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买可以先收藏10:选对行车记录仪,和路上的「麻烦」坦然交手

当我们随便在某橙色和某红色软件里搜索「行车记录仪」这样的关键词时,一大片的结果就扑面而来,当仔细查看完各个产品的详细介绍页面,最后很多时候也就只能记得各式各样花里胡哨的营销术语,「怎么选」这个问题依旧没办法解决。

所以,这期的「不买可以先收藏」我将着重于「如何挑选行车记录仪」,希望大家在未来可以挑选到适合自己的行车记录仪。

挑选行车记录仪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你打算买什么种类的行车记录仪,根据「是否携带显示屏」、「是否替换后视镜」以及「安装位置」这三点我们可以把行车记录仪分为以下4类:

隐藏式一般是指体积小巧的行车记录仪,得益于小巧的体积所以安装步骤比较简单、隐蔽性也好,安装时通常需要替换后视镜底座或是使用胶固定。但有得必有失,隐藏式行车记录仪一般不会配备显示屏,所以回看内容时需要使用手机App或是取出存储卡进行读取。

迷你便携式行车记录仪有时也会被卡片机式行车记录仪、或是卡片式行车记录仪,它和隐藏式最大的不同就是配备了一块显示屏,通过这块屏幕可以实时观看画面或是对录像进行回放。当然配备了显示屏体积就自然也就变大了,所以相对而言隐蔽性就自然不如上面的隐藏式了。这种类型的行车记录仪安装步骤也很简单,使用吸盘和固定胶就可以完成安装了。不过既然有了屏幕,有厂商会在上面做一些花里胡哨的功能,但我们这里暂不展开。

后视镜式行车记录仪会配备一个比迷你便携式行车记录仪更大的屏幕,而且通常需要绑在原有后视镜上或是对原有后视镜进行替换,安装过程相对上面两种会麻烦一点。但这种后视镜式行车记录仪不仅可以带来行车记录仪的功能,还可以实现更大的后视镜范围甚至是更好的后视镜抗反光体验;有利当然也有弊,这种设计的行车记录仪在使用屏幕的时候就没办法正常使用后视镜。此外,还有一些后视镜式行车记录仪内置了Android系统,玩法更多的同时价格自然也更贵。

最后,车机式行车记录仪是比较小众的一类行车记录仪。这种类型的行车记录仪一般都需要替换整个汽车的原有的中控,改动非常大,供电相对更加方便,也没有走线烦恼,而且车机的使用体验也能有一个巨大的飞跃。不过成本和风险都很高,所以此类产品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中;此外,由于汽车种类繁多,选用这类车机的用户之前一定要有充足的调研,避免踩坑。

总之,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购合适类型的行车记录仪,没有一切完美的行车记录仪,多少需要有一点取舍。

接下来就到了行车记录仪最重要的功能部分了,对于行车记录仪而言它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需要记录行车信息了,记录行车信息从重要到次重要依次包含如下三点:

清晰度首先依赖于镜头,但很多时候我们没到手之前很难了解到镜头的具体情况,所以我们这时只能通过买家点评中的返图进行判断。但一般而言只要不是太廉价的行车记录仪,镜头不至于特别差。

清晰度又分为三个情况:光照充足的白天清晰度、光照不足(甚至几乎没有的)夜间清晰度、高对比度下(进出山洞时)的清晰度,分别也就对应了分辨率、光圈和传感器以及软件算法三种不同的需求。

软件算法也非常影响画面画质,优秀的软件算法很大概率上会弥补硬件上的一些短板,但和镜头一样没到手之前你也不会知道具体算法如何,这里同样只能依赖于商品详情和商品点评。一般而言在商品的详情页有类似「减少噪点」、「夜间抑制高光」、「智能HDR」等关键词意味着他们至少有在算法上下过功夫,至于真的用起来怎么样还是要看商品点评下的返图。

行车记录仪镜头的角度越大,也就意味着可以记录到的影像也就越多,正常驾驶过程中行车记录仪至少需要覆盖3条车道,根据后文其他作者的回报的数据来看行车记录仪在120°的广角刚好可以覆盖3条车道,相对更宽一点的140°则可以覆盖4个多一点的范围,至于170°双向6车道能看的清清楚楚。不过,广角的角度越大,越靠近边缘的形变也自然越严重,相对而言有效画面面积也会相应得减少,所以广角角度也自然需要有所取舍。

