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门槛做读书博主,一年怒赚百W(万)”“靠一张书桌实现月入过万”“坚持读书1年,买了人生第3套房”……在小红书等平台上搜索“读书博主”,会出来很多这样的内容。
“读书博主”,曾被看作副业中的黄金赛道
可现实当真如此吗?
人人都能开号当博主的繁荣背后,读书博主也在不断面临质疑:对用户而言,冲着好书推荐来的,结果却都是千篇一律的“好句摘抄”和INS风照片,令人审美疲劳;对出版社而言,图书消费群体与算法主宰下被“金句”和“颜值”种草的平台用户是否匹配;更关键的是,对那些被“丰厚回报”吸引来的读书博主而言,投入与产出能成正比吗?
不妨走近“读书博主”这个行业,来看看是不是真的“书中自有黄金屋”。
批量的读书博主与重复的爆款
“神作”“佳作”“震撼”等关键词频频出现在读书博主的标题里:“被这本书虐到爆哭,后劲太大了”“封神吧!比刷手机爽一万倍!”除了诉诸情绪外,聚焦具体“改变”也很重要。哪类书能够读完后让人“不再想玩手机”、“历史考满分”、“学会画一幅画”,甚至“防止乱花钱”等等,这些都指向了当下大众情绪的痛点。
比起单本书的推荐,更偏爱推荐围绕治愈、女性、救赎等主题的书单:“超治愈书单!每一本都是我低谷时期的救赎”“感谢这几本书治愈了我的精神内耗”……
2022年,“Jude老师”从北京师范大学辞职,成为了一名全职读书博主。即使是这样一位经验丰富者,在如今野蛮生长的读书博主赛道,也让他感到困惑:“对于这一批‘读书博主’,我都不想叫他们‘读书博主’,他们只是一个‘图书号’。你会发现,他们发的东西几乎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就是博一个概率下的流量。”
如何分辨一个真正的读书博主呢?在“Jude老师”看来,真正读书的博主更新频率会有一个下降的周期。“我刚开始的时候,有很多看过的‘存货’可以讲,一周能更新3-4篇。后来读书的速度赶不上这么快的输出速度,更新频率就下降很多,甚至一个月才能发一篇出来。”
月入过万,钱从哪里来
那么,这样的“流水线”读书博主,真的能“月入过万”吗?如果我们了解出版业图书销售运行情况,就会发现,要成为“酱紫的书屋”并非完全不可能,但那些宣称能让人“月入过万”的训练课,可能更多的目的只是想赚你的钱。
原因很简单,作为读书博主收入的主要收入依托——出版机构和小红书等社交平台,本身就很难支撑大量读书博主们的“百万变现梦”。
首先是出版机构。虽然小红书这样的平台开始受到出版社的重视,但毕竟一本书的营销费用有限,而和直播带货相比,读书博主能够直接实现转化的效果并不算好。出版社没有直接收益,自然没有投入太多预算的必要,所以前期主要还是采取“置换”方式:给读书博主免费寄书,读书博主则免费发帖帮忙宣传。
许多读书博主入局不久,就能收到出版社置换的邀请
但在读书博主这个目前竞争激烈赛道中,要成为真正能赚钱的“头部”图书博主,并不容易。拿发布图文内容举例,并不是许多人想当然以为拿手机拍张书封就好,如何选景、构图、修图,大有讲究;如果博主要出镜,那么背景、滤镜、人物穿搭等等,都不能马虎;还有最关键的文案,是否有深度?是否有情绪感染力等等,都很考验博主的文案能力和口播能力。
全职做读书博主的“Jude老师”,将自己绝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其中。每周他会完成6场左右的直播。每晚8点左右开播,直播4-5个小时,凌晨1点左右结束直播。因为要保持输入,往往还要再阅读1个小时左右,凌晨2点多睡觉。第二天中午时分起床,看书、写稿、录视频和剪视频。
但即使是这样,仅仅带货图书,“Jude老师”也只在双十一期间实现了“月入过万”,在大部分情况下“收入只有几千块。”
收出版社的营销费行不通,那假如博主通过直播带货卖书呢?读书博主“乔小琦”也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头部出版社提供的佣金几乎是行业里最低,在5%-10%;处于腰部的出版社,佣金虽然比头部的几家出版社高一些,但也并没有把多少注意力放在读书博主上;相比之下,一些新兴的出版社或图书公司,更加依赖自媒体平台,直播佣金可以给到20%,乃至30%,“但并不多。”
