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最走心的“菜谱类”应用竞品分析

现在再来看这四款产品,《下厨房》和《豆果美食》明显处于第一梯队,而《好豆菜谱》和《美食杰》已经比较落后,不过《美食杰》还能看到它的不断创新,但是《好豆菜谱》看起来像是一个八十岁的老人,状态和这个快节奏的世界格格不入。

slogan(口号,宣传标语)

Slogan很多时候可以反映一个产品的核心功能以及产品定位。

四款产品的slogan个人最喜欢《美食杰》的“让吃饭变简单”(我猜想他们在“让吃饭变简单”和“让做饭变简单”之间做过取舍)。文案这东西看你怎么赋予它灵魂了,我也不敢说哪个好。

《下厨房》的“唯有美食和爱不可辜负”据说当时在微博上反响很不错,这句话超级文艺,符合下厨房的产品特点,和UI契合度都很高,要不说下厨房产品整体性强呢?把爱与美食放在同等位置,一下把吃饭上升到了另一个境界。

下载量

Android的下载量是豌豆荚、应用宝、百度手机助手、360手机助手、小米应用商店等主流应用商店的下载量总和。亿级用户APP,市场规模看起来还是挺吓人的。从他们的下载数据来看(假如说数据比较可靠),那么菜谱类应用市场格局已经基本形成,接下来应该有更多的细分产品出现,比如针对某一系的菜,针对某种制作工艺等。

Android平台近7日的日均下载《豆果美食》最高,但是它的日下载量差异巨大,高则32万,低则1万7,这是明显的运营推广数据,并不是自然下载,当然也只是猜测。《下厨房》日下载稳定,基本都维持在4-8万。其它两款产品就略弱了一点,不过也不错了。

IOS平台近7日的日均下载量,《下厨房》遥遥领先,这其实从产品的定位、设计就应该是有预见的。虽然苹果已经成为街机,但是其用户特点还是非常明显,地铁上一个身材高挑,穿着性感的美女,说实话,我只见过用iphone的;一个文艺小青年,大多数也都是用的iPhone,这群人无论在哪个方面都喜欢有逼格的东西,用APP也一样。《下厨房》的设计明显比其它三款高出不止一个档次,看着就是精美,这也是我选择下厨房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因为菜谱的体验四款产品基本都一样。

需求图谱

指数概况和趋势

首先看整体趋势,《下厨房》稳定上升,《美食杰》一直都比较稳定,11年-12年中,搜索指数最高。《豆果美食》处于缓慢上升,《好豆菜谱》从缓慢上升到回落。这其实就清晰的展现了四款产品的发展状态。

PC端的趋势,总体来说《美食杰》在PC端时代还是挺有竞争力的,12年中还是被气势汹汹的《下厨房》超越。

市场分析

市场规模

市场前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做饭,不仅满足了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满足了人们新的社交需求。无论男人还是女人,做得一手好菜,无疑都会让自己更加有魅力。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晒自己做的饭当成一种时尚,想想一个晒自己去高档饭店吃饭的照片,一个晒自己做的几个有逼格的菜的照片,你对哪个更有好感?

年轻人有做菜经验的应该是极少数,那么他们如何做好饭呢?这时候菜谱的作用就尤为突出,现学现卖,成就感爆棚。

所以个人认为菜谱类应用在未来市场规模会越来越大。

用户分析

用户画像

用户年龄,20岁-30岁约占25%,40岁-50岁约占25%,30岁-40岁约占50%

这个数据其实也很好理解,20岁-30岁这部分要么还没有出学校,要么刚参加工作,他们做饭的需求较少;相信这25%中,25-30岁的可能占20%左右。30岁-40岁,工作5年以上了,经济上不太紧张了,而且很可能有宝宝了,饭店的饭在5年前已经吃腻了,做饭需求极强。40-50岁都有一定的做饭基础,对菜谱类应用需求较少,所以占比也比较低。

用户性别,目前来看整体女性占比比较高,尤其是《下厨房》。不过相信未来男女的比例会趋同,为什么呢?先不说了,媳妇儿让我做饭呢。

用户地域,四款应用地域分布前五名都是北上广+浙江+江苏,说明这类应用主要市场在一线城市。

这里要说一点,我很喜欢《豆果美食》卖半成品这个概念,只是现在对我来说一点儿贵了。但未来可能是一种趋势。

核心用户和主流用户

核心用户:结合诗沐老师关于“核心用户”的观点,以及自己的理解,产品的核心用户是指对产品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忠实用户,比如,经常上传菜谱的用户,付费的用户等等,这部分用户占比比较小,却很重要。

