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披华服、喜扇遮面,在全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中,10对新人身着不同时期的婚服,依次完成却扇礼、牵巾礼、撒花礼、交拜礼、合卺礼、结发礼、执手礼等极具代表性的传统婚礼仪式,生动呈现了传统婚俗礼仪的古朴与庄重……
5月18日,武汉市紫阳公园里一场甜蜜的“黄鹤喜缘紫荷相约”楚韵国风集体婚礼集体颁证仪式浪漫来袭。
一个值得珍藏一辈子的珍贵回忆
“凤冠霞帔一穿到身上,整个人都庄重起来了”,参与集体婚礼的新娘郭迪雅非常认可这种婚礼形式,在风光秀美的紫阳湖畔,穿着隆重的礼服,遵循楚韵婚礼仪式与爱人共结连理,让她有种“穿越”的感觉,“太酷了,这场特别的婚礼是我一辈子珍贵的回忆。”
“和美武昌红”婚姻家庭文化节已成功举办第三届。举办楚韵国风集体婚礼是武昌区深入推进婚俗改革试点,全力打造全省婚俗文化服务高地的一个缩影。
自2022年以两江四岸灯光秀拉开首届“和美武昌红”婚姻家庭文化节的序幕以来,三年间,武昌区紧紧围绕婚姻家庭全生命周期服务,大力弘扬文明婚姻新风尚,不断回应美好婚姻新期待,切实提升婚姻服务新成色,持续推进婚姻家庭文化服务走进千家万户。
依托武昌古城倚山拥湖临江的文旅优势,武昌区婚姻登记处建设“黄鹤喜缘紫荷相约”紫阳公园颁证点、“长江见证山水相依”中华路江畔颁证点、“昙华为媒凤凰相守”昙华林凤凰山颁证点,培育文明向上的婚俗文明,传递古城幸福文化。
一份亲手拓印独一无二的婚书
当天,紫阳婚俗文化主题公园正式开园。
立足“契”文化、“家”文化、“喜”文化,武昌区在紫阳公园生态场景中融入传统婚俗、家风传承和亲子教育等内容,将其提升为以“古城今缘楚天新辞”为主题的婚俗文化公园。
武昌区婚姻登记处有关负责人介绍,如今的紫阳婚俗文化主题公园以包括楚韵婚俗文化馆、和美婚姻教育体验馆、囍堂婚恋体验馆、契园婚契家契馆、张之洞家风文化馆、紫阳阁汉剧博物馆及武昌区一站式婚姻家庭共享服务中心在内的“六馆一中心”全部亮相,以全新的面貌生动展现武昌古城婚俗文化魅力。
“合二姓之好,绵百世之宗,珠联同璧合,桂馥辅兰馨,风雨御同舟,白首永相随,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移……”
捧着亲手拓印的订婚书,新人露出幸福的笑容,“太难得了,中华传统文化真是博大精深,我们会手牵手,肩并肩,经营好自己的小家庭。”
当天,在契园婚契家契展馆内,新人们在跟文物和展品对话的过程中,亲身感触家契和婚姻证书所共同蕴含的楚人诚信精神内核。还通过拓印互动,生成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婚书,亲手触摸到婚俗文化的脉络。
一辆开往幸福的“公交婚车”
在“黄鹤喜缘紫荷相约”楚韵国风集体婚礼现场,一辆公交婚车格外吸睛,车头扎起大红的蝴蝶结,贴着“5201314爱情数字密码”。
走进车厢,红色的地毯、座椅套,车顶飘着红彤彤的气球,浓浓的喜气扑面而来;栏杆扶手上系着的红色的吉祥签迎风飘动,上面写着“白头偕老”“喜结良缘”等祝福。
仪式结束后,新人一起乘坐“幸福号”新能源公交婚车,沿临江大道欣赏初夏长江美景。
“今年以来,我们在集体婚礼和集体颁证活动中,用公交车、共享单车等交通工具替代豪华婚车,旨在于向年轻人传达低碳环保、文明节俭的婚庆新理念。”武昌区民政局负责人表示,“在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我们还打造了‘昙华为媒凤凰相守’碳中和主题户外颁证点,并常态化举办低碳主题集体颁证仪式,通过创新首个婚礼低碳应用场景,引领时尚、绿色、节约婚礼新风尚,助力城市功能品质的提升。”
一桌别样的自助式小碗菜婚宴
在这次的集体婚礼中,爱心企业湖锦酒店向新人们展示了别样的喜宴。
湖锦有关负责人表示,“宴席本质上是传递幸福的一种形式,这两年我们深刻感受到年轻客人的变化,与老一辈好面子、摆阔气、讲排场的消费习惯相比,他们更注重自我的感受,也更青睐于性价比高的个性化菜单,需求向着小而精转变。”为顺应新趋势,酒店推出了自助式小碗菜婚宴,为消费者提供分量适宜、绿色健康的消费选择。
今年4月,武昌区结合婚俗改革实验区创建核心任务,创新“婚姻家庭+慈善”的举措,在“慈善随手捐”基础上成立了首个婚姻家庭专项公益基金,广泛调动社会各方力量支持婚姻家庭公益事业,促进婚姻家庭关系的和谐健康发展。自专项基金成立以来,得到了以湖锦、艳阳天、御鉴礼宴、舍得酒业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爱心企业的支持,有力有序推动婚姻家庭服务领域公益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