真地观看屏幕,仔细聆听老师的讲解,之后,同学们为大家献上了一场耳目一新的“时装秀”,提着南瓜灯的同学们说着“trick-or-treat”互相索要糖果,精致的南瓜灯吸引了许多同学的目光……

Saythankstoyourfriends!Saythankstothestrangers!Saythankstoeveryone!and……

2014年12月25日,伴随着圣诞歌曲,装点一新的教室里其乐融融,各班的圣诞派对如火如荼地举行。孩子们戴上了圣诞帽,互说MerryChristmas,活动中,孩子们大展身手,纷纷亮出了“绝活”。有动感十足的舞蹈、深情朗朗的英文诗歌诵,还有惟妙惟肖的课本剧表演,更有激情四射的英文歌曲联唱。

我校节日课程的开展不仅让孩子们体验了节日的快乐,体验到了学习英语带来的乐趣,更体验到整个课程所带来的成就感,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丰富多彩的活动一次又一次点燃了孩子们的激情,充分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英语的热情,真正地让英语走进生活。在这样开放的课堂环境里,使得每个人尽量用英语交流,这对于帮助学生养成英语思维的习惯是很有帮助的。模拟仿真的英语环境,也给学生提供了交际训练的机会,校园英语氛围的创设,多媒体和网络资源的运用,都为学生呈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英语世界,让学生们更加了解了外国文化。有了这些浓厚的英语环境,学生就会感受到英语的无处不在,有利于学生直接,自然地学习英语,也有利于培养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使他们逐步获得英语思维和日常交流的能力。

在整个准备以及过节的过程中,让学生更加了解各个节日的文化背景,开阔了他们的视野。课堂中,各环节,各个游戏的开展,以及教室桌椅的摆放变化等等,也激发了学生活跃的思维。

摘要:本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深入探讨了文化意识与语言教学的关系,着重阐述了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文化意识,指出了发展学生文化意识的重要性,以及其对促进小学英语教学的作用。

关键词:文化意识小学英语专业英语教学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强调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逐步发展“文化意识”,引导他们形成开放的、合理的跨文化认知与理解的观念。小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强,了解西方文化,能激起学习兴趣,进而爱学英语、学好英语。由此可见,在小学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中,发展专业学生的文化意识是必要的,使其能够在将来的实践中将英语教学与英语文化结合起来,帮助小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

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文化意识呢?

1在教学设计中注重文化意识的发展

2在英语活动中发展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和意识

在开展英语活动时,教师可创设较为真实的情景以烘托出浓厚的文化氛围,最终实现预定目标。例如,开展Halloween(万圣节)的活动,这是西方既有趣又盛大的节日,也是孩子们最喜爱的节日之一。教师可让学生尝试做各种各样的面具及南瓜灯,扮演节日里的邻居们和索要糖果的孩子们,进行一场万圣节表演。通过诸如此类的英语活动,学生们不仅能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增长见识,而且会对英语国家的重要节假日及其风俗习惯有非常深刻的了解,同时也可了解情景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

3借助教材,融入文化内容,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4通过课外课程资源拓展丰富学生的文化意识

课程资源是新课改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没有课程资源的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实际的教学效果。一直以来,小学英语专业的课程资源的结构较为单一,除了教材外,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基地、内容、条件等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而“文化”是一个含义宽泛的概念,因此光靠课堂教学和教材远不能完成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还必须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比如英语广播站、图书馆、英语角、黑板报等校内资源;内容丰富、健康的英文书报影视节目及多媒体等校外课程资源。通过多种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多角度接触英语文化,也利于将来借鉴。

5通过学生自我积累、交流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情景教学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课堂上,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而具体的场景,从而引导学生最真实的态度体验,用这种方法帮助学生学会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以及心态都得到了发展。情景教学包括:课堂游戏、才艺展示、角色表演、游览观光等。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知识。

根据英语这门学科的特点,情景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情景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创设情境、实践体验

高中英语教材中有很多章节是关于西方节日与文化的,对于生活在中国的学生来说一定对这些文化习俗很好奇,他们也希望能够过上西方的节日,切身体会到当中的快乐,教师在讲解到这些章节时,可以创设一个节日课堂,让同学们参与其中。

拿西方的传统节日万圣节(Halloween)为例,教师最好把这节课的讲解安排到晚上,因为根据这个节日的风俗,晚上的气氛会更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内容,从而掌握书本知识。

