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厨月入过万,请陌生人上门做饭靠谱吗?
记者了解到,这些厨师多为兼职,以中青年为主。早在2014年,北京、上海就已经出现预约厨师上门做菜的APP,甚至可以根据好评程度和擅长菜系进行个性化选择。历经多年发展,上门代厨获得了不少消费者的认可,但仍然存在行业标准不够完善、食品安全缺乏有效保障等问题。作为传统家政服务的延伸,上门代厨需要适当监管引导和加强行业自律,促进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兴趣爱好换来可观收入
去年10月,魏葵为陪伴身患癌症晚期的外婆辞职回乡,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从网上刷到了上门代厨的信息。魏葵平时就很喜欢做各种美食,其手艺也得到了多位亲朋好友的认可。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她,很快便开始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发帖寻找客户。
“令我意外的是,没过多久就有人和我取得了联系。”魏葵希望做代厨的第一条帖子收获近200个点赞,最火的一条帖子浏览量更是超过22万。有了流量的推动,客户发来的邀约变得络绎不绝。
第一次上门代厨,魏葵麻利地完成了4个菜的烹饪任务,客户吃得赞不绝口,当即定下晚餐再做6个菜,并和她预约每周六中午固定上门做菜。上门代厨第一天,魏葵的收入超过200元。从业短短10天,其最高一单的收入达到了888元。
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今天,魏葵的成功经历绝非个例。即便不是全身心投入其中,只要在厨艺方面有过人之处,上门代厨可以是一门创收能力极强的副业。上班族范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工作比较稳定,经同学介绍开始兼职代厨,平均一周能接到四五单,月收入可达上千元。“除了赚钱,还能增长厨艺、结交朋友,何乐而不为。”范女士说。
此外,一些餐饮行业从业者出于种种原因,也选择加入了代厨的行列。之前受疫情影响,陈诚和朋友合伙开的饭店收入锐减,最终关门歇业。得知市场对上门做饭存在一定的需求,他决定转型全职做代厨。对于目前的生活状态,陈诚说:“养家基本没问题,也给了我喘息的机会。”
专家表示,近年来,各类新兴上门经济逐渐走进大众视野,上门代厨作为社会分工细化涌现出来的新职业代表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也让很多人看到了新的职业方向。
健康实惠催生旺盛需求
“我发现无论客户还是代厨同行都很年轻。”魏葵说,“大家平时工作都很忙,在公司点外卖或到店吃的食物重油、重盐,很不健康。上门代厨可以按照个人口味量身定制,保证日常营养需求。还有一些人觉得约好友在家吃饭比较舒服自在、氛围好,但又不会做饭,因此找到了我。”
年轻从业者的加入不仅为代厨服务增添了活力,也拓展了运营思路。在魏葵看来,与传统家政服务相比,90后和00后“网速更快”,除了变着花样寻找并吸引客户,他们的随机应变能力也更强。如下厨时遇到食材或调料不足,年轻代厨会马上通过电商平台或外卖APP下单解决;当客户有意尝试新菜式,他们能迅速搜索学习网红食谱,满足其私人化和个性化饮食需求,因此更受市场追捧。像魏葵这样有经验、厨艺好、评价高的代厨常常“爆单”,需要提前预约。
记者走访过程中,谈及为何选择上门代厨,“实惠”是不少人共同的回答。“现在要想请个靠谱的育儿嫂,行情基本不低于1万元,经济压力太大了。”家住长沙市岳麓区的刘先生最近妻子刚生了二胎,他算了一笔账,按照四菜一汤的月子餐标准,如果约好代厨每天按时上门做菜,支付约60元加工费以及100元左右的食材费,一个月下来比请月嫂花费少了近一半。
规范引导促进健康发展
“是不是会做菜就能当代厨呢”有受访者担心,上门代厨门槛低,缺乏行业规范,这种看似便利的生活背后存在一定的隐忧。一部分人表示宁愿多花钱去饭店也不想找代厨,他们既担心无法核实代厨身份背景,也担心其缺乏必要的责任心,可能存在没有办理健康证,或因购买和烹饪食材疏忽大意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魏葵说,食材处理最好能当面进行,也可以用手机拍摄记录,让客户看到真材实料。负责管理10余位专业代厨团队的黄女士告诉记者:“我们的代厨上门都会随身录音,在征得客户允许的情况下还会录像,确保流程透明全公开。此外,我们还会定期对代厨进行安全培训。”
专家表示,由于上门服务涉及隐私保护、人身安全等诸多问题,有关方面应当建立和完善代厨平台审核、管理制度,如事先审查厨师的工作年限、工作记录、健康证明、是否有刑事处罚记录等。同时,消费者在接受服务时应当具有好坏评价、安全警告等权利,可对服务人员的信用等级产生影响。
此外,众口难调也是代厨们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经营饭店时,陈诚通常会按照统一标准出餐,但上门服务需要尽量满足每一位客户的口味需求,不合胃口的情况偶有发生。
“有些客户可能做菜前要求比较随意,但菜端上桌后又比较挑剔。”陈诚说,“我更喜欢前期要求多一点的客户,这样做出来的口味和对方的需求不会相差太多。”
他期待早日出台统一规范的服务合同,确保双方权益都能得到保障。此外,双方最好下单前就各事项达成充分共识,避免消费过程中产生纠纷。
专家提醒,市场监管部门需对上门代厨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提供政策引领和前瞻性引导。代厨和消费者之间应当彼此互信,遵守行业规则,增强契约意识,维护合法权益和自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