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餐饮浪费,党员要走前头作表率。
8月22日,湖北省委组织部向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致公开信,省委直属机关工委向省直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发出倡议书,呼吁珍惜每一餐饭,节约每一粒粮,守护餐桌上的文明。
落实得怎样?8月24日中午,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分兵9路赴省直各机关食堂采访。
省委大院机关食堂,自备饭盒打包
省委大院机关食堂:自带饭盒,适量取餐
在二楼就餐大厅进门处和取餐窗口前,“适量取餐,杜绝浪费”提示牌映入眼帘,十分醒目。
前来就餐的机关干部整齐列队,每个人手里都拿着自备的饭盒。原来根据疫情常态化防控需要,省委大院机关食堂目前没有开放堂食,大家买好饭菜后用饭盒带回办公室用餐。
屠玮取了清炒冬瓜、红烧猪血两小碟菜和一份炒花饭,然后用饭盒打包好,一共花了11元。
“自带饭盒,方便吃多少,打多少。中午如果吃不完,晚上下班还可以带回家热热再吃。”屠玮说。
“由于节约用餐带来的需求减少,食堂每天食材采购量比以往减少了约两成。”指着墙上的“我光盘,我光荣,我倡议,我行动”宣传栏,食堂负责人欧阳葳介绍,为了从源头杜绝浪费,食堂每天早上根据前一天消费情况采购食材,尽量减少储存,防止食材变质;相应减少了供应菜品的分量;对食材边角余料充分利用,将以往丢掉的萝卜皮做成凉菜。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张进)
省政协机关食堂,抬眼可见“光盘行动”宣传画
省政协机关食堂:馒头做小了,油条切短了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来到省政协机关食堂时,自助取餐台后,6名服务员正在打菜摆菜。按规定,八个小碗菜荤素各半,米饭大份150克、小份90克,稀饭、馒头不定时供应,保证有汤。就餐人员刷卡后,按八选四进行自取。
华工后勤集团省政协机关食堂经理吴明志介绍,食堂供应早餐和中餐,每天就餐人员160人左右。
抬眼望去,食堂左右墙上,各有3幅“我承诺,说到做到”宣传画。
就餐人员沿左边走到一米线、取餐具处,“光盘行动从我做起”“自主择餐推广分餐”“吃多少取多少不够再添加”依次伴行。取餐后,“浪费可耻节约为荣”“注意膳食拒绝暴食”“粒粒不易不倒不弃”伴随着进餐过程,直至离开食堂。
食堂专职监督员于学亮说,8月13日开始设计这一组宣传画,依照《人民日报》拒绝餐饮浪费“36字承诺”,结合单位特点进行了修改,于8月16日上墙。
宋士琼刷过卡后,取了小份饭,拿了芋头、豆角茄子、番茄炒蛋3份小碗菜,一小碗绿豆汤。
宋士琼见记者在四处张望,笑着解释说:“大家都很注意节俭用餐、杜绝浪费。拿多了吃不完,会很不好意思的。”
食堂中部顶上的灯亮着,两边没有开灯,也很敞亮。
就餐过程中,一批批机关干部职工戴着口罩进来,根据自己的饭量打餐,单排坐下吃饭,少交流,吃完把盘子送到回收处。
省政协成立了工作专班,对食堂等行政后勤事务进行民主监督管理。譬如,有个别同志就餐有剩余,专班人员会及时上前提醒。吴明志很高兴,表示“工作好做多了”。
于学亮说:“‘我承诺,说到做到’,大家基本做到了,有些同志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其中一条合理化建议是:早餐馒头能不能做小点?油条切段能不能再短点?
