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力山:生活中的浪花

今天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去在中山大学内的现在的中大附中访问了。在传达室我讲明了来意,就直奔校长室去了。严钦熙副校长接待了我。当他听我自我介绍是1949年考入中大附中的老校友时馬上就露出灿烂的笑容,表示热烈的欢迎。我送上了我的《回忆》。他说这正是他们要搜集的中大附中校史。他还向我详尽的介绍了他们20年前就在现址复校了。他们现在是公办自费。就是不象华师附中由国家资助,而是由70%的外来生的学费支持学校的开支。我看到了学校建设十分漂亮,整齐,清洁。比起华附是一点也不逊色。他说,学生成积在海珠区是首屈一指的。严副校长送我一大叠中大附中的书刊。其中包括老师们的论文集一厚册和复校20周年纪集三大册。我们热诚的交谈是好久,我告辞了。严副校长还一直要送我到梯口。哈哈,如肖红说的,我读了一间中学,却成了三间中学的校友了。

记得我在香港打工时,每年除夕例必只返半天工。这半天也不用干活,只是大家聚聚,然后出席老板请的年晚宴。这时公司的一位老亚姨,她是公司的会计,她必向每一位同事送上一底萝白糕。大家可不要小看这萝白糕,它是老亚姨头天买来大条的鲮鱼,蒸熟了,剔除了大小骨,再和上磨碎了的萝白,精心选购的水磨粘米粉,加上切碎的腊肉腊肠冬菇等连夜蒸好的萝白糕。吃过这萝白糕的没有不称赞它真的绝顶的鲜美了。这也让我悟出一条道理:“送人的东西不在价值的高低,只要让人难忘,这就是最好的了”。过年的食品种类数不胜数。昨天我在澳门工作的儿媳就从澳门给我送来两大旅行箱的食品。其实正如电视上一位大姐说的,现在广州只要有钱,什么东西都可以买到。就我们大石的食府,什么澳洲大龙虾,日本鲍鱼,深海石斑等等名贵海产都可以吃到。这就不用劳师动众去到世界各地找最有名的物产嚐鲜了。从前,年晚例必买一条鲮鱼,在鱼脊两边各界一刀,内外洒上盐,用禾草包住再用砧板压了。等开年再煎了吃。这叫“暴淹鲮鱼”。取其年年有余的寓意。现在不用禾草包了,只放在冰箱冻格即可抽干水份。这“暴淹鲮鱼”鲜美可口,而且吃时较容易剔出细骨。大家不妨试试。

记得我在市体委参加清理阶级队伍学习班时听到的一椿趣事:体委属下的游泳场有一位老衣服保管员,他姓姚,人们就叫他老姚了。解放前他就在泳场当保管员,直到退休。人们常听他说他在抗战时打过日本鬼子。但那时人们一般总以为只有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才是抗日的队伍。你那时当过兵,政策不追究抗日时当过兵的,也就算了,你呈什么英雄?到了清队时可就不一样了。那时提出要大胆怀疑。有所谓“事出有因,查实无据”。查你就查你,没有商量。于是组织了专案组,去老姚说的西江某县的那条村子外调了。当地村民听说他们找寻多年的姚排长还活着。全村都轰动了。人们说,当年日本鬼子一个中队(连)向他们村进攻。因为那里是交通要道。姚排长指挥一个排硬是顶住了日本鬼子。打了三天三夜,结果把鬼子打跑了。人们送来了肥猪和鸡鸭,庆祝胜利。只是后来姚排长他们开拔了,就再也找不到姚排长了。于是全村的父老都来了,在给老姚的外调证明上签名,证明他确是抗日英雄。并邀请老姚去他们村作客。这样老姚的问题就解决了。又因为当时查这个,查那个,都没有查出问题,年轻的救生员就学着老姚的西江口音唱开了:“一枪打冇响,两枪打冇中,三枪打出个姚排长。”

今天是六一国際儿童节,节前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一所小学会见了将要过节的少年儿童,并为新入队的队员结上了红领巾。还向少先队员和少先队辅导员发出殷切的希望,要大家从小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我没有当过少先队员,因为解放不久我就入团了。但我也带过两年红领巾。1956至1958年我在附中读高二高三时我是少先队辅导员,所以我也深知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我也热爱红领巾。去年附中日过后不久,彭世英就召集58--60届的少先队辅导员聚会。到会的有当年正校和分校的少先队辅导员约30人。当年的总辅导员高志光老师和吴慧文老师回顾了当年少先队的活动和感想,张如镜也回忆了当年创作《小树快快长》的故事。大家难得在半个世纪之后又一次相聚,于是大家也就畅谈了那青春岁月的回忆。太让人兴奋了。我也送给当年的伙伴们每人一本我的《回忆》。大家都说,那火红的年代是不能忘怀的。今天,我们都成了老头老太了,但我们还要永远的保持青春的活力,永远的热爱祖国和热爱人民。这是每一个少先队员的承诺。

我孙子曾在香港买了一双外国名牌的球鞋,用了1200港元,穿着很舒服。是45.5码的。近日就在大石又要买一双国内名牌子的球鞋。因为鞋店里最大的鞋子只有44.5码的。穿在脚上正合适。售货员说,不同牌子的鞋有时大小也有差别。用了330元,给他付款后,回到家里,孙子耿耿于怀。总觉得不对劲。一定要回去换回45.5码的鞋子。但店里最大就这双了,而且式样也很火。店里也有言在先,只可换货,不能退钱。冇计。将就穿吧。经过几天他打球,逛街,穿着这双44.5码的球鞋还真合适。记得我在附中读书时有一课就是说古时有一人在家里量好脚,到了市里买鞋,忘记带那“度”了。他不信自已的脚,就是信那个“度”。课文我忘记了,就只记得一句:“宁信度,无自信也。”现今我的孙子也是这么一个怪人。近来我就多次看了《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邓小平就一再说,他学习毛主席的书就记着四个字:“实事求是”。我们看问题就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例如农村就不能只念大寨一本经。不能只看过去中央发下的文件。而必须认真解决农村存在的现实问题。农民吃不饱饭算什么社会主义呢?我想,在现实生活中的那些墨守成规的人不是也和我孙子一样“宁信度,无自信也。”的人一样吗?

我的家乡龙门县永汉镇就紧捱着增城的旁边。从我家乡到广州必须经过增城。记得1945年日本鬼子投降后,我爸爸卒先回到广州工作了。我和妈妈弟弟到1946年才回广州。那时因为抗日战争刚结束,战时破坏的公路还没有修复,我们只好乘小木船经增城县,到石滩。但石滩的广九铁路只是小站,到广州的火车要等很久才到,于是就乘火车到石龙再转乘火车到广州。这一过程从日出到日落才算完成。后来,我也曾多次回乡。但见沿途见到的多是荒山野岭,人烟并不稠密。不久前我曾回乡祭祖,出了沙河就上高速,只需45分钟,就到了我的家乡龙门永汉了。一路上见到的都是工厂,广厦。再就是美丽的别墅小区。公路早已四通八达了。真是“今非昔比”呀。现在增城撒市设区,就是反映出当地的繁荣与进步。这也是我们国家的一个缩影。我为此而高兴。

在城市里生活一般也不太留意是什么节气。看电视才记得今天是“大寒”。在干校时因为要战天斗地,对节气是颇为留意的。农谚有所谓:“南风入大寒,冷死早禾秧。”意思是大寒时节如果天暖,到了育秧时节往往就会遇到寒流,秧苗就可能冻死了。看电视,知道现在农村育秧也多用温室,起码也有用薄膜复蓋秧苗。这样对天气就不那么受映响了。现在虽然离开农村生活已很久远,但回想起来还是很有感触的。今天天气应节,颇冷,就煲“腊味糯米饭”应应节吧。

直到今天,龙船鼓还不绝于耳。记得我的家乡因为河水浅,扒不了龙船。但抗战时广州的乞讨者也还是去到我的家乡乞讨。有乞讨者手里举着一只木制的小龙舟,胸前挂着一面小鼓一面小锣,口里唱着:“龙舟舟,出街游,姐妹行埋莫打斗。封封利是压龙头。龙头龙尾添福寿。老少平安到白头。”还有一些别的唱词,我也忘记了。这首还记得。手举小龙舟的手拉动绳子,小龙舟上的“桨手”就挥动着船桨。另一只手就搞响锣鼓,发出:“独嘡,独嘡.......”的声音。很受小孩的喜欢。唱词又吉利。所以人们也多多给予施捨。解放后,当然就没有人唱龙舟乞讨了。但那时的文艺工作者就用唱龙舟的曲调编了新的唱词上台表演。也是用的一面锣一面小鼓。名之曰《唱龙舟》。这一文艺形式还颇受人们欢迎呢。现在大概也没有人会唱龙舟了。听到龙船鼓响,就让我想起了这种表演。

近来热得交关,我窗外的鸟儿不住的啼叫:“树枝点火着,树枝点火着,着,着,着.....。”这个人声的翻译是我儿时妈妈教我的。是从鸟的叫声音译过来的。很形象。她还说:“下雨之前,鸟儿就会叫唤:‘天吊水,天吊水.....。’”我不知是否果真这样灵验。不过这种叫声我也确实听到过。就是不知与天气是否有关连。我妈妈还说:“从前有一个人叫龚冶祥,他能听懂动物的叫声。有一次,他听鸟儿叫:‘龚冶祥,龚冶祥,南山有只虎拉羊。你食肉,我食肠。'”于是他就去南山,果然见到一只老虎拉来的羊。还没有吃了。他就赶忙拿回家。挡开后,把肠子给鸟儿吃,自已就吃羊肉。他还能听到蚂蚁的声音。有一次,他听到门前蚁路上的蚂蚁说:“快的躝,快的躝,阿婆打爛个蜜糖盎。”他到婆婆处一看,果然阿婆的蜜糖盎打爛了。蜜糖倒满一地。很多蚂蚁正在吃着。以上故事纯属神话。只图同学们在这炎热的夏天得到一点点凉快。哈哈!

我家住番禺大石福安园。离河边不出百米。这河名叫“三支香水道”。是从广州白鹅潭向南经洛溪,丽江,大石,厦滘等地到黄埔港的一条水道。很久以前,这一带正是鱼米之乡。可是现在沿途却早已高楼林立,连人们吃的蔬菜也是从好远的地方运来的了。这里的原居民早已不再务农了。家家户户都备有小汽车,出门干活也不再是舟楫劳顿。但是现在每条原村子都还备有一条以上的龙船。今天是农历四月初二,离五月初五的端午节还有一个多月。可是从昨天起,我家就不停的传来划龙船的鼓声。我虽然脚痛,但也忍不住要到河边看看热闹。龙舟竞渡确是很振奋人心的。广东音乐的《赛龙夺锦》就让人们百听不厌。我不知道现在坐在龙舟中的划手是否都还是原居民,但那热烈氛围还是让人兴奋。我相信三支香水道周围的居民划龙船是不及我们校友的农村伙伴东莞一带的划手了。总之胜在投入。再过不久,我们的好友德国佬,阿KENT等就会回到他们的第二故乡去吃龙船饭了。我等待着他们的精彩摄影,趁不了热闹,也可饱饱眼福吧。

今天是立夏节,在中原现时就是夏天的日子了。南方却早已进入夏季。记得在干校时农事最忙的时候已过。在广东有农谚说:“莳田莳到立夏,莳唔莳都罢。”这就是因为农业生产最要紧的是“不误农时。”在南方,现在禾苗早已返青,茁壮生长了。如果这时才插秧,那么早造禾还没有收割,晚稻就没法耕种了。而晚造的米才是最要紧的。早造谷不耐存,所以从前农民就先把早造谷交了公粮,自已留下晚造谷。现在我的家乡青壮年很多都出外打工了。留在家乡务农的也有。例如我的姪儿就承包了全部弟妹的田亩。好在现在有各种农业机具,他改种经济作物,收获颇丰。现在除各色机耕器械外还有一辆漂亮的小汽车供他外出使用。真是鸟枪换炮,今非昔比了。

去超市购物,发现有多年未见的蠔油豆买。于是我就买了一袋,回家看电视时慢慢吃。记得电影《辽沈战役》中林彪指挥作战时就喜欢嚼炒黄豆。大概咀嚼能启发思维吧。一面吃豆子一面我就想起了爸爸从前讲的一个笑话:有一个穷苦人家,吃饭时只能以黄豆餸饭。儿子于是就把筷子放低了,一下子铲起几粒豆子。爸爸想,这样子不成。于是他就用一张硬纸蓋在碟子上,在中间开一个洞,儿子就只能垂直的夹到一粒豆子。后来连豆子也没有了,于是爸爸就找来一块木头,削成一条鱼的样子,说这就是咸鱼,看一眼就可以扒一口饭。儿子心里不服,用眼愤愤的盯着那木头“鱼”。爸爸骂道:“看那么久,咸死你呀!”唉!只有在穷得实在过不去,才会想出这样的“笑话”了。现在的孩子能不挑食就不错了。

