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工业重点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专项规划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一)着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

(二)加强产学研结合,强化产业发展科技支撑

(三)培育强优企业,促进国际化经营

(四)完善产业布局,形成产业集群

(五)构建促进重点产业发展的投融资体系

(六)建立促进重点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七)充分发挥政府组织引导作用

附件1:有色金属产业重点项目建设表

附件2:汽车机械产业重点项目建设表

附件3:石油化工产业重点项目建设表

附件4:钢铁锰业重点项目建设表

附件5:电力工业重点项目建设表

附件6:制糖产业重点项目建设表

附件7:农产品加工产业重点项目建设表

附件8: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建设项目表

附件9:林浆纸一体化产业重点项目建设表

附件10:水泥建材产业重点项目建设表

附件11:现代中药产业重点项目建设表

附件12:生物质产业重点项目建设表

附件13:海洋产业重点项目建设表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工业化的重要载体。为实施自治区“十一五”规划纲要和自治区工业化“十一五”发展规划,集中力量做大做强重点产业,培育壮大强优企业,带动百业发展,促进结构升级,壮大经济实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根据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特制定本规划。

“十五”期间,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决定,大力实施工业兴桂战略,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产业结构进一步改善。五年间,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5.4%、13.8%和11.1%,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26.3∶35.2∶38.5调整到2005年的22.4∶37.1∶40.5。农业比重下降3.9个百分点,工业比重上升1.6个百分点,服务业比重基本稳定。总体上符合工业化发展规律。

“十五”期间,我区把加快工业发展、壮大工业总量作为重中之重,工业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专栏1.2005年广西规模以上工业基本情况

●企业单位数3687家●从业人员91.21万人●资产总计3010亿元●工业总产值2537亿元●工业增加值833亿元●利税总额289亿元其中利润133亿元

轻重工业比例发生变化

强优企业发展壮大

专栏2.“十五”推动工业增长的主要因素

工业总量小,工业化水平低

生产集中度低,产业链条短

工业强优企业少,名牌产品不多

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装备落后

产业布局不合理,沿海区位优势没有发挥

产品市场影响力小,重点产业不强

工业化是一个历史过程,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的重大任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抓住历史机遇,利用各种合作平台,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振兴产业,壮大企业,完善布局,加快构建以资源加工业、现代制造业和能源重化工业为重点,具有广西特色的工业体系,形成产业集群,延长产业产品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壮大经济总量。

“十一五”是我区由工业化初级阶段向中期阶段转变的关键时期。加快产业发展必须做到“五个坚持”:

——坚持科学发展、循环发展、节约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产业。

——坚持把工业化作为加快发展的主导方向和核心战略,增强工业对发展的主导作用,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壮大重点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坚持促进产业集中,扩大企业规模,培育强优企业,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实施品牌战略,加快产品创新,创造更多知名品牌,提高国内外市场占有率。

——坚持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促进,联动发展,优化产业和城镇布局,带动经济全面发展。

按照上述基本思路,突出把握好五项基本原则:

——特色优先,倾斜发展。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依托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科学确定一批特色鲜明、优势明显、潜力巨大的重点产业优先发展,较大幅度提升重点产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

——优化存量,提升增量。存量是发展基础,增量是扩大总量的有效途径。优化存量,就是要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对现有资产加快兼并重组,催生新的企业集团;提升增量,就是要扩大投资新上项目,使新型工业企业不断涌现,创造更多的工业经济增长点。

——调整布局,优化发展。加快中心城市老城区“退二进三”步伐,促进工业向城市工业园区集中;在沿海地区加快布局建设重大工业项目,完善临海重化工业布局;在资源富集地布局建设优势资源开发和深加工项目,形成规模化生产基地;在沿交通干线主要城镇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形成经济带;在多区域合作中,发挥地缘优势,促进各地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中区。

——自主创新,节约增效。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大研发力度,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培育创新型企业,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节约利用,切实降低对能源消费的依赖,构建节能型产业体系。

——政府指导,市场导向。政府主要通过产业规划、产业政策、市场准入、行业规范、技术标准和政策措施,加强对产业发展的指导与服务,推动产业在市场竞争中健康发展。

“十一五”我区工业化要实现的主要目标:

1.工业化水平明显提高

专栏3.工业化水平主要指标

●2010年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0%,比2005年提高9个百分点●工业化达到初级阶段的后期水平,2010年工业化率达到2.23●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新产品产值率达到30%以上●2010年工业投资占全部投资达到50%左右●培育出二到三个年销售收入超千亿元的产业

2.三次产业结构明显变化

图1.我区三次产业比重变化图

3.构建形成“一轴两廊”工业发展新格局

图2.“一轴两廊”工业布局图

工业从业人员由2005年的190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280万人以上,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由7%提高到10%。

5.工业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污染排放下降

——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由2005年的2.87吨标准煤下降到2010年的2.22吨标准煤,年均节能率5%以上。

——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由2005年的363立方米下降到2010年的230立方米,年均下降9%。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由2005年的60%提高到2010年的70%以上,新建重点项目达到95%以上。

——重点污染源工业废水废气排放达标率由2005年的85%提高到2010年的95%,新建重点项目100%达标并争取优于国家排放标准。

6.培育发展一批重点产业

在“十五”初步形成的优势产业基础上,着眼于市场和产业前景,依据产业导向和发展条件,优化产业选择,突出抓好重点产业,加快培育发展,尽快做大做强,发挥重点产业在现代制造业体系中的骨干作用,提升其在全部工业中的骨干地位。

专栏4.六大行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

●冶金工业增加值170.2亿元,占20.4%●电力工业增加值122.5亿元,占14.7%●汽车工业增加值83.5亿元,占10%●化工工业增加值56亿元,占6.7%●农副产品工业增加值91.9亿元,占11%●建材工业增加值51.9亿元,占6.2%

“十一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为加快工业化进程,优化产业结构,必须对优势产业进行疏理和选择。优势产业选择要从现有基础出发,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准入标准和我区工业化所处阶段,统筹把握好产业的市场趋势、发展空间、生命周期、竞争力、解决就业能力等因素。在这个前提下,具体要符合以下条件:一是产业市场潜力好,产品不仅有巨大的现实市场需求,而且有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二是产业的比较优势强,产业规模大,产出在总体经济规模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产业及产品在国内外市场有一定影响力和竞争力;三是产业技术进步潜力大,与高新技术融合性高,产业关联度大,链条长,一业带百业;四是产业对财政贡献较大;五是能耗物耗低,符合环保和安全生产要求;六是吸纳就业多,能够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有利于扩大城乡就业。

根据以上选择条件,按照加强基础产业、壮大优势产业、打造支柱产业的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发展有色金属、汽车机械、石油化工、钢铁锰业、电力工业、制糖食品、农产品加工、高新技术等产业,大力培育林浆纸、水泥建材、现代中药、生物质等产业,积极开发海洋产业。到“十一五”末,培育一批优势突出、规模较大、市场竞争力强的支柱产业。培育发展产业集群,推动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强产业配套能力,形成一批优势产业,推动产业振兴。

1.有色金属产业

专栏5.铝工业基本情况

铝工业现有企业25家,2005年实现工业产值88亿元,利税24亿元。2005年氧化铝产能90万吨,产量92.46万吨,占全国10.74%;电解铝产能27.35万吨,产量24.63万吨,占全国3.32%;铝材加工产能19万吨,产量16.5万吨,占全国2.82%。

2.汽车机械产业

我区汽车工业经过“十五”快速发展,形成了包括重、中、轻、微型货车,大、中、轻型客车,各类专用车,低速汽车,车用内燃机及汽车零配件工业等较为完善的产业格局。2005年,全区共有汽车及零配件规模以上生产企业162家,从业人员4.9万人;汽车产量37.7万辆,占全国产量6.13%;实现工业总产值320亿元,工业增加值64亿元;微型车、柴油发动机全国市场占有率已分别超过40%和25%。

我区机械工业已形成以工程机械为行业骨干,特色明显、门类齐全的制造体系。2005年,机械工业共有生产企业321家,从业人员7.52万人;实现工业总产值198.8亿元,工业增加值57亿元;工程装载机全国市场占有率超20%,预应力锚具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以上。

经过多年努力,形成了一批知名品牌。上汽通用五菱微型车产量位居全国第一,柳工集团成为装载机行业的排头兵,玉柴机器的内燃机和小型挖掘机品牌优势突出,柳州欧维姆预应力机具技术全国领先,柳空压缩机的国内市场竞争力较强。

