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技

高州市教育局是市人民政府的组成部门,主管全市普通教育事业。局内设有职能股(室)10个,事业编制的室(站、办)3个,局机关2014年有干部职工130多人。

2014年是开展教育创强工作的第三年,全市28个镇(街道)已有15个镇如期通过了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还要建设13个教育强镇(街道)。13个创强任务镇(街道)及直属学校计划投入创强总资金5.38亿元,已落实资金4.16亿元,完成了计划投资的77.32%,其中各级财政投入3亿多元,镇、村、学校筹措6800多万元,社会捐资4250多万元。330多个新建、扩建基建项目已全部动工建设,完成了工程总量的58.38%;48个大型项目已完成了工程总量的58.15%,有1个项目已竣工。300多所学校1000多个校舍修缮等一般创强项目已同步开展,全面推进,其中校舍维修、内外墙装修、水电改造、校道硬底化、运动场建设等项目工程在暑假及节假日期间抓紧有利时机加快建设,已完成工程总量84.5%。13个创强镇(街道)及直属学校的常规教学仪器、功能室装备和创强信息化设备已作出初步规划,年底进行政府招标采购。

(一)扎实抓好教师培训工作一是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做好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2014年,参加茂名市中小学校长全员培训的有900多名,参加省级校长班各种培训的有11名。二是认真组织了各级各类骨干教师的培训。其中:分期分批到市教师进修学校进行业务培训的美术骨干教师有234名;参加茂名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的有45名;参加省级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的有36名;参加国家级“国培计划”示范性教师培训的有50名。三是切实抓好了专业科目培训。整个年度,全市已有15000多名教师报名参加培训。四是认真落实好茂名市中小学教师置换培训工作。根据省厅的统一部署和茂名市教育局的工作布置,全市共安排了60名教师分别到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和高州师范学院参加顶岗置换培训。

(二)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一是圆满完成第七届校长届满考核工作和第八届校长聘任工作。坚持公平、公正、客观、实事求是的原则,分组分片对各学校校长进行届满考核,圆满完成第八届校长聘任工作。二是充实城区骨干教师力量。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人社局、监察局的协助下,2013年12月到华南师范大学等高校提前招聘了69名优秀本科毕业生,这些毕业生在2014年8月底通过抽签的形式安排到城区省一级学校、高州职校、高州一职以及城区局直属学校任教。三是阳光招聘幼儿见习教师。根据各中心学校编制情况,2014年9月份市设岗定员招聘幼儿教师。通过笔试、面试、体检等,坚持公平、公开、公正、择优的原则,共招聘幼儿见习教师79名。

(三)广泛开展评优活动2014年度,有7人获得“茂名市优秀校长”称号,33人获得“茂名市优秀教师”称号,16人获得“茂名市优秀班主任”称号;由高州市委、市政府表彰的优秀校长22名,优秀班主任128名,优秀教师290名,尊师重教先进单位29个和尊师重教先进个人26名。通过社会捐资15.1万元,重奖高州市教育系统15名名校长。

(四)认真落实工资和津贴政策做好全市教职工的工资审批工作。包括办理了2013年见习教师转正定级工资、教职正常晋升工资、调动人员工资等审核工作,切切实实为为广大教职工办实事、办好事。在认真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修改完善《高州市农村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岗位津贴实施办法》,全面落实省农村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岗位津贴人均增加到700元的任务。

高州坚持科研兴教,着力打造高效课堂。一是着力打造高效课堂。小学全面实施《高州市构建“学导式学习化课堂”五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中学推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广泛开展教学研讨交流活动。课堂教学模式已经由传统向创新悄然转变:从平面到立体,从预设到生成,从演练到实战,教与考有机接轨。

二是教研工作有声有色。组织了“一校扶一校”、“一校联多校”等活动机制,与面上相对薄弱学校结对扶持,从教学管理、教研指导、备课上课等给予具体指导。全面推进区域教研活动,中学分十个区域开展教研活动,每个区域以一校为中心,相邻学校,全员参与,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互相促进。小学,让片区中心学校轮流承担主场研讨会,通过主场研讨会,展示各自的课堂教学成果,开展课堂教学大讨论。努力办好“教材教法培训周”、城区中小学“课堂开放周”、窗口学校“帮扶周”、片区学校“教研协作周”,校本教研“调研周”活动。三是全方位落实新课程培训工作。2014年,所有学科先后参加了广东省教研员新课程培训,广东省骨干教师新课标理论培训,茂名市骨干教师新课程培训,共计56场次。先后组织了教研员新课程培训班,骨干教师新课程培训班,新教材教法培训班,共计32场次,培训人数达8600多人次。先后邀请到贺优琳、陈永正、高放、吴康、张宗俊、王德山、李春密等全国著名教育专家、艺术名家来高州作专题讲座,全市3000多名教师参加。

根据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教育局制订了《高州市中小学书法教育实施方案》,并付诸实施;根据市委的统一要求,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在中小学积极开展木刻画、木偶戏等教育活动,让木刻画、木偶戏进课堂。2014年6月,全市中小学生现场书法比赛在高州市第一中学举行,来自高州市城区15所中小学校的600多名学子即席挥毫。11月份,又成功举行高州市中小学生版画(木刻)作品比赛,共评出获奖作品200多幅,并选取获奖优秀作品108幅在市图书馆二楼展览。

在高州二中成功举行“创强惠民,兴教圆梦”教育创强教师演讲比赛,来自全市各中心学校、中学、局直属学校的96位选手进行了紧张的角逐,这是高州市普教系统近年来规模大、档次高、影响深的一次演讲比赛,为全市教育创强迎接即将到来的决胜战提振士气、凝聚共识、鼓舞信心。2014年11月,高州市教师参加2014年茂名市中小学教师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再创佳绩,六个参赛节目全部获奖,并勇夺小学组和中学组第一名和小学集体组第二名;整个大赛的四个一等奖高州市豪夺两席,另外三个节目获得二等奖,一个节目获三等奖;高州市教育局因组织得力,成绩突出,荣获优秀组织奖(全市共两个,另一个为承办学校)。高州市石鼓中学、文明路小学、市一幼等7所学校被评为茂名市第三批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至此,高州市已有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3所,茂名市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11所,数量居茂名各县(市、区)首位。

2014年高考高州市再创辉煌。重点线上线人数再次创历史最高纪录,达1236人,比上年增加118人;本科以上上线人数再创历史新高,达8259人;专科以上上线人数首次突破18000人大关,达18643人。1人获茂名市文科总分状元,2人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1人被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录取。高职类成绩突出,1人获茂名市高职类总分状元;4人获全省高职类数学科状元,2人分别获茂名市高职类语文科、英语科第一名。2014年中考优势明显。全市参加中考人数为20855人,总分700分(广东高州中学录取分数线)以上人数为1534人,占考生人数的7.36%,总分588分(高州一中、高州二中、高州四中录取分数线)以上人数为6125人,占考生人数的29.37%,总分500分以上人数为8816人,占考人数的42.27%。高州市高分段人数在茂名市各县市区中有明显优势。各级各类竞赛成绩突出。据初步统计,2014年获全国奖372人次,其中一等奖139人次、二等奖139人次、三等奖94人次,省级奖1016人次,市级奖902人次,县级(书法)255人次。