在我国的各大城市中广州的禁放鞭炮我看是最坚决的了。连北京也还似禁非禁。广州市区这些年来是很少听到鞭炮声了。可是我现在居住的大石虽然也归广州管,但是每过农旧大年初还是炮声不断。你真别说,这鞭炮声就是喜庆。香港早就严禁燃放鞭炮了。说是免得和匪徒开枪混同了。现在欧洲更不准许燃放鞭炮了。那真是草木皆兵呀。好在我们国内太平盛世。人们燃放鞭炮就是图个喜庆。只要注意安全,就皆大欢喜。至于环保,那就只好等专家发明不会污染的鞭炮了。

无论到街市或者到超市,总有很多煎堆油角供应。从前煎堆油角是每个家庭年晚必备的食品。取其“家肥屋润”的寓意吧。煎堆还有一个歇后语——“年晚煎堆---人有我有”。记得从前我有一位老同事很迟才结婚。人们向他祝贺,他自我调侃说“年晚煎堆---人有我有”而已。而油角,我的记忆就很深了。那年代没有什么特别精彩的食品。年晚家家户户都将罗着炸油角。那时供应的食油有限,人们就只能跑到从化等远郊到农贸市场去买花生油和花生。在干校,我从同伴的“精神会餐”中学到做油角的诀窍:关键是油角皮的制作,面粉一分为二,一半用猪油和好,另一半用加糖的开水和好。两种皮碾成片,相叠,再叠,又再叠。再碾成薄皮,然后用来包已炒香碾碎的花生及芝麻和沙糖。我炸出来的油角在各同事炸出的油角评比中,名列第一。现在我已多年没有再炸油角了。现在人人肚满肠肥,谁还稀罕这油腻腻的食品呢。

入过干校对农业生产多少也有一点认识。而中国的农历气节对农业映响可谓大矣。为此我也曾作过一些努力。例如气节歌我就不忘: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忙夏二暑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寒又寒。第一句是说:“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这是春季的气节;第二句是说:“立夏,小满,忙种,夏至,小暑,大暑。”这是夏季的气节;第三句是说:“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这是秋季的气节;第四句是说:“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这是冬季的气节。今天是霜降气节。在中原黄河流域现在就会降霜了。北方人说别人“冇厘神气”就说他像“霜打的茄子”似的。霜就是大气中的水气接近地面时遇到0度C的温度时结下的冰晶,呈白色。茄子被霜打了就霜冻了,抬不起头了。故有此说。广州市区一年到头都不会有0度C的气候。故广州就不会有霜出现了。我的干校在九佛,即广州的北边约十多公里的地方,那里远离市区,冬天就会出现霜冻的时候。不过也是在深冬时节。现在还不到时候。白云山顶冬季会有霜冻。香港的高山上冬天也会有。到时气象台会发出告示,人们就会开车上山,看霜。这在香港也算是一“盛事”呢。

据说苏东波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竹不清,无肉不俗。”我家不久前种了一丛竹。这竹子只有笔干粗。十分秀丽。近日开始抽笋了。很是喜人。近日我家又有福建来客,他们送来两大包品种不同的笋干。记得有一位老先生说:“不清不俗,餐餐笋炒肉。”于是我就买来五花肉,用南乳焖之。妙!既爽口,又喷香。即使仅仅看了,也能让人垂涎欲滴。家家地产中介门口都标有《笋盘》。看来“笋嘢”还是优质多一点吧。笋虽寒凉,但笋干大概也凉不到那里去。况且古人还有“哭竹生笋”为二十四孝之一。大概就是“少食多嗞味”吧。不过我在华南植物园的竹林标牌中看到,说有竹200多个品种,只有十个左右的竹笋可吃。又据说从化有一种苦笋是当地的特产。制作得好,还另有风味啦上海餐馆有一味《油焖笋》,是用小指般粗的竹笋淹制。十分和味,爽口。大家如去上海餐馆,不妨点来尝尝。保你食过翻寻味。

七夕将至。市郊农村正准备大事庆祝。有七巧作一花轿工艺,精巧得很。记得广州解放那年,我家住万福路。万福路与德政路交界有一店子,专办红白喜事。出租花轿,罗伞,兼代办吹打等事宜。又代卖棺材山地,出租死人灯笼等等。后来这一行当没有了。现在看到七巧节的摆设也引起了我的很多联想:从前有一财主,他家住一大宅院。一日,他家佣人急急来报:“大少奶生了一个少爷。”财主高兴的说:“妙哉!妙哉!”不久,佣人又来报:“二少奶生了一个小姐。”财主说:“亦好,亦好。”隔天,门口乐声大作。财主差佣人去看看出了什么事。不久,佣人来报:“老爷,老爷,两个“妙哉”抬住一个“亦好”呀."财主想起了那天他自己的话,无言以对。

在旧网站大家也曾提过不少迷语,画迷。可能大多也遗忘了。我以为有些迷语还是颇有艺术的。现在不妨再写上。也好为后来者找点乐趣吧。“想当初,绿叶婆娑。自经郞手,受尽了多少折磨,历尽了几许风波。到如今,绿少黄多。莫提起,提起泪滴江河。”猜一运输工作用具。

相声是一门很受欢迎的艺术。不妨慢慢欣赏。我出了好些迷语都被德国佬一一破解了。现在再出一个:有女唔会嫁,嫁在禾底下。晚晚同鬼瞓,问你怕唔怕。猜一字。

去欧美旅游就多看古堡,教堂,宫殿。在国内旅游则爱看寺院,庙宇,古村落。我也爱旅游,只是近年走动不太灵光了,也缺少那份闲情逸致了。不过对于网友们的旅游摄影我还是很感兴趣的。我也不时翻阅自己过去拍摄的旅游照片。现在人们都用惯了简体汉字。不过也还有时在景点中看到一些繁体汉字。现在我就在相片中看到一个。于是就想起了一条迷语:一点一画长,担梯上屋樑。十字对十字,太阴对太阳。猜我在相片中看到的那个汉字是什么字。

我小时候妈妈常给我猜迷。这大概是想让我多动点脑子吧。有很多迷语我现在还记得。不过也多是繁体字。大家有兴趣,我不妨又给大家猜猜:观音出世坐莲花,罗汉担镔铲草芽。渔翁唱晚推车去,乡人带米转还家。镔是我家乡一种锄头,它比一般锄头宽。通常是用来锄草皮的。猜一个字。

小时候,妈妈给我一个迷语:十字在中宫,四围不漏风。若将田字估,不是读书翁。我到底猜中了。也算是个读书翁吧。

两位书生与一个小女孩在窄桥相遇,大家都不相让。书生说:“你猜到我们姓什么,我们就让你先过。”小女孩说:“好吧。”一书生说:“树上飘摇。”女孩答:“叶先生。”另一书生说:“不锄,不耙,不耕。”女孩答:“黎(犂)先生。”都猜对了,女孩说:“那你们猜我姓什么。”书生说:“好呀。”他们想,小女孩的迷语能难到那里?女孩说:“前三斗,后三斗,三八二斗四,二八一斗六。”两书生抓破头皮也猜不出来。只好乖乖的把桥让出来,让小女孩先过了。大家猜猜,小女孩到底姓乜?

很久很久以前,我在街上看到一幅街招,因为有趣,直到现在我还记得:七个人八隻眼,十个人也是八隻眼,番鬼佬同样八隻眼,妈妈戴帽还是八隻眼。大家猜猜,这是什么意思。

《Morning》猜一中文字。

又一个诗迷

我儿时参加过一位表兄的婚礼。那时兴“玩新娘”。记得有人出一诗迷给新娘猜:一口添田礼在旁,二人十四一心装。富蓬蓋住娇娥女,白木相思想嫁郞。说是猜中就送给她。现在,那位同学猜中我也送给他。

夏至已过。我曾听过一个谚语:“夏至无文(蚊)到立秋。”先说说为什么用“文”字,而不直接用(蚊)字。那是因为这谚语可能是旧文人所作。用蚊字就于平仄不协调了。所以只好用“文”字代替“蚊”字了。古人讲话也很讲究“铿锵和谐”的。现在已过了夏至,我也注意到蚊子确实是少了点。还不是“无蚊”的。那么到底“夏至无文到立秋”这谚语是否成立?如果成立,那又是为什么呢?请识者教我。

说到青蛙我想起了一首童谣:“虾无乸,蛤无公。生鱼无死日,塘虱不落涌。”说的是虾不论雌雄,都叫“虾公”,蛤(青蛙)不论雌雄都叫“蛤乸”。有所谓:“边度有咁大隻哈乸随街跳呀”。生鱼煮熟了还叫生鱼。在小溪(涌)捉到的塘虱也还叫“塘鲺”,不叫“涌虱”。这都是“约定成俗的。”

上文讲到家里晚上蛙声处处,记得我在黄苗子的《画坛师友录》中看到他介绍了齐白石的一幅画:《蛙声十里出山泉》。这画有趣,全幅画不见一只青蛙,只有几尾蝌蚪在水流中顺流而下。这就给人们很多的想象了。张正国(也可能是许光,我记不大清楚了)曾在旧网站发过一幅相片,只见在相片中一层层的丹霞红岩,有一个和尚在攀爬中。并不见有寺庙。我给它取名《深山藏古寺》。因为古寺藏在深山中,所以画面就看不见了。据说前人曾出题:《踏花归去马蹄香》征画。很多人画了画面佈满鲜花的都落选了,只有一幅画面不见有花,只有几只蝴蝶在马蹄旁飞舞的中奖了。所以我以为,艺术是不能太直白的,要给观者更多的想象空间,才有味道吧。

我家这个小区很多房子都设有水池。这些水池当然是养了观赏鱼的。这个地方本来是一片鱼塘,大石镇地产公司把它填土后改作房地产开发了。所以现在这些水池就有很多青蛙在生长。入夜到处都是蛙声阵阵,好不热闹。我记得毛主席在他13岁时写了一首诗《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綠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做声。一个13岁的少年能写下如此有气魄的诗,着实令人叫绝。据说时令到了“惊蛰”冬眠的动物就出来活动了。当然最先开口就是青蛙。现在已经蛙声处处,虫儿自然就一唱百和了。近来好几批同学来我家聚会,他们说,这里胜在“清静”。我说:“晚上你来听听,那才热闹呢。”好在现在有空调,否则晚上想安眠也难了。

我到超市购物,见有新上市的粽子卖。标明是“裹蒸粽”。我买回家把它再煲半小时,因怕它不够火路。打开吃时,发觉只有糯米和绿豆,并无裹蒸粽通常应该有的猪肉,咸蛋,海味等佐料。顿时觉得上当受骗了。也罢,下次不帮趁它便了。记得前人说,粽子是春秋时,屈原不满楚怀王的劣政,投汨罗江自尽。人们为了不让鱼咬食屈原,就向汨罗江投下粽子,供鱼食。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每年都在屈原投江的日子---端午节,包食粽子。现在粽子的品种真是万千,不可胜数了。吃粽子的风俗也千奇百怪。据说顺德陈村人祭祖就用粽子。还有一个奇怪之处,他们祭祖后必当场把粽子吃掉。吃不完也不拿回家,而是把吃不完的粽子丢掉。我有一位不太熟悉的球迷朋友花名就叫“陈村粽”。因为此公虽然生意有道,但花钱也随便。就像人们说的:“大花洒”,或者“洗脚唔抹脚---甩干”。不知现在陈村人是否还保留这一习俗呢。

今天是“芒种节”。我看了网上介绍芒种节的议论很多,但那都是说的北方。我们生活在城市,对节令并不太在意。因为是拿工资的,“旱涝保收”嘛。可是在农村的就要不违农时。在广东,芒种时节并不太忙。我记得在干校时听老农说:“芒种节,食唔切。”就是广东地区,到了芒种节令,瓜果菜蔬都大量收获了。人们都吃不过来了。这时早稻尚未收获,晚稻更没有到来。所以在农村这时是比较清闲的。各地大可以在这时扒龙舟,包粽子,准备迎接端午节的到来了。中国有史以来都是以农立国,现在即使是城里人,很多人还是随俗,没有完全忘记节令的。也是“得过且过”吧。