3.石油化工产业

我区石油化工产业基础十分薄弱,目前只有三家规模很小的原油加工企业。2005年,原油加工量92万吨,成品油产量65万吨;中油田东石油化工总厂开采原油3.4万吨,加工原油28万吨,生产汽油8万吨、柴油13万吨,实现工业产值8.8亿元,利润1755万元,上缴税金1.04亿元;中石化北海分公司年加工原油能力60万吨,加工原油54万吨,生产汽油14万吨、柴油21万吨,实现工业产值16.65亿元,上缴税金2.72亿元;广西东油沥青有限公司加工原油10万吨,生产汽油3.1万吨、柴油5.9万吨,实现工业产值3.8亿元,利税4000万元。

4.钢铁锰业

2005年,我区钢铁锰业规模以上企业280家,从业人员5.7万人;实现工业总产值313亿元,工业增加值86亿元;粗钢产量496万吨,占全国比重为1.42%;钢材产量520万吨,占全国比重1.4%;柳钢集团已形成600万吨钢的综合生产能力框架,主要产品有中板、热轧板、中小型材、高线等。十多年来,锰矿年产量保持在100~150万吨,占全国20~25%,大新锰矿是全国产能最大的锰矿山;2005年,全区铁合金产量126万吨,占全国比重11.8%;锰深加工系列产品产量18.5万吨,占全国比重22%。

5.电力工业

“十五”期间,广西新开工电源规模约1240万千瓦,投产359.83万千瓦,结转“十一五”约900万千瓦,超额完成了“十五”计划提出的开工900万千瓦、投产300万千瓦的目标。到2005年,全区装机容量为1101.65万千瓦,其中水电608.53万千瓦,火电493.12万千瓦,水火电比例为55:45,当年全区发电量446亿千瓦时,广西电网公司主营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

6.制糖产业

7.农产品加工产业

“十五”期间,我区培育了黑五类食品、梧州蛋白肠衣、春茂农牧、农垦永新畜牧、皇氏乳业、美通食品、汇源恭城、华虹丝绸、桂华茧丝绸等一批骨干企业,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4家。神冠牌蛋白肠衣、南方牌黑芝麻糊、都乐牌金嗓子喉宝、象山牌罐头、美通牌罐头等名特优产品享誉中外。2005年,获国家和自治区优质产品616项,获国家绿色食品证书18项。

8.高新技术产业

“十五”期间,高技术产业整体上获得了健康快速的发展。2005年,全区高技术产业总产值为115.4亿元,比2000年增长116.7%,年平均增长16.7%。“十五”期间,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化计划项目30个,总投资35亿元,10个项目已竣工投产。在重大项目建设的带动下,我区高技术产业逐步形成了以木薯深加工为主的生物质产业、以香料与油品深加工为主的林产工业、以利用大宗地道中草药提取中成药为主的现代中药产业、以开发本地矿产优势资源为主的新材料产业和以开发近海滩涂生物为主的海洋产业等。高新区的建设已初步形成聚集的特征,高技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提高。桂林、南宁、柳州、北海四个高新区产业规模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9.林浆纸一体化产业

“十五”时期,我区造纸工业发展较慢,产量年均增长8.71%,比全国低4.21个百分点。2005年,全区造纸工业规模以上生产企业130家,从业人员2.76万人,实现工业总产值52.39亿元;纸和纸板产量125.37万吨,占全国产量的2.2%;生产集中度不高,5万吨以上的企业8家,其中10万吨以上企业3家。制浆规模最大是南宁凤凰纸业公司,产量11.33万吨;造纸规模最大是贵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量13.49万吨。目前,山东、浙江、广东、江苏、河南5省造纸占全国产量71%。我区造纸工业与发达省的差距进一步拉大,排位由第8位下降到第11位。

2005年,全区造纸工业的原料构成木(竹)浆、废纸浆和蔗渣浆比例约为30∶40∶30,木浆比重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世界发达国家造纸木浆比例超过50%相比差距很大。主要产品有:书写纸、胶印书刊纸、新闻纸、胶版印刷纸、有光纸、牛皮卡纸、瓦楞原纸、箱板纸、牛皮纸、卫生纸等,中低档产品约占70%。

我区制浆造纸设备以八、九十年代水平居多。制浆方面,我区仍采用以氯气为主的普通三段漂白工艺,国外制浆已普遍采用连续蒸煮工艺设备,纸浆漂白全面推行低氯或无氯化;造纸方面,我区企业的抄纸设备幅宽2米、抄速200米/分以下的圆网机仍占70%以上;国内外先进企业纸机已向宽幅、高速、低耗、单机能力大、表面处理技术高等方面发展。环保方面,全区制浆企业基本配套了碱回收装置,大部分造纸企业配有白水回收系统,草浆碱回收技术处于全国先进水平,蔗渣制浆碱回收率达到75%以上,造纸行业废水排放量占全区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比重已由2000年的21.39%降至2005年的13.9%。骨干企业的排污基本能达到环保要求,小企业污染问题还比较严重,环保仍是造纸行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解决好的问题。

10.水泥建材产业

水泥建材产业是我区传统支柱产业。目前已形成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及卫生陶瓷、石材、滑石等较为完善的产业格局。2005年,全区建材行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401家,从业人员12.3万人;实现工业总产值130.4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51.9亿元;水泥产量3300万吨,占全国水泥总产量的比重为3.18%,列第十位,其中新型干法水泥占35%左右。

11.现代中药产业

2005年,我区现代中药加工规模以上企业91家,从业人员2.12万人,加工中药材12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38亿元、利润总额4.15亿元、利税总额8.07亿元,分别占全区医药工业的62.49%、62.68%和66.50%,在全国同行业中销售收入排11位、利润总额排8位,利税总额排10位。截至2005年,全区药品生产中药2621个品种(次),涉及剂型28个,中药单品种数为958个。拥有中药新药产品20个,国家中药保护品种34个,荣获广西名牌的21个,中国驰名商标3个。三金、天和、玉林、梧药、金嗓子、花红等6家获得广西质量效益型企业称号,一批代表广西中药现代化崛起的企业群逐步形成。

12.生物质产业

我区生物质产业尚处起步阶段。2005年,全区以木薯、甘蔗为原料生产酒精的企业或车间有110多家,酒精生产能力约60万吨,其中年产万吨以上的酒精企业11家,酒精总产量超过30万吨。目前,我区还没有以木薯、石栗树、麻疯树、光皮树、油莎豆等生物质资源为原料进行深加工生产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生物质能源的企业。生物质能源前期工作正在开展,第一个燃料乙醇项目将获国家核准,开工建设在即。生物柴油原料作物的研究已有一定基础,在植株矮化、提前挂果、提高果仁含油率、提高产量等科研方面取得积极进展。生物质能源原料基地建设布局规划已完成,成型复合燃料研究开发工作加快推进。

13.海洋产业

专栏6.部分重点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有色金属产业

●汽车机械产业

●石油化工产业

●钢铁锰业

●制糖产业

●农产品加工产业

●林浆纸一体化产业

●生物质产业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要集中力量,加大投入,倾斜扶持,促进重点产业加快发展。“十一五”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产业产品链明显延长,产业集群基本形成,产业规模效益较大提高,现代制造业体系初步构建,工业化达到初级阶段的后期水平,2010年工业化率达到2.23。“十二五”工业经济发展加快,现代制造业初具规模,重化工业取得突破性进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作用明显,2015年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工业化率达到3以上。从2015至2020年,产业结构加快升级,现代制造业水平明显提高,重化型工业特征凸显,高技术产业发展加快,工业化由中期阶段开始向高度化迈进,2020年工业化率达到4~5,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成为我区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坚力量。

“十一五”期间,集中力量,加快发展有色金属、汽车机械、石油化工、钢铁锰业、电力工业、制糖、农产品加工、高新技术等重点产业,到2010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060亿元,新增直接就业人员33万人,累计投资3650亿元以上,力争把汽车机械、有色金属、糖及农产品加工培育成为年销售收入超千亿元产业。加快培育壮大林浆纸、水泥建材、现代中药、生物质等产业,以及海洋产业,力争实现工业增加值403亿元,新增直接就业人员11万人,累计投资980亿元以上。

