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易安”!你好,“比亚迪”!尘埃落定背后的那些舆情探究....

5月9日,银保监会发布易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变更股东的批复,同意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受让易安财险10亿股股份,持股比例为100%。“易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深圳比亚迪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并核准周亚琳的深圳比亚迪财产保险有限公司董事长的任职资格。

二、事件脉络

1、2016年易安保险的成立与2018年后的亏损阶段

2016年易安保险作为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得以成立。成立于2016年2月的易安财险,是国内获准设立的四家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之一,注册资本金10亿元,注册地位于深圳。成立初期,易安财险即实现盈利,2016年净利润157.15万元,2017年进一步增长至711.05万元

2、2020年易安财险被银保监会接管阶段

2020年7月17日,易安财险因触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的接管条件被银保监会接管,接管期限为一年。随后,监管又延长接管期一年,至2022年7月16日止。

3、2022年易安财险进入破产重组阶

2022年5月26日,易安财险接管组作出决定,同意易安财险破产重整。

2022年6月29日,银保监会作出批复,原则同意易安财险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2022年7月15日,北京金融法院依法裁定受理易安财险提出的破产重整申请。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裁定书显示,易安财险主张其偿付能力严重不足,截至2022年3月31日,已有多笔负债无法清偿,其中“房抵贷”履约保证保险业务的账面逾期未兑付保险金总额为4075.15万元,欠付北京闪银奇异科技有限公司已到期业务保证金3768.79万元;而其截至2022年3月31日账面记载的货币资金余额为2827.97万元,其中698.80万元被查封冻结,故现其以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为由申请破产重整。

4、被收购及正式更名深圳比亚迪财险阶段

2022年7月20日,为推进重整工作开展,易安财险管理人发布重整战略投资者招募公告。

2023年初,比亚迪拟以36亿元收购易安财险股权。

2023年2月24日,易安财险公告,北京金融法院作出(2022)京破1号之一《民事裁定书》,裁定批准易安财险重整计划,并终止重整程序。易安财险将依法推进重整计划的执行工作。

2023年5月,比亚迪收购易安财险股权已获批,易安财险更名为深圳比亚迪财险。

2023年5月9日,银保监会官网公布《关于易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变更股东的批复》,6日同意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受让易安财险10亿股股份,持股比例为100%。银之杰等原持股的7名股东不再持股。

至此,这也意味着,易安财险成为比亚迪方面全资控股的财险公司,这在中资保险公司中有很高“稀缺”性。

此外,中国银保监会近日下发关于易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重整后续事项的批复,批准该公司名称由“易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深圳比亚迪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并核准周亚琳的深圳比亚迪财产保险有限公司董事长的任职资格。

三、传播情况

四、舆论观点

1、媒体及业界观点

1)车企布局车险原因或是车企对当前新能源车险不尽满意

贝壳财经:中国银保信统计,2021年新能源车险的单均保费比传统燃油车高21%左右,但在出险频率、案均赔款上也均高于传统燃油车,导致赔付成本增加。如果说新能源车险很高效,客户很满意,新能源车企就没必要来蹚浑水,现在车企频频入局,可能是看到新能源车险还有很多价值可以挖掘,从这个意义来说,财险业真的要警醒,因为如果行业确实效率低,客户不满意,迟早会被颠覆,不是比亚迪也会是特斯拉等,行业不可能永远在严重的中介化、高交易成本及不尽如人意的服务中发展。“比亚迪入局易安财险事件具有标志性意义,各方都意识到,当前新能源车险市场已经到了需要进行根本性调整的时候,比亚迪作为一种非金融业的外部推动力量,监管可能也乐见其成,毕竟保险公司由单一股东100%持股的情况从来没有出现过。”

2)比亚迪入局新能源车险优势明显,具有标志性意义

瑞再中国原总裁陈东辉:比亚迪入局易安财险事件具有标志性意义,各方都意识到,当前新能源车险市场已经到了需要进行根本性调整的时候,比亚迪作为一种非金融业的外部推动力量,监管可能也乐见其成,毕竟保险公司由单一股东100%持股的情况从来没有出现过。

这一事件的确让市场对新能源车险价值链产生了较大的想象空间。其中最关键的是,比亚迪有可能打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新能源车险闭环生态,即从前端客户数据、驾驶行为数据到自营的零配件和维修服务环节,都可以在比亚迪生态内完成,传统车险中的4S店、中介、维修厂等环节基本可以省去,这使得比亚迪有机会真正实现为客户直接提供服务,且所有链条完全数字化,这是每家保险公司做车险的终极梦想,即数据在手中,直接服务客户,全链条自主控制,且利益不外化。