行车记录仪170°所拍摄的到的画面

由于汽车是高速运动的物体,所以行车记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高速影像。由于绝大多数的CMOS都采用的是卷帘快门,这种快门在每次曝光的时候都需要逐行扫描进行曝光,因此当扫描速度不够时,也就帧率较低时非常容易发生果冻效应。行车记录中果冻效应一般会让画面出现类似倾斜、摇摆不定或是部分曝光等情况,进一步影响到画面中关键信息。

因此,行车记录仪具备较高的帧率也显得非常重要,从我个人情况来看,行车记录仪最好能选择30FPS以及以上的帧率,60FPS最好。而不少产品中还会宣传更高的帧率,一般我们这时候还需要留意达到这样的帧率会有什么限制,会不会影响到其他的重要功能。

此外,行车记录仪工作的温度和存储卡等外部因素也会影响帧率。中国的夏季温度普遍较高,加上阳光直射和黑色外壳吸热的特点,非常考验行车记录仪的稳定性,稳定较差的行车记录仪会因为温度过高的关系,导致跳帧甚至是死机。而存储卡也是很多人选购行车记录仪时经常会忽略的一点,劣质的存储卡也是写入时录像容易丢帧的罪魁祸首,不过这里就先不展开如何挑选存储卡了,可以在购买时询问客服。

除了录制,取出录像其实也是行车记录仪的重要功能,取出录像的难易程度也会影响实际出「事」以后的处理速度。一般而言,行车记录仪有如下的取出的方式:直接从SD卡中取出、通过接线取出、通过无线取出,三种方法也各有优劣势。

总的来说SD卡方法需要另一个设备支持读取SD卡,否则根本谈不上取出,如果不凑巧的话想取出录像的就非常难。但这也是最通用的办法,而且真的读取成功以后视频回放也很方便。

外接线缆曾经也是一个很流行的方法,和取出SD卡一样通用、回放视频也很容易。不过问题在于接口的普及速度、用户会不会以及有线需要坐在驾驶舱里才能导出这三点问题上。

停车监控就是指在汽车关闭引擎以后能够继续录制画面,避免停车以后被别人撞了以后连人都找不到。

停车监控这个功能现在的行车记录仪基本上都有,不过能不能用得上就要看车了。如果你直接从车辆的雨刷或是驾驶舱的保险盒进行取电,那么这个功能基本是完全没有问题了,唯一要担心的就是这个功能会不会耗空电瓶,不过理论上现在大部分的行车记录仪在正确使用的降压线以后还是能通过电池回报的电压正确关闭这个功能的。

而有些车只能通过点烟器取电的话,这个功能就要看停车以后点烟器能不能继续工作了,如果可以的话可能依然需要注意电瓶的亏电问题,而且点烟器不像上面提到的取电方法一样行车记录仪能了解到电瓶的电压,所以长期停车且使用这个功能非常有可能导致汽车无法启动。如果不能通过点烟器取电那这个功能也相当于无法使用,停车以后的意外情况也就意味着不能正常记录了。

这个功能在当下也有了不小了升级,一方面是提供了缩时的功能,可以快进不必要的画面,节省空间和观看时的精力;另一方面则是还给夜间停车监控增加了多帧合成的功能,让夜间暗处的影像变得更加清楚。但这两个功能不排除因为算法的问题没有宣传的那么好的可能,所以还是需要从点评中进行分析。

首先,行车记录仪记录事故是依靠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判断是否发生事故,从而自动保存(甚至是锁定)事故前后的录像。所以,从我的角度来看用语音控制行车记录仪记录交通「风险」的次数很低,但可能是有一定的实用性。

假设经过了一阵沉寂过后,你想唤醒行车记录仪来帮你导航,那么有很大概率会让你的朋友认为你在和他说话,而他又没听清你刚才陈述的内容很有可能让你重复一遍。不得不说,这种行车中的社交尴尬真的是很尬。

导航功能基本只存在于后视镜式行车记录仪和车机式行车记录仪这两个门类下,国内的高德和百度都在做,好处是可以和手机上的对应的App相互联动,在家里查完地点,出发时就可以在车内的行车记录仪上导航前往了。