1.资源条件

专栏7.铝土矿主要特点

广西铝土矿具有资源分布集中、矿石质量好、可露天开采等特点,可直接采用流程短、工艺简单、能耗少、成本低的拜尔法生产优质砂状氧化铝。已探明可供工业开发的矿石储量,按年产500万吨氧化铝计,服务年限50年以上。

2.市场分析

我国有色金属精炼产品消费从1995年的450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1585万吨,11年间增长了3.5倍。加上直接进口的加工材料和制品,年总消费量已达到1600万吨,成为世界最大的有色金属消费国。我国有色金属资源消费的迅猛增长使之已成为继石油、铁矿之后最短缺的基础原材料。特别是铜、铅、锌、锡、锑储量不足,与迅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形成了极大差距。随着我国经济较快增长,国内有色金属市场需求缺口将越来越大,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将会提高。供求矛盾使有色金属产品价格持续攀升,国内有色金属市场仍有较大空间。

氧化铝市场分析2005年全球氧化铝产量6629.2万吨,消费量6710.6万吨,供需缺口81.4万吨。预测2010年全球氧化铝需求量8450万吨。我国是世界第二大氧化铝生产国,2005年全国氧化铝产量851万吨,消费需求量1561万吨,进口量702万吨,是全球最大的现货氧化铝进口国。目前国内在建的氧化铝产能1215万吨,预测到2010年国内氧化铝产能达到2215万吨,需求量约2250万吨,氧化铝由严重短缺转变为供需基本平衡。

电解铝市场分析2005年全球电解铝产量3185.3万吨,消费量3183.7万吨,供需平衡。预测2010年全球电解铝需求量4100万吨。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电解铝生产国,2005年全国电解铝产能1070万吨,产量780万吨,需求量706万吨。当前国家正在调整电解铝产业结构,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预测2010年我国电解铝产能1320万吨,产量1150万吨,需求量1120万吨,电解铝供求趋于平衡。

铝加工市场分析2005年全球铝加工能力约3525万吨,2005年全球铝材消费量2800万吨,其中铝板带材1500万吨,铝箔250万吨,挤压材1000万吨,其他50万吨。预测2010年全球铝材消费量3800万吨。我国是世界第二大铝材生产国,2005年全国铝材加工产量594万吨,消费量588万吨,出口71万吨,进口65万吨。预测2010年我国铝材消费量965万吨,其中挤压材消费量365万吨(含建筑型材235万吨、工业型材80万吨),压延产品消费量385万吨(铝板带300万吨、铝箔85万吨),铝合金铸件、锻件消费量215万吨。

3.产业产品链分析

铝铝是仅次于钢铁的第二大金属,铝生产体系分为铝原料工业、铝冶炼工业和铝加工业。

铝冶炼工业包括以氧化铝为原料冶炼电解铝和回收废铝熔炼再生铝。“十一五”我区铝冶炼工业发展重点:研究解决电解铝电价偏高问题,铝电结合扩大电解铝规模,在沿海布局再生铝项目。

专栏8.铝加工工业产品群

●铝挤压型材

包括建筑型材、工业型材、管、棒、线材和异型材等●铝压延材

包括铝板、带、箔材等,主要品种有制罐料、铝箔坯料、建筑装饰板带、合金板、PS版基、防盗盖用铝板带、空调箔、包装箔、烟箔、汽车热交换器用铝复合板和复合带、航空航天汽车船舶用厚板等●铝铸、锻造产品及铝制品

包括铝轮毂、缸盖等铝铸件、飞机锻件、航天锻件、兵器锻件、汽车锻件、船舶锻件、模具锻件,铝粉、铝粒等以及深加工产品

“十一五”我区铝加工发展重点:在电解铝生产规模较大的地区,布局建设大型热连轧生产线,发展高精度铝板带箔材、铝箔坯料、地铁和轻轨车辆用材、汽车和集装箱用材、航空材、复合包装用材、铝合金铸锻件等。

其他有色金属产业重点发展的产品链为:

锑采选矿、锑冶炼、三氧化锑、高纯五氧化锑、高纯锑、锑酸钠、焦锑酸纳、氟锑酸纳、锡锑纳米复合氧化物粉末(ATO)等。

锌采选矿、电解锌、高纯锌及锌品、纳米氧化锌、无汞锌锰电池用锌原料、碱锰电池用无汞锌粉、锌基合金、热镀锌基合金、超薄片壮锌粉、锌软磁粉料等。

铟铟冶炼、高纯铟、高纯三氧化二铟、纳米级铟锡复合氧化物粉末(ITO)等。

4.目标及布局

发展目标按照“优先发展氧化铝,铝电结合发展电解铝,积极发展铝深加工”的思路,重点建设百色铝工业基地、河池有色金属工业基地。2010年,全区十种有色金属产量300万吨以上,有色金属工业实现年销售收入100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350亿元,新增直接就业4.8万人;氧化铝、电解铝、铝加工产能分别达到500万吨、200万吨、100万吨,铝工业实现年销售收入60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30亿元。

图3.有色金属产业布局图

5.重点项目及建设时序

专栏9.铝工业重点建设项目

1.广西华银铝业公司年产160万吨氧化铝项目2.平果铝年产88万吨氧化铝三期工程3.靖西铝工业基地项目4.平果铝年产25万吨电解铝二期工程5.广西银海铝业公司年产20万吨电解铝项目6.百色右江年产20万吨电解铝工程7.河池异地搬迁扩建德胜铝厂年产30万吨电解铝工程8.来宾年产25万吨铝板带及原铝配套项目9.南南铝业年产11万吨中厚板项目10.南南铝业年产4万吨铝箔工程11.平果年产13万吨铝合金扁锭及铸轧卷工程12.柳州市年产4万吨铝合金建筑和工业型材工程

14.百色市年产36万吨热连轧工程

6.发展远景

到2020年,把广西建设成为我国乃至亚洲重要的铝工业基地和有国际竞争力的有色金属深加工基地。

进入新世纪,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促使汽车工业全球化明显加快,联合兼并已成为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潮流。发达国家的汽车企业通过扩张重组扩大规模,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在全球市场,目前已形成“6+3”格局(即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大众、丰田、雷诺-日产六大汽车集团和本田、宝马、标致-雪铁龙三家汽车公司),其产量已占世界总产量的80%以上。

2005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均突破570万辆,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制造国。我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后,家庭汽车已成为居民消费的重要商品,家庭汽车消费将从2009年前后进入旺盛期,轿车市场快速增长期约为20年。2010年我国汽车产量将突破1000万辆,汽车保有量将超过6000万辆。国家鼓励卡车向重型方向发展,鼓励轿车向小排量、节能环保型方向发展,面向农村市场发展低速汽车。我区应抓住机遇,充分发挥柳州汽车工业基地和玉柴重型、轻型柴油机的优势,重点发展重型卡车、微型车、经济型轿车和节能环保型柴油轿车,提高我区汽车市场占有率。

我国将长期实行扩大内需的方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不断完善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交通、能源等基础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十一五”全国投资规模将达70万亿元左右,对工程机械类产品的需求将保持一定增长,我区发展工程机械仍有市场前景。

2.产业产品链分析

汽车产业链是以整车为最终消费品向前和向后关联延伸。整车向前延伸包括发动机、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制动系、车身、电器设备等七大模块;向后延伸包括汽车贸易、维修、消费信贷、物流、保险、二手车交易、租赁等。

专栏10.汽车工业产品链

●整车

●发动机

●传动系

●行驶系

●转向系

●制动系

●车身

●电器设备

“十一五”我区工程机械重点发展的产品链:

专栏11.工程机械产品链

●整机

●工程机械零部件

●预应力锚固体系

3.目标及布局

发展目标

——整车生产

——汽配工业

——工程机械

产业布局

——柳州市

——桂林市

——玉林市

图4.汽车机械产业布局图

4.重点项目及建设时序

“十一五”时期,围绕发展汽车机械产业链,布局建设重大项目,预测固定资产投资400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及建设时序见附件2。

专栏12.汽车机械产业重点建设项目

1.上汽通用五菱形成70万辆微型车项目2.东风柳汽年产5万辆商用车及6万辆多用途乘用车项目3.一汽柳特年产5万辆专用车项目4.玉柴机器年产15万辆柴油轿车和3万辆重型卡车项目5.桂林客车年产1万辆新型客车新基地迁建项目6.柳州五菱年产70万台发动机及汽车零配件项目

