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号为F30的小鹏G6是F平台下的首款车型,定位于一台中型轿跑SUV。
G6车型共有66kWh、87.5kWh两种不同容量的电池版本,其中66kWh为磷酸铁锂电池,87.5kWh为三元锂电池,搭载87.5kWh的后驱版续航为755km。
G6有两驱也有四驱车型,我们今天拍摄的这辆就是四驱版本。两驱车型搭载最大功率215kW油冷电驱;四驱车型则搭载前140kW、后215kW电机。
小鹏G6车型于本次上海车展正式公开亮相,目前暂未公布价格。新车预计会在5月开启预售,6月正式上市,并在6月底开启交付。
G6的前脸一直都有争议,哪怕在我们拍摄现场也有不少媒体老师在争论。所以在看惯满是贯穿头灯的年代,你会不会更怀念非贯穿式的设计?
现场也给出了一张效果对比图,Robotface的前脸,是不是很像?特别是黑夜时会有一定的辨识度。
我是觉得经过适应阶段,我会接受这套充满Robotface的科技前脸设计,你们觉得如何呢?
另外,小鹏G6由于前机舱比较紧凑,所以并没有带来前备箱。
我们拍摄的这辆G6为MAX版本,G6的辅助驾驶硬件以及软件能力可以说和此前的G9MAX版持平,采用双Orin芯片,全车包括2个激光雷达、12个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以及12个超声波雷达。
小鹏官方表示全车17处低风阻设计,风阻系数每减小0.01Cd,CLTC续航增加约7km,所以后驱长续航版应该为小鹏全系车型续航最长的车型。
我认为G6这款车型可能会更挑车身颜色以及场景,并不是所有颜色都能衬托出G6的美感。
车身颜色方面,新车的几种颜色目前还没有正式确定,现场拍摄车为银色,有点类似P7i上的新月银。目前包括申报目录上图片,只披露了三种车漆颜色,分别为白色、黑色(或为特别涂装)以及这次的银色。这三种颜色当中我会更偏向黑色,会让整车更加神秘。
侧面的溜背造型显得G6十分地运动,在车身尺寸上,新车的长宽高分别为4753*1920*1650mm,轴距为2890mm。跟其他同级别车型对比如何呢:
G6采用20寸双色轮毂,使用米其林的静音轮胎,尺寸为255/45R20。不过这款20寸的轮毂不会是标配,需要进行选装,标配的轮毂或为19寸,大家可以参考此前工信部目录上公布的内容:
在G6的刹车系统上,我们拍摄的这辆顶配四驱版本仍采用了双活塞卡钳,虽然官宣的刹车成绩并不差,但如果可以选装或标配四活塞卡钳会更符合Performance的身份。
紧接着来聊聊侧面的一些细节设计,首先是轮眉的设计,是加入黑边的元素,显得车侧看起来更加饱满。
但我个人觉得未必所有车漆都适合加上这个黑色的轮眉边,我认为同色眉边会好一些,加了黑边后的L113长度看着就很短了。
这样的车身比例在牺牲一定外观美感以外,取而代之的是带来更好的轴长比,才能有更富余的乘坐空间。
G6全系都没有配备空气悬架,这能理解,毕竟和G9车型的定位不太相同。
我们现场测量了小鹏G6的最低离地间隙,在空载的情况下最低离地间隙为18.5cm,通过性还是不错的。
新车的充电口位于车辆右后翼子板处,集成了快充和慢充。
其实G6的某些角度也挺好看的,比如后车尾溜背的部分,这样的造型也带来更加优秀的风阻系数,小鹏G6的风阻系数为0.248。
车尾造型圆润饱满,同样舍弃了贯穿式灯带的设计,和车头相呼应。
从侧面看整个尾部的造型又会有不一样的感觉,特别是在尾翼升起之后,小鹏G6的电动尾翼有两种调节方式,一种是随速开启,另一种是在车机中手动开启。
电动尾翼还挺有意思,在打开后备箱前尾翼会自动收起,关闭尾门时会自动展开。你们觉得G6的电动尾翼如何呢?
如果把方向盘的Logo封住,或许你认不出来这是小鹏的产品。小鹏G6整体内饰设计采用最新设计语言,在我看来G6的内饰是小鹏所有产品里唯一具有极简风格的。
G6内部采用了10.2英寸仪表盘+15英寸的中控屏,其中仪表盘上的信息以及布局和此前P7的仪表盘比较相似。可以长按中间滚轮进行切换显示页面,可以调到导航、音乐、能耗、车况的界面,左右两边都可以自由切换。
再来聊聊G6上15英寸的中控屏,其实主要的UI设计都和G9上的一致,智能座舱芯片也用的是8155。
中控屏的底图仍然是以地图为底,左侧会有几个小卡片页面,例如音乐、天气、地图的入口都在这能找到。
在左侧Dock栏中打开车辆设置后,有众多功能可以调节,常用的功能配置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总体来说新用户比较容易上手。
车机的流畅度也完全没有问题,比较突出的是全场景四音区语音系统,小鹏的智能语音大家也比较了解,包括这次G6上的车机系统并不是最终版,这里就不给大家演示,我们继续看G6车型的最新设计以及带给大家的新功能。
小鹏G6的方向盘换了椭圆形的样式,中间用了滚轮+按键的方式,比较容易操作,如果方向盘中间的Logo再大一些可能会更协调一些。方向盘用了NAPPA材质,手感还不错。
其实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中控台的Circleoflife矢量星环,寓意科技进化,并且也搭配了隐藏空调出风口的设计。
紧接着来到中控台,整个中控台无论是手机无线充电槽还是杯架的位置都有新的设计。
仪表台上用了超细纤维绒面的材质,其中该材质也运用在G6的座椅上。
先来说说手机无线充电槽,这次G6的两个手机槽都配备有50W无线充电功能,都有散热槽,这对于iPhone用户而言非常重要。
50W+散热槽在未来或许会有越来越多车型搭载,这也是小鹏此前的所有车型都不具备的。
紧接着下方是杯架和扶手箱,扶手箱的空间还不错,但从这也看出G6是没有配备香氛系统的,我认为这算是一个小遗憾。
除了扶手箱以外,车辆中控下方也有一个储物槽,作为平替手套箱的空间吧,由于前舱布局的原因,G6取消了手套箱。这里询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用车过程中,对手套箱的需求高吗?