伊索寓言有一则故事:狐狸请白鹤吃饭。在一个大盘子里装着很多白鹤爱吃的豆子。白鹤只能用它的尖咀一粒一粒的吃。而狐狸却用它的大咀张开用舌头很快就把豆子一扫而光。结果,白鹤也只吃到了几粒豆子。几天之后,白鹤回请狐狸。它用一个长颈花瓶装着豆子,狐狸当然够不着。白鹤就慢条施理的吃着豆子了。故事讲完。再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很多年前,我还在香港做生意,那是经销一种日本产的涂料。我一个学生在北京体院毕业后原来分配到湖南株州做教练,这时已回到广州体院教田径了。他介绍我到株州与当地体委附设的贸易公司谈生意。到了株州,该公司宴请我和我的学生。上得菜来,我一看,满桌子一片通红,全是辣椒做的菜。我虽然也吃辣,但毕竟也太强烈了。酒是著名的湖南《酒鬼》。我也能喝一点酒。但这《酒鬼》也够超强度了。当晚的宴会无论酒菜,我都浅尝即止。当地的朋友当然就可以大快朵颐了。这个故事不是与上头说的《狐狸宴请白鹤》有点相似吗?一笑。

在城市生活,对节令并不很在意。可是在农村生活过就不同了。特别是参加过农业生产就对节令更敏感一点。我在“五七干校”生活过三年,虽然农耕也干了,但什么时候干什么自有老农在指挥。我们只要卖力干就可以了。然而干多了,对不误农时也有一点体会。今天是《立夏》时节。农谚说:“莳田莳到立夏,莳唔莳都罢。”就是说,早造禾的生长如果到现在还没有种上,到稻谷长成收获,就将耽误晚造禾的生产了。而晚造谷才是农家最要紧的生产。晚造谷的米好吃且耐储藏。所以当年农民交公粮也先把早造谷交了,留下晚造谷。今天是《立夏》,我又想起了这个农谚了。

我在干校时听到一句民间谚语:“禾怕寒露风,人怕老来穷”。今天是“寒露”气节。因为南方地区寒露时节水稻正在抽穗扬花,如果此时来了寒露风就会映响水稻结实,晚造就会减产了。从前人们没有退休金,一般老百姓收入也不多,没有积蓄,到了晚年生活就会很困难了。正如香港人说的:“人又老,钱又冇,老婆又大肚。”就更狼狈了。今天老同学许宁伟约我茶聚,还有当年他同班的刘东仁一起。大家畅谈现在的生活。他们都是国家公务员,退休时都官拜科级干部,自然退休金大大的有。我这个香港同胞虽然只有1180港元的生果金,好在我有后辈的支持,生活也可无忧。就我认识的人中,不论从前是何职业,也没有谁喊穷的。现在老人家跳广场舞者的“圩冚”,就可见一般了。我现在不知种水稻的是否还怕寒露风。我想,由于耕作制度的改善和稻种的改良,可能也可避过寒露风了吧。

我去街市买餸,当我要买大骨煲汤时,见到砍骨的店主刀刀都落在上一刀砍下去的地方。我说你真和养由基有得比。他不解,问:“养由基是谁?”我只好给他讲:“古时候,春秋战国时有一位大将叫养由基,他射箭十分了得。但他年轻时射箭虽然不错,但还未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有一次,他正在练习,人们都在旁边欣赏。有一位卖油的老翁看了,说,不错。他不高兴了。说,你又有什么本事?老翁于是拿一胡芦,上面放一铜钱,拿起油壳,装滿一壳油,徐徐的倒落胡芦里。铜钱上不沾一点油星。养由基服了。老翁说,工多艺熟而已。从此,养由基勤学苦练,后来就达到百步穿杨的效果。”老板大悦,因为他的刀工得到了我的赞扬呢。

今天电视新闻说花都北边的杨梅成熟了,要办杨梅节。小时候我也常吃杨梅。喜欢它酸酸甜甜,可口。稍长,知道一些卫生常识,认为杨梅果实祼露,又不易洗净,所以就不吃它了。我没有看过杨梅树,更不知道它的花儿是什么样子的。但我常听人说:“四处杨梅一样花。”是不是果真如此就不知道了。但听多了也会随口说说。我在体委时常与泳场的救生员接触。他们爱看球,我也常去泳场游泳,一来二去就成了好朋友。他们有很多民间俗语都很精彩。例如:“一个酸梅两个核,今时唔同往日。”“臊臊都係羊肉。”“猫儿洗面,系噉意。”.......我曾备有一本薄,专门记录这些妙语。后来我买得一册《广州话俗语词典》里头就有很多这样的民谚,所以就省却了。不时翻开看看,也颇有趣。

去干校劳动已是三四十年前的事了,现在还不时会浮现在我的脑子中。今天是农历的立夏,老农说:“莳田莳到立夏,莳唔莳都罢”。就是说,要不误农时。春耕,春播,春种,都要环环紧扣,才能不误农时。春耕就是犁田,耙田。这活得会驶牛才好下田。不过干校有手扶拖拉机,我也会一点操作,只要跟着它后边跑,转弯时握一下手抦,它就行走自如了。春播那真是技术活。只有老农和在农村生活过的“五七战士”会干。我们就只有闲着。春种就是插秧了。那得全体出动,有拔秧的,有担秧的,有插秧的。最辛苦就是插秧了。那是面朝坭土,背朝天。我从前曾有腰伤,和一些舢舨教练和赛艇教练都有旧腰伤。痛得我们就只能跪在田里向前爬行。现在农村大都用农机操作了。不久前我回乡扫墓,听侄儿说,现在的农活就没有从前那样辛苦了。幸甚,幸甚。

写了昨天的小文后,我就想,给医生送一本小书仅比“秀才人情---纸一张”好小小。真是不成敬意了。也罢也罢,就算开方根2---1.41421(意思意思而已)吧。我又想起了前人的一副对联:君子之交淡如;醉翁之意不在。说的是:旧时某寒士逢友人作寿,无钱置办贺礼,遂以清水一盂相赠,附一笺书如上联。其友在笺上题以下联作覆。上联隐一“水”字,用成语“君子之交淡如水”句;下联隐一“酒”字,取“醉翁之意不在酒”意,两人通达,淡泊之风跃然纸面。我想,这水慢慢饮,或许真能喝出一点味道来呢。

年老了,少不了是“真须假牙”。我的一边牙齿已在20多年前装过假牙,现在又坏了,于是只好又去医院帮趁牙医。到医院当然希望得到医生最好的治疗啦。所以就有“送红包”一术。我也曾想过,给医生送红包现在是禁止了,多我又送不起,少又拿不出手,弄不好还会给医生带来麻烦呢。我想,送一本我的《回忆》也好,送书不会引来麻烦,而且还可给我们附中校友网作作宣传吧。杨官璘说过,出外比赛就住宾馆,从前兴贴“感谢信”。但入住第一天就贴不成,因为人家还没有为你服务,你谢什么呢?走时贴也没有意义,因为你都要走了,他服务再好你也享受不到了。所以最好是到达第二天贴出去。他高兴了,说不定就会给你好一些的服务吧。但是我还是想,这样子就把为我治牙的医生和我自已都看低了。于是我决定做完了牙齿临走时再送了。经过拍X光片和除旧齿,洗牙,做模,试装等一系列工程,过几天,医生就将为我做好牙齿了。我觉得这位年轻的女医生的服务的确认真又细心。我就应该临别时送给医生一本《回忆》了。我还打算付上一副前人的对联:

没齿无怨;

每饭不忘。

这对联上联出自《论语。宪问》“没齿无怨言”,即终身无怨,此处仅用字面意思。下句出自俗语“忠君忧国,每饭不忘”。

今年双春兼闰月,婚嫁者特别多。就我住的小園已经见了好几户人家有此喜庆事了。虽然都不认识,但也给大家带来一些茶余饭后的话题。怪联圣手何淡如嫁女,自撰谐联一副:

打鼓打锣,不过戥人高兴:

搬埕搬塔,总之自已破财。

这个做岳父的,也未免有点那个了。现在娶老婆花费也不少。结婚后不要小孩的也有。所以也有不在乎什么“双春兼闰月”了。

成基的粤语八级考试我想有不少不大会市井语言的朋友被考起。我这里有一副何淡如写的粤语对联,看大家能否读通:

三间大屋间间间;

九横长梯横横横。

答中冇奖,明日开古。

开古:上联,头三个“间”是三间大屋的间,第四个“间”是间格的间。下联头三个“横”一级级的横,念去声,第四个横是打横的横。

从前香港多木屋,那里可说是贫民窟,也常有火警。那时香港贪污受贿盛行。每逢火警,消防队到来也先行受贿才开始救火。所以人们就有传言:“有水放水,冇水散水."第一个水是黑钱,第二个水是救火的水。第三个水是磅水的水,第四个水是走人的水”。我初到越秀山体育场当田径教练时有一位足球教练解放前是广州海关的“缉私员”。他说,那时他们到去香港的船缉私,一上船,先把外衣挂在上船处,然后在船上走一圈,再回去似取香烟状,摸摸口袋,看有没有钱到。有钱到,放行。冇钱到,给他一个全船底翻天。他们叫这做“收行水”。从前珠三角也多土匪,那时叫他“大天二”。就是除了军警就到他了。在珠三角行船也得给“大天二”交“行水”。否则你休想通过。这些都是很久很久之前的故事了。年轻人是闻所未闻了。

我喜欢读对联,所以买了不少对联书来读。武侠小说名家梁羽生著有一本《名联谈趣》很有意思。内中有一付粤语对联:水紧一声齐走鬼;风飘万点正愁人。从前香港也和现在的广州一样,到处都是随街摆卖的小贩。港英当局于是就雇了许多印度人做警察来清场。小孩就唱道:“ABCD,大头绿衣,捉人吾到吹BB.”那些小贩也和现在广州的小贩一样,组织起来,一见警察来时就喊:“水紧!”大家就一齐走鬼了。现在广州人干脆就叫这些随街摆卖的小贩做“走鬼”了。下联则是一句唐诗。也颇有趣。那个“水”字大概就不包括在肖红的贴子内了。

现在全国各地都进入春耕大忙时节。农耕除了土地最重要的就是水了。有所谓“春雨贵如油”。杜甫有诗《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凡在农村侍过都知道春雨之可贵。杜老大没有耕过田,他看重的是花。著名外交家吴建民却是拿这首诗的两句来说明外交工作的。他说,要外国人接受我们的观点,不能硬来。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以为他引用这两句诗比一大段长篇大论还要精辟呢。

一首有趣的诗---清明今天是清明节,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差不多凡中国的读书人都会背诵。我很小很小的时候妈妈就教我背熟了。在我对文学稍有一点知识后,我爸爸就对我说,这首诗有人把它改成词,还可改成剧本呢。词是什么词牌我就忘记了,而改就的剧本我还记得。现录在下面,给网友们看看,我以为很有趣:(剧目)清明时节(气氛)雨纷纷(布景)路上行人:(表情)“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表情)“遥指”杏花村。文内括号内的字是要省去的。可见此诗全篇语言通俗,音节和谐,情景逼真,趣味盎然。还有比这剧本更简短的戏剧吗?我想没有了。为了这首诗,山西汾酒集团就说这是在他们的杏花村发生的故事。但据说有专家考证,杜牧没有去过山西。那杏花村是安徽的地名。那里也以酒出名。不知这笔墨官司现在有没有结果呢。我爸爸也是附中校友,抗日战争时他就曾在中大附中教过几年国文。现在他和我妈妈已长眠在我家乡的松树林中。我也老了,等我堂侄得空,再乘他的车回乡扫墓了。

街市这两天突然多了不少卖枇杷的摊贩。说是宁夏来的,因为它皮厚.核大,而且味道也不特别香甜。还十元八元一斤,所以我没有买它。不过,它却让我想起一首打油诗:一位常写白字的教书先生教学生《琵琶行》,却把琵琶写成枇杷。于是有学生就在老师不在时在黑板上写下了一首打油诗:琵琶不是此枇杷,可见先生识字差;若果琵琶能结子,滿城箫管尽开花。中国文字丰富多彩。有同音异字,有一字多音,还有很多异体字,等等。我们学习一定要认真,否则就容易闹笑话。

近日习近平伉俪访问法国荷兰比利时和德国,我想起了一副有趣的对联:公门桃李争荣日;法国荷兰比利时。霎一看,上下联风牛马不相及。但细分下去,“公--法;门--国;桃李--荷兰;争--比;荣--利;日--时”,却字字相对。是为“无情对”。有趣吧!有一次,怪联圣手何淡如与友同游船河。友人说出一句古诗:“四面云山谁作主。”何淡如跟着说一句俗语:“一头雾水不知宗。”友人不以为意。一细想原来却是一联绝妙的无情对。怪联圣手何淡如有一次见两人打架,有旁人说:“一拳打出眼火。”何淡如随口说:“对面睇见牙烟。”吓!又是一联绝妙的俗语联。