8.玉柴机器年产30万台轿车柴油机项目

9.玉柴机器年产20万台轻型柴油机和10万台重型柴油机项目10

111.桂林福达集团年产柴油机曲轴60万根、80万套弹簧离合器、30万台汽车变速箱项目

5.发展远景

到2020年,把广西建设成为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汽车和工程机械制造基地。

1.优势条件

石化产业一般适宜在沿海布局。我区沿海具有良好的港口条件,涠洲岛可建设30~50万吨原油码头,钦州港可建设10万吨原油码头和30万吨原油码头,港口距中东原油产区近,接卸海外原油的运输成本低。钦州港、铁山港工业区土地平整广阔,淡水资源丰富,环境容量大,交通运输便利,是布局大型石化基地的较佳选址。2004年,西南1000万吨成品油管线一期工程已投入运营,由广东和广西沿海向西南供应成品油的通道已初步形成。国家“十一五”炼油、乙烯工业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明确在我区沿海布局建设新的石化基地,新增炼油能力1500万吨,并确定涠洲岛作为原油进口接卸码头。这是我区发展石化产业的历史机遇。我区沿海地区交通便利和淡水资源充沛,是进口资源发展煤化工、盐化工和精细化工产业的良好区域。

2.市场分析

原油市场分析

图5.我国成品油消费趋势图(亿吨)

成品油市场

航空煤油市场

液化气市场

乙烯市场

聚氯乙烯市场

聚丙烯市场

苯市场

二甲苯市场预测2010年国内市场对二甲苯的需求缺口250万吨。随着苯酐装置扩建项目陆续投产,邻二甲苯的缺口也逐渐扩大。国内市场混合二甲苯主要用于生产对二甲苯,供应量不足,进口量逐年增加。

钦州石化基地年加工1000万吨苏丹原油项目为产业源头,生产聚丙烯、苯、二甲苯、丙烷等化工原料;产业群主要考虑延伸以聚丙烯为原料的产品链,生产合成纤维、塑料等产品;延伸以苯、二甲苯为原料的芳烃产品链,生产对二甲苯(PX)、精对苯二甲酸(PTA)、聚脂(PET)、涤纶、ABS树脂等中间原料产品和最终产品。

北海石化基地初步考虑建设年加工200万吨重质油项目,其催化热裂解装置主要产品是乙烯、丙烯和芳烃;产业群主要考虑以乙烯为原料,生产丁醇、乙酸乙脂等有机原料系列产品、醋酸系列产品、聚氯乙烯系列产品;由乙烯苯烷基化,生产聚苯乙烯(PS)系列产品等;以丙烯为原料,生产环氧丙烷系列产品、丙烯腈系列产品等。

专栏13.”十一五”主要考虑的石化产业群

●乙烯为原料的产业群

产品

●丙烯为原料的产业群

●聚丙烯(PP)为原料的产业群

●苯、二甲苯为原料的芳烃产业群产品

发展目标“十一五”期间,我区重点建设钦州、北海石油化工基地,满足桂滇黔成品油需求,大力发展乙烯、丙烯、芳烃等石化产品,延长产业链;加快发展精细化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形成石化产业群。2010年,我区石化产业年销售收入750亿元,工业增加值230亿元,新增直接就业1.6万人。

图6.石油化工产业布局图

专栏14.石油化工产业重点建设项目

1.中石油广西石化公司年加工1000万吨苏丹原油工程2.中石化年加工200万吨重质原油,年产30万吨乙烯、45万吨丙烯项目3.防城港年加工原油500万吨生产润滑油道路沥青等产品项目4.年加工原油1000万吨和乙烯120万吨联合装置5.年产60万吨PTA联产70万吨聚脂生产装置项目6.年产20万吨醋酸和年产10万吨醋酸酯项目7.年产30万吨PVC项目8.年产4万吨乙丙橡胶和年产4万吨丁腈橡胶项目9.年产20万吨醋酸乙烯项目10.年产20万吨EVA树脂项目11.年产30万吨乙二醇项目12.年产20万吨丁辛醇项目13.年产10万吨环氧氯丙烷项目14.年产10万吨已二腈项目15.年产10万吨尼龙66盐项目16.年产20万吨环氧丙烷项目17.年产10万吨聚醚多元醇项目18.年产8万吨甲烷氯化物项目

到2020年,把石油化工培育成为年销售收入超千亿元的产业,把广西建设成为我国西南地区新兴石油化工基地。

防城港区位优势突出,深水码头建设条件好,企沙工业区土地平整广阔,淡水资源丰富,交通运输便利,环境容量大,具备布局大型钢铁厂的优越条件。随着我国钢铁工业矿石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国家加快实施钢铁工业布局的战略调整,将向利用外国矿石煤炭便利、具有深水良港条件的沿海地区转移;鼓励结合产业重组和城市钢厂的搬迁,在沿海建设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这为我区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我区锰矿资源保有储量2.2亿吨,占全国的37%,锰矿储量及产量居全国首位。锰系铁合金和锰深加工系列产品生产具备较好基础,骨干企业规模大,技术装备、单位电耗在全国处于先进水平,效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钢铁市场2000~2005年,我国钢材生产消费快速增长,产量年均递增23%,消费量年均递增21.6%;2005年我国钢材产量3.71亿吨,消费量3.75亿吨。我国人均钢产量和消费量大大低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2010年我国钢铁消费量4.6亿吨,2015年6亿吨以上,2020年以前钢铁消费仍将保持稳定增长。2020年我国实现人均生产总值3000美元时,钢铁消费需求将进入峰值期。

今后十五年,我国钢铁工业发展仍有较大空间。2005年广西钢材产量520万吨,消费量930万吨;随着“十一五”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预测2010年钢材消费量将达1480万吨,到2020年钢材需求仍有较大空间。2005年云贵川渝地区钢材消费量3177万吨,自产钢材2117万吨,预测2010年钢材需求4800万吨;2005年广东钢材消费3400万吨,自产能力1012万吨,预测2010年钢材需求4500万吨。

锰业市场

3.产业链分析

专栏15.钢铁产业链

●以钢板生产为主导,形成矿石—铁精矿—烧结矿—钢铁系列产品—机械加工产业链●通过使用焦炉煤气替代部分原煤,进行热电联产,向各系统提供生产所必需的电力和蒸汽,形成煤炭—焦炭—煤气—电力产业链●收集炼焦产生的煤焦油,通过蒸馏生产煤沥青,形成煤炭—焦炭—煤焦油—煤沥青—高级石墨电极产业链;通过从焦油中提取的粗酚,经分馏精制可得邻甲酚,以邻甲酚为原料可得农药、香料、医药、化工、染料等产品●采用钢铁生产排放的氮气、焦炉煤气、蒸汽生产合成氨;采用石灰窑烟气中的二氧化碳提纯回收;分离回收制氧过程中的稀有气体,发展精细化工等●以建材产品为主,形成以粉煤灰、炉渣、脱硫石膏生产水泥、墙体材料的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链●钢铁生产过程产生的富裕煤气和余热余能供社会生活使用,社会生活产生的废弃物如废钢、废水、废塑料等作为冶金生产的原料,如高炉喷吹废塑料代替煤粉,利用城市中水、作为循环水补水代替新水等

专栏16.锰业产业链

●锰矿石—锰系铁合金—中低碳锰铁合金●锰矿石—硫酸锰—电解金属锰—四氧化三锰—锰锌软磁铁氧体—各种电器元件●锰矿石—电解二氧化锰—无汞碱锰电池、锂锰电池●锰矿石—电解金属锰—200不锈钢系列—不锈钢制品

图7.钢铁锰业产业布局图

“十一五”时期,围绕发展钢铁锰业产业链,布局建设重大项目,预测固定资产投资900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及建设时序见附件4

专栏17.钢铁锰业重点建设项目

1.防城港企沙千万吨级钢铁项目2.防城港钢铁项目南宁精品钢材深加工工业园3.防城港钢铁项目社会配套项目(共47项)4.柳州钢铁(集团)公司钢结构调整工程5.来宾汇元锰业锰系列深加工二期工程6.来宾合山康密劳公司30万吨铁合金冶炼项目7.靖西年产50万吨锰矿粉、电解锰、锰合金等系列产品项目8.崇左工业区锰深加工及下游产品开发项目9.大新新振锰品年产4万吨电解二氧化锰项目10.崇左大锰公司锰系列产品深加工项目11.新桃城华侨农场年产3万吨高纯低硒电解金属锰项目

