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说过家庭纪实摄影,相比传统的影楼拍摄,对于小宝宝来讲,上门的家庭纪实摄影服务真的是太棒了。在孕期的时候就会有很多的专业儿童摄影机构提供免费的精修数量有限的孕照拍摄、免费上门新生儿摄影,这些基本上是通过后期选片时让你多选精修照片,以及打包优惠后续套餐为目的。我们当时算是薅了羊毛,但也很坚定没有冲动继续选择后续套系,主要还是觉得这一类的超前消费不够安心。
事实证明我的决定是对的。
给大家参考下,这次我们拍摄价格(含摄影师路费)700不到,15张精修(后来又加了几张,没要求加费用),底片200+全部送。
我自己也看到一种说法也觉得很有道理,对小月龄宝宝来说,所谓的「儿童摄影」如果把握不好,容易对她造成专注力的破坏。人家正专心致志玩弄自己感兴趣的小玩具呢,你突然又是塞给她一个她不感兴趣的新道具,又是故意逗她笑,额,自然不是什么好的体验。
我列了家庭纪实摄影工作室和专业儿童摄影机构拍摄相比的优劣势,供大家参考。
小红书刷多了,大数据就会不停推送各种主题拍摄。比如奥特曼大片,洗衣机大片,麦当劳大片,开荤仪式这些各种稀奇古怪又让人忍俊不禁的主题。基本都是利用身边的素材和道具,开销成本差不多是0吧。
有仪式感的妈妈和(/或)爸爸会每一个月选取一个主题自己给宝宝进行拍摄,我自己精力有限,基本是尽可能多给她拍一些照片,手机拍摄为主,相机为辅。不过这类相对刻意拍摄也会有我上面说到的对专注力的破坏,所以拍的时候还是尽可能注意尊重宝宝,比如她真的不想看镜头,那就算了。我们拍过两组比较经典的:
选择山姆是因为里面的东西真的都好好看,我觉得很好拍,比如大鱼大虾。当然不能真的让宝宝吃或者舔,也就是放在面前做个样子拍拍照。排上一些类似「吃个鱼头吃穿不愁」「吃口大虾能说会夸」之类的文案,还是很有意思的。
麦当劳的宝宝椅真的好可爱。那天无意发现她正好穿的是红黄配色的一套衣服,于是说走就走,来到离家最近的一家麦当劳拍了一组照片。
另外,我自己会给宝宝每个月18号前后拍一张同样背景的照片,留作纪念。
优点:
缺点:
我属于心大的妈妈类型,平时娃都是「有菌培养」,所以陆陆续续也是薅了三四次羊毛,带娃去奈尔宝体验,整体还是挺满意的。
之所以把这个玩具放在这篇里提到,是因为我觉得她符合主题「为娃打造一系列独一无二的体验」。就像乐高积木一样,一套Quadro套件可以搭出非常多种不同的造型,适合不同阶段,不同大运动能力和不同运动需求的宝宝们。比如某一阶段我觉得我想让宝宝多爬爬,那么我会选择一套斜坡为主的造型;如果她斜坡挺会爬了,我想让她多练练爬台阶,那我会再引入台阶的元素;如果她很喜欢躲猫猫,那我可以在合适的地方加一块板子,便于和她躲猫猫;如果她开始对自我认知感兴趣了,我就在板子上自己粘上一片镜子去吸引她爬过去。因为每一个造型都是自己精心挑选设计的,看到她很喜欢的时候我也会觉得很自豪。
我在宝宝九月龄的时候入手的第一套EVO套件,有点后悔买晚了,目前宝宝一周岁,个人认为还是可以一入。贵,但值得。目前这套EVO已经换了两个造型,很耐玩。
带着娃一起旅行最初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她去旅行,而是爸爸妈妈想要旅行但娃太小没法离开妈妈所以只能跟着一起,后来发现她好像也很开心,来到陌生的环境充满好奇东张西望,也从来没有水土不服这样的情况,还算比较乖。而且她的同行也确实给我们带来的很多欢乐,所以现在我们觉得条件允许的话,还是多带着宝宝一起出去走走。