东吴证券研报:车企在新能源车险市场优势明显,优势之一体现在新能源车企可以简化新能源车理赔流程,现阶段保险公司缺乏新能源汽车定损人才,在事故后无法进行现场定损,需要新能源车企介入检测才可定损理赔,车企可凭借技术优势,提高整个车险理赔流程效率;优势之二在于车企可以设计出车风险和理赔更匹配的创新性车险产品,凭借承保车辆的出行大数据、智能驾驶方面的信息优势,未来可以联合保险公司推出个性化保险产品;优势之三在于新能源车企对新能源汽车销售的场景垄断,新能源汽车直营汽车模式的兴起使得车企直接接触新能源车险的购买人群,从而直接获取购买新能源车险的车主信息。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院长谢远涛:非常看好此次股权变更,易安保险走出当前经营困境的可能性很大。新能源汽车厂家布局保险公司,是整合价值链的必然选择,有助于增加顾客黏性,利用流量创造价值。

3)新能源车企加入保险行业对整个保险行业影响有限

人保财险总裁于泽:新能源车企涉足保险业对整个保险行业的影响有限,一是车险是管理型险种;二是保险公司储备了大量人才,这并非有了保险牌照和销售渠道就可以很快实现;三是保险公司在历史数据的积累、精算和定价等方面仍有优势;此外,车险对承保的网点和理赔服务的要求很高,这对加入保险业的车企来说也是一项挑战。因此,整体来看,车企加入保险业不会对行业产生很大影响。

4)比亚迪要打造新能源车险生态的理想或许“很丰满”,但实际面临巨大困难

瑞再中国原总裁陈东辉:新模式能否走通还面临两大威胁:一是比亚迪必须自营或者完全掌控销售渠道,才能实现对保险服务的掌控和一体化的客户服务,如果仍然非直营的4S店作为销售渠道,就可能让比亚迪的盘算落空。二是比亚迪进入保险业会面临来自各方对创新的诸多限制,以及持有保险牌照很高的资金成本。从接触的情况看,比亚迪对保险的复杂度缺乏认知,会面临极为陡峭的学习曲线。监管也不会放松对于车险极为苛刻、阻碍限制创新的监管要求,因此短期看比亚迪很难打开局面。

贝壳财经:比亚迪入主易安财险后,并非就能够马上做成漂亮的闭环生态,其背后的难度非常大。最大的问题可能源于监管部门将如何定位易安财险的牌照,如果定义为互联网保险牌照,且允许其经营车险业务,那么,其新能源车险就可以做成轻资产模式,快速在全国铺开,实现跳跃式发展,但若定义为传统的产险牌照,那么,其就要经历所有中小财险公司经历过的“痛苦”,即要向监管部门申请在每个省开设分支机构,布局网点,这就变成了非常慢的重资产模式,影响其在全国布局的速度。

第二个较大的障碍是打造闭环生态需要让产品、费率在监管方面有所突破,比如,按照行驶里程来收费,监管并不鼓励,但如果不让比亚迪做创新尝试,其数据优势难以发挥;第三个障碍则在于下沉市场的服务,虽然比亚迪的直销做得非常好,但到县域、农村等下沉市场,新能源车险的后续服务能否跟上,也是一大挑战。因此,尽管市场认可比亚迪作为新能源车企,将与新能源车险形成较强的协同效应,但在种种障碍下,短期来看,比亚迪能给新能源车险市场带来多大影响仍难以确定。

5)未来车、险融合发展将是大趋势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保险公司与汽车制造商、汽车修理厂终归要走向合流。比如,保险公司可能会通过收购或自建的方式拥有汽车厂家,可以控制新能源车各个零部件的风险,而且能把费率与汽车的风险,尤其是驾驶人风险结合起来,提供更好的保险保障。

6)车企入局新能源车险市场,传统险企将如何接招

保险科技公司车车科技创始人兼CEO张磊:据了解,人保财险在新能源车险上正全力与新能源车的电池厂家、主机厂合作,太保产险已建立专门的新能源汽车保险事业发展中心,而平安产险方面则将在新能源、无人驾驶、里程保险等新的车险细分领域储备核心技术,推动产品和服务创新。保险科技公司车车科技创始人兼CEO张磊在近期的公开场合中表示,为应对新能源汽车发展带来的各种挑战,公司采取的措施包括:一是直接对接新能源车企,为其提供一揽子服务解决方案;二是为全国4500家4S店和经销商提供澎湃保SaaS软件实现保险数字化信息管理;三是为用车场景端和专业保险代理人提供保险产品销售工具。

7)降低新能源汽车保险费用在短期内无法实现

界面新闻:靠与保险公司共享大量驾驶数据,甚至自行开发保险产品来降低新能源汽车保险费用在短期内是无法实现的。车险定损、理赔都是非常复杂的,除了驾驶数据的积累,运营经验的积累也同样重要。目前因为维修成本高和事故发生率高,保费与风险相匹配。即使靠驾驶数据更精准地分析出部分车主的驾驶风险低,匹配了低保费,那也就有其他车主的保费会相应升高。整体上的变化在短期内很难被消费者感受到。

2、网民观

1)对比亚迪捆绑销售的担忧

2)金融贷款才是最终目的

3)猜测车险将降费

4)比亚迪进军车险是赔本生意

5)比亚迪是在下一盘大棋,革新保险业

6)认为比亚迪此举证明新能源车上升空间有限

五、研判建议

1、风险研判

1)比亚迪进军新能源车险将加大市场垄断和竞争风险

当比亚迪真正构建新能源车险闭环生态系统后,可能控制整个价值链,包括新能源车的生产、销售、充电设施、保险等环节,或导致其他保险公司难以进入该生态系统,限制了市场的竞争性,进一步引发垄断和反垄断的担忧。此外,如果比亚迪的生态系统变得过于庞大和强大,其他竞争对手可能很难与之竞争,也将限制市场的公平性和多样性。