2014年,全市有公办中小学344所,其中小学286所;普通中学60所(含完全中学9所、高级中学3所、初级中学48所)。民办中小学16所(含小学12所、完全中学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公办职业高中2所,属市教育局管辖的民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3所,有中小学德育学校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约26万人,其中,小学11.7万人、初中7.8万人、特殊教育学生352人(随班就读、不含特殊教育学校)、高中阶段学校约6.5万人。另有幼儿园711所,在园幼儿约4.7万人。在职公办教职工16443人。

(1)健全机制,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一是抓好责任落实,二是抓好事前监督,三是抓好检查考核,四是抓好任职谈话。(2)严肃纪律,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纠正“四风”、廉洁过节等工作。一是落实责任,二是抓好机关作风建设,三是建立健全明查暗访机制,四是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五是建立健全惩处机制。(3)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立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全面负责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项事务和工作,在局市委第十七督导组和局党组的指导下,出色完成了各项“规定动作”,还结合教育系统的特点,开展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千名党员教师‘一对一’帮扶千名留守儿童活动”“教育股室挂钩帮户农村基层学校活动”。这些“自选动作”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和肯定。(4)深入推进“廉政文化进学校”工作。高州市共有高州一中、高州二中、高州三中、沙田一中和石鼓中心学校等5所学校被定为茂名市“廉政文化进学校”示范学校,茂名市纪委和茂名市教育局于9月11日在高州二中召开了茂名市“廉洁文化进校园”示范校创建活动总结大会。

高州市教育局领导班子名录:局长:李杰(2012.8~)副局长:黄健鹏(2008.9~)韦惠辉(2006.1~)吴小英(2010.6~)苏汉梅(2013.1~)黄信炎(2014.1~)

陈德明(2003.8~2014.1)

(徐迎风)

高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创建于1984年,是广东省教育厅主管、广东广播电视大学直属、高州市政府举办的唯一集中专、大专、本科学历教育于一体的学校,是高州唯一的由省财政直接全额发放助学金的学校,是高州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的一个重要摇篮。2014年,市电大在市委、市政府、教育职能部门的领导和上级电大的指导下,市电大党支部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改革,围绕“廉洁民主治校,构建和谐校园”的总体工作思路,带领全体教职员工依法治校,科学治教,凝聚社会力量,努力实施素质教育,学校的各项工作不断地走上新台阶,师德师风和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全面发展,文明和谐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得到社会的好评,同时也涌现了一批受到上级的嘉奖的优秀师生。2014年,市电大被评为省电大优秀办学单位、市先进党支部。

在2014年招生中,面对全市生源大幅减少,中职学校招生竞争激烈的不利局面,市电大一方面提高职工思想认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举全校之力做好招生工作;另一方面,在不违反教育部门的办学规定的前提下,经上级部门同意,积极开拓办学新渠道,2014年秋季学期与高州市信息科技学校、高州市东方科技学校签订办学协议,有效减轻了学校的招生、办学压力,保持学生人数总体平稳,确保办学规模。

市电大围绕“教书育人,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不断完善学生的管理工作,由学校政教处牵头,学校团委、学生会、各班主任、值周领导、值日教师组成了学校纪律日常管理的立体网络,坚持在每周星期一晚自修前召开学生例会,总结本周各班成绩及存在的不足,使德育工作得以落到实处,学校校风、学风已步入良性循环轨道。2014年度,学校开展了“学生宿舍纪律专项整治行动”,通过各方不懈的努力,宿舍的午、晚睡纪律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脏、乱、差”的卫生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校园治安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学生的良好日常行为习惯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得以培养和养成,“严、勤、实、活”的校风进一步得到发扬,涌现出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为了加强后勤管理工作,提高后勤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条件,市电大办公室做了大量工作:认真及时做好文件的收发转达、保管保密、督促落实以及工资管理、人事管理、档案管理、后勤供应、校产维修、来访接待等工作,使上级的方针、政策、学校的计划和措施能得到及时的落实,为当好领导参谋和协调各科室顺利开展工作进行起到了积极作用;认真做好中专学生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的申报及办理银行卡、助学金免学费的审计工作、全国高等教育情况填报工作、市工资人事统计、学校教职工住房公积金、医保、社保的调整申报等复杂繁琐工作;做好内宿生的水电登记工作,培养学生的节俭意识等;执行财务制度,强化财务管理,长期以来,财会人员严守财经纪律和财经制度,严格按照物价部门规定的收费标准收费,实行收支两条线,把好财经关口;办公室负责起草学校的各种计划、方案、总结、报告,及时报送各种材料,撰写收集整理了“党的群众路线学习实践活动”“反四风”“办公用房清理”等专项活动、纪律教育学习月、党风廉政建设、扶贫“双到”、挂职农村第一书记等重要专项材料,资料齐全规范,获得了上级的好评。

为了更好地促销“产品”,为学生就业提供优质服务,市电大继续完善《关于推荐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充分调动有关部门和教职工参与学生就业服务的积极性,完满完成了2014届学生就业推荐工作,全部毕业生都走上满意工作岗位,提高了学校的声誉。

2014年,市电大积极拥护党的领导,强化社会责任,将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认真履行服务社会义务。严格执行国家中职学生免学费、助学金制度。学校由办公室负责对学生免学费、助学金的申报,本学期共申报免学费925人,申报助学金469人,因为该校属省属学校,免学费、助学金等国家资助款项均由省财政全额拨款资助,一方面大大减轻了学生贫困家庭的负担,另一方面也大大减轻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认真执行政府的惠民政府政策,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在本学期中该校认真执行市委、市政府部署的各项社会活动,积极参与创建广东省文明城市活动,一如既往地做好了“扶贫双到”活动,严格落实“第一书记”活动。

高州市广播电视大学领导班子名录:校长:邓铭志(1996.11~)副校长:罗辉(2000.2~)

李可(2003.9~)黄东升(2007.12~)

(黄东升)

(一)教学是学校工作的核心,人才培养是学校工作的重要任务,而教学改革则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2014年,高州师范学院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了《十二五人才培养方案》《教学事故处理暂行办法》《学生转专业管理办法(试行)》,制定了《学籍管理学分制实施方案》和《学分管理制度》,全面落实“2.5+0.5”和“4.5+0.5”的学制安排,并根据不同系别和不同专业的特点,进行了适当的课时与课程调整,此举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此外,学院还进一步加强了教学常规工作检查督促的力度,顺利完成了五年一贯制高职班单独招生考试、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等考务工作;以系为单位举行了10期学生钢笔字、粉笔字精品展出,举办了学生专业基本功汇演。

