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加强项目部安全工作,切实保障广大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保证我项目部施工营区的施工秩序,项目部按照业主、监理、总承包要求,全面落实,结合项目部实际情况,对我项目部工程的安全工作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检查,并针对施工现场开展了隐患排查治理活动,现将检查整改情况总结如下:
一、安全管理方面
1、安全组织机构建立和健全
项目部建立了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成立了项目部安全督查组,各工作面配置安全员负责现场安全巡视检查,施工面配置兼职安全员,负责本施工队伍工作区域的安全检查工作,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安全保证体系。
2、安全管理制度和责任制的落实情况
为了把安全工作做实、做细,项目部制定了《年度安全工作计划》,制定了《安全生产管理规定》,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检查制度》,编制了《重大事故应急预案》,《防洪度汛应急预案》《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等。
(1)目前项目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各项安全规章制度10余项,可操作性强,真正做到了以制度约束人,以制度管理人,并且不断检查项目安全文明施工各项执行情况,每周定期组织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不断提高安全施工的执行力以及工人的安全文明意识,来加强文明施工制度,杜绝事故发生。
(2)为了确保安全生产,项目部根据业主、监理、总承包要求,制定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了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职责。制定了安全目标指标,并针对各个机构人员的部门的实际情况履行相应的职责,真正把安全落到实处。
(3)项目部领导班子严格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安全理念,将安全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每天都去现场巡视,督促各个岗位的工作,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能够及时进行批评指正。并不定期跟下面人进行探讨,听取员工意见,对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寻求解决办法,使员工能够安心工作。
(4)项目部与各个施工作业面负责人签订了《安全责任书》,严格执行各级安全责任制和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到个人的规定,项目部安全督导小组对安全责任制的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和考核,对违反责任制的人员能够及时做到提醒,教育,对每月考核结果进行奖罚。
3、安全检查、隐患排查情况
项目部除了日常安全巡视检查外,还按照安全工作计划安排,每周不定期组织一次隐患排查,安全综合检查,专项安全检查等,对于检查出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完善,或限期整改,逾期按照项目部安全管理规定进行相应的处罚。另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置备各类安全警示标志牌,施工标志牌,在左右坝肩每个马道设置了安全警示标语横幅及安全防护网,在危险边坡设置安全防护栏杆,在施工现场入口、通道口、道路两边、拌合楼、电气设备附近等关键部位都放置有相应的警示标语牌,提醒工作人员以及附近村民注意,做好自身及他人安全防护工作,消除安全隐患。
4、重大危险因素管理及应急救援管理情况
项目部质安环保部制定了相应危险源控制措施并定期对现场进行辨识评价。
5、安全教育培训情况
项目部对新进厂员工及时进行安全教育,随着工作面的开展,对特种作业人员,驾驶员等定期进行全面安全教育培训,使工人能够熟练掌握本岗位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二、现场施工安全情况
1、临时设施
临时设施严格按要求统一进行了规划布置。
2、安全用电
为确保施工现场安全用电,项目部制定了《施工生产安全用电规章制度》,施工现场基本都能做到用电设备“一机,一闸,一箱,一漏”的要求,供电设备安置了警示标志。有专职安全员现场巡视经常检查,发现隐患及时进行处理,防止不必要的事故发生。在施工营地,仓库、配电箱处都设有干粉灭火器,在油罐处设置了消防砂池。
3、高处作业安全
(1)高边坡作业安全规定及措施完善,发现隐患及时向班组长提出,进行整改;
(2)高处作业安全警示牌设置齐全,边坡防护网设置完善;
(3)脚手架搭设按规范操作,定期进行排查;
(4)安全巡查人员严格按照要求对高处作业等进行监控。对从事高空作业的人员是否能够佩戴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具进行日常检查和教育,确保了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4、特种设备
项目部定期对特种作业人员,机械操作手进行专业培训,定期进行全面安全教育培训,使工人能够熟练掌握本岗位的安全知识和技能。设备运输车辆使用过程中,定期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并填写设备运行维护和保养记录,物资部定期进行检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立即停工,整改或者清场。特种作业人员能够做到持证上岗。
