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是我们与世界紧密相连的纽带之一,它可以糅合一个地方的人文特色、风土气候,体现出有着当地色彩的日常生活和饮食需要。同时,食物也被赋予更多特殊的情感、文化和意义。而真正把食物“烹饪”成珍馐美味的人,不仅仅是美食家或主厨,还可以是小说家、艺术家、史学家、建筑师、摄影师或旅行者。他们用文字、艺术作品、照片或其他形式记录下自己为美食而心动的每一瞬间。或许在他们的笔下,我们可以读到更多精妙独到的饮食命题。
在本期书单中,我们可以从一味佐料或一道名菜,看到背后隐藏的一个世代的历史流变;从一本精心整理的食谱,看到祖辈的生活记忆和那些与美食相伴的时光。
不论是《孤独美食家:村上龙料理小说集》《文人料理店》等笔触细腻的美食散文与小说,还是《今天吃什么呢?去地里看看》《舌尖上的人生厨房》《京都家滋味:春夏厨房岁时记》等充满生活气息的家常食谱或情感真挚的美食回忆录,亦或是像《就爱吃肉》这样集文字、图像与插画于一体,生动展现美食诱惑的佳作,这些书籍的每一页都在散发诱人的香气,让你感受到对美食的纯粹执着,领略那份真挚而纯粹的美食情怀。
《孤独美食家:村上龙料理小说集》
作者:[日]村上龙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译者:王蕴洁
在美食中品味人生
——村上龙
村上龙是与村上春树齐名的日本国民作家、芥川奖得主、畅销书《无限近似于透明的蓝》作者,被村上春树盛赞为“好奇心像鲨鱼一样强大”。《孤独美食家》是他的经典美食小说集,“食色性也”正是他在书中贯彻且无所不用其极去作露骨表达的“主题”,但又反衬出一种丰饶中的缺失感。
在这本书里,村上龙将“不下厨的厨师”的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他游走在巴黎、纽约、维也纳、罗马、东京等时尚之都,讲述了三十二个色香味俱全的美食故事。让人远离感伤的普罗旺斯鱼汤,充满情欲触感的生蚝,变成幸福象征的参鸡汤,象征着富有刺激的徒劳的羊脑咖喱,创造饥饿感、恐惧和至福的松露,让人的内心产生罪恶感的生火腿……在村上龙的笔下,都市中的食色男女在各自的孤独中,借由美食和纷乱的情欲寻找着各自的慰藉与温暖。翻阅这本书,既可品鉴美食,又能“在饮食中细味人间情欲,酸甜苦辣”,与村上龙一起品味百味人生。
《深夜食堂美食特辑》
作者:[日]安倍夜郎
译者:陈颖
暖心开胃漫画书
“最平凡的食物里,永远能品尝到最不平凡的百味人生。”
——陈晓卿,《舌尖上的中国》总编导
《深夜食堂》,一部温情治愈、超人气的都市美食漫画,也是日本知名漫画家安倍夜郎的代表作。以这部漫画为灵感,安倍夜郎携手日本漫画杂志《BigComicOriginal》编辑部和畅销大众美食杂志《dancyu》编辑部,一同精心策划了这部《深夜食堂美食特辑》。
《文人料理店》
作者:[日]岚山光三郎
出版社:文化发展出版社
译者:周圣翔
文人感官中的百味真髓
文人之舌敏锐地反映着时代,文人的饮食充满各式各样的故事。当敏感的文人遇上吃食,这其中的关系也更复杂。正因如此,日本作家岚山光三郎另辟蹊径,从口舌感官观察文人百态,历时5年,参考700多份文献,追踪37位文人的饮食故事,成功撰写“文人之舌”系列。其中还包含了他10年来对饮食含义的不停思考。