(三)学院继续按照《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工作方案》推动教研改革成功举办了演讲、网络安全、毕业论文写作等专题讲座;继续高质量地编印了《学报》《画沙》《师韵》《丹青园》《鉴水潮》等刊物;完成了对新教师汇报课的评课工作;完成了2015届毕业生毕业论文指导和答辩工作,组织开展了“校庆杯”征文大赛。全年教工参与课题工作125人次,结题16项,其中省级5项,市级8项,校级3项;立项19项,其中省级6项,市级4项,校级9项。该院3位教师参加“全国初等与学前音乐教育专业2014年教师专业技能大赛”均获得三等奖,学院荣获“优秀组织奖”;教师有10项科研成果分别获得茂名市、高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数学系学生参加建模比赛,3人获得全国二等奖、分别有2、7、5人获得全省一、二、三等奖;学生参加茂名市“中国梦——我的梦”征文大赛有23人获奖,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

(四)学院在师范教育技能培训方面亮点纷呈(1)进一步加强师训中心建设。学院在原有的33个实训室的基础上,增建了8个功能室。在北区还新建了3个舞蹈实训室。(2)进一步加强项目体系建设。学院在省教厅规定的8个师训项目的基础上,将综合技能训练项目拓展为20个,进一步增强了师范生的实践能力。(3)进一步加强教材体系设置。该院已正式出版两批师训教材,共10本。2014年度又组织编写第三批师训教材,分别是《小学生良好行为养成教育与评价》《小学班级建设与指导》等6本,即将交付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4)进一步加强资源体系建设。一是搭建技能展示平台。2014年度,学院举办了第三届师范生教育技能大赛,为学生搭建了说课、上课、听课的平台。二是搭建网络互动平台。网络平台现已成为该院加强教育技能培训的重要平台,学生可以通过师训中心网站进行网络学习。三是搭建见习实习平台。2014年度,学院新增了高州市第一幼儿园等10个教育教学实践基地,为师范生提供了稳定可靠的锻炼平台。

2014年度,高州师范学院成功举办了“青春放歌,跟党走”纪念建党93周年合唱比赛、庆祝建校84周年体艺节系列活动、庆祝2015年元旦系列活动(包括排球对抗赛、书法作品比赛、登山活动等)、“榜样高师”颁奖典礼、学生现场作文大赛、第五届“桃李杯”篮球比赛、第四届宿舍文化节活动、第十届校园“十大歌手”比赛、第五届“社团文化节”、“润泽经典,儒养心灵”第二届读书文化节等活动。2014年,该院学生社团组织举办活动达百余次。此外,各系结合自身实际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教育系举办了“心语心愿”的毕业汇报演出,中文系举办了“沐浴书香,陶醉经典”诗歌朗诵比赛,数学系开展了数学建模竞赛活动,英语系举办了“庆圣诞,扬梦想,Weretogether”晚会,音乐系举办了“在一起”学生毕业晚会,美术系举办了“梦境黄姚”学生习作展,体育系举行了第十一届篮球联赛,信息科学系开展了网页制作大赛,社科系开展了历史遗迹与民俗考察活动,经管系召开了“生命教育”主题班会等。

高州师范学院提出了建设“平安、文明、绿色、数字、人文”“五位一体”校园建设的目标。2014年度,学院整治了校园周边安全卫生环境;完善了校门车辆出入管理门禁系统;规范了学院停车场所;完善了校园安防视频监控系统,形成了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安全防范体系;完成了“校园一卡通”第二期建设并全面投入使用,实现了师生“一卡在手,走遍校园”的梦想;完成了学院门户、二级部门网站的改版升级;完成了学院食堂加工区的流程布局改造及设备设施的更换;响应市委、市政府关于节能减排的要求,改造了锅炉燃料;成立了学生服务中心食堂服务部,进一步提升服务学生的质量;新购图书1.5万册,进一步丰富了学院馆藏图书。此外,学院完成了南门外围墙改造,修建了运动场看台,改造了田径场入口通道、铅球场地、网球场南侧跳远沙池场地等。

高州师范学院继续做好心理健康C证培训工作,共培训1186人,其中本科毕业班学生970人,教师培训216人。继续做好与华南师范大学、湛江师范学院、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等省内高校联合招收本科自考的各项工作。自考本科班在校生达1200多人,又有205名学生获得自考本科文凭。学院积极为毕业生搭建各种就业平台。12月13日,学院引进近50家用人单位进校招聘,举行了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为毕业生提供工作岗位1200多个,878名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了就业意向。2014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9.24%,专升本人数228人,再创历史新高。

高州师范学院开展了“牵手相伴,共享阳光”为主题的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开展了“情系雷锋月,爱洒三月天”主题志愿活动;青年志愿者协会积极开展“晨曦计划”活动,为高州市创建全省文明城市做出了积极贡献。学院还积极援助电白区树仔镇山美小学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继续组织师生参加无偿献血活动,该院的无偿献血工作走在茂名市前列。

高州师范学院自2014年2月28日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以来,坚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突出作风建设,贯彻整风精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学习教育扎实有效,征求意见广泛深入,边查边改结合紧密,整改措施落实到位,体制机制逐步完善。通过一系列举措,着力解决了师生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全体党员、干部、教工的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转变,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进一步树立,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上级领导对该院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情况予以高度评价,认为该院“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市起到了示范与引领作用”。

高州师范学院对师生员工开展了系统的师德师风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党纪党风教育。9月18日,该院召开了纪律教育暨师德建设学习活动动员大会,观看了专题教育视频《最美乡村教师——曾维奋》;10月16日,全体教工学习了《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10月23日举行了“立德树人,立教圆梦”师德演讲比赛;2位教师参加茂名市教育局演讲比赛均获得一等奖;每位教职员工还撰写了师德师风学习心得。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高州师范学院领导班子名录:

院长:伍世亮(2008.8~)

副院长:韦厚升(2001.11~)陈永流(2007.2~2014.10)吴东(2013.10~)

(龙瑞兰)

高州市教师进修学校前身是高州县师范学校,于1967年设立,1980年改为高州县教师进修学校,经省教育厅备案为正科级建制,属中等师范学校,直属高州县教育局。现在该校作为高州市唯一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机构,是高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基地”“中小学(幼儿园)校长培训基地”。《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颁布施行后,该校被高州市人社局批准为高州市普教系统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施教机构。2014年,学校实有教职员工37人。其中高级讲师(含中学高级教师)19人,讲师(含中学一级教师)11人,“双师型”教师30人;专任教师全部达本科以上学历,研究生4人。2014年,该校党支部被评为市先进党支部,学校被评为市文明单位,学校工会被教育主管部门评为先进工会,学校受市级以上表彰人数达16人次。

2014年,高州市教师进修学校按照教育部、省教厅的部署,开展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内容,采用培训与教研、集中面授与分散研修相结合的培训方法,开展各类各层次教师培训。(1)教育技术培训。这是国家教师全员培训项目,到2014年7月止,高州市

中小学教师已有9300多人参加了培训。(2)美、音、体骨干教师培训。为解决农村学校美术、音乐、体育科目教师紧缺状况,根据省继教中心计划,2014年开展了美术、音乐、体育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培训美、音、体骨干教师849人次。(3)培训中学新任试教教师139人。(4)培训小学新任试教教师177人。(5)开展了《教师发展新视界》为主题的短期培训。为更好地贯彻继续教育《条例》,强化全市中小学教师教育观念,学校采用送教下乡、送教到校的形式,培训了中小学教师9356人。