吴明志表示,这些建议已经采纳。大家的节约意识不断增强,每天的厨余垃圾很少超过5公斤。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张辉)
省直机关茶港食堂,盛饭的分量有所区别
省直机关茶港食堂:盒饭饭量自主选择
在省直机关茶港食堂取餐窗口,“厉行节俭防止浪费珍爱粮食光盘行动”提示牌十分醒目;每张餐桌前,一低头就能看到“节约养德,不剩饭,不剩菜”温馨提示牌;餐具回收处,印有“提倡节约、拒绝浪费”的宣传标语。
因疫情防控的需要,今年该食堂只推出了盒饭和炒菜。
据介绍,该食堂中午一般有300到400人就餐,多数人打包带走,少数人在食堂进餐。
记者看到,就餐者中,基本上都做到了“光盘”。正在食堂就餐的两位年轻男士,仅点了两个炒菜,吃得一干二净。
用餐人员陆续就餐完毕,记者在饭菜回收处发现,只剩下一点汤汤水水。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黄璐)
省直机关三食堂,大多选择打包带走
省直机关第三食堂:部分就餐者不习惯盒饭
在省直机关第三食堂探访,发现大部分人都能“光盘”,极个别有剩余。
“买盒饭之前不知道里面有什么菜,喜不喜欢吃完全看运气。”一位就餐者回答剩菜的主要原因是,盒饭搭配固定,不能自选,部分蔬菜不喜欢吃。
应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食堂自复工后,就餐方式就从小碗菜改为盒饭,一直延续至今。
一位就餐的退休干部介绍,自从改为盒饭形式以后,菜品选择较少,盒饭菜少饭多,有小部分人吃不完。
食堂就餐人群主要是附近工作或退休人员,食堂就餐共有15、20、30、40四种套餐形式,套餐内包含4菜一汤。
该食堂对外开放,还可以单独炒菜。根据服务员及就餐群众介绍,选择小炒的以家庭就餐和同事聚会居多,通常都是吃多少点多少,极少有浪费现象。
现场看到,食堂最近暂未进行节约粮食宣传,除某些桌面有年代久远的光盘行动的贴纸外,并未额外提醒节约事项。
食堂工作人员介绍,因改为盒饭形式,中午就餐堂食人数不多,大多选择打包带走,相比疫情前就餐残余较少。
(实习生金凌云)
省委统战部机关食堂,随处可见“光盘”宣传语
省委统战部机关食堂:小碗菜,按需取餐
省委统战部机关食堂,陆续有人前来就餐,大家有序排队,按需取餐。取餐区域的显眼处,立着一块“节约粮食、浪费可耻”的提示牌。
记者看到,青豆炒肉丁、烧茄子、手撕包菜、汤等菜品都是小份,由用餐人员自由取食。
“丰俭由人,都是小碗菜,避免浪费。”食堂经理王春玲告诉记者,每天大约200人左右用餐,食堂二楼提供接待餐,四菜一汤一个酸奶,菜品多一点,但每样菜的量更少。
“还不太饿,米饭给我打半份就够了。”一位取餐的女士请师傅少打点米饭。
“食堂菜品丰富,但大家都吃多少拿多少,不够再去拿。”正在取餐的省台办党员干部程亮说。
“拒绝铺张、餐餐光盘”“珍惜粮食、杜绝浪费”“锅清碗清盘清,是对食物的尊重,更是对劳动者的尊重”“吃得刚刚好,才是最大的口福”……食堂里,随处可见倡导“光盘”的宣传语。
“这些标语一直都有,张贴在显眼处,可以提醒大家按需取餐,不要浪费。”王春玲说,食堂工作人员每天也会提醒监督。
“我们会提前统计中午用餐人数,从源头控制,杜绝浪费。”王春玲说,每天下午,省委统战部各处室都会将第二天外出人数告知食堂,食堂按需准备食材,并实时根据进餐情况调整菜品供应量。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许旷通讯员杨卫东)
省法院食堂,午餐不提供堂食
省法院机关食堂:仅提供盒饭“光盘”占多数
记者来到省法院机关食堂,取餐处已排起了长队。
为做好疫情防控,减少人员聚集,该食堂午餐不提供堂食。员工可自带餐具打包或自取食堂准备好的盒饭。
该食堂每天大概有400余人用餐,每顿饭提供两荤两素共4个菜。从8月24日起,为了满足职工不同的口味需求,还新推出了盖浇饭。
“周一是香菇烧土鸡、红烧鱼块、炒千张和大白菜,我不太喜欢吃这种做法的鸡和鱼,就买了盖浇饭。”省法院宣传处梅瑰说,更多的选择进一步减少了浪费。此前只有套餐时,她只能把不喜欢吃的菜扔进垃圾桶。
套餐的菜品虽然定量提供,但米饭分大份和小份两种,还可根据个人饭量请工作人员增加或减少分量。这样的分配,让职工既能吃饱,也不会造成浪费。
“每天在食堂用餐的人数基本固定,但略有浮动,如果去晚了可能就没了。”梅瑰介绍,食堂为避免浪费,每餐都按照最低用餐人数准备。