首先,教师要向学生系统地介绍这个节日的风俗习惯,历史背景,以及发展历程,并把在这个节日中将要学习的生词教授给学生,学生首先能记住单词,对所学内容有一个初步掌握。

其次,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前准备好一些南瓜面具和一些水果作为礼物,再把学生分成小组,一个小组代表一个家庭,不同的组分别准备各自的水果,根据水果的不同给自己的家园命名,比如applehouse,grapegarden,orangebox等,每个家庭选出一名代表戴上南瓜面具,把教室里的灯关掉,走向其他各个家庭,叩开房门,说出“treatortrick”,要求学生用英语和对方展开对话,进行激烈的劝服工作,争取对方心甘情愿地拿出水果,在对话过程中鼓励学生尽量应用这一课所学的单词和语法,比如,动名词的使用。最后进行评比,看哪一组得到的水果样式最全,数量最多,教师可以对最后的获胜者进行奖励。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应用课本知识,而且也对万圣节有一个真实的了解。

2.角色表演,切身体会

角色表演也是情景教学中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说英语台词,深入角色的诠释,会对知识产生刻骨铭心的记忆。

比如,在讲到music和movie这些章节时,不妨让学生走向表演的舞台,鼓励学生唱经典英文歌曲,或者在讲到Magee’spresent(麦琪的礼物)这一课时,安排学生两人一组分别扮演麦琪和他的丈夫。这样学生不仅对课文内容有了熟练的掌握,对于知识的学习也会深刻、透彻。

3.课堂游戏,奖惩激励

传统的英语教学中,老师站在讲台上对着书本讲解,学生在下面一边听,一边抄笔记,这样的课堂显得沉闷、枯燥,毫无生气。为了能更好地活跃课堂,教师可以为学生组织一些小游戏,并形成游戏分组竞争的制度,对于落后的小组,用才艺展示的方式进行惩罚。

比如,在manners(礼仪)这一课,可以先把学生分组,然后,让学生围绕桌子坐下来,成一个圆圈,每名学生手持一副西方餐具:刀、叉等,再在桌上摆上真实的西餐,把课堂真实地拟造成一个西餐盛宴,这时候教师可以开始讲解课文中的礼仪内容,用英语逐一讲述每个礼仪细节,并且一边讲一边让学生追随去做,如果哪个学生做错了,就让他站起来仔细阅读课本,重新为同学讲解,对于连续三次做错的学生,要求他背课文,或者抄写英文句子,以此来加深他的记忆。

4.借助网络,形象展示

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对于英语教学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对于某些无法身临其境的活动,我们可以借助网络图片或视频来得以体验。

比如,讲到Travellingaroundtheworld(环游世界)这一课时,我们无法真正地带领学生出去旅游,但是,可以组织学生集体上网,教师根据课本内容事先设计好图片或者视频,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把要学的生词或短语加入其中,比如,对于各地风俗习惯的解释,各地名胜古迹的名字都要用英文标注。在老师带领同学们游览完世界各地之后,要求同学们针对某一地区作英语报告,用英语描述当地的景色,所见所闻,说出都学到了什么,为什么喜欢这个游览胜地,对比当地文化与中国文化有什么不同。同学们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学会了运用生词,还饱览了当地的风土民情,对西方或国外的风俗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和认知。

三、情景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学生在情景教学课堂中确实尝试了新意,体会了快乐,但是,高中应试教育的根本目的还是要学生学会基本的语言知识,提高英语语言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任务分配,以及加强作业检查力度,防止学生只注重陶醉在游戏中,却忽视了学习任务的完成。

关键词:文化意识;英语教学;英文歌曲;文学作品;多媒体手段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意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有意于培养世界意识。学习语言,只有了解了有关的文化知识,才能达到正确理解和表情达意。《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英语教学应该是对人的品格、思维、语言能力、健全人格、文化知识和意识等的全面素质教育,了解文化差异、增强跨文化实际能力、增强全球意识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往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往往容易意识到母语对英语学习的干扰,但忽视社会文化因素的干扰。长期以来,我们的英语课只注重讲解语法,培养的只是纯语言能力,对文化意识没有给予足够重视。由于文化差异的影响,学生不能正确理解所听、所读的材料,导致他们所说所写的内容和方式也因此而不够得体、恰当。外国人一般都能容忍我们所犯的语法或语音错误,但对文化错误却常常耿耿于怀,因为这些错误不符合他们的交际习惯,在习俗上不能接受。这就要求我们在中学英语教学中重视跨文化教育,并将之提高到应有的高度,使学生在实际交流中具备多元文化的包容性。文化学习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讲解、渗透英语国家的文化,而且要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各种机会为学生创造感受异国文化的环境。本文就如何将文化意识渗透到课堂教学的一些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在英语教学中,应首先树立文化意识,应在传授语言的同时同步传授文化知识。