这个功能基本上只有基于Android系统的行车记录仪才能用上,而且非常依赖于汽车的音频输入。

另外就是汽车的音频输入端问题,一般而言不同汽车支持的音频输入方式也不太一样,比如:AUX输入、蓝牙输入、或是FM模式。AUX输入需要汽车有AUX音频接口,这样只需要用AUX音频线把行车记录仪连上就行了。而蓝牙输入则需要汽车支持蓝牙输入,基本只需要配对一次日后就能正常使用了。

如果既不支持AUX也不支持蓝牙输入,那么就要看你的行车记录仪支不支持FM模式了,如果支持的话,打开汽车上的「收音机」并调至行车记录仪发射的频率就可以搞定了。但这个方法的问题也同样存在,一个是不能听收音机,另一个则是如果开长途,不同地区FM占用的频率也不一样,可能行车记录仪和本地的电台会互相干扰。最后以上都不支持的话,只能使用停车记录仪的内置的扬声器了。

行车记录仪的ADAS辅助驾驶基本可以算作是纯视觉的,所以功能一般不算多也相对保守。一般行车记录仪上的ADAS都有会有行人检测、前车启动、压线提示和跟车过近的提示。

除了纯视觉的版本,部分的行车记录仪还可以通过加装额外的GPS模块或传感器模块拓展ADAS的精准性,甚至是可以控制汽车自动驾驶,当然这里就不做展开了,具体关键词可以搜索comma.ai。

除了到处录像,厂商的App还会提供一些额外的实用功能,比如你的行车记录仪如果有4G模块,那么可以远程查看停车时的录像、可以通过振动情况向你发出警报。如果你的行车记录仪有GPS模块,那么还可以查看所有的历史驾驶行程和停车位置。两者均有的话有些厂商还提供了防盗的功能。

当然考虑到没有人会用很多的行车记录仪,所以我也邀请了几位作者朋友来聊聊他们自己的行车记录仪的使用体验:

2013年4月份下定人生第一台汽车,5月交付,6月18日驾证到手。新车在4S店停车场闲置近一个月,但这一个月我并没闲着,逛汽车之家论坛,筹备必需品。行车记录仪便是「居家旅行必备」之一,这9年来,它曾作为关键证据,令路过车辆为其溅起的碎石击(嵌)中(入)挡风玻璃事件付出了代价,也曾代我记录了自驾游的美好,物超所值。

这款「口红」形状的行车记录仪,安装方便不遮挡视线,辗转多年陪伴着我的驾车旅途,就算时至今日依然够用。虽然期间也发生过两次故障,但一次是电源线损坏可以较低的成本更换,另一次是TF卡正常损耗,以及内置电池也已超出年限导致续航缩短,并不影响正常行车期间工作。记录仪是通过传统点烟器取电,布线相对简单仅需沿内饰边缘走线,甚至可以通过卡片辅助将供电线埋入内饰胶皮中。记录仪本体可以隐藏在后视镜后面,通过3M背胶固定在挡风玻璃上。该型号虽已停产,但正好可以作为参考该品牌的「可靠性」。

作为以视频记录为主要功能的行车记录仪,正常白天的画质可以达到1080p高清,画面清晰无跳帧现象。接下来我们看一下视野条件不那么好的傍晚以及夜间画质(请忽略因电池损耗无法保存更新的日期水印):

傍晚正常市内快速路:

可以看到,虽然画面的光线较暗,但路面物体轮廓以及临近车辆、路牌上的字迹仍可清晰可辨(出于隐私保护目的,已将途中可见的四处字迹遮盖)。

夜间市内街道:

相信大家一定关心夜间画质如何,个人认为夜间能够看清必要的路牌、车牌号等信息已「足够」,可以看到图中除了因车灯强光照射导致过曝而无法看清的车牌,与本车临近的几辆汽车的车牌仍能看清。

通过适当调节安装方向和角度,可以令视频画面覆盖车前方约170度范围内的物体,虽然有因广角镜头带来的形变,但并不影响行车记录的功能。

JADO有两种取出录像方式,数据线或者直接取出TF卡拷贝。考虑到方便程度,直接取出TF卡的方式更好用。行车记录仪可以设置每分钟保存为一个独立文件,视频使用MPEG-2(也就是DVD中的TS格式),每分钟视频约占用50MB空间。

默认设置是存储空间满了以后自动覆盖旧视频文件,可保留的视频记录时长仅取决于TF卡可用空间大小,个人经验对于一般用途32GB空间完全够用。视频可以通过快捷键设置为锁定状态,这样就可以保证重要的视频文件不会被新文件覆盖。