我们目前四月龄和九月龄分别远途旅行一次,飞机单程两到三小时时常的那种。前一次是趁着还在休产假,后一次是利用了育儿假。两次娃的状态完全不一样,最大的区别是九月龄那会已经能坐能爬要吃辅食了,也有些自己的想法了,会闹了。不过整体下来旅程还是很开心。
我觉得如果决定了要带宝宝一起出行,要做的就是——要对自己有信心,要对宝宝有信心。
本攻略仅针对经济舱。另,不同航司政策会略有不同。
首先,2岁以下宝宝机票价格是2折,小宝宝可以申请婴儿摇篮,申请政策各个航空公司不一致,会有对航班时长、宝宝身高、体重等的要求。一般的预定流程是:
查看机票,找到适合的航班和班次→咨询航司该航班是否还有婴儿摇篮配额→确认还有以后,下单大人和婴儿机票→再次致电航司,申请婴儿摇篮并及时跟进确认已经申请成功→现场线下办理值机,不可提前办理,也不可网上值机。
需要提前确认是否还有配额的原因是,婴儿摇篮只能放置于经济舱第一排的前方,一架飞机最多只有两个婴儿摇篮配额。不要以为肯定有余量,我们其中有一次就是飞机上还真同时放着两个婴儿摇篮的(当时左右两边婴儿摇篮上两个小宝宝对望的场景很有意思)。
提前预约婴儿摇篮后,航司会在第一排自动预留至少一个大人的座位,办理值机的时候可以和航司商量是否将同行的所有大人都安排在第一排,(我们几次飞行,仅有一次是我和娃爸同时坐第一排,其他几次都是我一个人带着娃坐第一排,因为其他座位被高级客户和空乘提前锁定了)。坐第一排真的非常爽!!!空间巨大。
宝宝也有行李额,就是一辆婴儿车哈哈。我们每次出行旅游的标配是背带+婴儿车。办理托运行李的时候是可以保留婴儿车的,一直用到登机前,一般会有工作人员来把婴儿车收走,帮你去托运。到达目的地去取托运行李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有些时候婴儿车是作为特殊尺寸行李在另外一个行李传送带上的。
这些手续完全不用担心不方便,因为带着小婴儿,基本一路都是快速通道,没什么人排队的那种。包括登机也可以优先,不过登记的话我建议还是晚点登机,因为进飞机早了,飞机又一直不开,娃是很容易焦躁的。
估计大家最担心的就是宝宝在飞机上闹吧。反正我根本没有带什么用于分发的耳塞啊小糖果啊,社恐对这些事情感觉有点尴尬,个人觉得意义不大。索性我女儿几次飞机基本也都没怎么闹。我们坐的几次基本是2.5小时左右,差不多分为三个阶段吧。
第一阶段是起飞阶段。大多数情况她这个时候是在我的背带里睡觉。上飞机前拼命给她放电,然后一上飞机就睡着了。
第二阶段是平稳运行阶段。这个时候开始送餐了,摇篮也安装好了,可以把娃放进摇篮了,我来吃饭,她一般也会醒来,给她点成品辅食和零食吃吃,在摇篮上玩一会,又40分钟就过去了,就可以等待降落了。
第三阶段是降落阶段。这个时候摇篮也要收回了,接下来的时候是每次我觉得相对最难熬的时候,因为飞机下降阶段是需要抱着宝宝的,这个时候她又是清醒的状态,是非常不喜欢被束缚的,会闹,我的做法按照优先级排序是:安抚奶嘴、喜欢的零食、新鲜的玩具、提前下载动画片。
大方向是选择较为发达的城市、地区(母婴室配备和无障碍设施齐全)。强推背带,解放双手。甚至在就餐的时候可以临时替代下宝宝餐椅。腰凳个人不喜欢,所以没用过。对于每天具体行程的安排千万不要太过机械化,以及要去的景点是否适合婴儿推车最好提前做下攻略。有些地方只适合全程背带。注意哦,背带一定要看清使用说明,采取正确的姿势,不然对于宝宝髋关节的发育会适得其反。