这样做的好处是:文化知识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了解,语言则因赋予了文化内涵而更易于理解和掌握。教师在从事英语教学中,应有意识地给学生了解英美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以扩大学生语言学习视野,激发学生语言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切忌满堂灌输语法、语言点而忽视对学生的异国文化知识的教授及文化意识的培养。

二、结合教材内容,介绍外国的习俗、典故、历史、风土人情

如在教学JEFCUnit8MerryChristmas时,教师通过详尽地讲解L30ChristmasDay和L32JesusChrist的语言材料,让学生了解圣诞节的来历,圣诞老人的故事以及耶稣基督教诞生的历史。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显著地表现在节日方面。除中国和英语国家共同的节日(如NewYear'sDay)外,双方还各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中西方节日的风俗习惯也很不相同;我们庆祝春节、元宵节、中秋节……,他们庆祝圣诞节、感恩节、母亲节、万圣节……。随着东西文化的不断交流,西方的一些节日也日渐在东方流行,圣诞节就是最好的例子。现在中国人也开始热衷于过愚人节、情人节、母亲节、圣诞节等西方传统节日。在传授学生语言知识点的同时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去了解外国节日是了解西方文化的必要步骤。

此外,通过课堂上的词汇讲解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英语词汇在长期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们有些来自成语典故,有些来自神话传说,有些来自文化著作,再好的词典也难以囊括所有内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要重视那些理性意义相同或相近但情感意义、比喻意义、联想意义、搭配意义不同或差异较大的英汉词语。这主要涉及到动植物名称、颜色等。不同文化中相同的概念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在英美国家,白色表示纯洁、高贵。故婚纱是白色的,而在中国就意味着“死亡”、“疾病”|。此外,在西方国家中许多表示颜色的单词也可以是姓,如:表示White怀特(白色)、布朗Brown(棕色)、格林Green(绿色),还有习语也与颜色有关:blacktea(红茶)、bluefilms(黄)、awhiteman(忠实可靠的)、Hewaslookingrathergreen.(脸色不好);toleadadog'slife(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totalkhorse(吹牛),alionontheway(拦路虎),likeaducktowater(如鱼得水),astimidasarabbit(胆小如鼠),acatonhotbricks(热锅上的蚂蚁)。因此,教师在使用教材过程中要注意介绍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以防学生单纯从词汇本身的语言意义出发作出主观评价。

三、分析比较东西方人语言不同表达习惯和逻辑思维以及生活习惯,加深学生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如见面时打招呼方式,中国人往往会说:“你去哪里”,“你吃饭了吗”等,而英美人士一般说:“Howareyou”“Howdoyoudo”“What’stheweatherlike”等。又如对于别人的赞美,中国人总是表现出一副谦逊的样子,当人家说:“你很了不起”或“你写的字很漂亮”等之类的赞扬时,你往往会说“哪里”或“过奖了”,而英美人士则会说:“It’sverykindofyou”或“Thankyouverymuch”等,通过这样比较,学生很容易发现两种文化的异同,从而在学到丰富的语言知识的同时,也养成了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

关键词: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文化意识

随着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小学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根据课程标准,小学英语教学也应该以帮助学生达到五个能力目标要求为目的。这其中,在对作为五个能力目标要求之一的文化意识的描述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1](P6)“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1](P25)对于小学阶段应该达到的文化意识能力目标,《新课标》又进一步指出,“对英语学习中接触的外国文化习俗感兴趣”(一级)和“乐于了解异国文化习俗”(二级)[1](P7)。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文化教学,培养小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必然蕴涵在语言的各个要素中。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要素,词汇(包括单词、短语和词组)也必然体现着某个国家、某个民族和某种文化的内涵,或反映不同国家间、不同民族间和不同文化间的差异。由于“词汇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词汇的积累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重头戏”[2],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重视文化的教学,首先要从重视词汇的文化内涵或文化意义开始。然而,我在对一些小学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察中,却发现他们仅仅满足于教授词汇的音、形、义①,满足于小学生对词汇的准确发音和识记,而忽略了小学生对词汇的文化内涵的掌握。事实上,对词汇文化内涵的展示、解释、对比等,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提高他们对单词的记忆效率,增长他们的语言文化知识,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因此,我拟结合小学英语学习中出现的几类词汇策略,谈谈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文化意识。

一、交流交际词汇

交流交际词汇是小学生接触最早和运用最多的词汇,如称谓词“Mr.”“Dr.”;问候词“Hello”;告别词“Goodbye”;赞扬词“Good”;请求词“Please”等。此外也包括英文名。如“Tom”、“Sarah”等。适当地展示这类词包含的文化信息,有助于培养小学生在初学英语时的英语表达能力。