主流用户:是指消费产品内容和功能的用户,比如,消费“菜谱内容”的用户,消费“社区内容”的用户,这部分用户占比非常大。

两者的用户会有部分重叠。

《下厨房》

核心用户:

主流用户:

《豆果美食》

《好豆菜谱》

《美食杰》

功能分析

基本功能

核心功能对比

综合来说,《豆果美食》是一个三好学生,《下厨房》是一个有魅力偏科生,《美食杰》是一个勤奋的学生,但是脑子不灵光,成绩一般,《好豆菜谱》是个堕落的差生,不知进取。

部分功能测试

下厨房对于家常菜的搜索,匹配度高,排名靠前主图的视觉效果好,排名第一的有2907人做过。

豆果美食对于家常菜的搜索,匹配的结果更加注重细分,如“少油的鱼香茄子”“川派鱼香茄子”等,排名靠前的主图视觉想过也不错,排名第一的有29.4万人收藏,4944人做过。

美食杰对于家常菜的搜索,匹配度高,排名靠前主图的视觉效果好,优先展示自己特有功能“小白菜谱”,除去小白菜谱排名第一的有42675人收藏,没有做过的数据

总述:

四款菜谱应用在家常菜的内容储备上都很充足,每一款都在50个菜谱以上,满足基本使用都没有什么问题

下厨房对于稀有菜的搜索,内容丰富,搜索结果在30个以上,最高225人做过,主图视觉效果好。

豆果美食对于稀有菜的搜索,内容丰富,搜索结果在30个以上,主图效果略差,最高7500人收藏,25人做过。

好豆菜谱对于稀有菜的搜索,内容较少,搜索结果在10个以内,专辑有83人收藏,单品0收藏。

美食杰对于稀有菜的搜索,内容极少,对于“佛跳墙”更是一个都没有。

总述

稀有菜品可以看出一个应用的内容量,这一点起步最晚的“下厨房”竟然做的最好,“豆果美食”内容量足够,但是在细节方面做的不如下厨房,“好豆菜谱”“美食杰”内容量暂时还有点儿少。

豆果美食对于模糊搜索,排序是做过的人越多越靠前,不太符合我的意愿,比如,第一个才是“地三鲜”,第三个菜式“番茄鸡蛋”,反正也没什么不好吧

好豆菜谱对于模糊搜索,优先推荐了“茄汁味”的一个专辑,紧接着还是推荐视频菜谱,“脆皮茄汁水豆腐”“茄汁松子鱼”,这样的推荐不符合我的个人诉求,也没有证据表明他们就是走高端菜谱的路线,所以我个人认为是模糊搜索的判断条件不够充分。

美食杰对于模糊,展示的结果也不符合我的内心的诉求,但是,给我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方向,虽然说这些菜我平时没做过,但是看上去是可以尝试的。然后又继续搜索”茄子“两个字,搜索结果不像下厨房那么中规中矩,各种花样的茄子都有,也不错

模糊搜索对于用户体验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展示结果可能要考虑到一般人的思维模式,比如”茄“,大多数看到茄,脑中出现的是”茄子“而不是”番茄“,《下厨房》让我找到了想要找的结构,《美食杰》给了我更多可行的选择,都不错。

下厨房社区《市集讨论区》在一个小时内一共有4个用户参与或者发布动态。

下厨房目前来看重心不在社区上,社区的入口也做的很隐蔽,在消息页面的右上角有一个小按钮,社区内容也非常少。

豆果美食社区《圈圈》在一个小时内一共有43个用户参与或者发布动态。动态质量还算不错。

豆果美食社区的入口在底部菜单栏第二个位置,可见其对社区的重视程度

社区内容以专题形式呈现,内容还算丰富

好豆菜谱社区《广场》在一个小时内一共有1个用户参与或者发布动态。

好豆菜谱社区的入口在底部菜单栏第三个位置,也是把社区当成一个主要功能来做了。

社区内容和豆果美食和相似,可能是由于其它方面的弱势,牵连社区功能活跃度低

美食杰社区《食话》在一个小时内一共有26个用户参与或者发布动态。但是质量都很差,基本是刷动态。

美食杰社区的入口在底部菜单栏第三个位置,也是把社区当成一个主要功能来做的。

社区内容相对匮乏,没有太多有营养的内容

下厨房在电商方面的表现,表面功夫做的很不错,视觉效果很好,看起来很完整,但是从这次取样的结果来看,相对于《豆果美食》,还是有一点差距,销量什么的还表现一般。当然我们这次主要是测试销量

