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会遇到一些设计伙伴咨询关于设计如何报价的问题,也有少数会问到设计周期如何评估。其实关于设计师接单所关联的问题比较多,可能大家忽略了很多细则问题,只把注意力集中在报价等问题。为此,特意写一下关于设计师接单的那些事儿,希望抛砖引玉,带给大家更多帮助。
本文以UI设计师为角色,从接单关联的一些注意事项、接单前后的流程、项目设计中的思路、项目对接的技巧、项目总结与客户维护等方面谈一下个人的一些经验。
接单的前提条件
我想做自由设计师
接单的目的不只是增加收入
随时备好接单专用简历
接单前
接单后
技术对接
产品上线
做好项目总结
客户维护,细水长流
有人找你设计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当然免费就另当别论了),至少证明你的专业还是被认可的。但是我们在接单前需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自由设计师是很多设计师所向往的理想职业,虽然准入门槛低,却是高风险的。首先你需要有稳定的客户,其次需要很强的自控能力,最后也要有很好的维护与扩展能力等。
如果你满足了这些基本条件,那么再考虑成为自由设计师吧!
当有客户咨询的时候,你如何介绍自己与展示自己的项目,都需要你提前备好。随时备好一个接单专用简历,包含个人简介、项目经验、行业荣誉、成果展示等等。你更专业的准备,不仅是给咨询的客户一个满意的答复,也是体现一个职业设计师的专业态度。
不可盲目接单,接单需要做好充分准备与项目分析,免得使自己做出错误的选择,下面分析一下接单前我们需要准备与注意的地方。
1.初步识人慎防套路
互联网下的沟通与面对面的交流还是有很大差别的,面对社交软件下的初步洽谈,你对别人是不够全方面了解的。慎防对方套路,不接受无偿比稿,就算要试探专业能力也要做好被盗用的防备,打上专用的水印、小图输出、不要轻易提交原始文件、先谈价格再动手、试稿需要控制数量等等。
我们面对合作需要建立在互信的基础之上,但是也要多一份自我保护的意识。
2.充分理解需求
不要在没有充分理解需求的时候就盲目答应接单,万一里面隐含一些自己把控不准的风格,会影响工期而导致合作不愉快。
洽谈合作的时候要把需求问清楚,不要当场立即答应,要把需求理解透,然后冷静地思考一下,考虑清楚自己是否可以完全驾驭,然后再去商洽别的事项。
3.合理的评估工期
当我们接到一个项目时,要合理的评估好工期,根据自己平时在工作项目中的效率和日常练习的效率评估好自己完成项目的保守工期。得出一个保守工期后需要适当地增加一点,以防出现变故,可以比预估工期提前一点完成,但是不能延时。
4.报价不求人
关于报价是很多设计师所关心的,通常这个咨询别人是不太符合自己情况的,每个人的专业能力不同、薪资水平也不同,那么所产出的设计价值也是不等的。
5.注意细则说明
很多设计师只在意报价,往往忽略很多细则问题,下面我们来梳理一下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
由于项目的不同可能会遇到更多需要注意的事项,我们需要多注意这些细则说明,以免后期合作发生变质。
6.不放过任何一个体现专业的机会
当确定需要合作后,我们需要给一个专业的报价说明和项目细则说明,不要随便几句话了事,尽量做的专业些,事先设计好专业的模版,体现出你的专业态度。
在进行每次提案时也要有专业的模版或者方案文档,尽量不要就一些零散的界面发过去,完全没有注意每一个环节上面的专业体现,作为专业的设计师不要放过任何一个体现专业态度的机会。
7.买卖不成仁义在
对于每一个咨询的客户,我们都要拿出自己的专业态度和个人人品,即使由于价格或者别的因素无法合作,也要礼貌性的收场。不要嫌弃觉得你报价高的客户,也不要背后议论攻击他人,买卖不成仁义在。
当我们确定了一切合作事宜后,那么项目应该已经顺利到达手中,接下来就要按照约定的工期计划开始执行,那么在进行设计执行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细节,我们接下来一起去梳理一下。
1.收到定金再开工