作为轿跑SUV车型,无边框车窗必须有,其中开门的方式变成了按键式。
接着和大家聊聊G6的座椅,前排两个座椅都具备座椅通风、加热功能,而通风功能是加上了靠背通风功能,靠背为吸风、坐垫则为吹风。
其实包括手机无线充电槽(50W+散热槽)以及靠背通风功能都是我们在参与G6内饰评审时贺总当场提出来要加上的,这里也可以看出小鹏G6团队的效率之高。
关于后排的乘坐空间将在下一个环节体现,这一次我们来看看后排座椅的设计如何。
小鹏G6上还有全景天幕,增加了车内乘客的视野范围。
第四个环节我们来展示小鹏G6的车内空间,据说G6的车内空间能跟大哥G9抗衡?
1.7m的体验者坐进主驾位后将座椅调至最低,头部还有两拳以上的距离。在保持前排不动的情况下来到后排,此时后排腿部空间还有两拳以上的距离后排头部空间也有两拳的距离。
小鹏G6的乘坐空间比想象中要好很多,后排的空间甚至和G9一样,完全不需要担心,哪怕在后排乘坐时也可以翘起二郎腿。
后排靠背也支持手动调节,调节拉环在座椅侧下方。
小鹏G6后排靠背的调节范围在27-38.4度,可以调节11.4度。
在乘坐舒适性上,小鹏G6无论是后排座椅尺寸还是舒适度都非常舒适,但却少了一些舒适性功能。
小鹏G6后排靠背支持4/6比例放倒,后期在商城也会配备充气床垫,拓展第三空间。
看完空间环节后,总感觉已经要结尾了,然而亮点讲解才刚刚开始,这个环节我们将正式介绍小鹏的「扶摇」架构。
开始介绍前有两个信息点,小鹏G6是「扶摇」架构下的首款车型;小鹏以后的所有新车基本都会出自「扶摇」架构。
小鹏之前也对外宣布过「扶摇」,不过此扶摇非彼扶摇,之前的扶摇是小鹏和阿里云合建在国内最大的自动驾驶智算中心。
而这次给大家介绍的「扶摇」则算是小鹏的四种技术架构平台的统称。
所以扶摇架构到底是什么?是由小鹏四项技术整合而成,包括XNGP、全域800V高压SIC平台+3C电芯、前后一体式铝压铸+CI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
第一项是小鹏的拿手技术XNGP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目前新车型都将搭载XNGP系统,能够实现点到点的辅助驾驶功能和无图化的能力。另外,有计划将最高等级的智能辅助驾驶成为「标配」。
搭载XNGP系统的车型都将能够实现无图化的城市NGP功能,也就是不依赖高精度地图的城市NGP功能。
「扶摇」架构下的车型都将标配3C电芯、兼容4C,并且还搭载了全新800VXpower电驱以及X-HP智能热管理系统。
这也就意味着未来小鹏的新车以及换代车型都将标配800V高压平台。
能够拥有更快的充电速度,按照此前G94C版本的充电成绩,5分钟充电就能补充200km的续航。
新车还采用一体化铝压铸技术,这项技术大家可能比较陌生,ModelY的后车架就是一体化压铸而成。
而小鹏的一体化压铸技术则包含了前车架,难度会更高一些。
将161个零部件合成一体,对于焊接而成的车架有不少优势,比如可以减少异响,焊接车架的焊缝在长期使用后可能会出现受损,易出现异响的现象。
其次还能增强扭转刚度、降低车重等。
CIB电池技术,实际上就是车身电池一体化技术,类似于特斯拉的CTC、海豹的CTB、零跑的CTC技术。CIB技术虽然对用户的感知不太明显,但这确实是行业趋势,同样能够减轻车身重量、提升一定的车内乘坐空间。
许多用户朋友都问我在体验完G6后,感觉这辆车怎么样?我对这款车型价格出来之前基本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小鹏G6除了外观设计有争议,其余方面基本都没什么问题」。
可能你觉得我这话有点“废话文学”,但事实就是这样,基本在这个价位中用户想要的功能配置,小鹏G6都给了你,包括全系标配的800V、XNGP、双叉臂+五连杆、大空间等都有了,目前只剩下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