豆果美食在电商方面的表现很不错,销量,商品质量看上去都还不错。

好豆菜谱在电商方面是空白,第一次接触菜谱软件,个人超级不喜欢社交和电商功能,只想找个安静的菜谱用。

既然好豆菜谱没有做电商功能,为什么不把菜谱的体验做的极致呢?你有的别人比你精,你没有的别人还有,那你考什么呢?

美食杰在电商方面还比较弱,他们没有公布销量信息,可能是故意避开,看起来也没有什么特点,只是别人有了,我也得有。

三款有电商的应用都是非自营的,第三方卖家入驻,这样的模式容易起步,但是不容易管理,很难实现下班前下单,回到家菜就能送到这样的要求。相信后面很快会实现这种生活方式。

关键功能流程

“5.添加原料信息”这一步,系统会根据菜谱的名字给出一些可能用到的原料,体验非常不错。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系统应该能够根据图片内容,判断出所需的原料,这个其实在“nice”APP上,打标签的时候已经用了这个技术。

“4.输入菜谱名字”这一步,不知道为什么要新建一个页面去输入,直接在当前页面输入不行吗?多一次跳转对于用户来说就会增加一点心理负担。

“5.添加原料信息”这一步,系统直接把根据名字检测到的原料填了进去,体验也不错。

《豆果美食》的整体发布流程还算流畅,逻辑上和《下厨房》基本一样,但是从UI的效果和体验上感觉稍稍差那么一点点。

“4.添加原料信息”这一步,原料的单位也弹出来一个列表让选择,真是画蛇添足,用户体验极差。

“5.添加菜谱封面”这一步,不仅是这一步,所有添加图片的时候,都弹出来一个框让选择拍照还是从相册添加,这种低级的用户体验问题,为什么做不好呢?直接弹出相册列表,相册第一个位置是拍照入口,这样省一步不好吗?

《好豆菜谱》上传体验极差,即使原料信息不填写也可以下一步,逻辑很有问题,UI视觉效果也很差。

“3.输入菜的基本信息”这一步,感觉有点鸡肋,制作工艺、人数,这些信息基本没有用。

“4.上传菜谱封面”这一步,添加图片也是弹出来一个拍照和相册的弹出,同《好豆菜谱》

“5.添加原料信息”这一步,输入原料还要跳转到新的页面输入,还是增加用户心理负担,太没必要了。

《美食杰》上传菜谱整体体验一般,入口不明显,步骤繁琐。

入口明显,可上传多张图片,可以关联菜谱,菜谱只能从浏览历史里选择。可以添加标签。

入口明显,不可上传多图,有滤镜和贴纸功能,可以对图片简单编辑,可以关联菜谱,菜谱可以输入或者从历史记录里选择。

入口非常不明显,对于发布作品的定位是发布动态,失去了服务菜谱的意义,可以上传多张图片,相对于《下厨房》和《好豆菜谱》多了一步,逻辑有待完善

入口也相对不明显,和上传菜谱在一个入口,只能上传一张图片,逻辑同样有待完善,多了一步,不能关联菜单,不知道意义何在

整体体验流畅,默认搜索菜谱,但是用户、商品,和菜谱搜索在同一级别,用户可以选择搜索哪一类,也体现了豆果美食在社区、电商方面的重视程度。

谁能告诉我好豆菜谱的体验为什么可以每个环节都做的怎么差?搜索页面展示了历史搜索,默认搜索菜谱和专辑,大家看到倒数第二张图,搜索“土豆”,按照用户习惯的方式,我点击土豆的区域是不是应该可以删除然后输入其它的进行搜索,但是好豆就是不行,仔细摸索发现点击后面的搜索可以重新输入,然后重新输入之后,看最后一张图,土豆区域又可以点击修改了。why