记得在香港时曾经看过一出连续剧中有一段趣事:一位婆婆爱听歌。无论中外的歌都爱听。她孙子说:‘你不懂英文,还听英文歌?’婆婆说:‘你不懂意大利语,你又食意大利粉?’孙子顿时给“疾”住了。因为有趣,所以不忘。近来儿子买了好些澳大利亚牛排。我想煎牛排配肉酱意大利粉也不错。于是到超市买来意大利粉,瓶装番茄酱,番茄,猪肉碎等回家煮食了。现向大家分别介绍如下。煎牛排:因为邮购回来的牛排已配齐各种佐料,我就照煎可也。牛排是事先已淹好了的,有黑椒汁和西冷两种口味。先把平底锅烧热,放入牛油,把牛排煎得两面焦黄,铲起,淋以配备的汁液,即大功告成。煮意大利粉:先煮滚大半煲开水,放入意大利粉,煮滚片刻,不开蓋,熄火,焖约十分钟。再煮滚片刻,捞起意粉,分装到各人碟子上。煮肉酱:番茄切细片,开油锅,放入番茄,加水煮烂。放入肉碎,加番茄酱,加调味料,捣匀,煮熟。淋到意大利粉上。即可大快朵颐了。以上美食制作简单。大家不妨一试。

家里来了几个小朋友。晚上就搞其烧烤。十分的热闹。我怕热气,只吃了几只鸡翼和烤羊肉串和两杯冻可乐就改吃了一碗绿豆粥。隔了一会,竟然发生了多年没见有的打嗝。休息了好一会还是不得停止。于是赶紧上网百度一下,寻求可有办法治好。果然网上弹出多条治理方案。我就选了一条最简便的:先做90度的弯腰,再大口喝下几口温热开水。吓,果然术到病除。我想,网友家中也可能时有人突患打嗝。如不是因为别的什么大病引发的打嗝,有此一法,也能从速解决疑难。故特介绍如上。

我家住大石福安园。离大石河---“三支香水道”仅一百米。近来,不论晴雨,天天都闻龙船鼓响。《赛龙夺锦》的乐曲时时浮现在脑际。我把这种感觉告诉了在北京生活的好友,我初中时的团支书何永丰。她说,闻说广州近来常下大雨。不知故乡亲友可都安康。我说,广州现在排水得当,所以生活如常。我还每天骑单车到菜市场买菜呢。虽然混身湿透,但我经历了几十年的体育生涯,已练就了“铜皮铁骨”,回来更换衣服就没事了。她大惊失色,好在现在电邮也来得快,马上就给我发来忠告,要我不要为一时豪情所引,都快八十了,还是稳重点好。我告诉她:我有一位邻居前牌友,从前是台山的一位中学校长,打牌特精。他不用看牌,到时说:“胡了”,把牌翻转,放齐,果然“胡了”。现在有时我就在菜市场遇见他,他也是骑单车来买菜的。他今年已九十整岁了。问你服未。我说,我也要努力争取骑车买菜直到九十岁。我请她耐心等着,我相信我也能做到的。我还告诉她,现在大石家家户户都有汽车,路又窄,都停满了车。所以车就走得很慢。特别是十字路口,就得见缝插针。这正好锻炼我的车技和体能。哈哈,这就是生活。

我青年时就患有胃病,所以很多好吃的东西我就不能随心所欲的吃了。例如大串连时我到了梧州,那里有很多正宗的沙田柚出售。我吃了两片就觉得胃涨,不敢再吃了。83年,我因患脑血管瘤到北京宣武医院入院治疗。在北京吃的是东北大米,它非常可口,可是粘性大,胃又消化不了,所以我入院四个月就只能都吃面食了。最近十多年我又患了痛风,医生交带我不能吃海鲜。唉!海鲜这是一个很大的美味食谱,我又最爱吃海鲜,这又一次断了我的至爱。我的好友许锡志的夫人是广州造船厂厂医院的院长,她也患有痛风,她对防治痛风就最有发言权了,她又给我开了一大串不能食用的清单,例如各种菇类,红色的肉类等等。我一位老同事说:“从前想吃什么都没钱吃,现在有钱吃了医生又这不能吃,那也不能吃。真叫人着难。”难呀!为了活得舒服一点,就只好样样都倍加小心了。与老同学共勉。

前天我和几位58届的老同学聚会,香港回来的好友何绍良说,我不久前送他一本《回忆》让他回味了青少年时的很多故事。这次他是特意回来向我致谢的。我的小书能得到同学的认可,这让我十分的开心。他问我怎么把过去的事记忆得这样细致?我说这无它,只要事情上心,就可以记得牢。我这个人好和别人扯谈,如果人家讲的事你一概不知就里,那又从何谈起呢?那天我去广医二院镶牙,我对医生说,欧洲小国列支敦士登出的假牙最有名。牙医驚奇的说:“你怎么知道这产品的?”说他们也用该国的产品。我说,我是从前看世界地图册时记下来的。就这样我和医生的关係就拉近了许多。人与人的关係是靠互相相知建立起来的。我肚里有什么,你肚里有什么大家互不知晓,那怎么能互相信赖呢?所以我以为知识面广一点,与人的关係就可以亲蜜多了。

今天广州电视台的新闻节目有说,现在街上多有“鲜榨蔗汁”出售。说那些出售蔗汁的小贩很不卫生。但我以为他只是从不卫生的角度评说。还没有说到要害。记得在旧网站时我就以同样的题目说了一次。我也只是从不卫生的角度评说。跟着,小荔就说,清明过后,甘蔗就会生霉茵。而有一种霉茵(我也忘记了名称)是会致人死命的。所以就是“清明蔗,毒过蛇”了。广州台因为没有请教专家,所以评说并不到位。如李翔说的:“大茵食细茵,细茵当补品”,那就大件事了。

今早我孙子说周身发热。我摸摸他的头。是很烫。于是给他探热:“38.5度”。现在那禽流感让人谈热色变。于是我马上和他打的去广医二院挂急诊。再探热,还是“38.5度”。医生立马要他验血。验血结果很快就出来了,白细胞和分叶细胞比例都比正常值高出很多。我不懂。医生一看,顿时露出笑容。说是感冒了。他说若是禽流感,那是病毒。现在是细茵感染。所以只是感冒而以。我也就老怀顿为宽慰。打了一针退烧针,吊了一袋药水。忙到下午才告搞掂。回家吃了医生开的药,现在孙子已安然入睡。唉,自已病,最多辛苦点。小孩病,心中总是多了胡思乱想。有病,还是要请医生诊治为好。

今天看电视见某地方有无知居民听说世界末日的谣言,又说会有三天全天黑暗,于是抡购蜡烛。真是“愚不可及”。我家也常备一支蜡烛。不过现在我们这里已多年没有停过电了。我的蜡烛另有用途。现在天气凉了,每逢上街当然就要穿上带拉练的冬衣。一个热天,冬衣没用,现在一时要穿,往往就觉拉练不太顺溜。于是我就用蜡烛把拉练内外擦上一遍。这样穿起衣来就方便多了。大家不妨一试。

我在当运动员时伤过腰。在干校时开始又在养鱼班。为了给大家加菜,冬天也下到塘里拉网捕鱼。结果落下了坐骨神经痛。在干校几年,用红外线,腊疗,蜂毒,等等都试过。全不见效。令我苦不堪言。后来回体委当教练,可能注意了保暖,结果不药而愈。直到去年还好好的。我以为不会再发病了。今年夏天,天气热,我一于短打。短袖衫,短裤,凉鞋。结果坐骨神经痛又犯了。其实我的生活,饮食都是“外甥打灯笼---照舅(旧)。我以为年老,就会发病。这几天,天凉,我就穿起了厚长裤,密筒鞋,和袜子。哈,去书店,上街市,脚都不痛了。看来还是个保暖问题呀。从今已后,我再也不敢贪图凉快来个短打了。但愿果真如此吧。现在先把这经验向同病者说说。同病相怜嘛。愿大家都有一个快乐的晚年。久病成医

我有一好友原是游泳教练。现在当然也退休了。他也和我一样曾因颈椎骨增生而头昏,也曾因高血压而头昏。有一次他对我说,又有头昏,但用牵引不解决问题,血压也不高,不知什么原因。我说:“我也曾有这样的情况。去广医二院诊治。因为头昏的起因很多。医生一时也找不出原因。我对医生说,我在香港曾听说‘耳水不平衡’也会头昏。”医生说:“可能。”他于是给我开了药,说,让我试试。不成再找他。他的药方是外文我看不懂。等我拿了药才知道是《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商品名是《西比灵》专医“由前庭功能紊乱引起的眩晕和偏头痛”。记得黎绮兰老师给我们上生理课时教过,耳窝内有一窝管就专管前庭功能的。这就和香港医生说的‘耳水不平衡’相同了。我回家吃了药,果然头昏就医好了。”我向好友介绍了这种药。他一吃,果然也药到病除。有病当然最好找医生。但有时经验也能解决问题。这就是“久病成医”的道理。

我出门一般都要经过一个约30米的路口。每遇红灯我必停下来等转了绿灯我才过马路。今天我正在等转绿灯时对面马路上一位与我差不多年纪的老者趁车与车有一个间隔快步跑了过来。当他还没喘过气时,我对他说:“几十年都过去了,还差那么几秒?上了年纪还是悠着点好。”他笑了。但愿他能记着我的忠告吧。

正当我们热闹的议论各式各样的骗局的时候,我孙子收到了一个从湖南寄来的信。我想,我孙子那里会有湖南的朋友呢?打开一看,原来是一张印刷精美的对奖券。奖券是北京三星集团北京公司发出的。我也懒得看它的内容了。单是北京公司的奖券由湖南发出一事就足以说明这是骗局。虽然上面有几个公证员有名有姓,还有相片,也可怜这个骗子花费了邮资和印刷费。只希望我们国家成立一个专捉骗子的部门。免得我们带来那么多麻烦。

某君连做梦也想发财。一晚,他梦见一神仙。神仙许诺他可发财十万银。梦醒,把这事也忘记了。时天气奇热。他纳凉时有一阵好风。他高兴的说:“好风,真值十万银了。”当晚,又见神仙。说:“你又说给我十万银。怎不兑现?”神仙说:“我给你一阵好风。你说值十万银。这不就是给了你十万银了吗?”某君愕然。今天天气也热得交关。众街坊在大院内乘凉。一阵好风吹来。众人皆悦。我说你们发达了。众不解。我把这故事给他们说了。众说:“吓,发咗达都唔知。”一笑。

今天热得交关。按照北方人的说法是:“一块汗珠甩八瓣。”看看日历,原来明天就是大暑了。人说:“大暑小暑,有食懒煮。”有食当然可以懒煮了。没得食,那也只好找食的。好在现在到处都可以找到食的地方。但常上酒楼也非我所愿。而超市有的是食材。只是超市的急冻饺子也不如手工的好。自已包又太过劳神。好在街市有饺子铺,买回来现煮就方便多了。现在人们要什么东西,就怕你想不到,凡想得到的大概也能找到。这就是改革开放的好处吧。改革开放万岁!

