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挖掘闪光点,传递正能量”为主要目标,营造“弘扬正能量、牢记使命担当、积极主动作为、勇于创新突破”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激发妇幼人的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行业新形象。
乌兰
双肩挑重任医路护万心
张睿
让奋斗点亮诗和远方
周春秀
用微笑迎接新生命的第一人
胡桂风
你奔赴的样子最美
2022年10月她临危受命,担任医院护理领队,奔赴南京市第二医院汤山院区支援新冠肺炎患者的收治工作,接到要求立即开设新病区收治新冠病毒感染者任务,在她的带领下,仅用4小时新病区就投入使用。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使血压飙升,每天靠服用降血压药维持,就是这样还要做好队员的心理工作,解除他们的思想顾虑。她不仅确保所有队员零感染,还收获了患者们的称赞与感激。
工作上保持高效,身体上克服不适,仍带好这支队伍,虽辛苦,但她从不言苦。我们看到了她身上措置有方、与人为善的优良品质和敢于担当、不畏艰难的奋斗精神。
薛璇
下辈子,还当医生
单春剑
默默耕耘在护理科研路上
人总要仰望点什么,向着高远,产科科护士长单春剑用仰望支撑起生命与灵魂。
在她的工作中母婴安全是核心,学科建设是努力的方向。针对护理科研这个薄弱环节,她带领团队,以竞赛为突破,以研究为阵地,在护理科研路上的走出了勇敢,走出了自信,实现了突破,树起了里程碑。近年来带领团队发表北大核心11篇,科技核心6篇,SCI3篇,培养护理科研人才4人。
护理科研之路没有康庄大道,背后的艰辛与付出,难为人知,守着一份宁静,在忙碌中求索,牢牢把握着护理科研的方向;总结与归纳,执着与坚守,为医院护理的科学发展培养团队,注入了强大动力。书山有路,她是拓荒者;学海无涯,她是引渡人!
张蕾
两年援疆路,架起连心桥
张蕾擅长宫颈机能不全疾病的诊治,远近闻名,因为业务能力突出,为人和蔼可亲被患者亲切地称为“环环达人”。在妇科医生这个岗位上,她踏实认真地奋斗了二十余年,怀揣医者仁心的职业信仰,细心地帮助每一位患者。2018年,张蕾主动请缨,踏上为期两年的援疆之路,全身心投入到克州人民医院妇产科的带教中,经过半年多努力,她带领当地医生逐步开展腔镜下宫颈癌根治、卵巢癌减灭术、尿失禁、子宫脱垂、宫颈环扎等手术,科室诊疗技术一项项实现从零到壹的突破,从门诊到住院,再到手术,数量全都在翻番增长。张蕾说:“通过共同努力,我们在克州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宫颈癌筛查和治疗队伍,把技术留了下来,这是援疆医生该做的,也是我一直以来的愿望。”
晏路标
“泞”路之标
他是儿科的副主任医师,也是同事们口中的“标哥”,晏路标。2021年,他远赴北京进修肺部B超,还延伸钻研了心脏及头颅等B超检查。学有所成、满载而归之际,他被诊断出重疾。父母年迈,孩子年幼,病魔的突然降临使他陷入困境,全院的“家人们”献出爱心,使他走出阴霾。谈起工作他就精神焕发,身体渐渐有了好转之后,他倾囊倒箧、尽心带教,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悉数传授给大家,用自己的技术为临床工作排解困难。在开展新生儿床边临床超声新技术的初始阶段,有危重新生儿需要他进行实时监测的时候,不论早晚,他都会立刻赶来。“愿其所学,倾其所力,解一方之苦”。在泥泞道路上,他如一枚“路标”,鼓舞着我们,热爱、坚守与拼搏在从医之路上。
郭俊斌
点亮患儿家庭的爱与希望
田忠甫
坚守初心默默奉献
宫辉
穿越四季的逆行者
2022年4月,宫辉同志主动报名参加苏州市高风险区核酸采样工作。春末时节还有些许寒意,宫辉每天天不亮就带领着队员赶往现场,穿上防护服一工作就是6~7个小时,手和脚都被冻得冰凉,不能上厕所,不能喝水吃饭。作为队长,他每天都坚持工作到最后,N95口罩下是深深的印痕,挑战自己的生理极限已成为日常。
2022年8月,当疫情来到夏天的拉萨,他又一次作为逆行者出发。拉萨是一个“缺氧而不缺信仰”的城市,极高的海拔,极低的氧气浓度;工作条件差、工作量巨大,每天不仅工作十几个小时,还要吸氧克服客观困难。看到女儿中秋节的作文“看着圆圆的月亮想到爸爸的脸,希望爸爸早日平安归来!”他默默的流下眼泪。为了打赢这场战役,为了藏族同胞们的生命健康,宫辉在拉萨坚持了整整79天,当他准备返回故乡时拉萨已进入初冬季节,在抗疫这条路上他穿越了四季。
成建
战“疫”侦察兵
他是疫情防控战线上的“侦察兵”,他与病毒直面交锋,筑起一道应对疫情防控的“防火墙”,他就是“核酸检测人”——成建。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身体力行。没有惊天动地,只有默默无闻。战“疫”侦察兵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昂扬斗志,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拼搏奉献,用责任和使命守护百姓健康!