《下厨房》《豆果美食》《美食杰》,三款应用的商品购买流程基本一致,按照最常规的逻辑进行设计,《好豆菜谱》没有电商功能。输入地址、选择规格等操作体验也都没什么问题。

《下厨房》的查看收藏流程,体验流程,逻辑清晰

《豆果美食》的查看收藏流程,体验流程,不过也是把社区内容和菜谱内容混在一起,可能这是一个折中的方案,个人觉得不友好

《好豆菜谱》的查看收藏流程,入口相对较深,社区收藏和菜谱收藏混为一体,有点不太友好

《美食杰》的查看收藏流程,体验流程,逻辑清晰

4、《下厨房》对于账号和密码的判定是分开的,账号不对提示“账号不存在”,密码不对提示“密码与账号不匹配”,这是安全性与用户体验的平衡性考虑,各有利弊

5、《下厨房》在点击获取验证码的时候,对手机号是否注册过进行判定,符合逻辑,但是能不能在输入完11位手机号后直接判定呢?

6、《下厨房》对于忘记密码的情况,提供了三种找回方式,符合逻辑

3、《豆果美食》对于账号和密码的判定是分开的,账号不对提示“账号不存在”,密码不对提示“密码不正确”,这是安全性与用户体验的平衡性考虑,各有利弊

4、《豆果美食》在点击获取验证码的时候,对手机号是否注册过进行判定,符合逻辑,但是能不能在输入完11位手机号后直接判定呢?

1、《好豆菜谱》让我哭笑不得

4、《好豆菜谱》对于账号和密码的判定,产品Bug阻止了我的体验,无从得知

5、《好豆菜谱》对于已注册的判断,依然是产品Bug阻止了我的体验,无从得知

7、《好豆菜谱》用手机注册点击,输入验证码,点击下一步,提示“一分钟内不能重复发送”,根本无法进行,有严重的逻辑错误

8、《好豆菜谱》第三方登陆后,激活手机号的时候,无法进行下一步,严重逻辑错误

3、《美食杰》对于账号和密码的判定是统一的,提示“账号或密码错误”

4、《美食杰》在点击获取验证码的时候,对手机号是否注册过进行判定,符合逻辑,但是能不能在输入完11位手机号后直接判定呢?

创新功能

下厨房整体来看没什么创新性的功能,如果非要说一个的话我会选择“厨房问答”这个功能模块,当我点开这个模块就被里面的内容吸引了“切辛辣食材,如何做到不辣眼”、“如果观察油温颜色”、“做饭盐放多了怎么办”等等这些经常会碰到的问题。很不错

豆果美食的创新功能:

好豆菜谱整体看来也没什么创新性的功能,“专辑”功能算是一个,就是把同一种食材的菜合成一个专辑,用户看起来更方便,这个还不错。

美食杰的“智能组菜”功能是我个人最喜欢的功能,就是把你有的多个食材输入进去,系统给你推荐你输入的食材能做成什么菜。因为很多时候买菜看见什么就买了,回来一搜菜谱发现这个菜需要另外一种食材搭配,而这种食材家里正好没有,就很尴尬,所以这个功能就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

总体来说在创新方面四款菜谱做的都一般,《豆果美食》应该是最激进的(激进这里不是贬义)一款产品,核心功能做好了,就不会太差,这四款产品可能是排名前四的菜谱类APP,能走到这个位置并不是因为创新,而是因为核心功能做到位了,不过更多更好的创新功能对产品的发展也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总之,核心功能一定要做好,创新功能要符合产品的定位,用户的需求。

交互视觉设计

交互设计

四款应用在交互设计上都没有什么突出表现,就是简单的硬切、渐隐、滑动等效果。其中:

总体来说在交互设计方面基本是空白。

视觉设计

1、整体风格:

2、排版设计:《下厨房》《豆果美食》《好豆菜谱》在排版设计上问题都不大,都比较紧凑,最好的还是《下厨房》,《美食杰》排版就太松垮了,浪费了首页这么好的展示位置。

3:icon设计:《下厨房》的icon看上去很精美,其它三款软件中规中矩吧。

4、菜谱主图:这个其实很重要,《下厨房》和《豆果美食》菜谱主图都比较精美,其它两款稍微差点

5、字体字号:字号的大小很容易被忽略,有时候设计图看起来没什么问题,但是程序实现的效果缺很糟糕。《下厨房》12#14#16#字体搭配,看上去很紧凑,很上档次,其它三款字号的运用上都有缺陷