而这5%-30%的佣金,并不是直接落到了读书博主的口袋里。“平台还要抽成。”“乔小琦”说,“比如小红书会有两次抽成,一次是把你赚到的佣金的20%抽走;第二次是在你提现的时候,再扣走10%的手续费、技术费以及一些税金。”
押宝未来,真正的流量密码在哪里
但读书博主只是“少说话多看书”的副业,他主业是一名老师,还开了两家咖啡店,并不指望用它来实现发财梦。
不少人则是把宝押在了“未来”。
中金易云发布的2023年全年纸质图书市场分析报告里显示,2023年网络零售渠道(传统电商+短视频电商)总占比在78%左右。其中,短视频电商已然成为了第二大销售渠道,且是唯一正增长的渠道。
在2023图书市场码洋情况中,短视频电商唯一正增长的渠道图据中金易云
“读者之前会去淘宝、当当等电商平台买书,但现在可能在社交平台刷到喜欢的书,就下单了。”小虹说,在2023年全年,包括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在内,通过短视频带货,他们出版社的实洋大概在500万元左右。
流量时代下,读者的买书行为和心态有了一些变化——以往是非大促不买书,如今则是“种草”成功便马上下单。“种草”不分线上线下,而在于“你是不是懂我的需求”“是不是长在我的审美上”。
而在“图书种草”这件事情上,社交平台上的读书博主俨然是主角。
虽然不少出版社纷纷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开设了账号,但小虹认为,相对于出版社的账号,读书博主依然有不能代替的优势:“读书博主是有人设在的,很多读者会下意识地听取自己喜欢的博主的建议,他们认为这也是对这位博主发布内容的支持。此外,这些博主带货的书价钱不会特别高,大家刷到这个内容后直接下单的心理压力不会特别大。”
越来越多的出版机构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开设了账号
头部读书博主们很明白他们的优势,他们的内容也逐渐朝着精致化、定制化的方向走去。
“少说话多看书”以“图书盲盒”的形式,为读者们开出了“拉美文学书单”“i人书单”等系列,甚至还有一些不那么具象却能直击人心的标题——空虚、迷茫、孤独:“常常有读者私信我,比如‘我最近过得不顺利,能不能推荐几本书?’‘我最近想看拉美文学,但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能不能推荐几本书?’于是我就在盲盒里集中解决他们的需求。”
“Jude老师”说,他希望在他的账号里能形成一个和阅读有关的社区,通过自己对书籍的讲解为读者搭建一套图书体系。
“我经常会和大家说,在我直播间下了单,并不代表着咱们关系的结束,而是刚刚开始。因为买完书,我希望你好好读它。”对于“Jude老师”而言,图书直播能够与读者更深层次地交流,弥补了短视频“三言两语讲不清楚”的缺憾,仿佛是在给读者编织一张专题阅读的网:“有读者问,想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书,却不知道从何选起。我就会去了解他的阅读习惯,‘你是喜欢读长篇还是短篇呀?’‘你是喜欢读相对明亮一些的,还是阴郁一些的呀?’之后再向他推荐更适合他阅读的书籍。”
“我认为做读书博主是一条正在向上的路。”尽管全职做博主之后,“Jude老师”常常处于“吃存款老本”的状态,但他对图书行业的下沉市场十分有信心,在他眼里,如今越来越卷的赛道,不过是图书行业必须要经历的一个过程。在未来,真正的流量密码在哪里?“需要前期实打实的读者累积,以及通过差异化的打法,找到真正适合你的那一批读者群体。”“Jude老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