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豆果美食深度沉迷用户,从产品逻辑、功能、界面设计和商业发展来看,这款产品有什么独特之处?
我的生活中一直离不开美食,最近喜欢上自己做东西吃,豆果在美食app中做的很出色,便下载了豆果app。作为豆果的深度沉迷用户,我将把豆果美食分为两个部分与不同的竞品进行用户体验分析。
一、市场
如今,大多生活在城市中的年轻人无论是受生活节奏还是习惯的影响,不会做饭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而受到健康生活概念的传播,自己动手制作美食成为新风尚。通过美食APP可以获取做菜的视频、图文教程,甚至可以通过商城直接获得菜谱中所需食材。
现如今美食市场下载量屡创新高,其用户规模不断增高,下载量也在逐渐的增高,预示着美食市场的生命力。当下,不少美食APP均兼备做菜教学、美食资讯、购物商城、交流学习等多种功能,深受美食爱好者的追捧。
随着多款各具特色的美食APP涌现,该市场呈现出一番稳步发展的格局。
二、产品定位
豆果美食的产品定位是以内容为主要分发方向,以电商为辅助,是一个以交流,互动为主的美食社区。豆果美食走的还是轻商业的模式,会针对食谱进行产品的整合,并利用平台的数据和资源进行严格的商品筛选。
三、产品模式
豆果美食的主要产品模式在于内容社区+工具+电商,以高质量的内容活跃用户,进而通过高质量的用户吸引并创造高质量内容,形成运营良性循环。豆果也以很高的下载量在美食app中脱颖而出。自从豆果推出笔记模块之后,豆果更加注重内容的输出。
豆果是以菜谱起家,已经在美食行业属于成熟的产品,沉淀了一些优质的用户,用这些优质的用户推动商业模式,推出了电子书,并且和亚马逊,淘宝等电商平台和商家进行合作;丰富的互动形式,包含了美食主题活动,美食/厨房体验馆,生鲜电商合作,还增加了笔记的模块,丰富了豆果的内容社区,活跃了现有的用户群体,笔记慢慢从已有的菜谱作品范围扩大到美妆,瘦身等各种类型的笔记,豆果则越来月注重内容社区,不断的提高内容的质量,收揽可以产出高质量内容的种子用户,打造一个活跃用户的内容社区。
四、目标用户
豆果美食的大多数用户主要是女性用户。
并且以25岁—35岁占大多数。
用户群体可以分为目的型用户和浏览型用户以及互动型用户:
目的型用户为用户打开app,目的很明确,搜索的目的性很强,用完即走,留存的用户会很少;
浏览型的用户则是喜欢美食,或者从其他人推荐再或者是通过其他的方式下载了豆果app,并没有想做什么菜;或者没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则只是浏览菜谱。在浏览菜谱的过程中,如果app上有吸引的点,那么app的留存率和日活都会升高。
互动型的用户,是在浏览或者有目的的使用app时,用户和用户之间在不同的场景下会有不同的互动交流。
五、竞品对比
下面我们把豆果部分拆成两部分进行竞品分析,分别是菜谱+电商部分和社区(笔记)部分。
5.1豆果菜谱+电商部分竞品分析
5.1.1.战略分析
5.1.2商业模式分析:
三款在盈利方向上大同小异,都是通过菜谱起家,内容来吸引用户,再通过课程以及商城作为变现的方式去盈利,具体如下:
(2)通过菜谱的内容,引导用户去购买相应的食材,并且豆果有自己的商城,“豆果我买”,自家的商城比其他的商城可便宜10%左右,并且供应链稳定。
5.1.3.具体功能具体分析
5.1.3.1主要功能展示差异性:
1.菜谱展示差异:
2.商城差异:
3.课堂展示差异:
从以上主要功能展示的形式上来看香哈的商城属于弱势,并没有把商城当作主icon放在导航栏中,并且是自营的商城,物品目前来看还很少,属于成长期阶段(一共58件商品),改版后的下厨房选择分类的方式去推荐菜品(和小红书类似),通过用户对分类的选择,把推荐给用户的菜谱更加精准化。
5.1.3.2功能细节差异:
1.内容流转路径:
三者内容转换的路径基本相同,核心差异不明显,替代性高。
2.菜谱细节差异
(1)豆果和下厨房的发布菜谱的过程中,菜谱名称和图片写好才能进入写具体步骤的页面,香哈菜谱则是直接就是整个填写的页面。香哈菜谱给人的体验在不是很好,会降低用户写菜谱的积极性。