5、安全防护设施情况
施工过程中,工人都能够正确佩戴和使用安全帽,安全带等防护用品,在坑洞部位设置了警示标志,临空面,高边坡设置了安全防护栏杆;用电部位,油罐附近均设置了消防设施。
三、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个别人员意识淡薄,施工现场仍然存在习惯性违章。
2、部分办公室,施工场地安全用电管理不到位;
3、个别班组不能够按要求及时召开班前会,会议记录不规范,,还需进一步改善;
4、设备定期检查,各种制度完善,但是设备自身检查资料,记录不齐全,需要进一步完善;
5、个别施工班组人员不重视安全防护用品的佩戴,无视安全纪律;
四、采取的整改措施:
为确保我项目部施工区域施工安全,消除各类安全隐患,项目部对检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整改措施:
1、项目部加强监管,分批进行安全教育,利用日常巡查、周检查、月检查、召开安全会议、安全教育培训、宣传、文件等方法方式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2、施工用电进行彻查,对施工现场用电线路进行统一规范布置裸露电线及时更换、配电箱不规范的已及时整改,施工营地板房内电线、插座等进行了统一排查,对其使用大功率电器的宿舍进行强制禁止,收缴大功率电器,营地防火,施工营地每栋板房配备8支灭火器。
3、加大对习惯性违章的监管力度,加强安全教育和监管、处罚力度,针对现场所有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设定奖罚机制,必须从思想上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做到人人讲安全,人人要安全的目的。
4、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制度,使安全工作有章可循,落到实处。
5、严格按照安全责任制执行安全生产,落实到个人,分班组负责人,施工工作面负责人,主管领导等,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6、按照项目部规定,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每周内部两次大排查,每月联合业主、监理总承包一次大排查),日常安全员及施工管理人员每日排查,实行一岗双责制(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违规谁负责),有隐患及时整治,无隐患加强防范。
煤矿井下爆炸性环境的特殊性
煤矿井下本质安全电气系统的设计
任何拟定的本质安全系统都应在明确设计目标后,根据电气系统具体的连接关系来确定系统的整体构成(包括互连导线及简单设备)。仅由电池供电的一体便携式本质安全设备(如干电池供电的LED本质安全手电筒,无关联设备)是最简单的本质安全系统。图1中的典型本质安全电气系统由本质安全关联设备、本质安全设备(包含简单设备RTD)及其之间的连接导线或电缆构成。
为了便于分析和确认电气系统所达到的本质安全等级,在明确了电气系统的构成之后,可参照GB3836.18第4制定系统描述文件,采用图纸、清单、使用维护手册或类似的文件方式来规定确保安全所需的信息,如规定电气设备的有关项目、包括互连布线的系统电气参数等。制订系统描述文件的系统设计师应能代表其机构或雇主承担责任且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实际上,对系统使用功能的兼容分析也很重要,它决定着各设备组合后系统能否正常运行,但这不是本文论述的重点。
可用于井下瓦斯环境的本质安全电气系统内的电气设备类别为I类,允许的最高表面温度应不超过150℃(当其表面可能堆积煤尘时)或450℃(当其表面不可能堆积煤尘时)。环境温度影响设备或元件的温升。当本质安全系统部分或整体运行温度超出-20~+40℃的正常工作环境温度时,应在系统描述文件中说明。符合GB3836.4的本质安全设备适应的环境温度范围为-20~+60℃,当设备周围环境温度超过+60℃时,最小点燃电流将降低(当温度从20℃上升到200℃时,点燃能量可能会下降20%~30%),此时GB3836.4标准已不再适用,建议参考IEC60079-33。
煤矿井下本质安全电气系统的参数评定
如果本质安全系统含有1个以上线性电源,则应按GB3836.18附录B规定,依照前述方法分析和评定组合后电源的影响,适用时还应考虑系统故障分析(本文第5部分)。这些方法完全适用于煤矿井下本质安全系统。
系统故障分析
如果系统含有本身不符合GB3836.4的设备,则应将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按GB3836.4进行分析或试验。除了应考虑设备内部故障外,还应考虑现场接线故障。普遍认为对整体系统施加故障没有对设备各个部分施加故障严格。尽管如此,用该方法仍认为能达到可接受的安全等级。如果需要的所有信息都具备,即使使用了符合GB3836.4的已获证设备,也允许在进行故障分析时再施加计入整体系统的故障。更常用的方法是对单独分析过的设备或试验过的设备的输入、输出特征值进行直接比较。如果系统中仅有按照GB3836.4进行单独分析的设备或试验的设备,则只需证明系统内所有设备互相兼容即可。设备内部的故障已经考虑,不需要进一步考虑。如果系统含单一电源,则电源的输出参数也已考虑了外部互连电缆的开路、短路和接地,也不需要再进一步考虑这些故障。#p#分页标题#e#
矿用A型电缆、B型电缆:不考虑电路之间的故障。矿用C型电缆:考虑包括最不利的故障组合条件下导体之间同时2处电路短路和多达4处导体开路。如果电缆内包含的每个本质安全电路的安全系数达到标准要求的安全系数的4倍,则可不必考虑故障。多芯电缆内,在故障情况下所有电路的本质安全等级应取级别最低的等级。若系统互连电缆中还存在接线、分线或插接耦合等情况,则故障分析时还应考虑3.3.2节中第(4)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