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暴发后,市民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节奏完全被打乱,人们鼓起勇气积极应对防控疫情下的种种新情况。今年清明节假期正处于防疫重要节点,市防疫指挥部发出的通告要求人们非必要不离通、多居家。那么,在这个与往年不一样的清明节假期,人们将如何顺利度过呢?
“云锻炼”“云旅游”集聚人气——
疫情挡不住对生活的热爱
对于健身达人来说,今年这个清明节,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不能到暂停营业的健身房和运动场去挥汗如雨健身,是件遗憾之事。
但是,这难不倒热爱运动的南通人。疫情之下,一种名为“云锻炼”的生活方式,通过各类运动健身App的引领,为人们带来新的体验和感受。
“女儿在崇川区南大街一家跆拳道训练馆学习。受疫情影响,这些健身训练场馆暂停营业。”许彬告诉记者,“今年清明假期,我为女儿下载了‘小小运动家’‘洪恩爱运动’等健身锻炼App,陪着女儿一起锻炼。”
像许彬一样,在这个清明节假期,有不少市民采取了这一“云锻炼”方式。一些最新推出的体育健身锻炼类App,在社交软件上爆火。
以女孩子们特别喜欢的“天天跳绳”App为例,锻炼者既可以设置“定时跳”,也可以设置“定数跳”,还可无限制自由跳。孩子不会跳也没关系,只要在主界面往下滑,就能找到跳绳教学视频。同时,视频还可从手机投屏到电视上,能够更清楚地看到反馈。如果孩子已上学,用户可以设置孩子所在学校和年级,就可看到孩子在排行榜上的成绩排名。
市民沈梅告诉记者,自己对健身和旅游都感兴趣,以前只要有机会都会出去旅游。受疫情影响如今无法外出,只能选择周边游或在家看旅游博主的视频过过瘾了。
值得一提的是,清明假期,由《南通日报》《新民晚报》《江南晚报》等沪苏浙皖媒体联合举办的“长三角赏樱踏青媒体慢直播”,以上海最大赏樱宝地顾村公园为原点,拓圈至南京、无锡、南通等地,让市民通过云端同步欣赏沪苏浙皖樱花美景,在家“云观赏”,体验区域生态之美和明媚美好的春日盛景……
疫情之下不少人追捧“云美食”——
跟做菜类App学手艺成时尚
今年22岁的“小姐姐”吴甜甜,自诩是个不折不扣的“吃货”。
在这个清明节,追捧“云美食”,跟着做菜类App学着做一些“色香味”俱佳的美食,做个怡然自得的“美食家”,成为年轻人追求疫情之下品质生活的表现之一。
吴甜甜虽是江南女子,但是在东北读了四年大学后,对于南北两地的饮食习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特别是对南方的“偏甜”和北方的“偏咸”,有了不一样的认知。
吴甜甜说,她之所以展示自己制作的美食,倒不是为了炫耀,而是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提升厨艺的行列,彼此可以更好地切磋交流。
“疫情之下,大小饭店不能堂食,叫外卖吧,也没有那么方便。有好友推荐了‘下厨房’App,很简单,备好各种喜欢的食材后只要按照图文菜谱操作,就能不用费什么心思做上可口的菜肴。”吴甜甜说,她的拿手菜有椰子鸡、蒜苗山药小炒肉、香辣牛蛙、鸡公煲等等;此外,学做的甜品有南瓜饼、蛋挞等等,朋友吃了都点赞!
身为厨艺小白的苏敏和吴甜甜一样,也是个资深吃货。她说,比之于“下厨房”App展示的文字描述,B站里的做饭视频更形象、更直观,譬如,做菜的每一道工序、每一个步骤要做到哪一步,看上去非常直观,通俗易懂、一学就会。
刘敏晒出来的图,被不少人点赞:谁不想成为生活中的“美食家”呀?自己动手最妙!
热爱美食的市民们认为,美食是生活对自己最好的犒赏;疫情再肆虐,也挡不住人们对美食的追求,这是人们应对危机的一种态度,背后是两个字:淡定!
“云悼念”赋予别样清明一样情——
00后追思为国捐躯的亲人
清明时节,一片哀思寄亲人。
与往年不同,鉴于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南通清明期间暂停公墓陵园市民现场祭扫和部分殡葬服务。
“云悼念”“云祭扫”,成为不少南通市民通过网络视频平台追思和祭扫亲人的最好方式。
在南通市烈士陵园、南通革命纪念馆的“网上祭扫”平台,今年23岁的00后小冯,在密密麻麻的革命烈士名录中,找到了自己的叔祖父——年仅22岁就牺牲的革命烈士冯国君。“我的叔祖父是在1985年1月18日牺牲的,巧的是,这一天,也是我的生日!”小冯动情地说:“这,是否也是冥冥之中命运的一种安排呢?”
小冯告诉记者,他从家人口中了解到,叔祖父冯国君1963年出生于我市崇川区八厂乡,曾就读于三里墩小学和南通市第十一中学,毕业后在当时的生产队小卖部工作;由于他崇尚军人,怀着一腔热血主动报名参军。入伍两年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军一师三团八连当兵的叔祖父,随部队开赴南疆,参加了老山轮战!
读过对越自卫反击战战史的人们都知道,英雄1军在1985年的“1·15大战”中,一举识破越军骗局,在血战4昼夜后,包括冯国君在内的130名勇士魂留南疆、血洒疆场。
“我从小就和家人一起在清明节这天来到南通市烈士陵园祭扫我的叔祖父,铭记他不怕牺牲、为国捐躯的革命精神,从中赓续不断向上、勇敢坚毅的红色力量!现在,受到疫情影响,没法实地祭扫,我们通过‘网上祭扫’的‘云悼念’方式,给叔祖父献花、点灯、上香,来表达我们无尽的哀思!”小冯说,疫情,隔不断人们对亲人的追思!
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对越自卫反击战……南通市烈士陵园、南通革命纪念馆的“网上祭扫”平台上,烈属们送上最素洁的花朵!
像小冯一样,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们通过“云悼念”这一清明祭扫方式,来寄托对故去亲人的深深哀思,表达自己最真挚的情感。当内容大于形式,这才是清明节最重要的内涵,才赋予了人类最崇高的精神境界!
“你长眠,我长念!”“清风化雨,思念绵长!”“爸爸妈妈,想你们”……同样,鉴于疫情防控需要,崇川区所有公墓、塔陵园、骨灰堂等殡葬服务场所清明线下祭扫活动全部暂停,“云祭扫”成为市民向逝去亲人寄托哀思的重要平台,在南通市公墓管理所设置的“云祭扫”平台上,除了逝者家属的献花、点蜡、上香、祭酒,那在“时空信箱”里送上的一句句让人泪奔的心语,让人热泪成行、追思难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