需要一个随身包,每天要更新补给。一般配置是「3-5片尿不湿+1-2张隔尿垫+1套备用衣服+1块小包巾+1包便携式湿巾+1包便携式可心柔+适量棉柔巾」,另外随身包里要保持1个备用的安抚奶嘴奶嘴+1个备用摇铃玩具哄宝宝,一袋辅食零食和一袋果泥,一个轻便的塑料吸管杯。
请酒店提供婴儿床、或自己移动房间的沙发拼接到大床作为护栏、选择榻榻米这些都可以,需要认真考虑宝宝夜晚入睡的安全性。比如去日本的话,带娃家庭出行首选带有榻榻米的民宿。
我们两次出行,一次是纯一家三口,即两大一小,一次是一家四口(含奶奶)+一名同行的朋友,即四大一小。两次都是来回飞机,在异地过夜。两次体验都不错,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我觉得是出行的每一位大人都很棒,几乎都可以一人搞定带宝宝的所有事项(包括但不限于换尿不湿、宝宝拉粑粑以后的处理、穿换衣服、逗笑哄睡、喂辅食等),这会让我们每个人都有空间有条件去离开宝宝,偶尔单独行动一下,也使得整个旅程不至于因为需要全程带宝宝而失去很多难得的体验。
也见过一大家人出行结果宝宝的一切行动都全程靠妈妈的,这样的旅行那真的是太累了。
和专属认知书有点同理。在做点读笔功课的时候发现,很多点读笔有配套的自制录音贴。可以使用爸爸妈妈的真实声音去教宝宝学习认知,去唱歌给宝宝听。这样平时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时候,宝宝也可以听到家人的声音。
在圣诞节前给圣诞老人写信,可以收到他们的回信或者礼物。这对于热衷于寄明信片的我来说,其实不是什么新鲜事。但这么多年来作为拖延症患者的我迟迟没有行动起来,反而是有了女儿的第一年,想着要为她制造一些独特的体验(或者说是回忆),所以去年11月的某个晚上,一鼓作气,找了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的圣诞老人地址,寄出了15张信片,期待着他们能给我的女儿回信。已经收到了八封回信,还会有些小贴纸、涂色卡、小明信片之类的小礼物。目前的愿景是每年都要带着她给圣诞老人写信,等她大了,就可以自己写上心愿啦。当然总有一天她会知道圣诞老爷爷是假的,但相信那个时候的她也会明白妈妈的爱是真的。
周岁礼的很多细节也倾注了不少我们的心意。比精心给宝宝准备一个成长记录的相框,(图我是做好了,相框还没买好……)比如请写字好看的外婆亲自写了几个毛笔字(而不是流水线生产的批量打印字画)到时候来给宝宝印足,比如用很简单的食材亲手制作一个宝宝可以吃的小蛋糕而不是买一个花哨的拍照好看但是真正的主角没法吃的蛋糕,比如考虑抓周道具请每一个参与宝宝抓周仪式的家人一起来提供。
还有什么呢?还想去认真写一封信,对着镜头读给宝宝听,刻录一张光盘留给她。就像封存的酒一样,期待她亲自开启的那一天。可惜的是这一项因为我懒,直到现在还没有完成。
周岁礼的抓周仪式我们是特意邀请了四位长辈共同参与,每个长辈都参与了对应的环节,比如外婆和奶奶是「滚灾」「净手」,外公爷爷是「封酒」等等,我们同样找了当地的纪实跟拍,价廉物美,效果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