记得在附中读书时老师在讲淀粉分子时讲过,小麦淀粉的分子有长链和短链的分别。在食品加工中有一种是把小麦淀粉放在水中漂洗,然后过滤,把沉淀下来的捞起,掠干,就是人们通常用来制作羔点饼食的淀粉,行家叫它“澄面”(音“邓Deng面”)。余下的经过加工就是人们在街市豆腐摊上买到的“面筋”。淀粉因为基本上是分子中的短链分子。所以制品就爽口。用来制作通心粉,意大利粉都很合适。老师讲的这段知识是课本中没有的。我又记得老师还讲过一位先哲说:“知识好比一个圆,圆内是我们已经知道的知识,圆外就是我们尚未知道的知识。圆内已经知道的知识越多,圆就越大。它接触的圆外的未知的知识就越多。”老师的讲课使我象干瘪的海棉一样,把老师讲的知识尽量的吸到我脑袋的知识宝库里。附中老师不单把课本的知识讲通讲透,而且把与课外的知识也连带的给我们讲述,使我们对知识的追求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我永远感谢附中的老师。这次煮食意大利粉又使我想起了老师的教导。

我也曾去意大利旅游。但因为吃饭都在在意大利开餐馆的华人餐馆中就餐,图其方便兼且廉价。所以就没有在意大利吃过意大利粉了。我在书本上得知,欧洲人吃面条是马可波罗从中国引进去的。那么意大利粉也应是自那时以后才出现。在意大利我去过米兰,威尼斯,比萨,佛罗伦萨和罗马。就是在比萨当地的华人导游告诉我,国内出售的“彼萨饼”并不是出自比萨。比萨也没有彼萨饼出售。这倒也真使我了却知识库内的一个误会。可惜我没有向导游了解在意大利是否也把这种面条称作“意大利粉”。如果网友对这方面有所知,就请顺便导我走出盲区吧。先谢了。

面筋用来做菜也很好。它就是小麦面粉中的长链分子。用来焖猪肉很入味,也很有嚼头。豆腐挡还有用油炸过的面筋。用来打边炉一流。

披萨是成功人士做的食品。那老板攒大了。就那么点“垃圾食品”堆起来的一块饼,竟要一百大元,未免也太贵了吧。好在广州平多了。那天下雨,我在家叫了一客快递披萨,送到家才五十元。还是广州好呀。

国尧同学,很高兴你关心校友网上的贴子。我没有买过“生筋”,好象见过,一般街市上卖的“面筋”是经煮熟了的。呈浅灰色。生筋是白色的。不知我有没有搞错。关于知识是个圆的哲理是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因为精彩,所以经过一个甲子我还记忆犹新。我们真应该感谢老师的教导呀

端午节已过,我家因为人们都外出了,所以也就“得过且过”吧。吃粽子可是要认真的对付一下的。街市买的或是超市买的粽子总是不太如意。好在有朋友送来了几只正宗肇庆裹蒸粽,让我一饱口腹之欲。现在超市上出售的粽子真是五花百门。名称我一时也说不尽矣。不过我还是喜欢肇庆裹蒸粽。就我所知,那肇庆裹蒸粽的里边除了一般粽子里都有的去衣绿豆和糯米外,还有咸五花肉,咸蛋,蠔豉,瑶柱等配料,加之“够火路”。所以味道就格外和美了。除了肇庆裹蒸粽之外,我就特别喜欢没有豆子的枧水粽。贪它“烟靭,爽口”,且有一种特殊的香味。电视介绍一种外地的粽子只有白糯米和一粒红枣。说是纪念屈原的青白和红心。“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难怪全世界都说“食在广州”。我还是喜欢肇庆的裹蒸粽。心里想着爱国,何须那么形式呢?其实吃粽子也不一定在端午节。广东陈村人就是拿粽子祭祖的。只是他们祭祖后的粽子吃不完也不拿回家,只把它丢掉。故名之为“陈村粽”。这又是专指那些“洗脚唔抺脚的人——甩干”的卓号了。

昨天是芒种节,民谚曰“芒种节,食唔切”。就是说,这个时节南方蔬菜大量上市,种类让你挑选时也犯难。我曾为“一家之煮”,现在则改充“专职採购”。但买回来的菜蔬往往不能尽如人意。好在我家阿姨业是有年,我也就跟她学得了一些招数。现在就向大家交待几招,供初入行者参考。节瓜:首先要选长得四正,瓜皮清爽,长有密毛,残花还在,拿起手觉得沉重结实者,就是好瓜。轻轻的就可能快倒瓤了。不可取。芋头:买宾郞芋头要选圆净的,手感要轻,用手周身按捏不凹陷者为好香粉芋头。芋头仔则选圆净者可也。菜心:首选“齐口远”,就是菜花蕾与菜叶齐平的。菜梗不可空心。好,先讲这些。如大家有不解之迷,不妨提出,大家研究研究。

我家阿姨是从化吕田人,她说她家乡的苦笋很好吃。我从未吃过苦笋,近日乘她回乡参加亲戚的喜事请她买些苦笋来尝尝。她说这苦笋不便宜。我说那也得买来试试。果然这苦笋要八元一斤。比起我们现在在街市买的普通鲜笋五无一斤是贵些,但它全部是笋肉,不带笋壳等,算来也就不贵了。当天我就要煮来吃,阿姨说要起码浸一天。那只好听她的。第二天请阿姨用五花肉煮来吃。首先我的感觉是这苦笋也真苦。但慢慢吃来,还真别有风味。而且过后口中还会齿颊留甘。再浸两天,那苦味竟然去得差不多了。我觉得风味反而不及原来。记得从前我到华南植物园参观时园内老师说植物园中的竹园有竹二百多种,但竹笋能吃的就只有二十种左右。不知可吃者是否包括这种苦笋。我以为苦笋的确值得留在我的菜单之中。现在特向同学们推介。现在正是苦笋上市之时。而且只有在从化吕田才有得卖。过了这时节,想吃也没有供应了。

家乡送来了一只活鸭,两只活鸡。要亲自宰杀了才可食用。我已几十年没有亲自操刀了。现在只好亲自挂帅。记得从前有口诀:“鸡頚鸭下巴。”就是说杀鸡时要在鸡的頚部动刀,杀鸭则要在下巴处动刀。因为该处有它的大动脉,好放血。先杀鸡。备一小碟,放些盐,加少少水,让助手抓牢鸡脚鸡翼膀,我即拔去鸡頚的毛,用利刀割之。把鸡血注入碟内,后可把鸡血放在汤里,煮熟了吃。放血后,鸡已死。用水把鸡全身湿透,再用大热水浸之,即可拔毛,已后就是开膛等工夫了。宰鸭工夫也差不多。如果是早禾鸭,因为毛未出齐,拔毛则比较麻烦。记得那时是用小竹管插到鸭頚里,用力吹气,使鸭皮涨起,这样拔毛才容易一些。经过一番奋斗,才大功告成。不过乡下自养的鸡鸭嗞味是“零舍唔同!”对我的辛劳也大大的补尝了。有心不怕迟,十月都是拜年时

又是一年新春。前几天家家户户都忙于清洁扫除,准备年货,最后是年夜饭,跟着就是看春晚了。人人都忙得不亦乐乎。今天是年初一,人说是“赤口”。就是不宜出外拜年,否则容易有斗咀。那就在家休息可也。香港人说:“有心唔怕迟,十月都是拜年时。”那就更不用急着去拜年了。这是借口而已。好在现在有互联网,在网上给好友发条短信,“乜嘢都搞掂”了。小孩子可不这样看,他跟随父母去拜年,总能得到很多“利是”。父母给送出多少他是用不着管的。昨晚的央视春晚也真热闹。中不中大家的意,那真是见仁见智了。人们又在议论,“谁谁谁又复出了。谁谁却不见面了。”我以为总不能让几个大碗长期占着春晚舞台吧。也应让更多的新人露露脸了。昨晚的年夜饭还没来得及消化,今天如何张罗饭菜才是我最伤脑筋的呢。

前天我生日,家乡的姪儿来庆贺。他现在在家乡种田,但已开其漂亮的小汽车到我家。记得46年我从家乡回广州从天亮出行到日落才到。前天他一出村就上高速公路,只一小时就到我家了。真是何止鸟枪换炮呀。我姪儿从车里给我送来自家种植的甘蔗,茨菇,还有自家制作的油环,松饼,艾饼和我家乡著名特产炒米饼,龙门粉。那天来客送给我的食品真不少。其中就包括著名的澳门手信。说句不客气的话,我以为最合我心的还是我家乡的各种食品。大概这就是因为“故乡的情结”吧。

我老汉体质大不如前了。天气转冷,稍遇风寒,我就患上咳嗽。服了一些成药,也不顶事。有人建议我试试磨碎生萝白泡蜂蜜,沖开水服用。可止咳。于是我就用一小段白萝白,用姜铇磨碎了,放入一个约50CC的广口瓶中,加满蜜糖,泡浸数小时,取几汤匙,加开水服了。吓,果然咳嗽立减。两小时后再服。咳嗽就止住了。我不知道其中的机理是什么,但果然止咳,这就是有效了。请明白其机理的朋友示我。也好让我多一些知识。现先向大家介绍,好让也患咳嗽的朋友多一种治疗方法。所费无几,得益甚大。

从前广州西关住着一些“西关大少”。一般的说,西关大少指的就是上辈留有钱财的二世祖。这些二世祖好食懒做,渐渐家财也散得差不多了。但他的“大少”架子还是照样摆着。就拿吃蕃薯来说吧:从前街上就时有过街的熟蕃薯卖。有时蕃薯个大,小贩就可切开来卖了。西关大少就大模施样的走来对小贩说:“斩四两来。”让人以为他是在买烧腊呢!“买四两”不就得啦。他就说“斩”。可笑。一口咬落,连说:“吓,有点栗子味。”以示他平常是吃栗子的,现在试试廉价的蕃薯而已。今早,我煮了一锅双皮黄蕃薯,熟了,再用微波炉把水抽干。一吃,果然也真有点“栗子味”。于是我就想起了从前的这段故事了。

我一位在北京的同学向我特别推荐多吃水蜜桃。说水蜜桃是最有益健康的水果。说北京现在正是水蜜桃大量上市的时节。我也爱吃水蜜桃,不过在广州出售的水蜜桃往往是硬硬的,大概完全成熟了不便运输。所以只好得过且过。据说北方有一种水蜜桃成熟了可用吸管就把果肉全部吸进嘴里。这样的桃子我没有见过。从我吃过的成熟的水蜜桃来说,这会是真的。怪不得西王母的蟠桃园就特别得到孙悟空的青睐。广东本地出产的桃子确实不敢恭维。现在人们就只爱它的花。每年年花,它可是主角呀。只是据说某香港富家女主人每年都不准买桃花,以免男主人行为不轨。一笑。广东的水果其实真不可胜数。近年来更有很多外国水果落户广东。例如火龙果,山竹等等。我家的众人喜吃榴莲。我闻到就怕怕。据说全世界航空公司均不准带榴莲上飞机。在香港有说:“食得榴莲,娶得暹妇。”暹就是暹罗,现在叫泰国。我受不了榴莲,所以对暹妇就敬而远之了。哈哈。

中秋节已过,但中秋赏月的美味食品还不时涌现心头。月饼是中秋必备的食品,但现在人们对月饼已不感兴趣了。甚至说“怕怕”。原因不说自明。现在中国人的食品不敢说极大的丰富,起码也要说十分的丰富了。中秋的节日大餐中“芋头焖鹅”已不是必备的菜式了。现在人们的饮食更讲究“清淡”了。可是赏月时的小食“炒田螺”却还是很受大人,小孩的欢迎。现在街市还能看到有田螺出售。我就来说说田螺吧。田螺买回家最好先用盘养它一天,让它把肚内的坭排出体外。记得从前是用瓦盘养的,妈妈还在盘内放一把菜刀,说可以加快排坭。不知是真是假。现在用的是不锈钢盘就没必要放菜刀了。炒田螺前先把螺身清洗干净,用刀把螺尖端砍去一点,再洗净。开油锅,爆香蒜头豆豉,放入田螺,翻炒,加蓋片刻,加入紫苏丝和盐生粉等开成的浆汁,兜匀,加蓋。把田螺煮熟透。即可食之。据说螺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有营养。但多吃了就不易消化。好在它味道鲜美。广东人对田螺也情有独钟。有不少说词就拿田螺说事。让我一一道来:“三只手指捉田螺——十拿九稳”。“大口田螺——顾口饱,唔顾屎窟生青苔”。在建筑和修路时捞水坭石屎就叫“炒田螺”。工地的混凝土车就叫它“田螺车”,也真够形象的。

人说:“后生讲牙屎,老人讲旧史。”我老汉已没有什么现时的威水事好讲,除了跌跤时能让屁股先着地外,也没有什么值得牙擦了,就讲讲从前的故事吧。上贴讲“虾春咁嘅价钱,烧鹅咁嘅味。”说到吓春。记得从前珠三角还有一种美味食品“禾虫”。我在南海泌涌干校时就在田间的小溪中见过禾虫。淡红色,细看体边有无数的绒毛不停的蠕动。成群结队的。老农说这是禾虫,蒸熟了十分可口,而且营养丰富。但当时我并没有吃过。后来到了九佛干校,那里都是没人耕种的山坑田,只有蚂蟥,没有禾虫。一直到了改革开放,我随朋友到从前的华侨大厦餐厅吃饭。那里住的都是香港客。我见到周围每桌都有一砵从前农家常用的砵头。内装好象是鸡蛋蒸的什么东西。一打听,是“禾虫蒸蛋”。我们也要了一客。吃了,觉得近乎“鱼肠蒸蛋”。味道似乎还要鲜美一点点。可是自此以后,我就再也没有吃过禾虫了。自我成了“一家之煮”,我也未能在街市找到禾虫。大概也和虾春那样,因为价格低廉,加之水质污染,现在也没有禾虫上市了。而砵头在大石的一些农家菜馆中还常用来蒸饭。一碗一砵。正如鲁迅说的,在精美的瓷器摆设中,放上一些粗碗也很别緻。