JADO行车记录仪自带碰撞锁定功能,可以自动锁定危急时刻的视频文件。

不足之处是相对现在的新型号来说,视频取出和脱离电脑的视频回放功能体验不佳,小小的屏幕并不能看清细节。但鱼与熊掌难以兼得,能够做到稳定清晰地记录行车视频足矣。

去年我「捡漏」了家里人换车以后留下的旧车,出于安全考虑,我装了一个行车记录仪。预算不多,所以要求也不高。因为平常对这个没有研究,看了看几个平台的评测就下单了。

PAPAGO虽是老牌行车记录仪厂家,但这款N291WiFi却是代工厂的贴牌产品,虽然贴了PAPAGO的牌子,却无法通过PAPAGOApp进行连接,只能使用一款名为「钛马星」的App。App本身无论是UI还是交互,只能说勉强能用。谁知经过几次更新后,App主页塞了一个社区,竟然还把倍速播放做成了VIP功能…尽管这个VIP每月才一块钱,但我还是毫不犹豫的卸载了它。不为别的,因为WiFi传输视频实在是太慢了,需要导出视频的话,直接拔卡导出效率可能会更高吧。

拍摄方面,可视区域主要集中在左中右三个车道内,在白天光线好的情况下,记录内容比较清晰;夜间有路灯的时候,可以拍清前车的车牌;夜间行驶在没有路灯的道路时,画面表现欠佳,弱光环境下遇到高光物体(如前车尾灯、对向来车的前灯)时容易过曝。

录像分辨率有1440P30fps/1080P60fps/1080P30fps三个档位,可SDR防过曝功能只能在1080P30fps模式下启用。综合录像效果和视频容量两方面考虑,我选了1080P30fpsSDR模式,配合128G内存卡,大概可以录15个小时,完全够用。

停车监控、紧急锁定基本是行车记录仪的标配。停车监控功能是否可用,更多是取决于车辆实际情况,由于我的车熄火后点烟器会断电,因此无法实现停车监控。紧急锁定功能的灵敏度也可以调整,像我这种经常走山路、小路的人,灵敏度可以调低一些,免得出现误识别,锁定太多无用的视频挤占存储空间。

设备安装起来非常简单,后装行车记录仪供电基本都是差不多的走线方式,即车顶软装缝隙>A柱>中控台侧面>副驾位脚垫>点烟器。像我这样不太懂车的人,根据卖家给的参考视频也能独自完成安装。

N291WiFi版在这个价位上属于平平无奇的基本款,无论白天还是夜间画质表现还算不错,适合在城市中使用。不过缺点也很明显:

G600是一款功能非常全面的行车记录仪,体积小巧,可以很容易地贴在前风挡上。我把它贴在车内后视镜的前方,开车的时候我完全看不见它,真正做到了无感使用。它搭载了一块3.97英寸超大屏幕,但不是触摸屏。屏幕的旁边设置了4个触摸按钮,在成本和美观之间实现了完整的平衡。其实行车记录仪这种很久也不会更改一次设置的产品,根本没有什么必要使用电容触摸屏,360的产品经理考虑得非常周到。

与M320一样,G600可以使用360的手机APP,用手机的WiFi连接行车记录仪这个热点,升级官方固件,或者直接导出视频。当然也可以取出MicroSD卡,用最传统、快捷和方便的方式,在电脑上导出视频,免得在复杂难用、不停地引导我注册和浏览社区的APP上遭罪。

与此同时,G600还有一系列的辅助驾驶功能,十分丰富。比如,智能识别红绿灯,当我在等红灯的时候低头玩手机,当绿灯亮起时可能没有注意到,此时G600行车记录仪就会语音提醒我「绿灯亮起」,催促我赶紧起步,避免阻挡后车。又比如,前车起步提醒,当我在等红灯的时候低头玩手机,当绿灯亮起时前车已经起步可能没有注意到,此时G600行车记录仪就会语音提醒我「前车起步」,催促我赶紧起步,避免阻挡后车。再比如,电子狗和事故多发路段提醒,当我行驶到限速路段或者事故多发路段时,G600行车记录仪就会通过内置的GPS识别到这些信息,并且自动提醒我这一路段的限速,或者告知我前方是事故多发路段,及时让我集中注意力,避免事故的发生。

还比如,当我急转弯、急刹车时,搭载6轴陀螺仪的G600行车记录仪会即时的感知到,并且语音提示我「急转弯、急刹车」,让我更加柔和地行驶,避免对车辆的潜在损害和可能的交通事故。360行车记录仪这些丰富而又贴心的提醒,让我这个16年F1车迷、驾车20多万公里的老司机不胜厌烦。我攻弯速度快点、享受一下驾驶乐趣你丫的不让,急刹车难道是我有意为之?我急刹车难道不是前方有突发状况而被迫急刹车的?

