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行记事·2024-07-0510:48·专题稿库
人上了年纪,做饭就成了难题。看似简单的一道菜,背后却需要不少道工序,买菜烹饪、洗洗刷刷不少忙乎。
近年来,美味实惠的老年食堂、社区食堂在小红书、大众点评等社交媒体上走红,有关数据显示,2023年新注册的各类社区食堂就超过1700家。
01
凭借“抬腿就到”、便宜卫生等优点,社区食堂为老人们提供了“吃顿饱饭”、社交放松的好场所,还吸引了一些年轻人“蹭老式消费”打卡。
然而,一项有关老年餐桌的调研表明,55%的社区食堂反映餐费与成本难以匹配,亏损日益严重。中部某省份一街道建成的9家社区食堂,不久就有6家停业。在我们日照,一些社区食堂开得热热闹闹、风生水起的同时,也有一些却是靠着政府补贴才勉强维持运营。
坦诚地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没有点“拿手”技术,就算是星级饭店、私家小厨也很难脱颖而出。况且与以盈利为根本经营目的的商业性饮食企业相比,“保障民生”是社区食堂的重要原则。实惠的菜品价格,老年人宁可凑合也不舍得花2块钱的节俭习惯,导致就餐人数不多,社区食堂无法平衡公益和收益。
当然,凡事还得从主观上找原因,少数社区食堂建设前缺乏科学调研,目标人群定位不清晰,缺乏市场化运营机制,在菜品质量提升和创新上供给不足等也会最终陷入盈利困境,走向关门停业。此外,还有些地区在老人有能力支付食堂消费的情况下,仍然提出老人就餐免费的举措,这违背了民生福利的“兜底性”原则。02
在保障公益性、共享性的基础上,老年食堂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要找到答案,没有固定的模板可以直接套用,但一定有多元的途径值得探索。
社区志愿者在凌云社区长者食堂包水饺
社区食堂不能一直“用爱发电”,也不能依赖“输血”维持,可以考虑引入专业管理团队开展运营,在人群细分、菜品供应及就餐体验、配送服务等方面下功夫。比如,在日照街道凌云社区,最初的“周五爱心水饺”志愿服务活动已经发展成为“初心食堂”,除了满足老年人需求之外,今年,食堂针对新就业群体、环卫工、社区内物业经理及物业从业人员,推出了特价9.9元营养搭配、主食管饱的爱心午餐,不仅便宜能吃饱,还能吃好。
03
让老年人享受幸福“食”光的同时,也别忘了补齐远郊、农村等老年助餐服务的短板。要充分认识到农村老年食堂的现实意义,让普惠的阳光照向农村高龄、孤寡、空巢、失独等老年群体。
2月29日“文明山东”刊发了岚山区黄墩镇多村“长者食堂”的运营之道。村庄自种小菜园,既可以供应食堂,也可以售卖补贴经营,鼓励村民和外界给予捐助,并将捐助名单公示,集聚了各方力量,减轻经营成本。更加令人称道的是,食堂餐点之余还用来举办“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集体生日宴、庆中秋迎国庆等丰富多彩的老年主题活动,工作人员通过观察老人胃口及时向其子女反馈健康状况,乡村小食堂成为传播正能量的“大天地”和乡村善治的好帮手。
五莲县于里镇“政府补一点、村里出一点、子女交一点、社会捐一点、自产助一点”的形式,也值得借鉴。政府购买服务,开发“互助养老”公益性岗位748个,服务人员工资支出难题就解决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集体经济壮大了,食堂运行费用就不愁了;子女自觉自愿为老人每餐缴费1元~2元,尊老敬老爱老就落到实处了;爱心企业、慈善组织、爱心人士等捐款、捐物、捐劳动,文明风就刮起来了;支持村庄实施“幸福小菜园”工程,组织有劳动能力的老人种植瓜果蔬菜,老年生活丰富了,吃饭也有着落了。
烟火气和人情味有时候很简单,它就藏在老年食堂的一菜一饭、一瓢一饮之中。暖胃更暖心,这是老年食堂创建的初心,也应成为它不变的归途。期待政府部门搭台,社会力量积极补充,慈善和公益力量加入,经营者兢兢业业,共同守护老年人舌尖上的幸福。(叶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