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店刚开,一定能获得不少赞。」
在一次许久未见的朋友饭局上,你发现朋友兴冲冲的开启了无死角美食拍照模式,然后上传到了小红书和大众点评。
在各种「XXX创业互助姐妹团」里,不少打工人都有个做Kol的网红梦,他们做着朝九晚五的工作,希望自己的业余生活,在拍拍拍、吃吃吃的同时,能赚点外快。
羊仔、三爪和宋知知怀着朴素的理想,成为了小小的博主,并有着自己的方法论。
我特别想做KOC(关键意见消费者),比KOL小点,就是为了能赚点外快。
我在公司做市场,算是甲方爸爸了。有一次商场开店,公司点名要请KOL来探店,接触了才发现,原来干这个这么赚钱。
当时公司活动一共要找10个KOL,每个预算500块,大概合作了三次。其实内容很简单,照片、文案公司都会提供,这些KOL要做的相当于媒体老师的活儿,出现场,逛一逛,写稿,发布,但是性价比可比媒体老师高。
一开始找人都是通过转介绍,宁波还没那么先进,不会有很多博主签MCN机构,基本都是个人作坊。介绍人会收取第一笔好处费,比如一次活动500块,介绍人会抽200,下次这个客户就是你的。后来进了他们的圈子后,基本上就相互认识了。
有一个做兼职的博主朋友,怀孕了之后就开始频繁接小红书的单,不用去探店,虽然钱会少一点,但还是很赚,基本上是商家给图+自己P图。还有个更离谱,姐妹去探店,姐妹去拍照,顺便发给你一份照片,也就是「帮你带图」。
↑羊仔加入的小红书互助群
因为我之前也在媒体工作,喜欢写写东西,觉得这些我也能搞,于是就进坑了。但是我缺少的是这些大博主拥有的商业信息,比如说哪家城市首发啦,有了这个信息差,人家先发就有更大的几率成为爆文,我只能跟在后面。
小红书最让我疑惑的可能就是流量机制了,这还是个玄学,内容「好」的界定很模糊,标准就比如说标题优秀,你要会用热点词,有身份认同,标签精准流量,比如我经常的标题是:城市+核心内容+!+评价;图片清晰,顾名思义镜头不能模糊;重点突出,图片无关内容少些;文案优秀,还是要信息增量多,有诱人的感觉。
但是这些要素都满足了,一定会爆吗,不一定。我现在基本上做美食,一方面因为宁波只有美食博主才能生存,另一方面我也喜欢吃,。
做美食的话,最直白的就是:找好看好拍的店去小红书,找好吃的店去大众点评。美食博主重点在图片,我正式搞这个之前,研究了一下大博主们的图片,发现他们的图片重点不在相机多好,而是色彩饱满,利益点突出。比如你拍蛋挞和泡芙,就要突出馅料和个头的大小,细节近景就比一般景别好很多。
但是那天我衣服没选择好,用暖色做背景会更好,更有食欲,我穿了绿色。现在我会取巧用拼图形式,这样对构图要求不会太高。
但是我暂时还拍不出下面的图,构图很漂亮,但是菜太多了,一顿花费太高,而且像这种全局的美食图,大博主都无所谓吃的,都为了拍照。我叫朋友一起的话,也不能等所有菜上了再拍,虽然现在约朋友有点「发小红书先行」的意思,但是也要顾及朋友的感受。
↑小红书上的探店笔记
有些商家会广撒网直接私信我,还是要甄别,不好的店去了也没素材,但是有邀请还是很开心的。甚至感觉像我这种小素人置换,寄产品探店写笔记的,是不是光靠这个就可以不用买东西了,吃品牌方寄来的燕麦,鸡胸肉,用品牌方寄来的化妆品小样。
↑羊仔在小红书收到的私信邀约
我的目标是一个月赚3000~5000就知足了。
我做的是大众点评,一开始就是为了薅霸王餐的羊毛。
有次闲来无事,和姐妹聊干点什么可以薅羊毛,就聊到了大众点评发图文,一月只要保持4次就有机会抽霸王餐。并且听说走进店里,如果老板知道自己是大众点评V7以上的会员,会更在意菜品和自己的服务。
对于吃货的我,简直是天降喜事,和姐妹一起入坑。去年三四月开始,我就开始频繁更新,一个月能发十二三条。
可能大家觉得大众点评在博主活跃的平台里,存在感不高,但是记录感更多,营销感更少,来这的大家都是为了吃嘛。抖音太吵了,信息流不断,视频永远停不下来,让人不安和焦躁。小红书总感觉门槛稍高,更商业,离我还有点距离。
慢慢的我发现,陌生人点赞,回答陌生人关于自己喜欢的店铺的问题,感觉还挺不错,抽霸王餐反而成了次要的目的。今年6月去三亚发了条关于酒店的评价,内容很详细,突然就爆了,上百人点赞,激发了我可能一直想做生活方式博主的内心。
↑三爪写在大众点评上的酒店评价
有时候开始想着按照系列的方式去做探店。去年年底我周末去一家咖啡厅,简单的拍了几张办公的图,也收获了不少赞,原来打工人这么需要周末办公的信息,我就想以后做个系列,专门给打工人送上周末慰藉。
↑三爪的打工人系列点评
最早我对这类平台并不感冒,但是最近两年甲方爸爸特别钟爱这些KOL,或者说KOC,我就想打入「敌人」内部,搞搞清楚他们的操作模式是怎么样的。
↑宋知知发布的部分小红书笔记
每个都是500人的满群,半天能有十几个公告。一个品牌发了通告,大家就盯着下面的链接或者联系人信息赶紧报名。之后通过筛选的一般都会拉一个执行群,说一些发布要求,文案模板。
↑通告群里的品牌要求
顺便说一句,还有的品牌方30块钱的稿费硬要改好几遍,你是满意了,也成了平台的敏感内容,最后成了硬广,这种怎么可能不被检测出来呢。
温馨提示,尤其是美白淡斑产品,非要不可就选择医美吧,我觉得任何产品都不好使。
↑宋知知参加的探展活动
有时候还有一些代发活动,就是商家直接给文案,太沙雕了,竟然文案里说结婚了需要定钻戒,好吧,为了钱我认了。
说实话,经历了前一阵子特别努力的运营后,我现在有点佛系了,现在官方推广的话都倾向于万粉以上的博主和买了薯条(增加曝光量的道具)的博主,自己做的不知道碰了哪条红线就被限流了。
编辑部里对这篇选题的方向讨论过多次,一种意见认为,采访大的KOL才是正道的光,既能有更具说服力的成功经验,也会有更跌宕的故事剧情;还有一种看法认为,在这个不确定的年代,大多数人都在老老实实上班,努力的寻找属于自我的确定,成为博主,甚至是KOL,是一个满足小小兴趣的“顺便之举”。他们热爱美食,化妆,旅游,生活的某一方面,也在平台的使用中多多少少遭遇了一些行业潜规则。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