运营分析

内容运营

《从零开始做运营》一书中对“内容运营”做了一个简单总结,内容的:

这四款菜谱类产品,在内容运营方面做的都不错,形式都基本一致,也都差不多实现了用户自运营,产品本身辅助运营。整体来说还都不错。在促进用户活跃方面,也是做了轻度的奖励措施,得积分,然后到积分商城兑换商品,除了《下厨房》,下厨房好像并没有实际的奖励措施。

用户运营

“用户运营”对于一个产品来说尤为重要,它的主要内容包括,

这四款产品在用户运营方面做的工作基本差不多,他们的目标用户基本是重叠的,《下厨房》和《豆果美食》用户量比较大,这两款产品中一定有部分用户是从《好豆菜谱》和《美食杰》迁移过来的,为什么迁移过来呢?《下厨房》和《豆果美食》在拉新方面做的比价好,产品本身也更有竞争力,那么当然《好豆菜谱》和《美食杰》在用户流失方面没有做充分的工作,给了竞争对手机会可趁。

活动运营

渠道运营:

产品评价

应用商店评价

明显结论:《美食杰》小米应用商店平均3分,应该是产品在某地方不适配小米手机,很严重的问题。《美食杰》和《好豆菜谱》IOS新版本评分高于平均分,说明新版本还是挺受欢迎的。

比如,《下厨房》差评中,用户多次提到,不评价一直弹窗,不评价不让用之类的。

百度、微博、知乎评价

1、百度,2016年1月以后,没有找到有价值的用户观点

2、知乎,总体来说观点较少,多数是“求推荐一款靠谱的菜谱APP”,人肉式统计了28个用户的观点,其中推荐《下厨房》13次,推荐《豆果美食》7次,推荐《好豆菜谱》3次,推荐《美食杰》5次。

3、微博,用户观点比较多,人肉搜寻了100条评价,几乎没有差评,只有一条《下厨房》关于一次活动中没让用户满意。大家的观点基本都是,“感谢xxxAPP,照着上面的做真不错”,然后晒几张图。这不难解释,如果普通用户不拿四款APP去对比,只是日常参考使用,任何一款产品都足够了。

关于这套竞品分析

1、第一次做竞品分析(如果分析不到位,这就是借口)

4、分析尽可能通俗易懂,不搞什么专业术语,好像逼格很高的样子,其实空洞乏味(主要我也不会太多专业术语)

5、这套竞品分析最主要是研究产品本身,大篇幅分析功能设计,然后按照产品运营的思路进行了运营分析(这样做是因为,1.对于市场暂时没有资源去分析,就是把网上现有的资源挖一下;2.对于用户就是产品的客观数据,想拿到这个数据很难,各大数据平台给的数据差异甚大;3.一般的产品经理也只能接触到单个功能,把一个功能的设计体验做的极致已经算不错了;4.对于运营分析,做产品之前做过运营,这是认真的)

6、真正项目的竞品分析,是有目的,有针对性的,不同的阶段竞品分析的意义也不同,所以不要盲目跟随别人的竞品分析模板(这也是认真的)

8、“竞品分析”是主观和客观的结合,所以你认为的可以是你认为的,你认为的不一定是你认为的,辩证看待(这依然是认真的)

9、这套竞品分析你看到的不仅是结论,更重要的是分析方法。(如果你没有意会到分析方法私聊)

THE END
1.豆果美食豆果美食是最优质的美食菜谱社区,提供各种菜谱大全,食谱大全,家常菜做法大全,丰富的菜谱大全可以让您轻松地学会怎么做美食,展现自己的高超厨艺,开启美好生活!http://www.douguo.com/
2.小青和老公离婚了吗综合法律这位神秘男是《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中国式离婚》的金牌制片人朱质冰,小青2010年和朱质冰合作了《家常菜》,擦出了火花。 neoanderson 2023-11-25 小青在2010年的布结婚,丈夫是圈外人士,比她大20岁,是个富豪,她为丈夫生下一个女儿,很快她又复出在演艺圈。这婚姻维持到至今已经持续了11年时间。 污污污https://www.hezegd.com/lawnews/zh/153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