成人学历教育是教师继续教育内容之一,是提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学历的有效途径。高州市教师进修学校利用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在该校设有本、专科函授站的优势,积极开展成人教育。2014年共组织了189名学员报读大专、本科函授。在读本、专科函授学员达300多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在高州市教师进修学校参加函授学习,专业对口,质量保证,就近入学,学习工作两不误,深得广大教师信任。

高州市教师进修学校是高州市普教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唯一施教机构,是实施“科研兴教”,落实《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的重要力量。该校建立健全了“校本教研促师资队伍发展”教研制度。通过网上学习与研修,教学调研与教学反思,走出去与请进来,参加培训者培训等形式,提高教师教研水平,确保教师永远站在教学理念的前沿,知识更新点的前沿,教研教改的前沿。该校校长车树祥《发挥师训基地的引领作用,搭建校本培训平台》《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问题与对策探讨》两篇专业论文获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论文一等奖。副校长邓海贤论文《以丹心育英才,以忠诚铸师魂》获省级论文二等奖,此外还有县市级获奖论文15篇,充分反映了该校教师的科研实力。

高州市教师进修学校仅有办公场所,而没有固定的培训场所,仅0.3亩的市教育局权属的校园,难于承受全市在职16000多人的中小学教师培训要求。因此,迫切祈望上级支持解决学校培训用地,突破发展瓶颈。

高州市教师进修学校领导班子名录:校长:车树祥(2004.8~)副校长:邓海贤(2011.3~)

吴先兵(2013.8~)

(陈灿伟)

广东高州中学是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广东省一级学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国家级美术教育培训基地。该校前身是元大德年间的府学、明隆庆年间的南岳书院,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改制后称高郡中学堂,之后改称广东省省立第九中学,新中国成立后定现名。2002年该校高中部搬迁至新校区,校园面积130多平方千米,环境优雅,设备先进,设施完善。该校以“爱国、团结、勤奋、进取”为校训,确立“求真·至善·达美”的办学理念和“培养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办学目标,形成“严、勤、实、活”的校风,“高标准、严要求、勤学习、苦钻研”的学风,“勤教善导”的教风和“一实二重三提高”的教学特色。

该校先后为国家培养3000多名专家、学者和高级干部,丁颖、林砺儒、丁衍庸、廖盖隆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该校先后被评为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广东省德育示范校、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广东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全国和谐校园先进学校。

2014年高考,高州中学上重点线831人,上本科线3333人,黄尧胜同学以665分勇夺茂名市文科总分状元,梁柱浩同学以680分喜获茂名市理科总分第二名,两位同学分别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该校学科单科成绩优秀,语文(黄尧胜136分)、文科数学(黄尧胜、杨佩璇135分)、理科数学(赖劲143分)、英语(吴书颖、凌营、邓芮142分)、文科综合(吴晓玲、黎子媚260分)、理科综合(赖文瑞、彭玥茜277分)。体艺类考生助力高考,体育类考生关权锋100米、原地掷实心球、立定三级跳三项术科成绩获全省第一;吴宁同学标枪成绩达到国家一级水平,提前被华南理工大学录取;音乐类考生陈星术科总分251分,茂名市第一;赵唯术科总分248分,茂名市第三。音乐类考生上重点线2人,美术类考生上重点线5人。全国学科竞赛,该校荣获省级奖励208人,全国级奖励79人。该校教师获奖论文地市级12篇,省级35篇,国家级5篇;省级课题立项3个,结题2个;3人获得茂名市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称号,10人被评为高州市教坛新秀;该校教师参加市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23人,二等奖40人,三等奖12人。

2014年,高州中学被评为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优秀学校、中国特色学校创建示范基地,该校田径运动队在广东省传统项目学校田径锦标赛中获甲组团体总分第三名。

广东高州中学高中校区领导班子名录:校长:潘裕岳(2014.8~)副校长:邓春江(2009.8~)

钟革辉(2009.8~)马小梅(2009.8~)吴汉生(2009.8~)

(潘克裕)

创强号角吹响,学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乘着创强的强劲东风,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装备日臻完善,学校发展更为迅猛。通过创强共增加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其中市委、市政府划拨给学校使用的旧二中校区5000平方米,学校原拆旧建新的教学楼增加了10000平方米,恢复维修改造功能室7000平方米。纯增加教室30个,增加学位1500多个。创强工程规划总投资2297万元。现在,学校各项创强工程进度快,创强日见成效,校园渐换新颜。学生饭堂高规格改造,旧二中校区已维修改造成初三级学习的乐园,学砚塘整体美化净化,校道绿化美化,国学堂、书法室、美术室、舞蹈室、音乐室等功能室已经完善,教学大楼续建工程即将竣工,“至善”“达美”两座天桥正在紧张施工等。通过创强,学校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

2014年中考,学校在与一、四中平均分生,考生人数比上年大幅减少421人的情况下,经过全体师生共同努力,再创佳绩:考上高州中学高中部130人,比上年增加4人,上线人数居全市第一,上线率比上年增加4%;考上城区四大中501人,上线人数居全市第一。涌现出大批学科尖子,单科状元103人次,在全市中遥遥领先,再度延续了中考稳居全市第一的辉煌,展现了百年名校优质教育的风采。学生参加2014年第24届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竞赛共有16人获奖,获奖人数居全市第一。全国一等奖1人,全国二等奖1人,全国三等奖1人,茂名市一等奖5人,茂名市二等奖5人,茂名市三等奖3人。2014年素质教育成果同样丰硕:获得“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茂名市选拔赛第一名、粤西片区一等奖第一名;高州市中小学生现场书法(毛笔)52人参赛,49人获奖,全市第一,其中一等奖14人(全市17人);茂名市“长盈杯平安校园”书法比赛19人次获奖,中学组第一名;高州市中小学生版画比赛,有26幅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5幅,名列第一;参加高州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初中组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和精神文明奖。2014年,教师、学生获得市级以上的奖励均有一百多人次,潘飞校长被评为高州基础教育系统名校长。

广东高州中学初中校区领导班子名录:校长:潘飞(2013.12~)副校长:冯文周(2008.10~)

冯志伟(2007.8~)

李树协(2007.8~)龚美娟(2014.9~)

(徐富钦)

高州市第一中学原名德明中学,创办于1934年2月。是胡汉民、陈济棠等国民党元老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谱名为德明),而在香港创办的学校的分校,香港沦陷后,香港德明中学内迁与高州分校合并办学。抗战胜利后,内迁部分才迁回香港。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易名为“茂名县第二中学”“茂名县第一中学”“高州县第一中学”,1993年经高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实行“高州市第一中学”和“高州德明中学”两名同用,国内用名为“高州市第一中学”,海外用名为“高州德明中学”。经过80年的发展,2014年,有110多个教学班,9000多名师生员工(含附属实验中学)。

(1)通过家长学校、社区等组织,充分挖掘社会德育资源,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补充,形成合力。一是充分发挥班主任家访、电访、校讯通联络的作用;二是与城南派出所实行联防管理,派出所干警能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有力制止恶性事件的发生,对维护学校良好形象起了保障作用;三是聘任了城南派出所所长汪永新为学校法制副校长,适时参与研讨学校的德育工作,给学生上法制课,并开展长期性法纪教育。