在浅草什锦烧店染太郎,感受到坂口安吾《堕落论》的无尽沙漠;
川端康成带着二十五岁的三岛由纪夫前往银座Candle,咬下当时最高级的炸鸡块;
京都上七轩万春的苹果芹菜色拉中,交杂着担任典座时代的水上勉禅味……
22位作家昔日品尝的陶然时光,全然定格在《文人料理店》一书中。不过,这本书不仅有绝佳的美味,还有文人故事的碎片潜藏其中,他们笔锋下的文学滋味,值得人们细细体会。
《和食古早味:你不知道的日本料理故事》
作者:[美]戴夫·德威特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译者:梅佳
“很好看的一本食物故事书”
胡川安,一位生活中的历史学家,喜欢从细节中理解时代、从生活中观察时代。在《和食古早味》中,他从历史、文化等角度出发,“以轻松的态度谈识说史,且巧妙地融入个人旅行与品尝经验”,详细介绍了17种常见的日式料理,包括猪排饭、拉面、握寿司、天妇罗、鳗鱼饭、怀石料理等,探索了日本饮食的今夕演变。
《达·芬奇的秘密厨房:一段意大利烹饪秘史》
以达·芬奇之名,探究意大利美食之秘
举世闻名的艺术大师达·芬奇,将自己的烹饪技艺、饮食哲学、对美食的热诚和在烹饪方面的天才发明,悉数记录在了《达·芬奇笔记》中。借由这位艺术大师在烹饪方面的成就,戴夫·德威特在《达·芬奇的秘密厨房》中铺展出一个更为广阔的舞台,将掩映在达·芬奇美食世界中的意大利烹饪的壮丽图景尽数呈现。
这本书从餐桌入手,全面探索了公元15至16世纪,意式料理兴盛、发展与变革的全过程,其中也涵括了主题宴会、化装舞会、样子菜、糖果屋等西式宴会花头的由来,并考察了意大利烹饪从文艺复兴时期至今的发展及其现实意义,从而探明了达·芬奇在美食方面的热情之源,及其取得巨大成就的缘由。无论是烹饪与美食爱好者,还是喜爱艺术和历史的读者,都可以从这本书里找到各中所爱。
《今天吃什么呢?去地里看看》
作者:[日]水上勉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译者:郑民钦
今天吃什么呢?去问问土地就知道了
“一年十二个月,我从一无所有的厨房‘榨’出菜肴来,品尝四季的味道。”
——水上勉
水上勉,日本作家,作品多以底层人民为主角,充满传统美,而且有着独具韵味的“水上调”。早年间,他居住在轻井泽的山庄,学会了如何依照天时,向身边的土地寻求每日的一餐一饭。他一边和野鸽子斗智斗勇,一边种豆。真实的生活日常告诉他:山野中的果实、蘑菇、野菜、竹笋皆可上桌;采摘一小把艾蒿、剥出水芹的嫩叶同样美味。
《今天吃什么呢?去地里看看》是水上勉十二个月山居生活的随笔集。这本书按照月份划分不同章节,讲述了每一月份会吃的限令蔬菜、食物等,例如八月是凉拌豆腐的季节,九月是松茸的季节,十月是野果成熟的季节……在一蔬一饭之间详细记录了食物背后的故事,水上勉做料理的心得,以及他对食物、对自然的领悟,其中既有禅思禅意,亦有生活的敦实感,令人读完倍感亲切。
《餐桌上的语言学家》
从菜单看全球饮食文化史
作者:任韶堂
出版社:城邦-麦田文化
译者:游卉庭
“任何喜欢语言、食物或对话的人,
都会爱上这本书”
语言学教授、麦克阿瑟奖得主任韶堂,研究了近六千五百份菜单,以丰富的学识,风趣幽默的笔调,在《餐桌上的语言学家》一书中引导读者回到历史上的中国、欧洲与古代波斯,探索日常食物的起源。
