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饲(nasalfeeding),又称管喂、经胃肠管喂养法。是将管道经鼻腔(或口腔)插入胃内或肠道,通过管道供给水分、营养或药物,是一种常见的经胃肠道的营养支持方法。
正常情况下,鼻饲过程没有疼痛,部分患者会有温热食物进入胃肠部的感觉。
在以上两种营养支持方式都可以开展的情况下,鼻饲更佳。
鼻饲,是肠内营养的一种形式,而经血管输注营养液,主要提供的是肠外营养支持。与肠外营养相比,肠内喂养有助于胃肠功能维持,降低病死率与感染性并发症,缩短住院日[1]。
胃肠道功能完整或具有部分胃肠道功能,但却无法经口进食、吞咽困难、拒绝进食、或其他需要连续的短期(3~4周内)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2]。如重度痴呆患者、克罗恩患者。
可以。
对于无法自理的患者,需要依靠照顾者进行居家喂养,能够自理的患者可以自行鼻胃管喂养。
因人而异,这需要根据鼻饲患者的营养支持需求,和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程度综合判断。
建议根据医嘱要求,可选择分次灌注(采用注射器缓推约10~20分钟)、间歇滴注(使用营养输液器通过重力作用或营养泵滴注)和持续滴注(采用营养泵持续滴注)。
需要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合并疾病综合判断。
鼻饲液包括营养液和温开水,要求温度约38~40℃,不超过45℃[2,3]。温度过低过高会刺激胃肠粘膜,引起消化道不适。
根据鼻饲喂养方式决定,分为以下几种:
每次具体量根据患者前一次的耐受性为准,每日总量以患者饱腹感为标准,一般在1000~1500mL[2,3]。
物品准备:营养液或药物,温开水,普通鼻饲准备50mL的无菌注射器(使用后清洗晾干待用,每24小时更换)。若使用营养泵持续鼻饲,则准备营养泵(带加热器)、输液管道、营养瓶或营养袋,胶布(必要时),洗手液。
病人体位:患者坐位,或者半坐卧位(床头抬高30°~45°)。喂养结束后维持体位30分钟至1小时,以减少反流、误吸[4]。
液体类药物,对于清醒且吞咽无障碍的鼻饲患者,可以口服。非液体类药物建议通过鼻胃管喂养。药物不建议加在营养液中。
一般药物可进行碾碎并用温开水稀释,注意碾碎要求成为细粉状,不可过大颗粒(<3mm),以免堵塞胃管。肠溶药、控释药和缓释药片不宜碾碎,会影响药效,需咨询医生或药剂师更换其他药物剂型[5]。
使用注射器对胃管反复进行抽吸和温开水冲洗(不可大力推挤)。如果不能解除堵塞,则需要拔管,并重新插管。
对于清醒的患者可以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学习安置管道和拔管。对于昏迷的患者不建议照护者自行安置和拔管。
会,所以需要做好外部固定。
最常用的方式是医用胶布粘贴:
一处粘贴在鼻翼:剪出工字形胶布(或),上横线固定在鼻翼,下横线固定在胃管。
一处粘贴在面颊部:剪出小块长方形,先用胶布中央包裹管道后再粘贴,以免管道压迫皮肤。
如果发现胶布松脱或粘黏不好,请及时更换。如果胶布情况良好,也需定期更换(建议2~3天更换一次)。换时注意撕扯胶布要轻柔,避免导致皮肤破损。过于黏性的胶布,可用温热湿毛巾湿敷1分钟以上,再去除胶布。再次粘贴前宜为患者清洗面部,清理陈旧粘胶。胶布过敏建议选择抗过敏的胶布,或采用棉质系带固定。
形象要维持,营养也要有,因此建议外出时佩戴口罩。
需要,鼻饲患者更应该注重口腔清洁。
口腔中本身有很多细菌,特别是在没有进食的状态下,口腔消化酶分泌减少,更成为细菌滋生繁衍的温床。因此对于能够自理的个人,建议至少早晚刷牙各一次。若是不能自理的患者,建议每日两次口腔护理,该操作有一定呛咳、误吸风险,切不可自行开展,建议在专业学习后再开展。
鼻饲后,如发生腹泻,多与喂养饮食浓度过高、温度过凉或肠道菌群紊乱有关。首先可通过调整饮食浓度或温度来改善。
鼻饲后恶心、呕吐多与推入泵入速度过快有关,一般减缓速度有一定改善。
若没有减轻,应该停止鼻饲,症状缓解后再喂养。呕吐的患者应清理口腔残留食物,卧床患者应侧卧位或头偏向一侧,以免误吸。
胃胀难受多半是胃潴留,又称为胃排空延迟,或胃轻瘫。易出现在营养支持早期,是引起呕吐、误吸的重要原因之一。
若呕吐出4~6h前的食物,或空腹8h以上,注射器抽出胃内残留食物仍>200mL者,均提示出现了胃潴留。一般采用暂停喂养,或减缓喂养处理,必要时考虑加用胃动力药[6]。
一旦出现以上情况,应马上停止鼻饲,使患者头低侧卧位,立即就医。
以上情况很可能是发生误吸。是进食过程中食物、口腔内分泌物或反流物进入到呼吸道所致。
误吸是鼻饲患者肺部感染、窒息、死亡的重要原因。有明显的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或出现不知原因的发烧(体温>37.3℃),应该立即就医。
预防误吸可抬高床头30°~45°,或使患者处于半卧位或坐位。有呛咳史、误吸史的患者要少量多餐,可选择糊状喂养,喂养后让清醒患者半卧位至少半小时(不能半卧位者除外)[4]。
由于胃管插入及固定时对粘膜的压迫,可能造成破损、出血、肿胀等情况。
费用和选用的鼻饲材质有关。
包括鼻饲管路(几元到上千元)、营养泵和输液管(不一定用,几百元到上万元)、注射器、营养液,使用者可根据疾病治疗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耗材。
医院、药店及网络购买平台均可。
需要注意的是,应该从正规渠道购买,确保购买的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