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女娲来到波光粼粼的湖边,看见自己的身影在湖水中摇曳,她忽然灵机一动:为什么不创造一些和我一样有智慧有灵性的生物来呢
于是,她伸出手,抓起水边一团湿润的泥土,按照自己的模样,捏出一个个非常有趣的小东西,又突发奇想地为他们加上了与双臂相配的双腿。小东西一着了地,立刻活蹦乱跳地嬉闹起来,围着她大声欢呼:“妈妈!妈妈!”女娲内心充满了甜蜜与喜悦,并给他们取名为“人”。
女娲不停地捏啊揉啊,累了就靠着大树休息一会儿,渴了就喝一捧清澈的湖水。她一年到头不停地做,直到冬至那天,天气异常寒冷,黄土人的耳朵总被冻掉。她就在一个个黄土人的耳朵上都穿个小孔,用一条线通过,一头打个结扎住,一头塞进黄土人的嘴里,让黄土人咬住,这才保牢小人儿的耳朵没被冻掉。
女娲环顾四周,看到自己先前捏出的小人儿,有的在水边手舞足蹈,有的在草丛中嬉戏玩耍,有的在山顶沐浴阳光……“还有多久才能让这些小生命遍布世界的每个角落我这样的捏法实在是太慢了”。女娲心想。
突然,女娲看见山崖上有一根长长的紫藤,“有办法了!”于是,女娲拔下紫藤,蘸足了泥浆,用力一挥,紫藤上的泥浆,星星点点地溅在了地上,纷纷变成了可爱的小人。
女娲为了让人类能够不断地繁衍生息,又把他们分为了男人和女人。为此人类绵延了一代又一代,数量不断地增长起来。
而到了冬至,冬天最寒冷的那一天,人们也不忘做耳朵形的带馅食物吃,意思是让女娲做的黄土人咬住带线(馅)的耳朵,以免被冻掉。人们还给这种食物取了名字叫饺子。
这样冬至节吃饺子的习俗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冬至吃饺子的原因
据说,饺子早在三国的时候就有了,不过那会的饺子跟现在的馄饨差不多,煮熟以后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直到唐代以后,饺子才变得和现在一样。
传说冬至吃饺子缘起于东汉医圣张仲景,据说在冬天张仲景看到百姓因寒冷冻坏了耳朵,故把御寒的药物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的物体,起名“娇耳”,在冬至那天煮熟让人们连汤吃下,保护耳朵。
时至今日,人们把包饺子的习俗沿袭了下来。每到冬至日,人们就模仿张仲景做“娇耳”煮食并和热汤,积久成俗,“娇耳”传久生变,又有了“饺子”、“扁食”、“水饺子”、“水点心”等地方性名称。冬至日吃饺子的习俗就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
饺子馅料的选择和寓意有着直接关系,最常见的韭菜馅预示着久财之意。最为常见的白菜肉馅即百财之意。香菇最有养生功效,将其包进饺子馅里寓意着鼓财之意,鼓即高起,凸出,香菇的形状如同向上的箭头,饱鼓之意,谓之鼓财。最后还有最近兴起的酸菜馅,据说有算财之意。而芹菜馅则为勤财之意,勤即经常,频繁的源源不断,谓之勤财。
冬至饺子吃肉的还是素的
主要看个人口味,可以吃肉饺子,也可以吃素饺子,都是可以的,一般没有什么讲究和要求。
冬至吃饺子有什么寓意
人们在冬至吃饺子,除了健康营养的意义外,当然还有讨彩头的意义:
韭菜饺子,韭菜谐音“久财”,韭菜饺子所以叫“久财饺子”,有祈求长久物质财富的意思,也有为永恒祝福的意思,希望人类的美好寓意长久。包心菜饺子,我们不得不想到“百菜”的意思。冬至之际,一碗滋补养胃的饺子是“养心养心”的一天。
芹菜是“勤财”的谐音。因此,芹菜饺子被称为“勤财饺子”。它有祈求物质财富的意义,也是勤劳务实的福气。牛肉饺子,顾名思义,象征着吃饱了牛肉。寒冬吃一碗牛肉饺子,能使身体充满活力,滋补脾胃。羊肉饺子滋补身心,温脾胃。冬至吃点羊肉饺子,一定会让你的身体从手到脚都充满力量~
冬至包饺子的做法
2、最细致的方法:先把肉切碎,加入各种调味料,再把蔬菜切碎。切菜时不要放盐,以免更多的水渗出来。将切碎的蔬菜加入肉馅中,边搅拌边加入,直到肉和蔬菜的比例合适为止。这样做的饺子不会失去营养,也不会流汤。
3、最方便的方法是:将馅料搅拌冷冻,然后饺子、肉汤、蔬菜汤形成凝固状态,不易流出。
4、最有营养的方法:在饺子馅里加一个鸡蛋,这样煮饺子的时候,蛋白质就会凝固,减少饺子汤。
5、最美的方法:用榨菜汁和面条,卷饺子皮,不仅不浪费营养,饺子也很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