所以我把它们全关了。

世界清静之后,G600还是一台不错的行车记录仪,虽然安全驾驶记录十分良好的我从来都没有用上过它。行车记录仪么,就应该平时安安静静、稳稳定定地录像,万一发生事故能够确保事故的过程被完整地记录下来就可以了。整天叽叽喳喳跟个麻雀似的,简直是除了坐在副驾瞎指挥的女人之外,车上最让我血压升高的组分了。

这款行车记录仪的一大特点是内置了470毫安时的耐高温聚合物锂电池,万一发生碰撞,需要给交警叔叔展示事故过程,我完全可以直接把行车记录仪从车里拔出来,在屏幕上播放,省去了让交警叔叔钻到副驾驶的过程,很是贴心。

我还购买了3台M320行车记录仪,足以说明我对这款产品的高度认可。M320完全是另一种风格。与G600贴在前风挡玻璃上不同,M320是直接绑在车内后视镜上的。这是360重磅推出的「全屏流媒体后视镜行车记录仪」,拥有9.35英寸的高清全面屏,可以实现前后双录。

由于有后摄像头,它可以把后摄的画面实时显示在后视镜上,并且是全面屏的显示,这就是流媒体画面传输功能。当然,当我挂入倒挡的时候,它也会变身全屏倒车影像,显示倒车智能辅助的画面。虽然我认为实时显示后摄影像的流媒体后视镜变身倒车影像纯属脱裤子放屁,但后来我才明白这并非多此一举,理解了360产品经理的良苦用心。

M320也采用了F1.8的大光圈镜头,前摄的分辨率高达2560*1440,比G600要低一个档次,因为CMOS仅为1/3英寸,比G600的小了那么一点点。大光圈的效果不错,夜间成像质量虽不如G600,但也完全能够接受。在傍晚进入灯火通明的隧道的时候,几乎感觉不出有太大的画质突变。这样迅速的反应令我很是满意。

后摄则只能录制1920*1080的视频,只能说基本够用。宽广的视野,要比传统的车内后视镜通过后风挡玻璃观察车后情况通透了很多很多,也不再受到车后视野盲区的制约,还能极大地扩展横向观察范围,真的是先进科技的灵光闪现。之所以后摄的分辨率低于前摄,显然是为了降低流媒体后视镜实时显示后摄影像的数据压力。即便减少了数据量,M320的流媒体显示依然有所延迟,这在高速行驶过程中、电光火石的「惊鸿一瞥」般的观察后视镜的瞬间,极大地影响了使用体验。没有盲区的流媒体后视镜也影响了我对于后车距离的判断。

M320详情页的流媒体后视镜功能说明

在狗东的详情页上,M320号称全方位解决行车安全问题,尤其将降低强光干扰放在了第一位。当夜间打开流媒体后视镜功能时,后车的灯光将被摄像头有效过滤,防止强光直射驾驶员的眼睛。同时还能清晰的记录车后的影像,方便我回溯行驶过程中车后发生的点点滴滴。

实际体验下来,这是彻底的胡扯。首先,夜间的后置摄像头在面临车灯照射的时候糊成一片,根本分辨不出车后的情况究竟如何。图11是我真实录制的影像,这段GIF里面有我后面的两辆汽车和被我超越的一辆电动三轮车,这三辆开着灯的交通参与者完美的融合在了一个超大号亮斑之中,让我对车后的一切都完全失去了掌握。

其次,在夜间的高速上,M320的流媒体功能更是难堪一用,后车的远光灯在后视镜的屏幕上形成了一个超大号的光斑,足以闪瞎我的氪金海狗眼。

总之,作为一个流媒体后视镜,M320不好用,特别不好用。那我为什么会非常认可M320的使用体验呢?因为它设置了一个30秒自动关闭屏幕的功能。关闭屏幕之后,M320流媒体后视镜行车记录仪,化身成一个非常好用的防眩目车内光学后视镜,不但白天视野宽旷、显示清晰,夜间居然有相当可观的防眩目效果。

