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刷朋友圈,看到一朋友趁着团圆,带着奶奶一起拍新中式写真,成片那叫一绝。
我说,天,这主意真好啊!
她说,咋?你不刷小红书?
。。。。。。
说真的,不上小红书,真的很难想象现在的年轻人群体里都在流行些什么。
尤其在这个春节,小红书,已经把自己活成了一部各地的烟火气生活指南+春节创意手册,湖南也不例外。
拜师浏阳,点燃龙年限定款烟花
烟火起,照人间。
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一半的年味,是烟花给的。
还有人不知道浏阳的特产是花炮吗?写进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那种特产。
别的烟花:上去、炸开、落下
浏阳烟花:是时候展现真正的技术了
当别人还在犹豫加特林还是仙女棒时,小红书博主@江寻千已经在浏阳进厂拜师学做烟花了。
是的,你没看错,亲手做烟花。
(提示:私自制作烟花爆竹属于违法行为。《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非法生产、经营、运输烟花爆竹,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为了赶上龙年的好彩头,@江寻千成功入职浏阳一家烟花厂,开始学习烟花知识。
由于技术限制,烟花无法在天空做出游龙的效果。她又想到,可以与年俗中的舞龙结合进行。
于是,2000多根冷光烟花,被绑在舞龙的骨架上。
烟花燃起的瞬间,几十斤重的龙头宛如苏醒般开始舞动,一条漂亮的火龙腾空而起。
就像哈利波特里的呼神护卫。只是这次,是独属东方的守护神咒。
爆改湖南省服,把传统文化穿在身上
棉睡衣,湖南“省服”,湖南人自己的加拿大鹅。
每一个不肯穿上省服的小孩,都在年复一年的湿冷魔法中,经历了质疑、理解、成为。
可能是街头的睡衣派对——
早餐店/宵夜摊的姐妹聚会——
买早餐、逛超市、打麻将、买菜、接送孩子、串门……离家5公里范围内的行程非常合理,200多公里的路途随意拿捏。粗略算下来,可能只有上班上学与相亲时不适合穿。
然而,即便我这种土生土长的弗兰人,在看到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省服,在小红书变成了这样这样时——
都不得不感叹一句——你还有多少惊喜是朕不知道的
春节期间,小红书博主@Soooso,结合地域文化和传统非遗,爆改湖南、东北、江浙沪省服。
4个00后为家乡年味代言,在设计里融合了“时装的展现”及“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套湖南省服,在设计中就融入了不少湘西的傩文化,除了傩面具,还有肩膀上的破型、袖子的设计等等。
设计湖南省服的芋头,就来自湘西土家族。
傩面文化在中国广泛发展,有不同分支。据介绍,这次的灵感来自湖南沅陵辰州傩戏,是湖南省沅陵县的传统戏剧,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为了最好的呈现效果,团队查了不少文献,还联系了湘西当地的手艺人。
在家布景,拍出创意全家福
在家拍一组龙年全家福,是新一代过年主理人安排的“重头戏”。
跟着小红书的教程,提前采买或是自制道具材料,也能拍出充满生活气和年味的全家福。
老年人也有爱美拍照的需求。
锅灰画眉、雨鞋菜篮……小红书博主人手一个回老家“爆改”爷爷奶奶,拍摄各种时尚大片。循规蹈矩过了一辈子,跟着孙子孙女试试年轻人的新玩意,心态都变年轻了。
小红书博主@阿靖zi说,有时得软磨硬泡、连哄带骗,拍摄时还得避开村口的老伙计们,因为老人家害羞不好意思。
后来,外地的孙女看到了、打工的孙子也看到了,几十万人看到了。奶奶们知道后,嘴里说着“哎丢人呢”,看到照片的眼睛却在发光。
我们曾经无比怀念年味儿,是因为懵懂时感受到了春节之于家庭的意味。
当物质和精神世界不断发展和丰富,也轮到长大了的我们来打造仪式感,创造新意义。用爱弥合数字鸿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用一个个充满奇思的“春节整活儿”,再次唤起一家人对春节的期待。
当代年轻人,流行“古法过节”
老生常谈的“年味变淡了”,在小红书,大家用实际行动告诉你——不是年味变淡了,而是年味变新了!
等了这么多年,终于长成了社会主义接班人,轮到咱们当家作主,必须要让这个春节的气氛都符合咱们的口味。
咱们的口味,说起来还挺血脉觉醒,主打一个“古法过节”。
新年穿新衣,马面裙、汉服、新中式潮流席卷春节战袍——
(左右滑动
(左右滑动)
掌勺年夜饭,不管是鱼、饺子,还是鸡蛋、甚至是水果拼盘,都必须“龙里龙气”——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还有博主艺高人胆大,用传统剪纸,打造“最美披风”——
春节是包容的,也是超越时空的。就在前不久春节还正式成为联合国假日,春节无远弗届的广阔内涵于此可见。所以,人们也乐见年轻人把年过成崭新的模样。
而小红书就像一面镜子,映出年轻人们对新年的所有期许。
包括年轻人在内的每一个人、每一代人,都可以在小红书找到自己的春节过法,收获春节带来的喜悦与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