比如,学生在学习了“teacher”一词后,可能会错学错用称呼XX老师为“TeacherXX”。其实这并不符合英语称谓的习惯,因为“teacher”在英语中只表示“教书”这种职业,而不是称谓词。这时候,老师应告诉学生,“Mr.,Miss.,Mrs.”等加上老师的姓才是相应的对“XX老师”的称呼。

二、颜色数字词汇

颜色数字词汇属于“指示意义相同,联想意义不同或截然相反的词汇”。[3](P235)在中西语言中,颜色和数字词汇都有着独特魅力,但它们的象征意义在中西文化中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小学英语学习中出现了颜色词有“black,read,green,white,blue,purple,pink”等,数字词有“one,two,three...ten”以及整十的“twenty,thirty,forty,fifty...”。因此小学生不仅要能记住这些词的音、形、义,更要能简单理解其文化内涵。教师在教授这类词汇的过程中,就应该解释它们的文化意义,帮助小学生更好地识记词汇。

例如,以下几种颜色在中西文化中具有如下的意义差别:

教师不妨把上表中提到的颜色在中西文化中的差别告诉学生。学生也可以进一步理解语言间的差别。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提示学生,在电视、电影等媒体中所看到的如西方的白色婚纱,中国的红色礼服正是颜色所体现的文化差别等。学生可以从中更好地体会语言的独特魅力。

又比如,数字thirteen(13)在西方国家是不吉利的数字。在英语国家的日常生活中,车号、门牌号、座位号等都竭力回避“13”。而他们却把“seven(7)”“three(3)”等看成是幸运数。教师也应该提示,在中国,我们认为eight(8),nine(9)等是幸运的数字,而four(4)却是不吉祥的数字等。这样的知识尽管简单,但是却可以让学生摆脱枯燥的单独学英文单词音、形、义的课堂环境。

三、食物饮料词汇

在小学英语学习中,出现了不少实用的食物饮料词汇。随着外国饮食机构进驻中国,并开设了不少外国饮食连锁店后(比如麦当劳McDonald;肯德鸡KFC等),小学生对西方食物和饮料的接触也越来越频繁,有了更多的认识。教师可以在教授这些词汇时结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介绍一些西方饮食习惯或简单西餐就餐礼仪。

比如,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以下的饮食习俗:

在西方国家fork(叉)跟knife(刀)就跟我们中国的chopstick(筷子)一样是进食的工具;salad一般称“生菜”,但事实上salad不一定只是由生的蔬菜组成;外国人喜欢吃生的蔬菜,而中国人更习惯把蔬菜烹煮、炒熟再吃;rice是米饭,是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的主食,而在西方国家,bread(面包)却是他们的主食;外国人吃hamburger(汉堡包),sandwich(三明治),中国人喜欢吃dumpling(饺子)和noodles(面条);中国人喜欢tea(茶),英国的tea也是世界闻名的;coffee(咖啡)在中国的大部分家庭中还不是主要的饮料,但却是外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chicken(鸡),pig(猪)这些动物,西方国家的人只吃它们的肉,中国人喜欢吃它们的肉和内脏;而dog(狗),rabbit(兔)的肉只出现在中国人的菜单上,却永远不会是外国人的美食,等等。

通过这类词汇的学习和文化含义的理解,小学生可更深入地了解西方国家人民的生活习惯,特别是饮食习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到西餐馆就餐时,常常可以见到中国人筷子和刀叉并用食用西餐,很多外国朋友对此常常感到惊讶和不解。因此,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结合单词的教授简单演示一下西餐的就餐礼仪,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这样他们在西餐厅就餐时,才不会闹出笑话。

四、假期节日词汇

比如,教师可以告诉小学生,在Christmas的时候,FatherChristmas或SantaClause(圣诞老人)就会给小朋友送来Christmaspresent(圣诞礼物)。每家每户都会准备一棵Christmastree(圣诞树)。这样的趣味文化知识和词汇的学习增加了学生的词汇量和文化知识,却不会增加学生的记忆负担。同时,不妨告诉学生,西方国家的Christmas就好比中国的SpringFestival(春节),也是非常重大的全国性节日。并且可以提示这两个节日的不同之处。比起简单地教授音、形、义,这样的词汇教学更能够促进学生对单词的深刻掌握,也才能培养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

五、动物词汇

动物词汇也是小学英语学习中的重要词汇之一。动物词汇本身就有不同的含义和象征,在中西文化中有相似或不同的文化内涵。

相似含义的动物词汇比如:monkey(猴子)在中英文中都指“聪明,机灵”之意;lamb(羔羊)都有“温顺,顺从”之意。

不同含义的动物词汇比如:dog在中文中有贬义,在英文中却是“友好,可爱”之意;sheep(绵羊)在中文中是“听话,听从”之意,在英语中虽然也指“好人”,但是blacksheep却是“害群之马”的意思,小学生通过这样的了解,可以避免把blacksheep理解成黑色的羊。

注释:

①很多老师往往只注意到词汇的字面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Z].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李小芽.小学低年级英语词汇教学策略例谈[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05,(12):6-10.