上图是高速公路上的同一个场景,这是我拍完图11后,M320的屏幕自动熄灭所呈现出的效果。后车的远光灯在M320特殊防眩目涂层的过滤下,裸眼观看完全不刺眼,比那些涂成蓝色的后视镜行车记录仪的防眩目效果要好得多。

当然这个白天很清晰、夜间防眩目的涂层,其实就是M320全面屏流媒体后视镜的LCD显示器。作为一台号称能够防眩目的流媒体后视镜,其防眩目功能需要在关闭流媒体功能后才能展现,不得不说有一种戏谑和讽刺的意味。

当屏幕关闭之后,挂入倒挡时,后视镜就必须化身倒车影像及时亮起,充分发挥后置摄像头的功能。看来,360的产品经理其实什么都明白,早已把我们的各种使用场景安排得明明白白。

比如碰撞锁定、声控、GPS轨迹、辅助驾驶、停车监控,360的这两台行车记录仪都有,我都不用,实在没什么好说的。如果你的车跟我的一样,有自动防眩目后视镜和倒车影像,不需要录制车后的行车记录视频,那么G600会是个很好的选择。

如果你的车没有自动防眩目后视镜和倒车影像,那么429元的M320,要比原厂的自动防眩目后视镜便宜很多,还白送了一个前后双摄的行车记录仪功能,也可以作为倒车影像使用,这就是我向你强烈推荐M320的原因。

而且它是个不爱乱讲话、安安静静的乖孩子。

例如我的这款车型,其原厂售卖的记录仪需要替换后视镜背面ADAS摄像头外壳,并从雨量传感器取电,这样可以实现隐藏安装,不影响视野和美观,但雨感取电有可能会对自动雨刷功能造成影响,或者因为雨感是常电而导致记录仪不会自动关机。4S店赠送给我的这款第三方产品则需要粘贴在前挡风玻璃上,虽然并不美观,但其取电方式却是埋线至驾驶舱保险盒内取电。

理论上来说,从保险盒内取电更安全,并且还可以根据电气手册的说明来选择不同插销,这样就可以让某些不那么高级的记录仪实现驻车监控或下车断电。

因为产品本身是不知名品牌,我一开始也没有报太大期望。事实证明,这种廉价赠品记录仪,不要有期待就是最好的使用体验。产品录像参数是1080P25FPS,设置内不可调。25帧可以说是寒酸至极,却反而不会有什么拖影、掉帧情况发生了。

在光照条件不错的情况下,这款记录仪能够将2~3个车身距离之内的车牌号拍摄清楚,路边的标识牌也能看到个大概。摄像头视野足以覆盖整个车头和正前方三车道的宽度。特殊情况下保留证据倒是足够,想要拿来当作旅行Vlog?甭想了。

然而在这种大光比情况下,ADAS摄像头仍然可用,车道保持等一系列依赖机器视觉的辅助驾驶系统可以持续工作,甚至能够在大光比环境下快速识别车道线虚实变化。这也能从侧面反映出不同产品在元器件选用和软件调教方面的差距。

该问题也存在于逆光环境中。逆光的大光比环境下,前车后方的车牌、车标等基本是什么都看不到,并且由于暗部充满噪点和涂抹痕迹,导致细节严重丢失。另外在逆光环境下,中控台在前挡风玻璃上的倒影也比较严重,镜头处理不好的话会大面积遮挡记录仪视野。

在晚间持续暗光条件下,刚才所说大光比环境下出现的问题依旧存在。影像中噪点和涂抹现象严重,堵车情况下向前看去一大片红色灯光,面对这种场景没有HDR的加持,各种颜色的高光不受压制,光晕也四处散开,可见其镜头用料也不太理想。

这种环境里,记录仪在静止状态下还可以看清前方及斜前方车辆的车牌号,然而在行驶状态中,它「能且只能」勉强地看清正前方1个车身距离的车牌号,再远一些则是「高度近视还没戴眼镜」的视觉效果。

