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不足怎么办?5种中成药补气养血,辩证使用
气血不足的患者可咨询专业的中医师,辩证论治,具体问题具体解决。治疗原则一般是气血双补,那么什么人需要补气血?
辩证论治,实则泻之,虚则补之,补气血也不是随便想补就可以补的,身体有实邪的人宜先祛邪,再扶正固本。一般补气血的中成药都可能比较粘腻,不宜与不易消化的食物同用;感冒发热等实邪未祛除者不宜服用;特殊人群如慢病重症患者,孕妇,儿童,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人群等要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慎用;即使是OTC药品,也无绝对安全的说法,用药之前一定要认真阅读说明书,也可寻求专科药师的用药指导。今天玥亮说药给大家说说5种常用于补气养血的中成药。
人参养荣丸,本方由人参、茯苓、炙黄芪、白术(土炒)、肉桂、五味子(酒蒸)、当归、熟地黄、白芍(麸炒)、陈皮、远志(制)、炙甘草组成。适用于心脾不足,气血两亏,形瘦神疲,食少便溏,病后虚弱者;可温补气血。
健脾生血颗粒,本方由党参、白术(炒)、茯苓、黄芪、山药、鸡内金(炒)、麦冬、甘草、龟甲(醋制)、龙骨、牡蛎(煅)、南五味子(醋制)、大枣、硫酸亚铁组成。可用于小儿脾胃虚弱及心脾两虚型缺铁性贫血;成人气血两虚型缺铁性贫血者,症见面色萎黄或无华,食少纳呆,烦躁多汗,倦怠乏力,腹胀脘闷,大便不调;可健脾和胃,养血安神。(禁忌:非缺铁性贫血(如地中海贫血)患者禁用。)
十全大补丸,本方由党参、酒白芍、炒白术、茯苓、当归、川芎、炙甘草、熟地黄、炙黄芪、肉桂组成。适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苍白,头晕自汗,气短心悸,体倦乏力,四肢不温,月经量多者;可温补气血。
人参归脾丸,本方由人参、白术(麸炒)、当归、酸枣仁(炒)、龙眼肉、茯苓、远志(甘草炙)、黄芪(炙)、木香、甘草(炙)组成。适用于面色萎黄,心悸、怔忡,失眠健忘,食少体倦等心脾两虚,气血不足证以及脾不统血所致的便血、崩漏、带下诸症。可健脾养心,益气补血。(身体壮实不虚者忌服。糖尿病患者禁用。)
气血不足的患者除了辩证用药调理外,还要学会调整情绪,管理饮食,加强自身保健。
30、安神健脑液——益气养血,滋阴生津,养心安神
浅谈古代宫廷抗衰老药物的应用
清宫抗衰延寿气血双补类秘方
1、百龄丸处方:党参二两、白术四两、茯苓四两、甘草一两、陈皮二两、当归二两、枳壳二两、香附四两、川贝一两、泽泻一两、鹿茸一两、丹皮一两、虎骨二两、马钱子五钱。功效:气血双补,健身益寿。应用:治诸虚百损,五劳七伤,新久咳嗽,劳伤吐血,头晕目眩,纳呆神倦,夜寝不实等症。评述:宫中对此方颇为推崇,称老年人服之,耳聪目明,腰腿有力,身轻体健,益寿延年。并谓:无病之人,亦可常服,大多能调养身体,功难尽述。2、保元益寿丹处方:人参三钱、炒白术三钱、茯苓五钱、当归四钱、白芍二钱、干地黄四钱、陈皮五钱、灸柴胡一钱、砂仁一钱、香附二钱、桂枝二钱、杜仲四钱、桑枝四钱、谷芽四钱、薏米仁五钱、灸甘草一钱。功效:补益气血,舒肝理脾。应用:主治老年人精神倦怠,面黄肌瘦,纳呆少食,夜不得寝,脏腑虚损之症。评述:慈禧自中年始,便时服用之,或当因其药性平和,调补兼施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