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训练对增肌的帮助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但同样重要的是:足量蛋白质的摄取。虽然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富含蛋白质,这些分量通常可以满足健康的需求。但当我们需要刻意摄取大量蛋白质以满足肌肉生长的需求的时候,就发现这件事情并没有那么容易。一日三餐能提供的蛋白质,通常是不足够的。剩余的部分,如果通过喝蛋白粉和吃水煮鸡胸肉来填补,或许是一个很有效率的方式,但终究会因为太枯燥而难以持续。我们总还是需要找到一些,在蛋白粉和鸡胸肉之外的方式,既适合健身人群高效地补充蛋白质,又能够满足味蕾,丰富饮食生活。
在我自己的实践过程中,找到了一个过于天马行空,但既有趣又实用且适合我自己的方法:在走近健身房之前,我会先去麦当劳吃一个汉堡。这不仅没有让我的运动变得无效,反而帮助我塑造了身材。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根据自己的目标及身体情况,每天应该摄入多少克蛋白质。
我个人处于增肌减脂的阶段,所以我对应的是「有增肌需求」一栏,每公斤体重摄入蛋白质在1.2克到2克之间。而根据我自己的食量以及对健身效果的期待,我将自己的饮食目标设定为;每公斤体重摄取1.6克蛋白质,也就是我60公斤体重每日需求96克蛋白质。每天如何吃够这些蛋白质,就是我最大的课题。
当我们讨论每日应该摄取多少营养的时候,第一要务当然是先观察我们的一日三餐。
我自己的情况是,在工作日,我的三餐都是在公司或宿舍的食堂吃。由于日本分餐制的传统,食堂并不会提供种类很多的菜肴,再任由个人喜好搭配,而是将已经搭配好的餐食以一人一份的形式提供。这样虽然每一餐没有太多可选择的空间,但好处是,食堂可以把握提供餐食的内容以及分量,进而计算每人每餐食物的营养成分,并将这些信息提前公示出来。基于此,我可以非常省心地,通过菜单标明的营养成分,计算自己每餐吃了多少蛋白质。在图2中展示的,是某一天早餐的菜单。左侧为食物的内容,右侧为这一餐的营养成分。
计算三餐摄取蛋白质分量这件事,最明显的意义,当然是清楚自己和目标值之间的距离,进而判断需不需要加餐、如何安排加餐。但更重要的可能是,一旦开始计算,在每一餐都有选择空间的情况下,我们会倾向于那些蛋白质含量更高的食物。也只有这样,通过三餐打好摄取蛋白质的基础,我们才有可能通过适当地加餐,补充剩余部分的同时,尽可能减少热量、碳水等不必要营养的摄入。
蛋白粉当然是最简单高效的方式,不仅能提供所需的蛋白质,而且还能提供帮助肌肉回复的B族维生素,甚至能控制糖分、脂肪和热量的摄取。虽然有这么多好处,但如果每天都喝蛋白粉作为补充,难免有一些乏味,会让人难以长期坚持。于是,我会选择在周一二四五(两个训练日,两个休息日)四天喝蛋白粉,其他三天选择吃食物来弥补蛋白质摄入的不足。有条件烹饪的朋友,前面提到的肉食、海鲜、奶制品、蛋类当然是非常好的选择,这里就不再复述。但在这些常规之外,我推荐同样增肌的朋友,可以尝试麦当劳。
我经常选择的一款汉堡(姑且翻译成:吉士蛋汉堡包),其提供了十分充足的蛋白质,营养成分表展示在图4中。22.3克的蛋白质,几乎等于一顿正餐中蛋白质的含量。吉士蛋汉堡包在国内麦当劳并没有销售,所以我将国内销售的没有煎蛋的「汉堡包」的营养成分表展示在图5中。
为了做对比,我把我喝的蛋白粉的营养成分表也展示在图6中。值得注意的是,营养成分标注的方法是按照每100克的营养含量标注,但是事实上每餐蛋白粉大概是21克,因此我将真实摄入的计算,填入成分表中。
可以发现,就单从蛋白质一项指标来看,麦当劳的汉堡并不落于下风。只是在能量、脂肪、碳水化合物上面远超蛋白粉。但还原到真实的场景中,这反而是麦当劳的优势。那就是,我会选择在下班后,先去麦当劳简单吃一个汉堡,然后去健身房健身,最后回到宿舍吃晚餐。汉堡能提供的热量和碳水化合物,能够在帮我减轻饥饿感的同时,给我提供健身所需的能量,让我获得更好的健身效果。当然,我并不会在麦当劳点套餐,薯条和可乐都是我所不需要的热量、碳水和糖分。
最后我想聊聊我规划自己摄取足量蛋白质饮食的思路:在原有的饮食习惯上做加减法就好。很多人谈到健身和饮食的关系,就脱口而出三分练七分吃,所以在饮食上面下十足的功夫。以求帕累托最优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饮食。极端一些的情况下,会选择高比例肉食、高比例蔬菜沙拉、高比例代餐来进行自己的一日三餐。我个人认为,这反而是不健康的饮食方式。
我最近在增肌期间,所以加一些蛋白质,减一些碳水就好。落实在行动上的话,稍微多吃一些肉蛋奶的食物,少盛一勺米饭。这样我既保证了健身的效果,又最大程度上延续了我过去的饮食习惯。那些我都未曾注意过的营养素,依然通过日常饮食得到补充,维持我身体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