2)深圳比亚迪财险后续赔付将面临舆论压力,加大关联企业声誉风险

3)深圳比亚迪财险与比亚迪总公司或存在潜在的利益冲

2、应对策略

1)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避免市场垄断

为避免或减轻市场垄断和竞争风险,深圳比亚迪财险可以建立开放的合作机制,与其他保险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开放其新能源车险闭环生态系统,允许其他保险公司进入并参与其中,以促进市场的竞争性和多样性。这将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并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2)建立严格风险管理体系,维护品牌声誉

深圳比亚迪财险需建立严格的风险管理体系,确保车险赔付的透明度和公正性,以及及时处理索赔事务,提供优质的客户服务。通过积极应对赔付事故,及时沟通和解决客户的问题,增强其品牌形象,并提升公众对其信任和认可。其次,还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制定合规政策和程序,确保企业员工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尽力减少网民投诉和监管处罚。此外,比亚迪财险还应加强日常舆情监测,及时识别和应对潜在风险,以降低业务运营风险。

3)建立独立监管机构和内部核查机制,避免关联企业利益冲突

为了解决利益冲突问题,深圳比亚迪财险可建立独立的监管机构和内部核查机制,确保索赔和理赔的公正性和透明度。这些机构应独立于比亚迪总公司,并遵循行业标准和监管要求,独立监督比亚迪财险的运营,确保避免关联企业利益冲突的发生。

THE END
1.新能源汽车logo标志大全,看看你认懂车帝提供车标其实不仅仅代表着汽车品牌的标志,同时也展现了品牌的文化内涵,有些看起来可能很简单,但是蕴含了丰富的含义。罗列一下近几年上市的新https://m.dongchedi.com/article/7203553472095322661
2.新能源车标大全易车汽车新闻为您提供关于新能源车标大全的最新汽车资讯,新能源车标大全相关的最新易车号文章,为你购车提供参考。https://news.yiche.com/tag/3134133.html
3.新能源汽车品牌大全标志,电动汽车标志图片大全现在新能源汽车都比较普遍,一般大型的汽车厂家都开始步入新能源汽车行业了!所以现在牌子也比较多种类了1 比亚迪的电动、丰田的混合动力、宝马的高效动力和氢动力 5,新能源汽车有哪些品牌 新能源汽车品牌主要有:特斯拉、日产、比亚迪、长安、宝马、吉利等。特斯拉(Tesla) 特斯拉是一个纯电动汽车的品牌,创立于2003年。特http://www.solar-pv.cn/zc/bbjy/86860.html
4.十大国产轿车品牌国产车有哪些品牌2024年国产轿车十大品牌最新发布,国产轿车排行榜前十名品牌有红旗、比亚迪、长安汽车、吉利汽车、小鹏、蔚来、极氪、埃安、小米汽车、深蓝汽车。国产轿车10大品牌排行榜由品牌研究部门收集整理大数据分析研究得出,帮助你了解国产轿车哪个牌子好。https://www.maigoo.com/maigoo/10128gcjc_index.html
5.国内新能源汽车logo设计大赏,你最欣赏哪个?近几年,新能源汽车一直是汽车产业的热点话题。无论是五花八门的互联网品牌,又或是不甘落后的传统汽车品牌,纷纷发力造车,都想从这个风口中分一杯羹。 中国是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除了领跑者特斯拉外,比亚迪、北汽、宝马、大众等老牌汽车的销量也名列前茅。不过这类品牌旗下的新能源汽车在标志设计上大部分https://www.canva.cn/learn/new-energy-vehicle-logo-design/
6.新能源汽车品牌标志设计近年来的换标趋势新能源汽车品牌标志设计近年来的换标趋势 新能源汽车发展呈现出新特征:市场驱动成为发展主动力,家庭主体市场规模快速壮大,产业生态与格局进入加速重构期,新能源汽车与新兴技术加速融合。新能源汽车市场从自主品牌为绝对主体的竞争格局向多元化竞争格局转变。我国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场的份额已从2016年的98.8%下降到2020年的http://szarts.com/news/20240719114237.html
7.新能源汽车logo标志大全,看看你认识几辆拉风汽车我感觉我们国家自主品牌很多车标死难看,中国真的缺乏设计人才?比如吉利,比亚迪,还有新能源汽车标志等,https://www.maidi.me/thread-478765-1-1.html
8.北汽新能源汽车标志北汽新能源汽车标志含义和设计理念 肩负神圣而繁重的使命,秉持绿色、低碳、环保理念的新能源汽车公司,正努力将自身打造成为国内技术领先、产业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基地。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汽新能源”)创立于2009年,是由世界500强企业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发起并控股,是我国首家http://www.sz4a.cn/news/20221229144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