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最新数据表明,消化系统癌症中,结直肠癌发病率居第一位,发病年龄也有进一步年轻化的趋势。
因此,肠癌的预防刻不容缓!早发现和晚发现,结果可能就天壤之别。
谨记五个肠癌症状
1.便血
便血是肠癌的早期症状,但不是肠癌的特有症状。内痔、肠息肉、溃疡性结直肠炎等许多疾病也都有便血症状。当便血量较多时,色鲜红,经药物治疗无效,就应该警惕有肠癌的风险。
2.大便习惯和性状改变
正常排出的便便呈圆柱形,假如肿瘤在肠腔内,压迫便便,那么排出的便便会变细,形状呈扁条状、槽沟状、细条状等;排便次数可能增多,但排便不多,有时会排出些粘液、血液,也有的可能出现既便秘又腹泻的情况。
3.腹胀、腹痛
由肠道功能紊乱,或者肠道梗阻而致,不适部位一般集中在中下腹部,多为隐痛或胀痛,还有渐渐加重的趋势,甚至表现为无规律的绞痛。
3.腹部肿块
肠癌的癌肿发现到一定程度时,可出现腹部肿块,其发生率约为48%~80%,肿块坚硬,大小不等,也可随体位变化而移动。
4.贫血、消瘦
早期肠癌,治愈率可达90%
肠癌早期,通过手术进行局部切除再配合辅助化疗,患者五年生存率可达90%[1]。而对于晚期患者,五年生存率只有14%。早期晚期,天差地别。
其实,等出现便血、腹痛、便秘腹泻交替、贫血这些症状时,通常已经过了最佳治疗时期。更早期的肠癌或者说腺瘤没有明显症状。
肠癌虽可怕,但相比于其他很多突然发现的毫无来由的癌症,肠癌的发展历程可以说真诚无套路了。
△肠癌的发展过程
这就意味着,只要及时发现并切除息肉,就可以阻断其恶变,相当于拆了这颗定时炸弹。而筛查,就是及早发现肠癌的「上帝之眼」。
哪些人需要接受筛查呢?
肠癌患者中约40%无明显报警症状,不应因无症状而忽略筛查。美国癌症协会(ACS)根据流行病学数据建议从45岁开始进行结直肠癌筛查;我国专家共识则建议将40~75岁作为目标年龄段[2]。
我们还推荐如下人群定期接受肠癌筛查:
年龄>40
有肠癌家族史
长期吃红肉及加工肉类
长期吸烟、喝酒有慢性肠道疾病
肥胖
如何进行早期筛查呢?
在我国,肠癌筛查不太普遍,常用的初筛方法是粪便隐血加问卷调查,最后再根据初筛结果推荐是否进行肠镜检查。但粪便隐血对于进展期腺瘤灵敏度仅20%-30%,容易出现错筛和漏筛。
至于肠镜,毫无疑问是金标准,灵敏度高达95%,但高危人群肠镜顺应性不到40%。它是目前肠癌筛查最敏感的检查之一。在检查期间,还可移除息肉等异常组织。不过,目前无痛肠镜并不普遍,需要承受「爆菊」之苦。
近年来,国内专家达成了共识——粪便DNA检测是一般风险人群的常规筛查手段之一。[3]
华常康是华大数极精心研发的一款无创肠癌粪便基因检测产品,通过可自取样的粪便作为检测样本,提取其中脱落细胞中的DNA,进行基因检测。华常康具有无创无痛、高灵敏度、高特异性、高检出率等优势,其对肠癌的检测灵敏度为88%,对腺瘤的检测灵敏高达46%。相较于传统的粪便隐血,精准度有了质的飞跃。
肠癌是发病前过程最漫长的一种癌症,从息肉发展成癌症的10-15年间,给了我们足够多的截杀机会。所以我们要的就是提高筛查意识、做好预防和筛查工作,不给肠癌可乘之机。
参考文献:
[1]WinawerSJ,ZauberAG,HoMN,etal.PreventionofcolorectalcancerbyColonoscopicPolypectomy.TheNationalPolypStudyWorkgroup[J].NEnglJMed,1993,329(27):1977—1981.SEER182008-2014.
[2]中国结直肠肿瘤早诊筛查策略专家共识.
[3]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8年10月第21卷第10期ChinJGastrointextSurg,October2018,Vol.21,No.10.
[4]VanessaB,KarenS.Colorectalcancerdevelopmentandadvancesinscreening[J].ClinicalInterventionsinAging,2016,Volume11:967-976.各公司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