到2020年,把广西建设成为我国西南地区精品钢铁基地和我国重要的锰深加工基地。

1.资源及交通运输条件

(1)能源资源情况

广西水电资源比较丰富,主要分布在红水河、郁江和柳江等干流上,经济可开发装机容量为1862.9万千瓦,年发电量796.98亿千瓦时。截止2005年底,广西已建成的水电总装机容量为734万千瓦(其中界河电站按50%计算),占广西经济可开发总量的39.4%。此外,加上在建水电装机容量约850万千瓦,已(正)开发容量达1584万千瓦,占全区经济可开发装机容量的85.0%,预计“十一五”末大中型水电资源基本开发完毕。

广西石油、天然气资源贫乏。我国南部海域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其开发将为广西引进清洁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创造有利条件。

(2)煤炭交通运输条件

2.电力需求预测

专栏18.电力负荷预测

●高方案

●中方案

●低方案

3.发展目标

深度开发水电,继续发展火电,积极发展核电和其他电源,充分发挥各种电源的互补性。重点建设500千伏、220千伏、110千伏输电线路、变电站,提高电网运行稳定性;形成以水电、火电为主,以500千伏、220千伏、110千伏电网为骨干电网的产业格局。到2010年全区电力总装机容量2346万千瓦,其中水电1380万千瓦,火电966万千瓦;发电量800亿千瓦时;实现年销售收入600亿元;工业增加值230亿元。新增直接就业人员1.2万人。

4.电力建设

专栏19.

1、长洲水利枢纽电站(15×4.2万千瓦)

3、岩滩扩建(2×30万千瓦)4、来宾电厂改扩建工程(2×30万千瓦)5、贵港电厂一期(2×60万千瓦)6、永福电厂扩建(2×30万千瓦)7、南宁电厂(2×60万千瓦)8、兴义电厂(2×60万千瓦)9、崇左电厂(2×60万千瓦)10、环江电厂(2×30万千瓦)11、沿海核电厂(2×100万千瓦)

到2020年,广西电力工业形成以水火电为主、核电及风电等为重要补充的结构,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

1.资源优势

我区是全球最适宜种植甘蔗的地区之一,是我国的糖料蔗优势产区。甘蔗单产、糖份已超古巴、澳大利亚,达到巴西等产糖大国水平。甘蔗是我区种植面积最大的经济作物,2005年种植面积达1123万亩,占全区耕地面积的29%。

食糖市场

生活用纸市场

专栏20.糖产业产品链发展重点

●制糖向精制糖、食糖深加工、生产低聚糖等产品延伸●利用蔗渣生产纸张、纤维板、硬质板、碎粒板、绝缘板等●利用糖蜜生产酒精、味精、酵母、赖氨酸等氨基酸系列生物工程产品●利用滤泥、酒精废液、蔗渣生产有机生物肥料●利用滤泥、蔗渣蔗髓、蔗梢蔗叶、废糖蜜生产饲料

图8.制糖产业布局图

“十一五”时期,围绕延伸糖业产业链,布局建设重大项目和综合利用项目,预测固定资产投资110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及建设时序见附件6

专栏21.制糖产业重点建设项目

1.南糖股份东江糖厂技改项目2.南糖股份蒲庙10万吨蔗渣制纸浆项目3.凤糖集团糖厂技改项目4.凤糖集团年产9.5万吨蔗渣浆板项目5.洋浦南华田东、龙州糖厂技改项目6.洋浦南华田阳、双田公司各年产9.5万吨蔗渣浆项目7.东亚集团宁明糖厂、海棠糖厂技改项目8.东亚糖业集团年产9.5万吨文化纸项目

10.农垦糖业集团金光、昌菱、红河、星星公司节能技改项目11.农垦糖业集团红河、昌菱公司各年产9.5万吨蔗渣浆项目12.农垦集团活性干酵母生产项目13.来宾东糖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文化用纸项目14.来宾东糖集团利用制糖废蜜生产酵母项目15.冠桂糖业7万吨蔗渣浆项目16.永凯集团9.5万吨漂白蔗渣浆和10万吨纸项目

到2020年,把广西建设成为我国乃至世界重要的制糖基地。

专栏22.农产品在全国的地位

●水果总产量572万吨,名列全国第5位,占全国3.6%。其中,香蕉、龙眼、荔枝、芒果、菠萝等热带水果占全国同类水果产量的40%以上●蔬菜产量2130万吨,名列全国第9位●肉类总产量419万吨,名列全国第6位,占全国5.4%●水产品产量284万吨,名列全国第8位,占全国5.6%●桑蚕茧产量14.8万吨,名列全国第1位,占全国25%●剑麻纤维产量1.61万吨,名列全国第1位,占全国40%

根据我区农产品资源优势,今后应重点发展食品加工、茧丝绸、两大行业,其中,食品加工主要抓好水果、蔬菜、肉类、水产品等。

(1)食品加工

水果加工

蔬菜加工

肉类加工

水产品加工

(2)茧丝绸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丝绸生产和出口国,丝绸产量的80%用于出口。2005年全国生丝、丝绸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40%和70%左右,出口量占国际贸易量的80%和50%左右。今后一个时期,全球丝绸消费年均增长3%左右。目前,我国人均丝绸消费量低,发展丝绸产业前景广阔。我区发展茧丝绸产业具有较好基础,延长产业链潜力巨大。

3.产业产品链

水果加工产业链发展重点:建设无公害、有机水果标准化基地和优质、加工专用水果基地;培育和引进大中型水果加工企业,提高加工能力;加强传统水果罐头、果汁、果脯开发创新;积极开发果酱、果粉、果酒、水果萃取保健食品等,提高产品附加值。

蔬菜加工产业链发展重点:加强优良蔬菜品种的引进、选育;建设绿色、无公害、有机蔬菜和食用菌基地;发展蔬菜储藏、保鲜、分级、包装等初加工,提高蔬菜采后清洗、分级、预冷、杀菌、包装等商品化处理水平;加强脱水蔬菜、蔬菜罐头、食用菌罐头等产品开发;大力发展具有出口潜力的速冻菜、蔬菜汁(粉)、蔬菜脆片以及膨化蔬菜、保健蔬菜等产品。

肉类加工产业链发展重点:建设标准化规模养猪、养牛(包括奶水牛)、肉羊、肉鸡基地;培育大型肉猪、肉牛、肉羊、禽类加工龙头企业,扩大加工能力;发展生猪(香猪)、家禽、肉牛、山羊、鹅肥肝等肉类加工及深加工制品;开发预冷肉、小包装、细分割等鲜肉品种和系列化、全营养、精包装、易储存、易食用的熟肉制品;提高畜禽副产品加工率,开发生化、皮革等加工产品。

水产品加工产业链发展重点:加强优质淡、海水鱼苗的引进、选育和繁殖;扩大标准化养殖基地;发展保活、保鲜、冰鲜、冷冻等初加工;开发精制食用鲜鱼酱及其风味鱼丸、鱼卷等方便速食品;开发罗非鱼、海水珍珠等深加工产品。

专栏23.主要农产品加工产业链

●水果产业链

●蔬菜产业链

●肉类产业链

●水产品产业链

●茧丝绸产业链

专栏24.农产品加工重点项目

1.桂北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2.桂林日盛食品公司水果罐头生产线3.玉林果蔬保鲜加工及配送中心4.百色右江河谷芒果果汁和蔬菜加工项目5.广西美通食品有限公司蔬菜罐头生产线6.南宁市农产品保鲜加工及配送中心7.田阳果蔬保鲜加工及配送中心8.广西农垦国有屠宰100万牲畜肉类综合加工项目9.广西农垦国有金光农场奶牛示范项目10.广西农垦剑麻集团年产120万平方米剑麻地毯项目11.玉林东方食品年产3000吨速冻果蔬项目12.桂—台农业合作玉林试验园区13.贵港扬翔肉类综合加工项目14.广西玉林参皇有限公司肉鸡加工项目15.广西凤翔集团畜禽食品有限公司肉类加工厂16.桂林市力源粮油食品有限公司肉类加工厂17.广西农垦永新畜牧集团肉猪屠宰加工厂18.广西皇氏生物工程乳业有限公司乳品加工19.广西南宁百洋饲料集团有限公司水产品加工厂20.北海洪恩罗非鱼出口加工项目21.北海正午海产品出口综合加工厂22.北海市钦国海产品深加工23.北海天鲜海产品加工厂扩建24.广西蒙山华虹丝绸有限公司丝绸加工项目25.合浦县常乐茧丝绸一体化生产加工技改项目