(2)添加使用材料,豆果能够通过菜谱名来推测出可能的材料名字,则下厨房和香哈食谱都需要手动进行填写。
(3)在提交菜谱之后,豆果可以生成菜谱快照。
(4)下厨房和菜谱不需要审核,而香哈食谱发布的菜谱需要审核。
(6)下厨房的菜谱流和豆果,香哈不同的是:把浏览人数换成了评分。
(7)下厨房的菜谱可以加到相对应的标签当中,通过可以通过添加菜单添加到相应的菜谱中。
(8)对于菜篮子,下厨房把它放在了首页的右上角,比起豆果和香哈来说,放在了一个更加醒目的位置,并且可以提供合并的功能;豆果是提供了菜谱所需材料合并的功能,如果出现了两个相同的材料,不会合并。
(9)豆果在步骤中不能上传小视频,香哈可以是动图。
3.商城细节差异
(5)在购买页面,豆果和下厨房都能够再次修改商品数量,而香哈修改不了,只能重新再下订单。
4.课堂细节差异
(1)课程详情中豆果增加了课程咨询功能,下厨房则是晒出作品,而香哈厨房能够提问(需要vip权限)并且也能够晒出作品,豆果提问的内容需要审核,审核成功会呈现在页面上。把学员作品呈现在页面上更加具有真实性,能够让用户看到之后,有同理心,然后也会有想做的冲动。
(3)豆果美食的课堂详情里没有收藏一项功能,而下厨房和香哈里含有收藏功能。
5.1.3.3交互总结及建议
下厨房和香哈的积分机制主要是为了拉新,比豆果的多了会员机制,主要用于课堂,只要充值会员,所有的课程都可以免费看,建议豆果可以增加会员机制,可以通过会员的方式提高留存率,也能提高课程的订购率。
(1)商城的一级页面处于商品流的方式展示,建议加上回到顶部的icon
(3)采购清单里缺少合并重复材料(多个菜)
(4)购买商品不能使用豆果钱包内的钱,建议在购买商品时,能够提供用豆子来购买商品,提倡豆子充值。
(6)在咨询回复中,找不到用户所回复的该课程。
(7)商城中的商品不能收藏。
5.2豆果笔记部分竞品分析
5.2.1内容逻辑
(1)小红书笔记部分的内容逻辑:
(2)豆果笔记部分的内容逻辑:
(3)贝贝笔记部分的逻辑:
5.2.2笔记页面显示
(1)豆果:
(2)小红书:
(3)贝贝:
5.2.3功能点对比
搜索功能:小红书和贝贝都含有搜索功能,而豆果没有搜索功能,(可能是因为笔记的分类还很少,不能撑起搜索功能),建议还是在笔记的数量增多,并且分类明确时,可以考虑增加搜索功能。
个性化标签:
豆果的话题还是很少,所以不包含搜索的功能,并且不可以自己创建,用户找不到合适的标签,会选择不添加标签。
而对于贝贝来说笔记关联商品更加重要,必须添加相应的商品,并且自动识别出商品的标签。贝贝的商业模式更偏向于电商,而小红书和豆果更偏向于社区。
版块分布:
笔记内容
豆果还是处于前期,不断招募笔记过程中。
写笔记过程
对于图片的处理,小红书更加精细,采用小红书自己的相机,满足了当前女性喜欢美化照片的记本需求,不需要再在本机的其他软件去美化,基本操作可以在一个app上全部完成。在编写笔记的过程中,豆果和小红书都属于无限制初始字数,而贝贝最初始的字数是30个字,这对于一些懒的用户,可能直接选择不写该笔记。
发布成功
写笔记过程中,网络连接失败
查看笔记:
小红书和贝贝的笔记都可以修改,豆果的笔记不允许修改。建议加上修改功能。
收藏:
5.2.4.写笔记流程对比
小红书:
豆果:
贝贝:
通过三者的写笔记流程来看:
豆果作为工具上和同行的差距并没有拉开很多,大家在菜谱上的功能和交互设计,甚至是内容都有极大的相似性。
上游有生鲜电商,外界最近流行类似美食短视频的潜在替代品也在发展,豆果如果想在菜谱上想留住用户,可以在菜谱上继续优化,让用户知道如何做菜是好吃的;社区部分的可替代商品还是有很多,重点是做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豆果在提高内容的质量和高产出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从界面设计的角度看,豆果一直以黄白色为主颜色,毕竟是一个以工具起家的app,整个界面简单整洁,给人印象极好;
总体上来看,对豆果的未来还是比较看好的,期望在美食市场上做的越来越好~
本文由@ho!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