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图甲为小明家的电饼铛,主要用于食品的烤烙和烹制.它采用双控电路,额定电压为220V,上、下盘同时加热时额定功率为1000W,工作的简化电路如图乙,S为总开关,S1和S2为两个温控开关,R1和R2为上、下两盘的加热电阻,R1=R2.
(1)闭合S和S1时,电饼铛的功率是______W.
①电饼铛的实际功率是多____________W。
【答案】500900电饼铛的实际功率小于其额定功率
【解析】
(1)从电路图乙可以看出,R1与R2并联,上、下盘同时加热时额定功率为1000W,且R1=R2,额定电压为220V,所以PR1=PR2=500W,当闭合S和S1时,电路中只有R1工作,所以此时PR1=500W
【题目】如图所示,边长分别为0.2米和0.1米的实心正方体A、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ρA为0.l×l03kg/m3,ρB为0.8×l03kg/m3。求:
(1)物体A的质量mA。
(2)物体B对地面的压强pB。
(3)若在正方体A、B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厚度后,使他们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截去部分的厚度应为多少?
A.视频桩的镜头是凸透镜
B.车牌通过镜头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C.当车牌靠近视频桩镜头时,像距变大
【题目】小华组装了一台直流电动机模型,她将电动机模型接入如图(a)所示的电路中,已知电源电压U=3V,并保持不变,线圈电阻R=1.5Ω,接通电路后,电动机正常转动,电流表读数I=0.8A,已知电动机正常工作时的能量转化关系如图(b)所示,摩擦不计,求:
(1)电动机正常转动1min线圈产生的热量Q=________。
(2)电动机输出的机械能的功率为________W。
【题目】长度为200m的火车在笔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在从山崖驶向大桥的过程中,如图所示;火车头距离桥头200m处鸣笛,鸣笛10s后,火车头到达桥头,此时车头的司机听到来至山崖的回声;听到回声30s后,车尾驶过桥尾。
(1)计算火车的速度;
(2)鸣笛时,火车车头到山崖的距离。
【题目】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如图甲所示,其中凸透镜焦距为10cm。
(1)实验时,首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___________。
(2)改变烛焰在透镜前的位置,移动光屏寻找最清晰的像,他用如图乙所示方法记录了每次成像时像与物的对应情况,其中透镜左侧数字1、2、3、4、5代表烛焰的不同位置,透镜右侧数字1、2、3代表对应位置的烛焰所成实像的位置、倒立、大小情况,分析记录发现:
①烛焰在2位置时经凸透镜成_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
②成实像时,当物体逐渐靠近透镜时,像逐渐_________透镜,所成像的大小逐渐_______。
③烛焰在5位置时的像应记录在图乙中透镜的__________侧,这个像用光屏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
(3)实验中,当他将近视眼镜放在烛焰和透镜之间时,光屏上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为了使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他应将光屏__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
【题目】小需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A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35cm刻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5cm刻线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甲所示,由A凸透镜成像中物距和像距的变化关系画出图象如图乙所示;接着他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A换为凸透镜B并保持位置不变,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丙所示。
(1)请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判断:凸透镜A的焦距是_____cm,凸透镜A的焦距_____凸透镜B的焦距;(选填“等于”、“大于”或“小于”)
(2)如图丙所示的实验现象,若把蜡烛向左移动,要想光屏上还能接收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透镜方向移动(选填“靠近”或“远离”)。如果将蜡烛移到光具座上25cm刻线处,烛焰的像是放大的_____像(选填“实”或“虚”);
(3)如图丁,在甲图中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眼镜的镜片,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的镜片是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可用于矫正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A.左侧容器中电阻丝的阻值比右侧容器中的大
B.该装置用来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大小的关系
D.U形管中液面高度发生变化是因为U形管中液体的热胀冷缩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