27.鹿寨县洛江制丝厂蚕丝深加工项目28.横县桂华缫丝厂生产线技改

到2020年,把广西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亚热带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

1.形势与市场分析

以信息技术产业、生物技术产业为重点的高技术产业,已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2001~2005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年均增速为35.9%,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更快,5年平均增速42.58%。全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达到4159.6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达到2182.5亿元,进口总额1977.1亿元。高技术产品市场空间巨大。我区要加大扶持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先进适用技术,深度开发优势资源,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力争赢得市场空间。

2.发展思路

专栏25.五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点

●电子信息产业

●生物产业

●新材料产业

●海洋生物产业

●环境保护产业

3.发展目标及布局

在南宁重点布局生物质高技术产业基地及以生物工程、生物制药和现代中药;环境保护产品及技术产业化;通信网络产品和电力电子等电子信息;智能化的电器设备和医疗电子设备等数控技术产业化;以木薯、蔗糖为原料生产六元醇、生物基材料等。

在桂林重点布局现代中药高技术产业基地及与通信设备、新型元器件等电子信息产品;生物制药、现代中药领域;光机电一体化-数控机床和机械设备等数控技术产业;高性能电工材料、超硬材料、塑料、合成晶体材料等新材料;环保技术与装置产业化等。

在柳州重点布局铟锌锡锑深加工为重点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及与新材料有关的单体产品,液晶显示器,或者与汽车、机械制造有关的控制系统和电子产品;竹木、药材的培植和开发;高质量的车-铣数控机床、可重组柔性数控机床生产线、特种数控机床及加工中心、柔性版凹版综合等先进印刷机械、智能仪器仪表、液压和气动技术产品、光学仪器、分散控制系统和高档汽车零配件等。

在北海重点布局硅晶体及电子信息高技术产业基地及与逆变电器、片式电阻电容等;输送电节能电子系统;海洋生物药物、海洋生物制品、海水高产养殖与系列深加工,海洋捕捞;近海滩涂油料作物种植及油料作物深加工;可再生能源等。

在玉林、梧州、贵港、贺州重点布局以接纳东部产业转移为重点的电子信息高技术产业基地,发展家电设备、电脑配件、新型元器件等电子信息产品和新能源、生物技术、现代医药、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

专栏26.高新技术产业重大项目

1.南宁电子信息高技术产业基地项目2.桂林电子信息高技术产业基地项目3.柳州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项目4.北海电子信息高技术产业基地项目5.玉林、梧州、贵港、贺州东部产业转移电子信息高技术产业基地项目6.纳米二氧化硅及单晶硅开发高技术产业化基地项目7.低品位钒开发高技术产业示范工程8.八角玉桂等香料作物分子蒸馏高技术产业化工程9.分子蒸馏提取生物柴油高技术产业化工程10.油茶深加工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11.海洋低值鱼类综合开发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12.利用珍珠贝提取天然牛磺酸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13.奶水牛开发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14.中国东盟现代物流网络系统工程15.国家政府网络“12金”工程广西项目16.高浓度有机废水浓缩燃料处理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

到2020年,形成特色鲜明的科技创新体系,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我区重要的支柱产业。

近10年来,世界造纸工业生产、消费以2~3%的幅度增长,我国年均增长达到13%左右。2005年我国纸和纸板消费量达到5930万吨,是世界第二大消费国,人均消费量为45公斤,远低于发达国家300公斤的消费水平。据中国造纸协会预测,2010年国内纸张消费量将达7600~8000万吨,上升空间大;特别是生活用纸,未来10年我国将成为全世界生活用纸消费量增长最快、发展潜力最大的市场。

纸浆2005年全国纸浆消耗总量5200万吨,木浆、非木浆、废纸浆的消耗比例为22:24:54;纸浆和废纸进口2462万吨,其中木浆进口超过700万吨,造纸原料进口依存度达到47.25%。国产木浆原料短缺。

造纸2005年全国纸和纸板产量5600万吨,产品结构正从中低档向中高档转变,但中高档纸及纸板供给能力不足,发展空间较大。

专栏27.造纸产品链

●印刷出版用纸

●高档文化纸

●包装纸板

●工业用纸

●纸制品

——造林五年新建速生丰产原料林(竹)基地1000万亩。

——制浆2010年制浆产量达到400万吨,其中木浆250万吨,竹浆70万吨,蔗渣浆80万吨。

——纸及纸板2010年产量达到450万吨,其中高档纸及其制品280万吨,蔗渣纸100万吨,废纸利用和其他70万吨。

“十一五”时期,围绕发展林浆纸一体化产业链,布局建设重大项目,预测固定资产投资540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及建设时序见附件9

专栏28.林浆纸一体化产业重点项目

1.1.广西金桂浆纸业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浆、60万吨白卡纸和25万吨液体包装纸项目2.2.斯道拉恩索(广西)林浆纸有限公司年产90万吨浆、90万吨纸和纸板项目3.南宁凤凰纸业公司年产20万吨纸项目4.梧州年产60万吨浆35万吨纸林浆纸一体化项目5.贺州年产30万吨浆50万吨纸林浆纸一体化项目6.柳州年产50万吨竹浆纸一体化项目7.华劲纸业年产35万吨竹浆纸一体化项目

到2020年,把广西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林浆纸一体化基地。

建材及非金属矿资源是广西的特色资源,已发现的非金属矿产有51种,主要有石灰岩、白云岩、膨润土、重晶石、滑石、水晶、砷矿等,还有相当丰富的莹石、高岭土、粘土、页岩、石英砂、大理石、花岗岩等。其中水泥用石灰岩保有储量30亿吨,居全国第三位,高岭土保有储量3亿多吨,居全国第二位,膨润土保有储量6.44亿吨,居全国第二位,重晶石保有储量4141万吨,居全国第三位。水泥、石材、滑石、浮法平板玻璃和建筑卫生陶瓷是广西建材工业的主要产品。

水泥工业

平板玻璃工业

石材工业

滑石

建筑及卫生陶瓷

“十一五”时期,要加快我区水泥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努力提高新型干法水泥比重,大力发展浮法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和滑石、高岭土、大理石、花岗岩、重晶石等开采加工。“十一五”我区建材产业产品链延伸的重点是:

专栏29.建材产业产品链发展重点

●建设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发展大型熟料基地●推广节能粉磨、余热发电、利用水泥窑处理工业废弃物等●利用具备条件的小企业改建发展粉磨站、水泥制品、中转库或预拌混凝土等接替产业●重点发展优质浮法玻璃,开发超薄、超厚及大规格产品、多品种着色玻璃、热反射玻璃、低辐射玻璃、在线镀膜和制镜制品●重点提高滑石加工水平,开发高附加值的高纯粉体、微细粉体、改性粉体等

图11.水泥建材产业布局图

“十一五”时期,重点发展新型干法水泥,大力发展浮法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等优势产品,围绕产业链布局建设重大项目,预测固定投资220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及建设时序见附件10

专栏30.水泥建材产业重点建设项目

1.南宁浮法玻璃公司日熔化900吨级在线镀膜玻璃项目22.桂林海螺年产124万吨熟料及100万吨水泥项目3.贵港台泥年产9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项目4.梧州华通建材有限公司日产4000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项目5.崇左扶绥海螺日产2×5000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续建项目6.北流海螺日产10000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续建项目7.兴业海螺公司日产10000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续建项目8.华润贵港年产6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项目99.桂平中顺水泥有限公司日产2500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项目10.贺州市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项目11.金城江水泥厂年产15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项目112.百色田东登高(集团)日产4000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项目13.仲礼乔治印业4条高级陶瓷花纸生产线项目14.北流三环年产高档日用细瓷2500万件项目15.涂工彩印包装材料生产线项目

到2020年,把广西建设成为我国南方重要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基地和日用陶瓷生产基地。

广西具有丰富的地理形态和生物多样性,成为中药资源丰富的区域。全区陆域中药物种4623种,占全国已知药用资源的三分之一,仅次于云南省,排名全国第二,是全国四大药材产区之一。其中有568种地产药进入流通渠道,正常年收购量最高达1800万公斤。罗汉果、蛤蚧、肉桂、八角、田七、鸡骨草、龙血竭等为全国知名的南药品种。此外,广西还有近千种海洋生物品种和极具特色的壮、瑶、侗少数民族医药资源,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初具规模的产业基础,发展现代中药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广西毗邻东南亚,边境贸易异常活跃,拥有爱店、防城、东兴等传统进出口和边贸口岸。其中爱店口岸是广西第一个获得国务院批准的中药材进出口口岸。2004年中草药材出口占爱店全部商品出口额的80%。充分利用有利的区位优势和中药材资源积聚优势,紧密结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重大战略机遇,加强交流与合作,建立中药、植物药原料进出口通道,借我国与东盟战略合作的契机,重视发展口岸贸易,推动中药成药出口,加大原料进口,仍有市场前景。