2014年,高州一中支部共吸收27名学生和1位教师入党。积极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活动,做到有动员、有教材、有心得,党员干部能认真学习,查找存在问题并进行整改,从而提高个人思想道德素养和自律意识,增强了党组织的战斗力,党员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2014年,一中被评为高州市先进党支部,杜锡孟书记被评为高州市优秀党支部书记。

人,省专30人。

高州市第一中学领导班子名录:校长:杜锡孟(2013.12~)

副校长:蒋祖恒(2004.8~2014.10)赖力(2004.8~)

朱雪(2004.8~)李祖斌(2008.8~)黎家宇(2014.10~)

(李康益)

高州市第二中学创办于1905年3月15日,原名“茂名中学堂”,是晚清“废科举、兴学堂”时期高州城创办最早的学校之一,民国时期称茂名县三中学校;抗日战争期间为避日机轰炸,学校迁往秧地坡和新垌等地,1942年,迁回原址;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茂名县一中;1954年改名为茂名县第二中学,1958年12月更名为高州县第二中学,1968年曾搬往顿梭,1972年6月复办,1993年6月定名为高州市第二中学。1996年4月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2008年12月被定为广东省第三批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2011年8月29日高州二中实现新校整体搬迁至高州市东郊,校园占地560亩,完全按照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标准规划建设。学校先后获得“教育部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全国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广东省教育科研黄华奖”“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奖”“广东省书香校园”“广东省五四红旗团委”“广东省巾帼文明岗”“茂名市德育示范学校”“茂名市安全文明校园”“茂名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等50多项省市级以上荣誉称号。

2014年,高州二中培养了1名教师预备党员和54名优秀学生成为预备党员;有2名教师预备党员和24名学生预备党员如期转为正式党员。扎实开展“廉政文化进学校”示范学校创建活动。在茂名市“廉政文化进学校”示范学校创建活动中,创新载体,注重实效,大力营造崇尚廉洁的良好校园氛围,使廉政思想深入人心,全校教职员工在精神面貌、工作作风、执行管理制度、协作共事、依法执教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2014年,学校党支部被高州市直工委评为“先进党支部”、被高州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高州市第二中学领导班子名录:校长:赖治锋(2008.10~)副校长:钟振和(2004.4~)

叶梅青(2008.8~2014.8)夏承志(2009.8~)梁永天(2013.12~)梁任标(2014.8~)

(梁品)

高州市第三中学位于高州城区红荔路91号,学校创办于1984年7月,原为初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混合办学的一所中学。2009年市委、市人民政府根据城区教育资源配置调整需要提出了《高州三中、高州五中整合发展方案》,将高州三中重新定位为普通完全中学。校园占地面积137亩,2010年起分初中校区和高中校区,校园内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读书公园、文化长廊分区明确,布局合理。2014年,有79个教学班,在校生5100多人,学校专任教师316人,其中高级教师52人,学历达标率100%。学校先后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书香校园、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广东省德育示范学校、广东省交通安全示范学校、广东省五四红旗团委、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等。

2014年,高州三中继续狠抓“三风”建设,以德治校,依法治校,严明校纪校规。积极推进校园德育文化的建设,优化校园育人文化景观,深入各项德育、学生团体活动的开展,丰富德育工作内涵。开展培优转差,关爱三生(贫困生、学困生、潜力生)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大批学生获得了省市级的“三好学生”“宋庆龄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在地市级举行的“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文艺汇演”及各项征文、书法等竞赛中均有多批次学生获奖。此外,“广东省德育示范学校”“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广东省书香校园”“广东省交通安全示范学校”“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广东省五四红旗团委”等一项项省级荣誉称号的获得更彰显学校德育成效,学校德育品牌价值日渐凸显。良好的校园德育文化建设,吸引了市内外众多兄弟学校纷纷前来参观学习;肇庆学院、湛江师范学院分别与学校挂钩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高州三中多方举措抓基础,要质量,提效能,整合优势教育资源。教学质量有了大幅提升,中、高考成绩逐年大幅度增长,逐步成为高州教育又一崭露头角的生力军。一是以高效课堂为抓手,务实各项教学常规环节,狠抓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测试、反馈等教学环节的落实。探索和推广各种富有特色、切合实际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如“作文强制上路教学法”“穷追究理数学练习法”“活力英语教学法”“以地识理,以理析地”的“地理双向思维教学法”“系统复习与专题突破相结合、测试反馈与辅导提高相结合、高频考点与拾遗补缺相结合”的复习模式(此模式被师生称为“精准争分”教学法)等等。二是优化以研促教的良性循环为着力点,以名师引领,推动课改。学校聘请原高州一中校长杨播、龚铨兴,原高州二中副校长黄泽雨为教学教研顾问,深入课堂参与教师的公开课、推门课,引领教师们从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到课题科研全面实现突破,形成一批专、精、尖的教育教学能手,以点带面推动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高州市第三中学领导班子名录:

校长:蓝海东(2013.12~)

副校长:罗安(2003.8~)

赖俊柱(2014.8~)吴立业(2008.8~)

周彤(2006.8~2014.8)

钟建熙(2014.8~)

(吴惠华)

高州市第四中学创办于1968年秋,原名高州县环城中学,1991年曾易名为海珊中学。1996年8月改为高州市第四中学。1997年被评为茂名市一级学校,2000年晋升为广东省一级学校。2011年被评为广东省“高中教育水平优秀学校”,2012年晋升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校园占地面积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

2014年,有教学班107个,师生近一万人,在教师队伍中,高级教师143人,一级教师178人。

(2)“学校各项教学任务得以高质高效完成,有赖于高效的管理模式”。在教学管理上采取“金字塔”纵向和“同心圆”横向管理。“校长→主管教学副校长→教导处、教研室→学科组→备课组→教师”是“金字塔”纵向管理。“圆心(学生)←内圆(教师)←中圆(领导)←外圆(后勤保障)”是“同心圆”横向管理。管理纵横结合,创造周密和谐的管理环境,确保了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3)深化教学评价。新课程下的高中教学,如何调动教师积极性,客观地评价教师,是一个科学的问题,在评价中,如何使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得到准确、合理而科学的评价,既体现教学理念,又重教学效果。一是建立模块学分认定制度,根据水平性、发展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制订高州四中学分认定方案;二是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三是深化教师教学评价。通过对原有的教学评价机制进行改革,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建立新的教学评价机制,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

高州四中组织176位领导或教师参加省、市开设的培训班,组织183位教师参加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网络培训。此外,努力抓好校本培训,定期开展培训活动,通过开设校园网教改论坛,安排高级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鼓励教师自学进修,报销报读在职研究生的学费和每年举行一次“三字一话”、说课、教学技能比赛等活动,不断提高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2014年学校大力提倡科研兴校,科研促教,打造学习型和研究型教师队伍,要求教师每学年做到“五个一”: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书,研究一个教研专题,公开一节教研试验课,写一篇教研论文,作一次全面而深刻的教学反思,积极进行校本教研课题的实验与探究。在科组建设中,努力建设学习型、规范型、研究型、合作型、品牌型“五型”科组,引领教师成长。