我喜欢与泳场的救生员交朋友。他们多来自农村,对农村生活和一般市井生活十分熟识。和他们交谈可以学到很多生活知识。他们谈话也很风趣,充满智慧。例如他们说某种食品又好吃,又便宜,他们会说:“虾春咁嘅价钱,烧鹅咁嘅味。”从前我没有吃过虾春,不知道这话的实在意思。有一次,我见街市有虾春卖。这是很久以前的故事了。我问小贩,怎么卖。价钱的确低廉。我又问,怎么吃法。小贩说,只需加点盐,油,葱花,上锅蒸几分钟即可送饭。我果然照做。吃饭时一尝,吓,其味果然无穷。后来我又从救生员处了解到,原来虾春只是珠三角水乡农民在咸淡水交界处捞取的小虾类生物磨成的酱。所以价钱就低廉了。我又听说,这“虾酱”含有丰富的氨基酸。所以味道鲜美。现在珠三角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策源在。工厂林立。水体也多受污染了。我已很久未见街市有虾春卖了。写下这条谚语,我真有点怀念那“虾春咁嘅价钱,烧鹅咁嘅味”呢。

一般来说,我喜用鳙鱼头做菜。不过买个大鱼头要30元左右。有人说用鲩鱼头做菜也很好。于是我就试着做了一次。挑个最大的鲩鱼头,才13元。请鱼佬砍件,回家洗净,用盐捞过,备用。买来支竹,软身豆腐,回家做其“鱼头支竹豆腐煲”。支竹折成约十公分长,开油锅炸一过。注意,油开即可下支竹,一下即要捞起,否则就糊了。这菜最宜用砂锅做。在锅底先放切成麻将牌大小的豆腐,再放炸香的支竹,再放鱼头。加过面水,中火煮之。约十分钟,加调味料,葱段。起锅。连锅上桌。吃饭时先稍稍捞匀。我虽患痛风,也忍不住吃了不少。一句话——鲜。

街上少有正宗广西容县沙田柚卖。而梅县蜜柚却周街都有。也好,梅县现叫梅州,那是我们敬爱的叶帅的家乡,就当是支持老帅家乡一下吧。卖柚子的是一位湖北大姐。我问她,这是湖北产的柚子吗?她说,这是梅州蜜柚。她是湖北孝感人。我说孝感麻糖好吃,我去过那里。她说,这蜜柚个大,甜,皮薄。我说,甜不甜吃过至知。我却主要是要它的皮。请她给我挑一个皮厚的。她说,为什么要皮厚的呢?我说我是广州人,我们爱吃柚子皮做的菜。她问我如何做法。我于是就给她讲了一通。她说,她那里还有很多柚皮,问我要不要。我于是又多要了一只。回到家里,我把柚皮分开,削去皮青。因为现在家家都没用煤炉了。而我家的气炉又太先进,上面不放有一定重量的锅就打不着火。只好把果皮青削深一点,放到水里煮一会,把皮上的油脂去掉。不过我以为留点此油可能更有风味。把柚皮放到清水里,泡浸过夜。不时换水。第二天捞起,挤干水份。留下暂时不吃的放入冰箱。把柚皮切一指宽,备用。买来鱼滑,煎成鱼饼,切条,备用。开油锅,爆香姜片,放入柚皮爆香,加入鱼条,兜匀,加小小水。加蓋片刻。加入生粉,汾酒,鸡粉,盐和成的汁液,兜匀,加蓋片刻,即可起锅。这味菜佐餐一流。大家不妨一试。

中秋将至,又是人们讲饮讲食的时节。我不妨向大家介绍一下适合中秋大餐的食谱的简单制法。儿子买回各式月饼,以为应节。谁知人们看的多,食的少。年年如是,对这么浓重的甜食,也怕怕了。不过节日大餐还是要准备的。一如“年晚煎堆,人有我有。”今天先介绍一味《葱油鸭》:材料:光鸭一只,葱十数条,蜜糖,柱侯酱,南乳等配料。做法:到三鸟档买来水鸭,(不是野生的水鸭,是在塘中养或者放到田中长大的鸭子。)鸭先请档主宰鸭,只开肚,不开膛。内臓另行处理。回家把鸭内外清洗干净。记得把肺去掉。煮一锅开水,中火把鸭浸熟。捞起,沥干水,内外涂上蜜糖柱侯酱南乳和匀的酱料,淹片刻。开油锅,油要多。加入葱条,慢火把鸭煮得全体焦黄。捞起,放凉了,砍件。把余下的酱料加水,煮成浓汁,浇到砍好的鸭上。大功告成。鸭内臓洗净,切片,加上冬瓜粒,鳐柱碎,冬菇草菇粒,放入原先浸鸭的汤水中,煮汤,佐餐。这味菜所费无几,人多就餐,很实惠。

白云山有座能仁寺,旧址就在从麓湖上白云山的路中间,那里现在有一条石级路直达《白云晚望》,也可沿公路上山。能仁寺本来就不是很大,但从前有一本武侠小说《十三妹大闹能仁寺》,这样能仁寺的名气就大多了。能仁寺早湮没了,现在遗址上还立有它的标牌。能仁寺不大,和尚也不多。但据说广州有一味佳肴——《白云猪手》就出在能仁寺。话说从前,能仁寺只有几个和尚。一天,大和尚下山了,做饭的小和尚偷偷的从山下买回来一只猪手。准备煮熟了吃。但煮得将熟未熟之际,大和尚回来了。小和尚连忙把猪手倒落山泉水下的小水氹里,并用菜叶蓋住。不久大和尚又下山了。小和尚不甘有失,于是就把那猪手又捞起来。重新用糖,白醋等配料汇之。一吃,酸,甜,爽,滑,香。哈,其味无穷。小和尚高兴之余把这妙招偷偷的告诉了山下小食店的老板。小店老板照版煮碗。果然也妙及毫颠。老板于是美其名曰《白云猪手》。小店自出了这一名菜,很快的就火红起来。现在这一道佳肴就成了广府名菜了。

家人从澳门回来,去饼店买早餐。买回来很多“酥皮面包”。说:“怎么广州没有菠萝包呢?”我说:“从前有菠萝包,有一次伙记做包时下糖下多了。正在发愁。可是烤出来的包既香且甜。老板大赞好嘢。已后就照此制作。店子就一下子火红起来了。并把这种面包定名为“酥皮面包”。从此广州的饼店就只生产酥皮面包了。”

广东人爱喝“老火靓汤”。我患痛风,不宜喝含有很多嘌呤的老火汤。夏天吃饭没有汤,也真难下咽。于是我就专做滚几滚的汤水。现在积多时的经验,可以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冬瓜汤是最容易做又最为人受落的。而且冬瓜汤的做法也多。1,最普通的冬瓜汤,冬瓜两斤,猪肉(不见天部位,就是隔肢窝的地方。那部位肉滑,肥瘦合适)半斤,鳐柱碎一撮,茨实薏米共一两,姜几片。冬瓜连皮切麻将牌大,与各配料齐放入煲内,猛火煲一小时,不开蓋,闷着。吃饭时加调味料即可饮用。猪肉佐餐一流。2,冬瓜溶,人们上酒楼爱吃“冬瓜盅”。其实“冬瓜盅”不易做,麻烦。我向大家介绍一味“冬瓜溶”比“冬瓜盅”易做而且入味。冬瓜两斤,鸭肾鸭肝三副,草菇三两,莲子百合(鲜干皆可)各一两,鳐柱碎一撮。冬瓜去皮去瓤切粒,鸭脏洗净切粒,与各物同煲一小时。不开蓋闷到吃饭时加调味料,这味汤是我的至爱。3,冬瓜水,冬瓜两斤,生莲叶半块,煲半小时,加点盐,作清凉饮料。去暑一流。冬瓜还有很多做法,当然,做菜也是很好的。同学们请多多介绍。

五几年,我在部队,有一次参加学习班。地点设在江西芦溪。那时部队营房不多。于是只好借住民房。与当地老百姓住在一起,倒也了解不少当地民情民风。那里靠山,星期日我们就结伴到山间游玩。只觉山青水秀,风景绝佳。也真领略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阴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了。那时连以下的兵一个月的伙食费就十六元钱。但也觉不错了。最记得是餐餐每桌都有一大碗辣椒。我们几个广州仔当堂头痛。这怎么吃呀?那时南方人都不大习惯吃辣。说也奇怪,不几天,我们个个都能吃辣椒了。到后来竟无辣不欢。人们说,这是因为江西水土“凉”,吃辣椒能去“寒气”。我不知是否果真如此。总之自此已后我就习惯吃辣椒了。现在到街市买菜,就见各菜挡都把辣椒放到显眼的位置上,而且品种繁多。与我们同住的一位朋友祖藉是湖南人,但他从小就在广州长大。不过他家现在还保持着湖南菜的口味。他煮菜也多放辣椒。我煮娃娃菜也简单,一棵菜切开三段,分散,洗净,开油锅,爆香蒜头,放入娃娃菜,兜匀,加点水,加蓋,煮熟,加盐及味精。即可起锅。他煮娃娃菜则稍有不同,在爆蒜头时同时加入切碎的指天椒。吓,食落真“零捨唔同”。很醒胃。大家不妨一试。

广东人好饮“老火靓汤”。我也常煲不同内容的老火汤。自以为有营养。然而我的痛风却因此长患不断。苦呀!经朋友“同病相怜”,一再警告。我也有所省悟了。入夏,一餐无汤也难下饭。于是我就适时的滚其“节瓜咸蛋肉片汤”。果然很得家人赞赏。现向大家介绍如下:材料:节瓜一个,咸蛋一枚,猪瘦肉一两。做法:节瓜括皮,切片,备用。咸蛋打开,蛋黄分散,备用。猪肉切丝,用生粉生抽鸡精捞过,备用。烧开水,水开加入节瓜,滚片刻,待瓜片呈透明时加入肉片。滚片刻,加入咸蛋,和调味料,即可食之。此汤正气,顺喉。做时记得肉丝不宜久煮。咸蛋更应“后下”。大家不妨试试。

炒鸡蛋是家常菜中最易做的一味。可是炒得好还是要一点技巧的。现在我介绍一味韭黄炒蛋给同好。希望大家喜欢。材料:鸡蛋四枚,韭黄二两。做法:鸡蛋加盐打匀,备用。韭黄洗净切两公分段。烧红锅,加约一个蛋份量的生油,烧滚,倒入韭黄,兜匀,煮片刻。即倒入鸡蛋,兜匀。再加入一蛋份量的生油,兜匀起锅。厨师口诀:生葱,熟蒜,半病韭菜。所以凡煮韭菜一定不能过熟。韭黄更之。起锅前加油,蛋才能软滑,鲜明。大家不妨试试。

我在西餐厅吃过一客猪利。我不知道他们是如何制作的,半条猪利伴以炸薯仔块,还有番茄等。用刀叉食之。不错。我又吃过咖喱薯仔焖牛腩。也觉好吃。这还是我在香港时中午的快餐碟头饭常点的项目。于是我就作了一款咖喱薯仔会猪利。大家吃过,都说好嘢。现介绍如下:材料:猪利半条,薯仔两个,洋葱一个,指天椒两枚,咖喱块一盒,调味料等。做法:猪利用水煮过,放入凉水洗净,切片,不要太薄,否则没有嚼头。备用。薯仔去皮,切成麻将牌大小,洋葱半个切开分散,开油锅,爆香羌片,倒入薯仔和洋葱,兜匀,加水过面,煮到薯仔烂,要注意不时加水,铲底免占锅。加入猪利,咖喱,辣椒丝,余下的半个洋葱和调味料。焖到猪利熟,即可上碟。用来伴饭,一流。

我曾做过冬瓜焖鸭,但我在一农家饭庄用餐时吃过一味节瓜焖鸭,觉得颇有风味。回家做了一次,还算合格。现介绍如下:材料:光鸭半只,节瓜两个,配料若干。做法:买鸭时请挡主砍件,回来洗净,沥干水,用生抽生粉鸡粉料酒捞过备用。节瓜去皮,切成五公分长,分半宽的长条,去瓤。用羌起锅,先把节瓜煮至半熟,放入鸭件,捞匀,中火煮熟。加盐及生粉开成的茨汁,即可上桌。这味菜记得节瓜要去瓤,凡煮肉类记得最后放盐,否则肉不易煮烂。

近来多朋友到访,为省事,多在菜馆就餐.我又学到了几招好菜式,现向大家介绍.希望大家喜欢.苦瓜煮肉片:这味菜相信大家都有做过.不过我以为菜馆做的的确正.现简述如下:猪肉顺纹切薄片,用生抽鸡粉生粉料酒捞过,备用.苦瓜洗净,开边,去瓜瓤,再切边。然后各边放砧板上,用刀斜切成薄片。烧开水,水开即把苦瓜倒入,再开片刻,即捞起。蒜头豆豉捣碎。开油锅,放入蒜头豆豉,爆香。放入苦瓜,兜匀。加蓋片刻。倒入肉片,兜匀,加蓋片刻。加入生粉,盐,水开成的茨汁,兜匀。即可上碟。这味菜开胃,人们都说我做的和菜馆无异。