虽然签订合同之后大家都是秉着诚信的基础之上相互遵守,但是出现的不尽人意的例子也是比比皆是。为了使自己的权益得到最大化的保护,我们最好在收到定金之后开工。如果会影响工期就要在合作前期就把这些细则问题谈好,允许有1~3天的缓冲期。如果大家都不想因为小事而影响大局,那么就互相之间都爽快些,不能因为审批流程慢、领导出差、财务请假等等原因而拖欠太久,这样有可能会出现对自己不利的风险。
2.确定风格再起稿
由于需求方对自己真正想要的或者符合市场需求的设计并不一定有很清晰的思路,我们需要在大量完成设计稿之前确定好风格和细节,不然后面返工量就太大了。设计之前先挑选一些已有的风格设计给对方先初步确定大致的风格范围,挑选设计风格的时候最好多样化一些,可以是线上产品截图,也可以是一些设计师的概念作品。除了风格需要多样一点,我们也要有自己的判断,要有主推的风格,方便对需求方进行引导。
3.主界面设计
通过第一次与需求方进行风格沟通之后,我们先完成3~5种主界面的风格设计。风格设计最好具备一定的差别,不要都是属于类似的风格。通过多样化的风格提案,方便用户能够根据产品真实的内容与风格的匹配度选择出最符合的方向。我们在提案的时候也要有自己主推的方案,方便当用户没有方向的时候可以分析与引导用户做出选择。
1.先沟通后准备
很多设计师总是喜欢根据自己的角度或者一些所谓的行业标准来制作开发文件,却往往忽略了最简单的沟通环节。设计师有自己的一些设计风格与工作习惯,那么技术人员也有自己的开发习惯与技巧,我们在制作开发文件之前要先与他们进行一个简短的沟通。站在对方的角度与工作习惯之上,不仅可以提高相互之间的工作效率,也能得到大家对你的认可。
需要初步沟通的一些关键点主要有:设计稿适配的问题、标注的工具与形式、图标切图问题、文件命名规范、Demo制作形式与工具要求、其他相互协作的建议等等。
2.主动跟进项目
工作中永远都不要致自己于被动状态,要主动去跟进项目,提前排查一些视觉层面的细节问题,让你的每一次付出都具备高视觉还原度。
当我们发现问题也不要一个一个去口述,把所有出现的问题整理成一个文档(形式不限,方便查看就行),对错误的位置进行标示,然后相应的位置放上正确的方案。
3.做好中间人
中间人这个角色一般出现在接单的时候,平衡客户需求与技术之间的一个角色。如果客户自有技术团队就比较好沟通,出现问题技术与客户沟通也比较方便。如果客户的技术也是外包形式,那么三者之间沟通就会相对比较麻烦,作为中间环节的设计师角色,我们做好这个中间人的角色可以使得自己的设计得到双方的认可。
如果遇到功能实现问题最好有一些实际上线的案例,我们在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技术开发能力,并不是所有技术团队都能实现设计师想要的功能。当客户提出的需求比较难以实现的时候,我们在考虑侧面的设计解决方案之后,也要引导用户根据当前的综合情况作出选择。
设计师对于自己的专业也要足够自信,不要自己出的方案自己都没有坚定的决心,那么肯定难以说服别人。出现多种意见的时候,自己也要站在专业的角度给出意见,要有足够的依据来验证自己的方案是比较专业的解决方案。
通过大家的相互努力,产品得以顺利上线,那么这次项目合作之旅也就原则上画上句号。但是作为一些比较有经验的设计师通常会做好善后的对接,把一次性的服务变成细水长流的合作。
1.上线前的主动意识
我们要做一个有远见的设计师,不要只是着眼于当前利益,很多设计师都在专业层面不断精进,却忽略了客户的二次开发与维护。在对接客户的时候要注意服务的细节,把控好每一个体现专业的机会,才能让客户一直跟着走。
那么在服务客户的时候有哪些需要注意的细节,下面总结一些基本的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还有很多方面大家多多总结,需要注重每一个细节。通过一个项目可以从很多方面体现自己的专业能力,给客户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客户感觉物超所值,那么二次开发必然多一份机会。通过长期的合作客户会变成种子客户,不断地为你带来新的客户资源,主要会通过口碑传播、专业影响、客户介绍等等方面来不断地新增客源。
希望通过本文的梳理带给你更多思考,我们需要掌握的不仅仅是专业层面,还有更多需要不断学习的地方,综合的提升才能让我们应对更多的变化。最后希望大家都能接到更多的项目,维护好更多的客户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