THE END
1.吃在国外,品尝西餐常用英语单词,全在这里吃在国外,品尝西餐常用英语单词,全在这里 ice cream 冰淇淋 salad 沙拉 potato chip 薯条 noodle 面条 sandwich 三明治 pizza 披萨 hotdog 热狗 chocolate 巧克力 cheese 奶酪 susi 寿司 steak 牛排 pasta 意大利面 bacon 熏肉 pancake 煎饼 apple pie 苹果派 potage 浓汤 cheese cake 芝士蛋糕 muffin 松饼 onion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73193049586699865&wfr=spider&for=pc
2.常见食物英语汇总(大全)目前就职于山东秋实翻译(青岛市北区)网络部,英语小白一名。 之前对英语无感,后来跟同事们接触,发现学英语蛮有意思的一件事。 遂立志开始学习英语。 【以上内容均为作者从网络上面搜集整理的,涉及版权的,可以联系我删除。 留存此处仅供交流学习之用。】 https://www.douban.com/note/782334637/
3.麦当劳早餐常见食物的英语麦当劳早餐常见食物的英语 麦当劳正餐常见食物的英语 讲解经典的西餐三道菜来学习相关的英语 如何用英语在星巴克点一杯特调咖啡? 如何用英语准确描述你想要的发型? 学习有关体育比赛的英语词汇及相关英语 有关篮球的英语词汇及应用 学习常见的健身器材及动作相关的英语 街道上常见的物体英语词汇 学习汽车常见部件的英文https://www.1speaking.com/video/takeaway6_m.htm
4.关于食物的英语单词大全关于食物的英语单词大全 食物是我们维持每天活动能量的重要来源。食物主要来源于自然界可以直接或者间接食用的自然资源。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食物的英语单词,希望能帮到大家! 熟菜与调味品: string bean 四季豆 pea 豌豆 green soy bean 毛豆 soybean sprout 黄豆芽 https://www.yjbys.com/edu/words/190990.html
5.关于中西文化差异8篇(全文)3.饮食观念及味道和营养: 由于中西哲学思想的不同,西方人于饮食重科学,重科学即讲求营养,故西方饮食以营养为最高准则,进食有如为一生物的机器添加燃料,特别讲求食物的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各类无机元素的含量是否搭配合宜,卡路里的供给是否恰到好处,以及这些营养成分是否能为进食者充分吸收,有https://www.99xueshu.com/w/filer2igmadn.html
6.用英语介绍南非牙买加和澳大利亚的食物英语文章英语学习文章 用英语介绍南非、牙买加和澳大利亚的食物 考虑到世界已经变成了一个全球村,你可以在大多数国家找到提供西餐的餐馆。但是对于勇于尝试的食者来说,我们可以看一下在南非、牙买加和澳大利亚找到的独特菜肴。 在南非要尝试的大众菜肴包括pap和含有淀粉的wors,有点像稠的粥。如果你喜欢辣的食物,可以尝试https://www.ef.com.cn/community/article/africafood.html
7.2020年省市联动“南粤春暖”(清远清城区)专场网络招聘会1、大专以上学历,英语基础良好,化学基础良好; 2、化学及化学相关(食品、药品、生物、环境、化工、检测等)专业; 3、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工作主动积极,积极上进,认真负责,动手能力强; 4、无色盲色弱。 三、PMC技术员(1人) 要求: 1、高中/中专或以上学历。 http://www.qingcheng.gov.cn/xxgk/tzgg2/content/post_996481.html
8.餐厅服务员英语题(通用10篇)篇2:餐厅服务员英语题 1.客人在进餐中不慎碰翻酒杯怎么处理? (1)客人用餐时,由于不慎将酒杯碰翻酒水流淌时,服务员应安慰客人,及时用干餐巾将台布上的酒水吸去,然后用干净的干餐巾铺垫在湿处,(2)查看酒具有无破损,若已损坏,立即撤走,用托盘换上新酒具,无破损,将酒具扶起,摆好,重新斟好酒水。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asxt4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