儿子把大石的房子装修一新,要我搬入去住。忙了几天,总算搬过去了。收拾东西还得搞几天。很多用惯了的旧物都要丢掉。我们这些老傢伙习惯了珍惜旧物。但虽可惜也只能割爱。冇计。新时代,就得有新观念。现在就只好把旧观念抛弃了。那岂止唔见咗一箩谷咁简单?!新的生活还得有排才能适应。也只好如此了。

我二舅夏昌世是华南工学院建筑系的教授。他老婆是德国人。从前他就住在北轩,我家住北斋。又因他儿子夏华德与我同龄,所以我就常到他家玩。他们家是全盘西化的。我二舅是园林专家,家居陈设自然按德国人的习惯,美观舒适。他家的饮食也与别不同。我看他家吃饭往往是一块肉,一点蔬菜和两个薯仔。有时是两块面包。我当时一直在纳闷,薯仔我们一直都是当作蔬菜食用的。后来我才知道西人就是把薯仔作为主食的。近日电视上也多有报导,国家也倡议把薯仔,也就是土豆,学名马铃薯作为我国人民的四大主食之一而加以推广。于是我就想起了二舅的餐桌了。作为响应国家的号召,我昨天晚餐也以薯仔作主食。现介绍如下:在冻肉店买来两大块牛排,在菜摊买了四个大薯仔和一个西兰花。回家先把牛排洗净解冻,用鸡精黑胡椒粉盐把牛排淹了。薯仔洗净用小煲煮半小时,待餐。西兰花洗净,切开,备用。两小时后,开油锅,先将牛排两边煎黄,铲起,盛入大瓷碟。薯仔去皮放在牛排边。西兰花放入油锅内兜匀,加小小水,加蓋片刻,也放入牛排旁。一盘美味的西餐就制作完成了。用餐刀餐叉进食。我孙子吃得眉飞色舞。说还可再做。

今天是2015年元旦。我循例也应写写贴子。清早,我北京的老同学何永丰给我发来祝福。本应马上回复她。一看,手机竟然没钱了。于是只好马上去街市充值。我今天本来打算中午就吃饺子,晚上的菜肴也在冰箱里备有。所以就不用再上街市买菜了。现在既然要去充值就走一趟吧,权当锻练了。谁知到了街市,东买一点,西买一点,加上充值。几百大元就不翼而飞了。这年头科学发达了,花钱的题目也多了。物质丰富了,对荷包的吸引力也大了。电视上不停的宣传“富由节俭,败由奢。”我们这把年纪,富也富不到那里去。省俭还是要时时着意的。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健康,愉快。这比发财更实在呀。

昨天是冬至,民间谚语有所谓“冬大过年”。我也就随俗吧。儿子平时有他的活动,港穗两边跑。昨天就说回来与老爸我过过冬至。他知道我“整得几味”。问我有什么菜。我说:“白切鸡”,这是广东人过节的例牌菜,不可或缺。“蕃茄焖大虾”,“莲藕煲猪肉汤”等等。他说鱼由他买。我平时因怕痛风,所以很少食鱼。他也患痛风,他说:“食鱼比食蚧壳类安全多了。”反正不是常吃。就尝尝吧。他买回来一条约两斤重的石斑鱼,让我隔水蒸十分钟,去掉蒸出来的水,加葱丝,煮滚生油和生抽,淋上鱼面,即成。他说不能加姜,否则成条鱼就坏了。到食时果然鲜美。大家不防一试。

天气骤冷,中国人无论南北,都爱吃火锅。吃火锅广东人叫打边炉。其实是一码事。不过吃法各各不同。我以为最有特色的还是四川人吃火炉。从前是“火红,汤红,吃得人也都面都红了。”因为四川人食火锅用的汤料加入了很多辣椒油。从前吃火锅的锅是铜造,内胆烧木碳。上有烟囱。烧得水滚,下食料,人人动手,不亦乐乎。现在大家都用电磁炉了。我以为气氛还是从前的精彩。电磁炉我是去年才购置的。人们说我落后于时代。其实我觉得家居夹窄,家俱多一件不如少一件。但毕竟还是电磁炉方便企理。昨天我就买来了肥牛,鱼蛋,鸡,菠菜,塘好,清补凉。先把清补凉,油盐,鸡粉和鸡件等放入锅内,滚透。就可放入各人喜好的食材煮而食之。佐以酱油辣椒酱,食得皆大欢喜。最后放入家中常备的米粉。食得我孙子跟着就话,:“再嚟。”

我妈妈本来是小学老师,解放后就没有再做了。她成了“一家之主”和“一家之煮”。我爸爸在中大先修班教书,收入应该不错,但朱自清尚且因为拒食美国“救济品”,营养不良而生病去世了。我家的生活在妈妈的调理下也还过得去。那时那能餐餐大鱼大肉?米贵,很多家庭就常以蕃薯代粮。现在人们也常吃蕃薯。不过那是用以点缀生活,调节一下肠胃。和当年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记得当年蕃薯的品种很少。大概就只有红皮白心和黄皮黄心两种吧。不象现在有什么紫心,鸡骨香,甚至标名叫“冰山雪莲果”的,等等。在干校劳动过就知道红皮白心的蕃薯产量高,但味道欠佳。我们一般是用来作猪食的。那时最平的蕃薯就是红皮白心的了。但我妈妈却能把红皮白心的蕃薯做得很可口。做法是:蕃薯去皮,斜切成半公分厚的薄片,用浓盐水浸片刻,开油锅煎之。慢火,洒盐水并加蓋,再煎得两面焦黄,就可食了。这时蕃薯有点咸,又有点甜,而且香口。十分好吃。大家不妨试试。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街市的菜蔬美不胜收。单瓜果类就让人眼花缭乱。旧网站时德国佬出过一个迷语:“大哥生毛,二哥生癞,三哥生得汀汀带带,四哥执人烂帽戴。”迷底是“节瓜,苦瓜,丝瓜,茄瓜。”那时对各种瓜类做什么菜也多有介绍。现在我向大家再介绍一款矮瓜做的家常菜——酿矮瓜。茄瓜广东人多叫矮瓜。其实是一样的东西。不过茄瓜也有很多不同的品种。因为现在茄瓜正是大造,又好下饭,做法多样,通常做的是“鱼香茄子煲”,“酿矮瓜”。鱼香茄子煲旧网站已讲过,现在单表“煎酿矮瓜”。这要用粗身的那种矮瓜。斜切,两片之间要相连着。内中填入鱼滑,慢火煎之。两边金黄后,洒上葱花,淋上献汁就大功告成了。记得要即做即食。放久了就有失风味了。

“今天食乜餸?”现在真难为了许多“一家之主”。我一位老同事常说:“从前想食乜都冇钱食。现在有钱食医生又唔比食。”这就为难许多一家之主了。我家附近有一家华润超市。有时我就到那里去买现成的炒饭。味道还不错。孙子很受落。但总不能天天吃炒饭吧。有时我就买一只烧鸡,一包馒头。中午一餐就搞掂了。那烧鸡宰前大概就一斤重左右。还没有活到“天年”。我想,那也是蛋鸡场的作品了。蛋鸡场不会把小公鸡养成大鸡。那太费事了。不把它做成“乳鸽”那就不错了。养个半大,给超市制作“烧鸡”也不枉它出来“萧洒走一回”。不过那鸡的肉质也麻麻。现在我改买炸鸡腿了。不错。味道和那著名的“肯德基家乡鸡”相去不远。我的一餐也就打发了。野山猪肉?

天气渐凉,街市的腊味已大量上市了。我爱吃糯米饭。于是就买来糯米,腊鸭肶,腊肠,五花肉和一小撮咸萝卜干,回家煮其糯米饭了。记得从前煮糯米饭常常煮不透熟,生骨。我想,这大概是因为糯米澱粉分子链短,一煮,外面的澱粉熟了,水进不到米的中心,所以里边就不熟了。于是我这次就先把米浸泡两个小时。让米中心也吸饱水,再煮,就不会生骨了。我是这样操作的:按吃饭人多少,量好糯米,洗净,加水比平时煮饭少小许,泡约两小时,待煮。五花肉切粒,用鸡精,料酒,生抽捞过。腊鸭肶,腊肠,萝卜干切粒,备用。煮饭时米水已与米面平,不用另加水,面上倒落五花内和腊鸭肶等开电饭煲煮之。饭熟,用饭壳和筷子把饭捞匀,加蓋闷片刻即可食用。这样煮出来的糯米饭软硬适中,不会生骨。当然,生炒糯米饭更妙。那也是要先把米泡浸了。只是操作起来就很费工夫了。

天气热的人烦躁。我去手机店为手机充值。店主一头爱犬大概也热得烦,在店内猛吠。我说:“夏至刚过,你就咶咶叫。”另一位顾客说:“再嘈送你去玉林。”第三位顾客说:“这样它就脚仔软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就使各人都轻松不少。天气热,真要找些轻松的交流放松一下了。

广东现在也渐渐的由春转入夏了。天气日渐暖和,一些应洗而又可洗的冬装就要洗净而束之高阁。但近日天气也总是“阴转小雨”的多。晾晒较厚的衣物就常常不能干透。特别是衣服的腋下,最难干。于是我就在晾衣时用衣架支撑住衣的下摆,再挂到阳台的晾衣铁链上,这样衣服就能全面一齐干了。品质较好的毛衣应该用热水浸泡,然后用手挤压。不能扭干,应把它斜放在木板上,沥干水,然后用衣架横腰挂起毛衣晾晒。质量较差的毛衣就可用洗衣袋装了,用洗衣机洗。但晾晒时也要横腰挂起,否则衣服就会变形。羽绒衣就只能拿去干洗了。以上建议仅供师弟妹们参考。

时已入冬,晚上睡觉往往因为手脚冰冷而久久不能入睡。年纪老了,尤其难顶。因为血液循环力欠佳,所以至此。我到一家大型药店看看有什么器械能克服这一现象。果然见到有一种“暖脚器”,是用电加热的。我对把电线引入被窝心有疑虑,所以只买了一具暖水袋。昨晚试用一过,果然对睡眠大有改善。不敢独享,特向大家介绍。加暖水袋要用毛巾裹住。否则一时不在意,局部帖上,就成个弹起。最好睡前半小时就放入被内预热,睡时就刚刚好了。我孙子也怕冷,睡觉大被过头。这是一个很坏的习惯。我妈说:“睡觉要凉头暖脚。”这真是金玉良言呀!

台风到,凡叶菜都贵到不能为如我这样知铿识俭者所接受。昨天去街市看到菜心竟卖到八元一斤。只好改食节瓜。买了两个节瓜才三元多。回来去皮,洗净,切约两公分的一段段。备用。瑶柱约十数粒,用开水泡浸,约半小时。开油锅,先下羗片,爆香,下瑶柱,爆香。下节瓜段,兜匀。加过面水,煮滚。慢火煮一小时。注意适时加水。待节瓜煮淋了,加生粉及调味料开的献汁。再煮片刻,即可上碟。佐饭一流

昨天我和两位老战友到酒楼吃饭。要了一客上汤浸菜心。大家都说好吃。我想怎么我煮的菜心就没有人家煮的好吃呢?味道固然一流,但它不象我煮出来的不是太硬就是把叶子也煮黄了。菜味也失真。我再细看,只见这菜心碧绿碧绿的。我明白了。这菜心煮时下了一点点枧水。于是今天我就到街市买回来菜心。回家洗净后摘去菜花。煮一锅开水,把菜放下去,跟着倒落半茶匙枧水,并用筷子把菜和水捣匀了。加蓋3分钟。熄火。把菜夹到碟上排齐。我没有上汤,就在菜上面倒上蚝油和香蔴油。到吃饭时,我孙子一吃,马上赞好嘢。不一会,一大碟菜心就被他吃光了。还叫再整。记得买菜心时要买短而粗身的,才好。

个多月前,我去街市买猪肉,我看到猪肉佬数钱时手不停的颤抖。我想他是得了老年痴呆症了。十多年前我也得了相同的病。后来有人教我,说写大字可治此症。于是我坚持写了几年大字,每天写几页纸。现在手不抖动了,而写的字也比过去顺眼一点了。于是我就告诉猪肉佬,如此这般。一个月过去了,据猪肉佬告诉我,他的手现在已有所好转。我要他坚持下去。起码也要坚持三几年,才可巩固。看来此法还真管用。而我在街市又交上一个朋友了。