我区中成药品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特别是消炎、跌打、抗癌等中药产品在全国享有声誉,“三金”、“玉林”、“天和”、“金嗓子”、“花红”等中药品牌全国驰名。现代中药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专栏31.现代中药产业链发展重点

●加强中药材种苗繁育和野生变家种研究和GAP基地建设、推广,加大道地药材原产地保护力度。●完善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打造“桂药”品牌。●运用先进技术、先进设备与先进工艺研究开发新药品、新剂型,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艺,促进产品更新换代,积极开发海洋生物药品、复方颗料药等新产品。●加快岩黄连、银杏、田七、金银花、鸡骨草、鸡血藤、玉桂、八角、青蒿素等特色中药材深加工。

5.重点建设项目

“十一五”时期,围绕着现代中药产业链,布局建设一批重点项目,预测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及建设时序见附件11

专栏32.现代中药产业重点建设项目

1.广西大宗地道及稀缺濒危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2.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青篙琥脂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3.桂林莱菌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罗汉果规范化栽培基地4.广西玉林制药有限公司鸡骨草、郁金、莪术种植GAP基地5.桂林天和药业有限公司骨通贴膏二次开发6.灵峰药业金鸡系列中成药产品产业化项目7.玉林制药鸡骨草胶囊、湿毒清胶囊二次开发项目8.现代中药工程研究中心9.广西桂西药业无糖妇血康及艾纳香药材生产基地项目10.桂林集琦药业天然药物产业化项目11.玉林制药中成药产品开发项目12.桂林三金药业西瓜霜开发项目13.广西花红药业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中药产品加工项目

到2020年,把广西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现代中药制造基地。

生物质产业是利用可再生或循环的有机物质,包括农作物、树木和其他植物及其残体、畜禽粪便、有机废弃物,以及利用边缘性土地种植能源植物原料,生产生物基产品、生物质能源、生物质化工和生物质材料的新兴产业。

我区的生物质资源极为丰富。2005年,全区木薯种植面积约600万亩,鲜木薯总产量800万吨,均占全国总量70%;甘蔗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为全国第一。据不完全统计,我区的石栗树、麻疯树、光皮树、油莎豆等高油料作物综合面积约10多万亩,石栗树果含油率65~70%,麻疯树种仁含油率50~55%,光皮树果含油率33~36%,油莎豆果含油率30%以上。全区每年农林牧业废弃物可转化的能量约为6000万吨标煤。

广西及周边地区汽油消费量及燃料乙醇需求量预测表

地区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汽油

乙醇

广西

136

13.6

161

16.1

190

19

224

22.4

265

26.5

广东

692

69.2

754

75.4

822

82.2

896

89.6

977

97.7

贵州

66

6.6

76

7.6

86

8.6

99

9.9

113

11.3

云南

115

11.5

129

12.9

145

14.5

163

16.3

184

18.4

合计

1009

100.9

1120

112

1243

124.3

1382

138.2

1539

153.9

生物柴油

复合成型燃料

淀粉、变性淀粉

发酵副产品

——良种木薯种植100万亩;

——生物质能源产品产能:年产燃料乙醇70万吨、生物柴油30万吨、复合成型燃料100万吨、压缩生物燃气2亿立方米;

——生物质化工产品产能:年产乙二醇、乙醇胺25万吨、其它产品20万吨;

——生物质材料产品产能:年产淀粉60万吨、变性淀粉20万吨;

——生物质发酵副产品产能:年产二氧化碳深加工化工原料、高分子材料各10万吨。

图12.生物质产业布局图

“十一五”期间,围绕发展生物质产业链,布局建设重点项目,预测固定资产投资130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及建设时序见附件12

专栏34.生物质产业重点项目

1.

——在南宁市隆安、武鸣、宾阳县和崇左、百色、梧州、北海市各建立一个年产100万吨鲜木薯基地2.

——广西生物质复合燃料高技术产业化工程项目——广西生物3万吨/年乙烯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广西化妆品基础油高技术产业化工程——广西珍稀植物活性物提取高技术产业化工程——吸波调温材料高技术产业示范工程——生物质工程研究中心等3.

——在北海、南宁、崇左、梧州、百色等五地建设的木薯燃料乙醇及生物化工项目4.

——木薯变性淀粉项目5.

到2020年,把广西建设成为国家生物质产业示范基地。

广西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生物鱼、虾、蟹、贝、藻类有数百种;海洋矿产有石油、天然气、钛铁矿、石英砂、石膏矿等20多种,其中石油已探明储量5.9亿吨,天然气储量900亿立方米;海岸线蜿蜒曲折,可开发3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100多个;沿海还拥有银滩、涠洲岛、山口国家级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钦州湾“七十二泾”等旅游资源。

海洋渔业

海洋交通运输

滨海旅游

海洋生物开发

3.产品产业链分析

海洋交通运输产业链

滨海旅游产业链

“十一五”时期,围绕着海洋产业,布局建设一批重点项目,预测固定资产投资40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及建设时序见附件13

专栏35.海洋产业重点建设项目

1.北海国发远洋捕捞船队项目2.豪华邮轮项目3.使用海产废弃物生产土壤调理剂及专用药肥项目4.北海制药公司鲎试剂扩建工程5.海洋生物功能食品生产项目6.海豚毒素提取工程7.东兴京族风情和边境旅游区开发项目8.钦州龙门七十二泾游乐中心工程9.个人游船港湾及船厂项目10.海洋物流电子商务中心

到2020年,全区海洋产业年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海洋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以上。

——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开发和职工培训。允许企业按当年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企业提取的职工教育经费在计税工资总额2.5%以内的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仪器和设备,单位价值在30万元以下的,可一次或分次摊入管理费;单位价值在30万元以上的,可适当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或加速折旧。

——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根据国家规定,对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等,自认定之日起,一定期限内免征营业税、所得税、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支持企业建立技术开发机构。2010年前,重点产业大中型企业基本建立企业技术中心,自治区科技资金安排倾斜支持建立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学研联合示范基地和博士后流动站。鼓励企业围绕重点产业申报成立全国标准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机构联办重点实验室,组建各类技术创新机构,加强重点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联合攻关,实施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技术创新项目。

——在重点产业中,通过产学研结合,实施金属精深加工研发工程、汽车机械制造技术研发工程、制造业信息化技术集成工程、特色农产品加工关键技术开发工程、中药新产品开发与产业化工程、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生物质产业化示范工程等一系列重大科技专项工程,推动产业技术进步。

——通过整合高校、企业、科研院所、检测机构等的科学仪器设备资源、资料库和信息网络资源、检测测试资源等,构建共享的仪器设备平台、信息平台、检测平台,形成社会化、网络化的现代科技服务体系,增强重点产业研发手段和能力。

——在钢铁、有色金属、林浆纸、汽车、机械、制糖等重点产业领域,加快推进跨地区、跨所有制的资产重组,深化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实现强强联合,组建全区性的企业集团。继续实行激励政策,到2010年形成5家以上年销售收入200亿元、10家以上年销售收入100~200亿元的大企业。依托和鼓励骨干企业争创名牌产品,“十一五”期间新培育20个以上中国名牌。

——大力发展配套产业。围绕重点产业大型骨干企业和主导产品的配套需求,支持中小企业集中发展配套产业和产业配套,提高本地配套率;完善社会化协作机制,发展配套技术、检验测试、材料零配件工具供应、设备维修及营销、物流、金融、保险、会计、法律等服务机构。

——促进重点产业逐步走向国际化。在汽车、机械、钢铁、石化、林浆纸、铝等重点产业领域,支持强优企业加强与国际跨国公司和国内大集团合作,引进资金、技术、管理,增强竞争力,拓展国际市场。

——充分发挥柳州老工业城市的骨干作用。柳州是汽车、机械、冶金等重点产业集中和基础较好的城市。支持柳州加快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建设配套产业基地,优化产业结构,延长产业产品链,建设成为区域性先进制造业基地,成为全区率先实现工业化的示范城市。