沙拉、盐与意大利香肠的共同点何在?为什么中价位的餐厅比高档餐厅更常用“真正”这个字眼?为什么中式套餐没有饭后甜点的选项?本书回答了这些问题,并且各章节的铺陈也比照正式套餐的顺序,从菜单开始,接着是鱼肉料理,再穿插水手和海盗的故事,接着讨论传统晚餐烤肉上桌前的潘趣酒和烤面包,再来是烤肉料理,并在进入饭后甜点前说说零食以及嘴馋这件事。
全书内容包罗万象,从冰淇淋到番茄酱,从欧洲到亚洲,跨越地理的界限探讨食物、语言、文化的传播与关系。每一页内容都见解精辟、趣味横生,令人大开眼界,读者可以尽情“享用”。
《和日本文豪一起吃饭》
京豆腐、握寿司、昭和啤酒,还有红豆汤……
作者:北大路鲁山人等
出版社:四块玉出版社
译者:黄碧君
文豪们的餐桌笔记
《舌尖上的人生厨房》
作者:凌烟
出版社:聊经出版
料理的滋味就是人生的滋味
“凌烟的厨房让人饱足,还散发人情、土地、怀旧的气息,这才是人生完全的味道。”
——曹铭宗,台湾文史作家
对于作家凌烟来说,人生中很多重要时刻都和食物有关。从读书时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文艺少女,到饱尝人间冷暖的初老阿嬷,餐桌上的每道菜色都是情感的记录,不论亲情、友情亦或爱情。凌烟藉由为儿媳妇做月子餐的饮食笔记,透过料理开始回忆过往,进而写下《舌尖上的人生厨房》一书,希望透过文字与食物的连结,唤起每个人心中的食光记忆与情感故事。
这本书是一部温暖生动的饮食手札,收录包括咸清鲫仔鱼、小米香肠、玻璃肉、吴郭鱼等在内的43道台味食谱,更有多道失传料理的食谱被保留下来。这本书也是一部饱含旧时代故事的散文集,记录了凌烟一路走来的生命历程,有穷困但温馨的童年、离家出走学歌仔戏的叛逆青少年,与先生方博士艰辛创业的壮年……她以温暖的笔触,生动的台语俚语,重现旧时代的人文风情,为在地文化尽一份心力。
《京都家滋味:春夏厨房岁时记》
作者:秋山十三子,大村重子,平山千鹤
出版社:有鹿文化
译者:许邦妮
为世人介绍京都家常菜「番菜」
番菜(おばんざい),是日本京都地区的一种家庭料理。它通常由新鲜的蔬菜、肉类和海鲜,经过简单的烹调方式制作而成,十分注重食材的原汁原味,“看似平凡家常,实为京都的奢侈”。
《京都家滋味》一书是由京都出生、在京都生活的三位主妇,秋山十三子、大村重子、平山千鹤,以耐人寻味的笔触、最贴近家庭运转的视角而著。它记录了昭和时期三位主妇的自家厨事,并呈现出当时京都家庭、商人的风俗习惯和传统活动,将代表京都庶民生活、日常所见的家常菜——「番菜」介绍给世人。
作为日本饮食文学的重要经典之作,这本书收录从三月初春到八月溽暑结束,京都人以节令庆典为经,以京野菜本地产食材为纬,共同交织的60道专属于京都的美味日常料理:春日炊饭、葛汤豌豆仁、佃煮昆布、渍黄瓜拌烤鳢魚皮……每一样都充满京都特色。翻阅本书,如同掀开京都厨房的门帘,一探神秘又朴实的「番菜」,如何有滋有味地浓缩京都春夏两季的风土与人情。
《就爱吃肉》
作者:李舒
人生尽欢,肉欲横流
畅销书《皇上吃什么》作者、美食杂志主编李舒,再一次带领团队,奉上一部香气四溢、鲜嫩多汁、肥美可口、色香味俱全的吃肉文化史、肉的百科全书——《就爱吃肉》。这是一本释放人类天性的治愈之书,它用肉来拯救那些被压抑的都市人的灵魂。在作者看来,肉,一直与人类最深层的情感相联系,肉香,是灵魂散发出的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