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引发群众热议的事情,携程亲子园事件算一个。每个被家长捧在手心里呵护的宝贝,在幼儿园中遭遇不好的对待,自然会让人群情激奋。当这种事情发生之后,家长群都会互相提醒,考察幼儿园一定要慎之又慎。经常有适龄儿童的家长在网上搜寻,如何选择幼儿园,各种挑选攻略也是层出不穷。而真正考察幼儿园的时候,则可能刷掉一批家长。
一般来说,幼儿园的硬件和软件都是必需要考察的地方:学校环境、师资力量、特色教程这些都很容易发掘,大部分家长都能做到。更细心的家长则会看到幼儿园更软性的地方:学校的老师如何对待孩子,说话的语调会否和煦,在和孩子说话时候会否蹲下来和他们对视。然而很多家长却从来没注意,或者说忽视一个点:小朋友在幼儿园学习、玩耍、睡觉,还要吃饭。幼儿园里到底吃什么,吃的怎么样,什么幼儿园提供的饭菜更有营养,是否搭配均匀,家长们知道么?
幼儿园里吃什么,这真的很重要。
上幼儿园的孩子一般一到两顿饭会在幼儿园里吃。这些正在长身体的孩子,吃饭不仅是为了补充能量,更重要的是摄取营养来补充生长发育需要的物质。其实很多幼儿园都会以月或者周的单位在官网或公众号上公布自己的菜单,便于家长的监督。不管幼儿园是公立、私立还是高端幼儿园,在考察幼儿园的时候,记得考察食谱哦!
而不同国家的饮食结构不同,也造成了幼儿园膳食重点的不同。对于美国儿童来说,肥胖已经成为困扰美国学龄前儿童的主要问题之一。据统计,1980年至2012年期间,美国2-5岁儿童的肥胖率从5%上升到了12.4%。而这部分幼儿中超过20%的人在进入中学后会严重超重。因而美国幼儿园的膳食重点则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抑制肥胖问题。2010年,奥巴马通过了《健康且无饥饿儿童法案》(俗称HHFKA法案),进一步为儿童膳食提供资金自持,同时提出了"限制供应脱脂牛奶"、"减少饱和脂肪和钠盐的供给"等具体指令。在不少美国幼儿园,幼儿的膳食已经开始转向素食。
与美国的情况不同,我们的邻居日本,在幼儿园膳食上,则更讲究“精细管理”,而且让吃的每一个细节都成为“食育”的一部分。日本的传统饮食非常清淡,讲究食材新鲜、不过度烹饪,所以很少有油炸食品。学校午餐很好地保留了这样的传统其理念是:健康的饮食习惯应该在幼年形成,并影响人的一生。
同时,从营养元素到垃圾分类的知识,从理论到实践,都通过一顿看似简单的营养餐来实现。比如每顿餐后,值日生要把用过的牛奶纸盒一个个展开铺平,连用过的吸管也一根根捆扎在一起,把所有垃圾分类后送回集中处理。值日生分工明确,即使是小孩子也能做得井井有条。
在日本,幼儿园学校里的午餐已经不是简单的好吃而已。而是“食育”系统的一个部分,是与饮食观念、膳食营养知识、饮食卫生安全和饮食文化等一系列关于营养学甚至人生观的教育联系在一起的。通过“吃”这个每天都必做的事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让他们学会感谢土地的产出、感谢农民的辛勤劳作,对生活、对食物、对家乡产生热爱。
2017年初中国营养学会公布了《中国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2016)》版本,从膳食营养的角度来给2-6岁孩子的饮食做指导。在此基础上,幼儿园如何吃出健康,小编整理了几个tips,供家长们收藏。
一、牛奶不能当水喝,白开水你喝了么?
建议每天饮奶300~400ml或相当量的奶制品。儿童新陈代谢旺盛,活动量大,水分需要量相对较多,每天总水量为1300-1600ml,除奶类和其它食物中摄入的水外,建议学龄前儿童每天饮水600~800ml,以白开水为主,少量多次饮用。适当的零食也很有必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牛奶不能当水喝,糖分过多容易引发肥胖。而温度20℃-25℃的白开水有利于改善人体免疫,增加免疫力,最适合人体。
二、均衡营养,清淡饮食,四少一多
对于小朋友来说,四少一多的饮食习惯需要注意,即少糖、少盐、少酱油、少味精、多醋,尽量避免咸、腌食物、食用罐头和含钠多的加工品。
三、不挑食,爱卫生,养成好习惯
四、让孩子参与饮食的制作,体会烹调的乐趣
日本的“食育”,让饮食的每一部分都能影响到孩子的成长。而中国家长也逐渐意识到实践对于孩子的重要意义。带着孩子去参与饮食的制作,不论是亲手采摘、洗刷、烹调,每一步都能让小朋友体会到对土地的感恩,提高劳作的参与感。自己亲手采摘的蔬菜,会更加好吃呢。挑食不吃青菜,不存在的~
不论是选择公立,私立还是贵族幼儿园,孩子吃什么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只有吃得健康,才能够更好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