(一)高州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在高州四中召开2014年,全市六十多所学校共聚一起,展现体育竞技水平和道德风貌,诠释“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经过十多天的角逐,高州中学获得高中组团体总分第一名,高州四中也获得高中组团体总分第三名的好成绩。

(二)林清玄到四中做励志演讲2014年,中国八大散文家之一,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先生到该校作题为《不怕人生的转弯》演讲,并为学校题词。林清玄先生从其传奇的一生,以生动的例子教育全体师生要珍惜当下的学习机会,奋发读书,才能报效国家。此活动由广东省新华书局组织开展的“书香文化进校园”活动,现场师生购买了《林清玄散文集》近4000册,林清玄先生也为师生签字留念,现场火爆。

(三)高二学科竞赛超越同类学校2014年,组织高二级同学参加高州市举行的“淦江杯”学科竞赛,成绩辉煌,九大学科平均分均居同类学校第一,各单科进入前十名的人数有89人次,远远高出同类学校总数之和。

(四)高考上重点人数居同类学校第二2014年高考成绩再次刷新历史纪录,重点线人数118人,上本科线以上人数1071人,上专科线以上人数2103人,突显“一大突破”和“六个第一”的好成绩。(1)一大突破:上重点线人数首次突破百人大关。(2)六个第一:①上重点线人数比上年增加20人,增幅20.5%,增幅名列高州市第一。②体育类上本科线20人,名列高州市第一。③艺术类上重点线16人(其中联考5人,单招11人),名列高州市第一。④语文科120分以上23人,名列高州市同类学校第一。⑤理科数学130分以上3人,名列高州市同类学校第一。⑥英语科120分以上119人,名列高州市同类学校第一。

(五)梁力佳摘2014年中考桂冠2014年,是高州四中复办初中的第一届中考学生在全体师生的努力下,中考也取得了好成绩,有99人考上高州中学,其中梁力佳摘中考状元,各单科成绩平均分居高州市第一,有91人次获得满分,英语

科有2人满分,是茂名地区唯一获得此成绩的学校。

高州市第四中学领导班子名录:校长:黄钜光(2008.8~)副校长:陈济华(2001.8~)

梁任标(2004.8~2014.8)罗海珍(2004.8~)龚明智(2009.8~)

(冯凯旋)

高州市第五中学原名高州市教工子弟学校,创办于1988年,1995年更名为高州市第五中学,2001年7月与高州市教师进修学校合并办学,2002年经广东省教育厅批准在高州市教师进修学校成立高州市职业技术学校。至此,学校三校合一(高州市教师进修学校、高州市第五中学、高州市职业技术学校),集教师学历进修及继续教育、普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多种办学功能。2009年7月市教师进修学校搬离,高州五中、高州市职业技术学校举办职业高中。学校位于城区府前南路,北靠挂榜岭(森林公园),南接高水公路,东临高州中学,占地110多亩,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2014年有教学班45个,在校学生2480人,教职员工147人,其中研究生学历8人,中高级职称教师123人,“双师型”教师43人,具有技师技能证书教师18人。

2014年,高州五中获得省市等各级荣誉三十项,毕业生参加“3+证书”、高考上线率和录取率均达90%,毕业生就业率达96%。

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在全体教职员工中深入开展“铸师魂、养师德、树师表”活动,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积极搞好各项教师培训,努力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每学年从高等院校招录优秀大学毕业生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由此,形成了一支师德高、作风良、业务精、能力强的优秀师资队伍。

坚持德育为先,以德育人的优良传统,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国防教育、环境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了校长直接领导,政教处主抓,年级主任分管,班主任负责,团委、学生会密切配合的德育工作体系。学校充分发挥团委、学生会及学生社团的重要作用,先后成立了文明志愿者服务站、金榜文学社、校园广播站、学生记者站、学生心理协会等学生组织,让学生自主教育、自主管理、自主发展。

高州第五中学领导班子名录:校长:陈文友(2009.8~)副校长:梁荣(2007.8~)

苏辉(2008.8~)吴祖贤(2009.8~)谢海光(2009.8~)

(李彪)

高州市第六中学创办于1987年秋,是市教育局属下的一间公办初级中学,2009年秋季起,以外来工子女及高州市非城区户口外出务工人员的子女为主要招生对象。学校创办初期学生只有122人,2014年有21个教学班,学生872人,教职工83人,其中高级教师16人,一级教师55人,硕士研究生2人,专任教师本科学历达标率100%。

校区功能场室齐全,配置了广播室、图书室、阅览室、电脑室、语音室、心理咨询室、舞蹈室、器乐室和理化生史地等各学科的实验室20多间;有标准的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排球场。学校设施设备现代化,所有教室都配备了语音系统和有线电视。师生餐厅宽敞、干净,学生宿舍舒适、卫生;教室、宿舍的梯间和学校主要出入口使用闭路电视监控。

高州六中勇于开拓创新的学校领导班子,以“创特色名校”为动力,积极开展“创一流校风,争当排头兵”和“创优争先”等活动,扎实推进学校品牌建设,学校的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初步彰显了学校办学特色。2014年学校继续开设特色专业——幼儿师范教育专业,为幼儿园提供强大的师资后盾。同时注重校本教育,编写校本教材并列入学校课程,开展常规教育活动。学校将校本教材《安全伴我行,幸福千万家》和《中学生心理健康》列入学校日常课程,每周各安排1节。

搭建平台,强化培训学习,打造一流教师队伍。(1)加强学习,打造“创新型”领导团队。加强班子作风建设,提高领导行政素质和综合管理能力。(2)师德建设常规化。(3)实施教师岗位责任制。建立教师工作质量评价制度和教师个人档案,不断完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4)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5)注重教师技能培训和专业发展。(6)正确引导,重视专业发展。学校推出“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名教师”等的系列考核评比措施,让教师在专业化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宽,越来越有成就感和自豪感。(7)关心教师生活,尊重教师劳动,逐步提高教师待遇。学校一系列“人文关怀”的措施和做法,极大地增强了教师与学校同命运的决心,确保了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学校的稳步发展。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成绩卓著,先后有81人次被评为学校“先进班主任”“先进教师”“师德标兵”;8人被评为市“优秀校长”“先进班主任”“先进教师”。

高州第六中学领导班子名录:校长:梁伯光(2009.8~)

副校长:程衍(2003.6~)

江海辉(2002.6~)冯章(2009.8~)

(冯章)

高州市第七中学位于城区谢观路138号,创办于1983年秋季,原名高州县环城区中学,校址在康垌农场,1984年秋季学校从康垌农场搬迁至现址。1993年高州撤县设市后用现名,2006年开始招收普通高中学生,2007年升格为副科级完全中学,2009年被评为茂名市一级学校。2014年,有53个教学班,3600多名学生,275名教职工。