行车记录仪除了记录行驶视频以外,有许多功能是必须的,例如循环录制和碰撞锁定。前者倒是没有问题,后者在我查看记录仪存储卡时,发现了几段正常行驶时被触发锁定的录像,也许是路面颠簸达到了「中」灵敏度阈值。

另外它本身提供了驻车监控的选项开关,但无论是使用常电插销还是普通插销、无论选择开启还是关闭,这项功能均无法按照我想要的方式工作。我是怎么知道的?当它还在使用常电插销时,某天半夜飘雪,早起发现前挡玻璃已然覆盖上一层雪花,只有记录仪所在区域干干净净(发热量可观),我就知道,这个功能开关可能是个装饰品……

因为这并不是我额外购买的产品,所以也难以给出产品选购建议。仅从我的使用经历出发,我还是想说说这样几点建议:

车型是否自带行车记录仪并不是影响购车的关键因素,但是如果你喜欢的车型恰好有这项功能,最好在试驾时顺便体验一下,或者通过销售人员查看各种场景下的录像文件,毕竟购车花费中也包含了这项功能;

在谈赠品时不要不好意思,如果4S店赠送记录仪,那么一定让对方明确下来赠品记录仪的品牌型号、产品详情、安装方式等;如果你认为可以接受,那么万事大吉,如果产品不好,就厚着脸皮继续谈;

4S店的赠品大多是合作商供货或门店囤货的廉价产品,一般都不会轻易松口更换,但如果可以,还是建议去争取大牌或原厂记录仪,否则就会像我一样用着鸡肋产品;另外,赠品也要提前要求有至少一年的质保,出现问题记得找销售和机师,维修无果就要求换新或补偿其他优惠。

以上就是如何挑选行车行车记录仪的所有内容了,希望可以帮助到未来将要选购行车记录仪的你。

THE END
1.十款质量好又耐开的汽车零跑C11车友圈#众测主题赛十款质量好又耐开的汽车 1:大众朗逸 2:大众宝来 3:本田飞度 4:丰田威驰 5:日产轩逸经典 6:大众桑塔纳 7:捷达VA3 8:长安逸动 9:奇瑞艾瑞泽5 10:零跑零跑汽车,实力与美学兼具的出行之选在竞争白热化的汽车市场中,零跑汽车无疑是耀眼的存在。它凭借品牌与产品的强大实力,成为车界璀璨之星。 2024https://www.dongchedi.com/article/1816122852540426
2.公认最省油最耐开的suv排行榜排行榜123网用户列举了公认最省油最耐开的suv排行榜,为您推荐省油耐用性价比高的车型,其中包括奥迪Q3、本田缤智、本田XR-V、宝骏510、丰田RAV4等最省油最耐用的车,告诉您哪款车耐用省油性能好,公认最省油最耐开的汽车SUV排行榜均为用户票选,供您参考。https://web.phb123.com/hangye/qiche/vtnqpf5978.html
3.全球最耐开的十款车,让你畅行无忧!很多人购买车辆时都希望它们能够耐用、稳定性好,并且不会给钱包造成太大压力。今天我就为大家推荐了全球公认最耐开的十款车,它们不仅拥有出色的耐久性,更是在性价比方面做到了极致。不需要过多的维修,也不会给你的钱包带来负担。赶快来看看吧! 正文 https://news.m.yiche.com/hao/wenzhang/92779822/
4.谁才是国产车可靠品牌?一看排名才知道,哪款耐开还省油谁才是国产车可靠品牌?一看排名才知道,哪款耐开还省油小猪扒汽车 10-05 19:55 国内自主品牌汽车发展很快,至今大约有五六十个品牌,根据月销量划分的话,差距还是很大,月销量达到一万的大约有二十个,一千辆以下的十五个左右,很多品牌几乎等于没有。一个自主品牌的好坏要从多方面分析,大部分看销量,而也有的人看技术https://m.yoojia.com/article/9200599484400069097.html
5.《新能源汽车理论知识考核题库》关闭车上的所有用电设备 C. 开通信车门和后备箱 D. 将交直流钳形电流表钳口套住低压蓄电池负极与接地点之间的导线 45、新能源汽车维护保养是指对新能源汽车各部分进行以( )为中心的作业内容。 A. 清洗 B. 检查、紧固 C. 润滑、调整 D. 补给 46、以下可能导致“BMS节点丢失”的有( )。 A. BMS供电保险http://qcgcx.gzjtzy.net/info/1068/60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