孙子跑步回来,急着就要用水冲洗双脚。我马上止住他。说:“剧烈运动后不能马上冲洗。因为这时血管正在大量的输血。立马用冷水冲洗,会令血管收缩。这时全身肌肉和身体内部器官都需要大量血液供应。血管收缩就会影响血液流通。会影响脑贫血,引起头昏。如果只洗脚,也会使腿部血流不畅。甚至引起腿部静脉曲张。”我孙子说:“有那么严重吗?”我于是告诉他,从前有一种职业是专门为人抬轿子的,叫轿夫。他们抬着轿子就不能放下,过小溪也得趟着水行走。这时脚是走得火热,一下又在水里走,所以轿夫十之八九是腿部静脉曲张患者。理发师傅如果不注意也容易得这种病。体育卫生真是要多多注意的呀。

端午节就快到了。现在不时都会听到龙船鼓响。我今天还专门到河边去看扒龙船。只见健儿们个个奋勇争先,好不热闹。虽然还不是比赛,但也是水花四溅。岸上的观者也大声为他们喝彩。现在扒龙舟早已在全国兴起了。连外国也十分流行。我在香港时就常在端午节去看龙舟竞渡。现在除了外地来的劲旅争夺最高锦标外,各大公司也组队参加比赛。很多外国人也拥跃参加。这对各公司发扬团队精神大有好处。也难怪现在中外的老总对此也都乐此不疲了。扒龙船对提高体质大有好处。还有一个好处,凡参加者必须要会游泳。这样,即使发生了沉船或者适逢落水,那也会自救。死人就可大大减少了。我想,扒龙船真是一项很值得大力推广的体育运动呀。

今日下午羽毛球男女混合团体赛苏迪曼杯在东莞举行,中国队又蝉联冠军了。打女单的李雪芮是原广东省实验学校的学生,省实也认我这个人是校友。哈哈,我们竟也和世界冠军做起了校友。这当然只搏一笑,也让我兴奋了好一阵。我祝贺中国羽毛球队的全体教练员和运动员们。他们奋发图强,不骄不馁,精益求精。终于又一次登上混合团体赛的顶峰。好!我为他们喝彩。

近来广州阴雨绵绵。回南,屋内屋外,到处都是湿渌渌的。叫人好生烦闷。电视中就不时建议大家煮些清热去湿的汤水喝。现在屋外的木棉花已经开放。于是我又想起了运动员的一个怪癖,跳高运动员从不拾跌下来的木棉花。因为人们拾取木棉花是要用来晒干,作煲去湿粥之用。“去湿粥”与“去执竹”同音。跳高不停的“去执竹”那不犯忌吗?二沙头很多跳皮仔在集训。他们常摘了园林中的花卉回房间独享。唯独是白色的菊花没人摘。因为“白菊”与“白谷”同音。运动员就要摧谷。摧谷不成,不就“白谷”了吗?有趣。现在年轻人犯忌的事就多了。我老汉孤陋寡闻,还是听年轻人说说吧。

苏东坡说:“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我一晃在世上活了八十年了,当然也会在世上留下一些印痕。有些印痕让我不愉快,我就让风把它一下子吹掉了。但有些有趣的,或者可资留念的我就让它留在我的记忆里。好在我们现在有一个《华南师大附中校友联谊网》,www.hfer.com我就在上面这写下了一些贴子。先前我就出过一本《回忆》,把早先写的贴子辑成一集,同学们认为可读。还让我继续出下去。我现在又把后来写的贴子再出一本《生活中的浪花》。我不知道同学们的反映如何。只是希望继续得到同学们的认可,我就不胜荣幸之至了。谢谢大家!

THE END
1.食谱,并照着上面的作法做出美味的蛋糕。的英文翻译海词词典,最权威的学习词典,专业出版凯萨琳在网络上找到一份食谱,并照着上面的作法做出美味的蛋糕。的英文,凯萨琳在网络上找到一份食谱,并照着上面的作法做出美味的蛋糕。翻译,凯萨琳在网络上找到一份食谱,并照着上面的作法做出美味的蛋糕。英语怎么说等详细讲解。海词http://m.dict.cn/%E5%87%AF%E8%90%A8%E7%90%B3%E5%9C%A8%E7%BD%91%E7%BB%9C%E4%B8%8A%E6%89%BE%E5%88%B0%E4%B8%80%E4%BB%BD%E9%A3%9F%E8%B0%B1%2C%E5%B9%B6%E7%85%A7%E7%9D%80%E4%B8%8A%E9%9D%A2%E7%9A%84%E4%BD%9C%E6%B3%95%E5%81%9A%E5%87%BA%E7%BE%8E%E5%91%B3%E7%9A%84%E8%9B%8B%E7%B3%95%E3%80%82
2.晚餐2、问题一:“晚餐”用英语怎么说? dinner 或 supper 一般是 dinner 问题二:晚餐的英文怎么说? 一般晚餐就是supper 正式一点的就是dinner 不过dinner是一天中大一点正式一点的一餐,可以中午可以晚上。 3、晚餐英文表达:supper:英 [sp] 美 [sp]n. 晚餐,晚饭;夜宵。dinner:英 [dn] 美 [dn]n. 晚餐,晚宴;宴http://www.baichenghd.com/post/863.html
3.求翻译菜谱英文英语营养食谱翻译,菜谱翻译,菜单翻译,酒水翻译,饮料翻译,酒店饭店饮食翻译,英语日语韩语各个语种都能翻译,精确经典翻译,行业翻译标杆!质优价 低,有著作 << 汉英英汉营养学大辞典 >>,电话180-82320843;181-12019834;请加翻译QQ:362847926.英文食谱英文 英文食谱的英文 英文菜单的英文 英文菜谱及做法 菜谱英文怎么说 英文https://m.360docs.net/doc/c68505791.html
4.的食谱的翻译是:什么意思?中文翻译英文,英文翻译中文,怎么说这儿一份美味的火鸡三明治的食谱问题补充:匿名 2013-05-23 12:21:38 Here's a delicious turkey sandwich recipe 匿名 2013-05-23 12:23:18 Here a delicious turkeys 3 recipes from 1874 匿名 2013-05-23 12:24:58 匿名 2013-05-23 12:26:38 Here a delicious Turkey sandwich recipes http://www.zaixian-fanyi.com/fan_yi_4856136
5.美食英语英文美食介绍食物英语西餐食谱FM热点速递:清明美食英文怎么说? 在中国的美食传统中清明是最好的时节,因为清明是许多食材最美的年华。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搜罗了大江南北各地的清明美食,南方的青团、北方的春饼,希望可以给位童鞋即将到来的的“小长假”增加点味道。 趣谈英国:美食之旅第三站 英格兰系列一 上期英国美食之旅我们前往了苏格兰中部,介绍了http://m.hujiang.com/en_meishi/
6.品尝美味的菜肴英语怎么说水滴英语作文网"We had a great time enjoying the delicious food at the restaurant last night." (我们昨晚在餐馆品尝美味的菜肴度过了愉快的时光。) "I love cooking and trying new recipes. There's nothing like enjoying a delicious meal that you've made yourself." (我喜欢烹饪并尝试新的食谱。没有什么能像享受https://www.adreep.cn/gz/ask-415958.html
7.面包书:面包小圆面包糕点和其他烘焙美食的美味食谱英文当当瑞雅图书专营店在线销售正版《National Trust Book of Bread 面包书:面包、小圆面包、糕点和其他烘焙美食的美味食谱 英文原版 精装》。最新《National Trust Book of Bread 面包书:面包、小圆面包、糕点和其他烘焙美食的美味食谱 英文原版 精装》简介、书评、试读、价http://product.dangdang.com/11308235342.html
8.BBC英语食谱:美味营养早餐,蕃茄烤蛋降生活双语阅读英中对照 中英对照 英文在前 中文在前 只看英文 只看中文 Eggs over tomato for a change蕃茄烤蛋,早餐真的吃够了豆浆油条、稀饭小笼包?那就自己来做一个蕃茄烤蛋试试吧,看着就很美味。 Ingredients 食材: Serves 4 四人份 900 g ripe vine tomatoes 900克新鲜熟透的番茄 3 garlic cloves 3瓣大蒜 3 tbsphttps://www.kekenet.com/read/201210/204064.shtml
9.英文原版Tartine面包甜点食谱烹饪美味面包烘培教程英文版面包片:68个全新的食谱+55个全新的 英文原版 Tartine 面包甜点食谱 烹饪美味面包烘培教程 英文版 进口英语书籍 纽约时报2019年推荐食谱 配送 至 选择地区查看预计配送信息 快递:0元起 服务支持退换 · 7天无理由退货 · 收货后结算 参数纸质; 版本 该商品所属店铺评价 https://h5.youzan.com/v2/goods/3nwlo7m29gyuq7m
10.魔兽世界美味小鱼哪里钓wow怀旧服美味小鱼食谱配方出处魔兽世界60年代怀旧服有很多烹饪食谱,比如美味小鱼正是当中之一。作为经典配方,美味小鱼在哪里钓?食谱配方在哪买?下面就为大家地阿莱魔兽世界怀旧服美味小鱼食谱配方出处介绍。 魔兽世界美味小鱼哪里钓 魔兽世界社区所有攻略资讯查询方法: 1、想要寻找魔兽世界正式服和怀旧服最新攻略、资讯,可以下载安装3DM魔兽世界社区。 https://m.3dmgame.com/ol/gl/71161.html
11.适用于厨房英文美食书一本意大利面食谱,包含365种意一本带有RATGEBER的食谱书,在里面您可以找到用于准备365种食谱所需的锅和平底锅的实用提示,以及需要多少面条水以及如何正确腌制,以达到完美煮熟的意大利面食。 意大利巴斯塔食谱的烹饪书,不应错过。 发现美味的意大利面条食谱 。 ? SCHLEMMERKALENDER 配有一个坚固耐用的木支架,可以用于更多日历以及一个坚固的纸板盒,https://www.amazon.cn/dp/B0BBWG7MQQ
12.营造上海魅力④小笼包日料西餐本帮菜,美食如何成为喜欢而且,上海的西餐可谓翘楚。且不说上世纪,几百家西餐馆云集上海的历史,作为80后,志伟回忆说,他中学就读上外附中,每年学校活动周期间,食堂都会提供西式套餐,有土豆、罗宋汤、炸猪排。当年就有如此中西合璧的食谱进入中学食堂,可见这座城市开放和包容的程度。 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do?id=120807
13.各种各样的菜怎么做美味食谱大全各种各样的菜怎么做美味食谱大全 如何制作各种各样的菜?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对美食的需求日益增长,而如何快速、方便地制作出多样化的菜肴成为了很多人关注的话题。无论是忙碌的都市居民还是有着悠闲生活的人们,都渴望能够轻松地享受到不同的风味。那么,我们要怎样做才能满足这一需求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https://www.q6ozdaf8mj.cn/xiao-chi/74846.html
14.美食图书馆+推荐120本美食图书:这个世界上,总有属于我们的美食与这本书里有料理家所选的厨具和食材,作者非常擅长组合食材并创造料理,能有效利用食材本身的味道,简单而又不失美味,因此大受欢迎。这本书,对于我们来说也非常有实质性的意义。 19、《食器之味》黄磊 黄磊的上好美食著作,也是用心之作。这本书主要的内容包括识器、藏器、日用、造物。读了之后,就忍不住也会开启属https://www.jianshu.com/p/1c294ffa30d0
15.西餐菜单食谱英文版西餐菜单食谱英文版怎么写图片欢迎来到我们的餐厅,今天我们将为您呈现一道经典的西餐——经典牛排配时蔬,这道菜品将牛排的鲜嫩口感与时蔬的清新味道完美结合,是一道美味又健康的西餐。 Ingredients 1、Beef steak (根据客人需求选择不同厚度和重量) 2、POtatoes (根据人数选择数量) http://coffee.cn/xican/post/345037.html
16.自酿红酒的做法自酿红酒怎么做小堂堂妈妈的菜谱1.葡萄用剪刀一个个的连着蒂减下来,破皮的葡萄拣出去不能用,这个过程很是辛苦,到最后手都疼2.剪好的葡萄用清水洗干净,但是不要除去上面的白色灰,那是天然的酵母3.清洗干净的葡萄放在阳光下晒干水分4.一……https://m.meishichina.com/recipeshow/201627/
17.头条文章《迪士尼经典动画英文电影故事》 《环球英语分级阅读 预备级》 《思考世界的宝宝》 世界经典童话·成长篇(漫画版全10册)+世界经典童话·勇气篇(漫画版全10册) 《暴风雨之夜》(全七册) 《第一次提问》 《猫和鱼》 《猫和鱼去追浪》 《听!会讲故事的古诗》 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404527572527742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