——建设沿海新的重点产业基地。在沿海规划布局建设重化产业基地,是我区加快推进工业化、调整产业结构的重大举措。加大倾斜支持力度,完善沿海基础设施,加快在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推进能源、林浆纸、石化、钢铁、铝加工等重大项目建设,为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开放开发提供产业支撑。

——巩固提升重点产业基地。对南宁、桂林、百色、玉林、河池等已初步形成的铝等有色金属、汽车汽配、机械、内燃机及现代中药、食品加工等产业基地,通过加强新项目建设和加大技改力度,形成规模,创新产品,促进升级。

——促进工业园区集聚重点产业。按“要素集聚,产业集群,服务集成”的新机制建设工业园区。倾斜支持集聚重点产业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百企入桂”等招商引资活动,引导和鼓励重点产业新建项目、技改项目、配套项目、深加工项目、东部产业转移项目入园建设,聚集发展。

——促进重点产业布局与城镇布局相结合。积极引导重点产业初加工项目、深加工项目和配套加工项目,向中心城市工业区、沿海工业区、县域工业集中区及沿交通干线、城镇集约发展,实现重点产业布局与城镇布局相协调,联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

——完善银企合作机制。加强企业诚信制度建设,建立资源共享的企业诚信体系和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密切银企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联系,形成银企良性互动,争取金融机构更多支持。

——扩大资本市场融资。对符合条件的重点产业强优企业,优先支持发行企业债券;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造,优先支持在国内或海外上市融资。积极引导各类资金参与融资担保机构建设,扩大机构规模,提高担保能力,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更多便利。

——探索新型融资模式。在重点产业领域,积极探索设立产业投资基金,通过“集合投资、专家管理”,为重点产业发展提供资本支持。积极创造条件,组建一批专业性投资公司或综合性投资公司,为重点产业发展提供融资支持。整合现有金融资源,吸引战略合作伙伴,探索组建区域性金融机构。改善金融环境,争取国内外银行在我区设立分支机构。

——加大政府投资扶持力度。设立自治区重点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外部配套设施、延伸产业链的新产品项目等给予支持。自治区技术改造专项资金优先向重点产业重大技改项目倾斜。积极组织符合国家投向的重点产业项目,优先争取国家投资扶持。大力争取国家生物质工程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和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对我区发展生物质产业的支持。

——在能源政策上支持发展。深化电价改革,抓紧研究出台铝电结合方案,探索开展直供电试点,实行有利于重点产业发展的电价政策,衔接协调好发电企业、电网企业和工业企业的利益关系。完善煤电二次联动价格。加强煤电油运综合协调。

——在财税政策上鼓励发展。全面落实自治区关于加快推进工业化的支持政策。逐步增加财政贴息资金、技术改造资金,支持重点产业结构调整,扶持重点产业和特色产品发展。充分利用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民族地区税收优惠政策,对重点发展产业给予定期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内资鼓励类产业、外商投资鼓励类产业的项目在投资总额内进口自用先进技术设备,除国家规定不予免税的商品外,可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抓紧研究出台造纸原料林基地供材分税政策和促进汽车及零配件发展政策。

——在土地政策上保障发展。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开发整理专项规划,要统筹安排好重点产业建设用地。在国家下达自治区掌握的农用地年度转用指标中,优先保障重点产业发展需要。对重点产业的重大建设项目,凡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开工条件具备,已取得立项审批、核准或备案的,优先安排用地指标。

——在节能环保政策上优化发展。在重点产业领域,加快调整结构,淘汰高耗能、高污染、技术落后的产品;加快推广应用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实施重大节能环保项目,强化重点耗能和减排企业节能环保管理。支持重点产业的骨干企业建设重大节能环保项目和循环经济示范项目。

——在人才政策上支撑发展。在重点产业领域,加强培养企业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以重点产业重点项目为依托,加强人才小高地建设,发挥集聚人才、催生新技术、孵化新成果、促进新发展的作用。鼓励企业开展智力引进,吸引高层次人才为企业服务。建立企业自主创新的人才激励机制。

——运用产业规划指导发展。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和西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政策,通过制定重点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重点,引导社会各类资金投向。在组织实施规划中,政府主要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导资源合理配置,加快重点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结构优化升级,尽快做大做强重点产业。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宏观调控,严把产业政策、市场准入和土地、环保、节能等关口。大力改善发展环境,认`真落实优惠政策,鼓励内资、外资和多种所有制主体参与重点产业开发。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在市场竞争中健康发展。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自治区人民政府组成部门

自治区人民政府直属特设机构

自治区人民政府直属机构

自治区人民政府部门管理机构

南宁市人民政府

柳州市人民政府

桂林市人民政府

梧州市人民政府

北海市人民政府

防城港市人民政府

钦州市人民政府

贵港市人民政府

玉林市人民政府

百色市人民政府

贺州市人民政府

河池市人民政府

来宾市人民政府

崇左市人民政府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承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大数据发展局

THE END
1.1015万的车哪款好,4款车型推荐给你10-15万的车哪款好,10-15万,听到这个预算,有些人就觉得,可能买不到什么有面子又实用的车了,买个配置稍不错的,就已经很不错了。其实在10-15万之间的车也是有好的车型的,那么今天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10-15万的车哪款好,4款车型推荐给你。 4款车型推荐给你 https://www.pcauto.com.cn/cxxj/1883/18837495.html
2.10万到15万左右买什么车好些在这个价格区间内,有很多优秀的汽车供您选择。以下是一些建议供您参考: 1. 长安CS75 PLUS:这是一款自主SUV,厂商指导价为11.79-15.49万元。它的外观大气时尚,动力充沛,操控平滑,油耗表现不错。内饰豪华,科技感十足,舒适性好,座椅包裹性强。这款车性价比高,是热门车型之一。 2. 朗逸:这是一款合资轿车,厂商指导价https://m.yiche.com/baike/44542.htm
3.1015万汽车排行榜汇总10如今汽车已经走入了大家的生活,平时出门坐公共交通比较不方便,这时候手里有了十多万,自然就会考虑买车。那10-15万买什么车好?这个价格区间在车子非常多,而且型号也很多,所以很多人都会被各种问题伤透脑筋。10-15万内性价比高的车有哪些最值得买,本文maigoo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10-15万元左右汽车排行榜汇总,供您参考https://m.maigoo.com/goomai/156219.html
4.最新策略报告:机构一致买入1只龙头股同时由于油价的高企和轿车市场竞争的加剧,我们认为08年自主品牌轿车厂商将进入战略调整期,考虑到国内A股的轿车生产企业基本都涉及到自主品牌,故我们对国内A股轿车类上市公司持谨慎的态度,整个轿车行业投资评级"谨慎推荐",08年重点关注为国内汽车企业集团的整体上市,提醒投资者可以适当关注:一汽轿车、一汽夏利,但要注意规避http://finance.ce.cn/stock/gushishouye/hangyefenxi/200801/08/t20080108_12783401.shtml
5.小鹏汽车何小鹏:全新品牌进军10—15万级市场年销预计10万辆以上“小鹏汽车即将推出10万到15万级别的A级汽车,并且面向全球,同时我们会将小鹏的高等级智能驾驶,甚至将来把无人驾驶带入,并且能够做到有利润,这是我们的将来目标。”3月16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办的2024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现场,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表示。 https://wap.eastmoney.com/a/202403193016930592.html
6.10万级国产轿车性价比排名:奕炫第5艾瑞泽5第3逸动PLUS居首虽然很多人一提到买车,张嘴就是BBA,好像只有这些高档货才开得出去。但从实际数据看,15万以下汽车的销量超过了75%,其中10万以下的又占到了近一半。 对于大多数车主而言,经济实惠才是王道,10万级车一直是各车企打得头破血流的战场。 随着自主品牌的崛起,在这块市场蛋糕的切割上,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已是平分秋色。https://www.dongchedi.com/article/7140153733895569954
7.车主之家–让汽车交易更简单(16888.com)卡罗拉作为10万级家用轿车购车清单逃不过的车型,虽然现在月销量不到1万,但依旧是很多朋友的忠实选择,那么目前它有哪些优惠,哪款值得推荐,落地又有哪些必要花费呢?跟我们一起到店探探价!霸气归来,再 2024-11-22 0 安全气囊存隐患 16202辆大众甲壳虫召回 日前,大众汽车(中国)销售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https://168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