江静
做驮好碑的龟
“当了这个龟,就得驮好这块碑”这是信息中心江静主任的口头禅。
强度高、压力大的信息工作,每天要面对铺天盖地的任务和需求,需要极大的承受力,她没有丝毫抱怨,时刻换位思考,想患者和临床之所难,她说临床的事再小都是大事,要让信息多走一步,群众少跑一步。她的工作态度,感染了团队。她善于创新,带领团队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中统筹引领的作用,交上了“国家互联互通四甲测评、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全国医院擂台赛智慧医院建设铜奖”等优异答卷,她还以院内转诊转介功能模块为手段打造女性全生命周期全流程管理平台,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
她坚信只要心中有爱,就会让自己成为一束光,照亮身边的每个人,她带领着团队在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继续前行。
岳莉
勇往直前的“开拓者”
2021年11月岳莉带着满腔的热情开始了疼痛科的创建之路。万事开头难,建科初期,门诊一天仅有三四个患者,随着诊疗效果明显,赢得了好口碑,疼痛科门诊量患者逐渐多了起来,诊室及治疗室也逐渐增大。
在接触孕产期疼痛患者期间,岳莉看到很多孕产妇在每天忍受着疼痛、失眠、焦虑等痛苦。有次一位产妇坐着轮椅来到诊室,疼痛已经让她无法正常行走,在经过岳主任的精心治疗后,能重新站立、行走的产妇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为了给更多的孕产期患者解除疼痛,岳莉主任牵头开设了江苏省第一家孕产期疼痛门诊,采用绿色、安全、无痛的治疗方法为数千名患者解除了病痛。
在科室团队努力下,除了孕产妇之外的患者也日益增多,每当收获患者的感谢信和锦旗,岳莉主任的心都会充满沉甸甸的感动。而对她来说,消除患者疼痛,让患者重拾生活信心,才是心中最期盼的美好。
吴小香
驱散患者阴霾的“一米阳光”
“我们治愈的不仅是身体,更是心灵”这是乳腺病科护士长吴小香在心中始终坚持的话。面对需要更多关爱的乳腺恶性肿瘤患者,吴小香带领护理团队给予他们从身到心、无微不至的爱护。化疗期间脱发,吴小香担心患者心情不佳,又怕出去理发被别人看到,在科室添置了理发工具,和护士们一起免费义务为患者理发。患者在化疗期间恶心呕吐,有时候她来不及拿篓接着,被患者吐了一身,也从来不会抱怨,反而会温柔的安抚患者,她就像“一米阳光”驱散患者心头的阴霾。
在护理管理方面,吴小香身兼双职,同时担任乳腺病科和泌尿外科的护士长,虽然承担了双份的责任在肩,但她凭借多年工作经验积累和勤奋努力,将两个科室的护理管理工作完成的游刃有余。吴小香说:“打从心底的热爱,是我对护理工作一直的追求。”
吴江平
妇保人的定海神针
“严谨”“正直”“以身作则”“容不得任何让医院利益受损的行为”......这些都是同事对保健一支部书记、妇女保健科吴江平主任的评价。
在她心中,做好妇女保健事业不仅是责任,更是情怀,虽然退休在即,但她仍然是妇保人的定海神针,继续让生命在女性健康事业中发光发热!
梅士娟
曾经的师徒,抗疫的战友
援沪核酸采集期间,她几乎不吃不喝不脱防护服,累了就在路边休息,社区书记对梅士娟及团队表示了崇高的敬意。连续工作使她的红疹皮肤反应加剧,她忍住自己身体的疼痛却惦记着队员们的身体状况,给了她们妈妈一样无微不至的照顾。
“梅子,这次上海疫情凶险,你带着团队隔天进出上海,太辛苦了,一定要保护好自己。我为你们感到自豪,好样的!”她叫徐陪珍,是一位退休的老妇幼人,在上海某社区担任志愿者。执行任务时,梅士娟遇到了自己的师傅。她与徐师傅,是相知的伙伴,是默契的师徒,现在又成了抗疫的战友。
“把时刻付出与奉献的精神转化为具体行动,体现在工作中,把妇幼精神代代传承下去。”新老妇幼人正用她们的精神书写不同时代的故事。
钱君
她在,安全在
孔星星
甘为他人做嫁衣
大多数人不知道她的名字,但很多荣誉或事迹背后都藏着她的付出和努力。作为一名资深的党办干事,孔星星同志是荣誉申报环节的“小达人”,她长期负责医院各级各类重要荣誉的申报,眼花缭乱的申报程序、纷繁复杂的佐证材料,每一项申报都见证了她艰辛的付出。
党办的工作以服务为宗旨,服务就意味着奉献,没有奉献就搞不好服务。孔星星从“零基础”到能够熟练地办文办会办事,她苛刻地要求自己,不断钻研、自我革新,认真学习政策、解读上级要求,快速高效地“将知识转化成生产力”。
“只有真心热爱,才能乐此不疲。”她深刻领会到党办工作的涵义,有一种不图名、不图利、默默无闻、忘我工作的精神境界。她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甘为他人做嫁衣,把全部心思用在工作上,在工作中体现自己的价值。
汤志新
用心守护院区“冷暖”
他是第三方服务人员,是医院的空调系统项目经理,为了冬有温暖、夏有清凉,汤志新带领团队24小时守护。
汤志新及其团队通过对空调使用区域的长期观察对比,提出了“分时、分段、分季的楼控为主、人机结合”管理模式,降低了空调系统整体运行能耗,使全院区万元综合能耗指标低于国家卫健委颁布的标准指标。
无论寒冬酷暑,汤志新就像一枚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始终用一颗红心守护着院区的“冷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