为收集厨余垃圾,每个办公室都准备了专门的垃圾桶。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杨康)
省检察院食堂,专门设立监督员提醒“光盘”
省检察院机关食堂:用餐提前报备,有监督员现场巡查
在省检察院三楼的机关食堂里,就餐的人并不多。
食堂负责人杨玉泉说,食堂鼓励大家将饭菜打走吃,在食堂里吃饭的,基本控制在70人左右,多了就不让进。
食堂采取打菜制,中午这顿有5-6个菜,供大家选择。记者看到,大部分人选择的都是一荤一素一碗饭。一名干警说,一两个菜,吃饱就行,不会有什么浪费。
在不多的就餐人群中,还有一名工作人员来回巡视。杨玉泉说,这是专门设立的监督员,发现有人浪费就现场进行教育,“半年来已经现场批评教育了30多人。”
除了设立监督员之外,他们还采取了报备制度。以检察院机关各处室为单位,头天下午4点前,报备第二天的用餐人数。
“根据人数买菜,将浪费消灭在源头。”杨玉泉找出记录本,如数家珍,“上周四209人用餐,上周五216人。周末我们不提供午餐,今天周一人多点,223人。”
另一个突出特色是“菜不做完”。杨玉泉带着记者来到后厨,这里还有一些未加工的肉和菜。
“这些本来是中午要做出来的。”杨玉泉说,但为了避免有些报备的人员临时不来,导致浪费,食堂每顿只将原料的九成做成成品,“如果不够,我们临时采取小锅快炒的办法,将剩下的原料加工出来,不会耽误大家吃饭。”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陈鹏通讯员段军霞)
省司法厅食堂,小碗菜供选用
省司法厅食堂:自带饭盒节约又环保
“少打点饭,多了吃不完。”“用我的碗装,少用一次性饭盒,节约一点是一点。”在省司法厅食堂,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屡屡听到这样的对话。
省司法厅机关服务中心主任刘先成还没来得及吃饭,正忙着和印务公司联系。下午,他就能拿到定制的“餐餐光盘”“科学点餐”等宣传标语,准备张贴在食堂和厅机关各处。
刘先成介绍,由于疫情防控所需,省司法厅食堂目前还未恢复堂食。到了饭点,职工们会按照楼层分时分批到食堂打饭。食堂为大家提供一次性饭盒,但职工们大多自觉选择从家里自带饭盒,既节约又环保。
食堂每天准备这么多饭菜,会不会吃不完?
“食堂会精准把控食物定量标准、食材采购、食品制作等每一道工作环节,根据就餐人数预估计划食材采购量。同时,食堂还会对边角食材进行切配再利用,从源头杜绝浪费。”刘先成说。
在食堂餐厨垃圾投放处,记者看到,垃圾桶内几乎没有剩饭剩菜,只有少量使用过的一次性餐具等垃圾。
刘先成表示,该中心将加强对浪费行为的监督,每日对餐厨垃圾桶、厨房垃圾桶等进行常态化检查。发现剩余垃圾过多的,对当事人提出劝告,并要求其整改;整改认识不到位的,还要对其进行批评教育。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曾雅青)
省总工会食堂,选餐区菜空盘了才加菜
省总工会食堂:从大锅变为小锅炒菜
“食堂从大锅变为小锅炒菜,做到少量多次出菜,避免菜品大量剩余,从源头杜绝浪费。”记者在省总工会机关食堂看到,职工排起长队,选餐区的七个菜格中,红烧鱼块、千张肉丝两格菜式已经见底。
省总工会分管食堂负责人李照介绍,疫情以来,食堂采用分批分时进餐模式,食堂师傅可根据前来用餐的人数灵活出菜,看到选餐区菜空盘时,才会提醒厨房按需下菜。
记者看到,大约7、8分钟后,后厨又重新添入近半盒刚炒好的番茄鸡蛋。
为了减少浪费,食堂提倡按需打饭,将米饭改为自选,“这几天天气凉快了,早上没吃完的白米粥会经过保温留至中午供食。”李照介绍,食堂提供早、中两餐,每天有近120名职工进餐。早餐主要为包子、馒头和粥,中餐一般是七种菜品,在自选主食区,选择盛粥的职工也不少。
“我们这一代是过过苦日子的,深知粮食的珍贵,一直都很节约。”听说记者采访,前来就餐的省总工会副主席张方胜主动介绍情况,他向记者展示,三菜一汤他吃得干干净净。
在餐厨垃圾回收区,记者看到除了一些汤水,餐盒内基本上都比较干净。负责收拾的唐阿姨看到记者拍照,凑过来搭话,“确实有变化!以前一天至少可以收2桶泔水,现在就不到半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