高州七中注重与周边群众的和谐关系,教育创强工作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顺利开展。江可伯先生更是捐资200万元人民币支持高州七中教育创强工作。高州七中利用暑假学生离校的有利时机,完成了教学楼、宿舍楼的修缮工作,做好了教学楼前广场的硬底化,新建教学楼和宿舍楼顺利封顶。七中在教育创强中,创新思维,利用有限空间,建造两层学校停车场,为师生创设良好的高品位、上档次的校园环境。

高州七中以党建工作引领师德师风建设。结合2014年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纪律教育月活动、师德师风教育月活动,将党建工作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以党建促进师德师风建设,以党的标准做好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为了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修订完善了《师德师风考核制度》《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制度》等规章制度。重点突出自身的师德表现、个人修养、敬业精神、爱生态度、业务水平等。高州七中开展各项评优活动,并长期组织教师开展各项竞赛活动和培养教师参加各级竞赛活动,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高州市第八届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就有12人获奖。有77位教师获县市级以上荣誉,廖清平等9位教师获省级荣誉。

高州七中后勤部门将服务师生、服务教学、服务学校发展的思想贯穿于整个后勤工作中,自觉强化服务意识,通力协作,做到工作勤、质量好,确保了学校中心工作的顺利展开。

(一)加强领导,规范行为(1)建立后勤体系,确保服务到位。学校有一名专职副校长分管后勤工作,后勤服务工作体系完善,保障有力。学生食堂实行信息化管理,既减轻了学校的后勤负担,又改善了学生的膳食水平。(2)执行收费标准,规范收费行为。严格按照上级有关部门文件公示收费,严格执行上级制定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杜绝乱收费现象。

高州市第七中学领导班子名录:校长:赖德光(2009.8~)

副校长:赖俊柱(2005.5~2014.8)梁殷盛(2009.8~)蓝兴湖(2008.4~)钟永升(2008.9~)

(谭浩明)

高州市第八中学坐落观山脚下,鉴水之滨,位于市河西路,靠近省汽车总站,毗邻高州师范学院,位居高州宝光工业园中心。是高州市一级学校,高州市美丽校园,茂名市首批德育示范学校,是城区较具发展空间和潜力的学校。校园面积80多亩,总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达60%。2014年学校有18个教学班,学生800多人,教职工70多人。2014年,高州市第八中学中考成绩突出:考上高州中学8人,上一、二、四中52人,上五年制大专班23人,实现了低进高出目标。竞赛成绩优秀:初三级5人参加2014全国应用物理知识竞赛,1人获一等奖,2人获二等奖;有5人被评为茂名市中学优秀学生,1人被评为第七届“高州市百佳学生”。获得“茂名市德育示范学校”“茂名市安全文明校园”“高州市文明单位”“高州市安全文明校园”“高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高州市第四届德育创新奖”“高州市安全校园”等荣誉称号。

2014年,高州八中继续加大了校园建设步伐,新建成200米环形运动场和2个标准篮球场,1个标准羽毛球场,2000平方米水帘降温式学生饭堂,两个绿化小区,使学校布局更加合理。

高州八中有70多位教师,大部分教师是农村中学教学骨干通过教局考试进入八中。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其中研究生学历1人,本科62人,中高级教师62人,省市级优秀教师20人,获市级以上奖励300多人次,其中2014年2人被评为高州市优秀教师,3人被评为高州优秀班主任,2人被评为高州市百佳班主任,5人被评为高州市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2014年有32篇教师教育教学论文获市级以上奖励。

2014年,高州八中安全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和谐

发展和安全发展的观念。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紧紧围绕创建“和谐校园”的目标,以“平安校园”“和谐校园”“法制校园”的创建和巩固为契机,以校舍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消防安全、防溺水安全、上下楼梯安全、学生假期安全、教育教学安全和学生心理安全为重点,遵循“积极预防、科学管理、全员参与、各负其责”的方针,牢固树立“居安思危、警钟长鸣、常抓不懈”的思想,坚持“重在规范制度管理,严在良好行为养成,贵在督促检查到位,实在隐患整治彻底”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进“一岗双责”,进一步增强师生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健全安全工作各项制度,强化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大力拓展安全知识宣传教育面,建立健全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消除安全隐患,为全校师生创设良好的文明育人环境和校园安全环境,促进学校安全工作步入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努力保障学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学校评为“高州市中小学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在高州中学召开全市安全工作会议上交流了经验。

高州市第八中学领导班子名录:校长:罗明(2009.8~)副校长:刘标(2004.8~)

许文波(2004.8~)梁伯群(2009.8~)

(刘标)

高州市科学技术局(1997年12月由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改称为市科学技术局)是高州市人民政府负责科技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自成立以来,一直独立建制。高州市科学技术局是2002年高州市机构改革保留的行政部门之一,核定行政编制12名,事业编制2名,其中局长1名,副局长2名。市科学技术局下设办公室、科技发展计划股、科技管理股。2014年,市科技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科技部门的精心指导下,以科技创新为主线,以实施科技计划项目为抓手,强化科技服务,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对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4年,市科学技术局组织申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3项,茂名市重大科技计划项目18项,茂名市科技计划立项项目122项。

2014年,高州市全面铺开城区LED路灯改造工作,市区主要街道的公共照明路灯已全部改造为LED灯,在茂名各市(县)、区中率先完成LED灯改造任务。现正对乡镇路灯进行规划改造,高州市的LED改造工作经验被茂名市向各县、区推广。

一是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协调企业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院校的合作,建立研发机构,增强企业自主开发新产品能力。二是注重科技宣传。利用科技进步活动月、知识产权宣传月等活动,市科技部门聘请农业、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专家深入企业和农村,广泛开展科技惠农服务和科普知识宣传等活动。2014年共发放科普宣传资料3000余份,赠送科技书刊2000多册,举办科技知识讲座10多场(次),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申请茂名市科技成果鉴定21项,获得茂名市科技进步奖8项,在茂名市各市(区)中名列前茅。

2014年,市科学技术局克服困难,多方筹集资金,大力支持“扶贫双到”帮扶村东岸镇方垌村,共投入资金5万无,帮扶困难户发展生产。

高州市科技局领导班子名录:

局长:冯振宇(2008.8~2014.10)

副局长:冯文锋(1999.5~)徐小蓉(2004.1~)

(梁官旺)

高州市科学技术协会是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的群众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科学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主要职责是:(1)贯彻执行党和政府有关科技工作的方针、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协助政府制定科普工作规划,并结合实际组织实施《科普法》。(2)开展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思想,促进学科发展。(3)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方法,推广先进技术,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4)开展继续教育和技术培训工作,进行技术咨询服务,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5)对所属自然科学学会(协会、研究会)进行业务主管,对各镇(街道)科协、厂矿科协进行业务指导。(6)开展科学论证,提出政策建议;接受委托承担科技项目评估、成果鉴定等任务。(7)开展国际、港澳各地区的民间科技交流与合作,加强同国内外科技团体和科技工作者的友好往来。(8)表彰奖励优秀科技工作者,弘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尚。(9)反映科技工作者的呼声和要求,维护科技工作者及团结的合法权益;组织科学技术工作者参与科学技术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国家事务的政治协商、科学决策、民主监督工作。

2014年,全市各级科协以宣传贯彻《纲要》为主线,以普及《纲要》目标任务为内容,以“全国科技周”“全国科普日”“省科技进步活动月”等活动为载体,不断增强公众科普意识,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全年市科协共举办科普图片展览10场次,科普讲座12场次,科普集市8场次,技术培训38场次,发放各类科普资料3万份(册)。

市科协积极实施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行动,深入开展科普进街道、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利用科普大篷车和社区科普长廊等活动形式和阵地,结合主题活动,大力宣传科普知识,倡导科学生活方式。2014年,组织社区科普影视活动6场次,主题科普活动6场次,派发《预防狂犬病》《健康与养生》《预防艾滋病科学知识》《核辐射科学知识》等宣传资料2.5万份。

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是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市科协以配合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青少年科技素质为重点,加强与教育部门合作,利用社会资源,大力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通过“科普进校园”活动和建设校园科普画廊等形式,在广大青少年学生中“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2014年,市科协在城乡中小学共举办各类“科普大篷车进校园”主题活动4场次,展示了科普仪器60余件,展出科普展板200余幅,派发宣传资料1万余份。同时,市科协还积极组织中学生参加茂名市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茂名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各项竞赛活动,取得了优异成绩,连年各获奖人数均在茂名市各县(市)区名列前茅。

高州市科学技术协会领导班子名录:主席:张晓寅(2008.10~)副主席:肖洪发(2005.10~)

THE END
1.岭南美术出版社家常菜谱和家庭小炒500款哪个好对比区别参数对比苏宁易购为您提供岭南美术出版社家常菜谱和家庭小炒500款参数对比,让您了解岭南美术出版社家常菜谱和家庭小炒500款哪个好,让您选择更喜欢的商品。更多商品对比区别,请到苏宁易购!https://www.suning.com/prdCom/0070069144-101970539_0070071310-101651420_0-0_0-0.html
2.我想要几份广东小炒的菜谱?好易嗟,我教你,凉拌黄瓜,加超多辣椒就VERY GOOD拉.呵呵 https://wenwen.soso.com/z/q110870919.htm
3.家庭聚餐来了“胜记”,温暖广东人心的32年老字号?太多好吃美味啦!随便点,都不会踩雷!另外小炒皇、鱼腐竹胜瓜也不错哦!推荐! ?♀?服务:也太贴心了,广东人特有的细致!王经理和熊部长真的非常Nice,无微不至,非常有亲切感,令人心情愉悦!开餐有免费的猪红汤,结束有暖胃的红豆沙糖水,仪式感拉满! https://www.dianping.com/discovery/694314884
4.十大好吃的粤菜家常菜广东人爱吃的家常菜谱广东家常小炒粤菜即广东菜,包含广府菜、潮汕菜、客家菜。粤菜作为是中国四大菜系、八大菜系之一,相对而言做法比较复杂,追求精细。对于广东人来说,他们最爱吃的家常菜肴,除了大家熟知的广式清蒸鱼、梅菜扣肉、蒜蓉粉丝蒸扇贝、蚝油生菜、白灼虾外,还有酿豆腐、豉汁蒸排骨、咸鱼茄子煲等等。下面MAIgoo美食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下最受欢https://www.maigoo.com/top/421291.html
5.50道家常小炒菜,广东餐桌离不开的菜有了,收藏起来,做饭没烦恼五花肉炒豆角 青椒炒香菇 青椒炒鸡蛋 菠菜炒香菇 腊肠藕丁 香椿炒鸡蛋 清炒四季豆 小炒菜最常见的做法,便是肉和菜一起搭配,好吃不油腻。 大家好! 我是我家厨艺大当家。 自从去年失业在家后,开始当家庭煮夫。 负责一日三餐,照顾两个娃的生活起居。https://www.360doc.cn/article/55773589_1128553530.html
6.(粤菜即广东菜)十大好吃的粤菜家常菜广东人爱吃的家常菜谱荷塘小炒是一道绝佳的清肺菜肴,用莲藕、木耳、荷兰豆、胡萝卜等蔬菜做搭配,不仅色泽美观清雅,营养也很丰富,是夏日广东人爱吃的家常菜之一。这道即养眼又美味的传统粤菜小炒,做法很简单,口感比较清淡,大人和小孩都很适合吃,也非常适合在炎炎夏日受暑热困扰导致胃口变差的人士食用。 http://www.zhuoyunkang.com/news/show-48065.html
7.《最正广东菜大全585款广东三大菜系家常菜蒸煮炆焗煲仔镬仔小炒当当网图书频道在线销售正版《最正广东菜大全 585款广东三大菜系家常菜蒸煮炆焗煲仔镬仔小炒扒扣煎炸汤羹 广东入门菜谱粤菜厨师用书 广东科技》,作者:梁慧仪,出版社:广东科技出版社。最新《最正广东菜大全 585款广东三大菜系家常菜蒸煮炆焗煲仔镬仔小炒扒扣煎炸汤羹 广http://product.dangdang.com/23511253.html
8.广东惠州企业招聘需求公司地址:广东省惠州市仲恺高新区和畅六路(西)28号 2、TCL王牌电器(惠州)有限公司 TCL 王牌电器(惠州)有限公司位于广东省惠州市仲恺高新技术开发区惠风四路 78 号 TCL 液晶产业园, 现有员工 7000 多人,有先进的彩电生产设备,产品主要有 TCL 品牌 LCD、LED 彩色电视机。2019 年,TCL 电视全球出货量位居全球第http://ww2.nyggjy.cn/web/guest/detail?articleid=4093
9.南方小炒菜谱大全回味家常的香辣风味在中国各个地方,尤其是在广东、福建等地,小炒一直都是家庭餐桌上的经典菜品。在这里,小并不意味着量,而是指的是烹饪方式——快速煎炒,使得食材保持原有的鲜嫩和色泽。这种烹饪方法简洁直接,让人一看便知,即使对厨艺初学者也很容易掌握。 二、为什么要使用“南方小炒”这个词? https://www.q6ozdaf8mj.cn/xiao-chi/109943.html
10.盛可以父亲原本就像一个遥远的符号,一个概念,一个称谓,一个背景,在过去屈指可数的与钱有关的来电中,我被打造成家庭支柱。你知道我有哥哥姐姐,他们全部怪罪父亲导致了他们叵测的命运,他们心中的怨恨远比我更深更具体。如今他们仍是贫地的野草并且越长越矮。我以前跟你讲过他们的事,不想再次唠叨——这不是我给你写信http://www.gdzuoxie.com/v/2020/12/14060.html
11.广东省肇庆市政府原党组成员副市长叶锐严重违纪违法被“双开”文章名称:《广东省肇庆市政府原党组成员、副市长叶锐严重违纪违法被“双开”》文章链接:http://m.runchengguanli.cn/html/162598.html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分享到 administerhttp://m.runchengguanli.cn/html/162598.html
12.广东特色文化范文6篇(全文)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文化建设成绩斐然。2002年省委九届二次全会作出建设文化大省的重大决策部署以来,全省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快速协调发展的新时期。特别是2009年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建设文化强省的新目标新任务,部署实施了“七大工程”,标志着广东https://www.99xueshu.com/w/file48sihg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