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4年下半年,自动驾驶的利好政策频出,全国范围内多个城市正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推动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打造无人驾驶产业高地。
今年7月,深圳市发布《深圳市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行动方案》,明确要建设智能驾驶全国示范区,打造智能驾驶先锋,其中包括拓展智慧交通场景,加快固定路线、封闭园区、无人出租车等应用的商业转化。
同样在7月,广州市发布《广州市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条例(草案修改稿·征求意见稿)》,拟支持智能网联汽车在高速公路、机场、港口等交通枢纽以及城市公交、出租车等出行服务场景的应用。
8月,上海市发布《交通领域大规模设施设备更新专项工作方案(2024-2027年)》,提出在具备条件的部分区域,积极试点智能网联出租汽车,探索自动驾驶技术在出租汽车领域的应用。
现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重庆等地已开展无人驾驶车辆公开道路试点示范,青岛、济南等地也密集出台政策,加大对无人驾驶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目前
“数智中国石油”建设
主动适应人工智能带来的深刻变革
加大人工智能基础设施
创新应用的研发和支持力度
从广袤无垠的油气田
再到钢铁丛林的炼厂
虽“无人”化运行
但一切尽在智能掌控中
来看看这些“新质生产力”的代表
是如何为企业注入新活力的?
1
中国石油陆上最大
集群化无人机巡检系统建成
华H100平台位于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南庄乡,是亚洲陆上最大页岩油水平井平台,是长庆油田首家试点应用的全域无人机巡检平台之一,无人机采用自动巡检和手动飞行两种方式开展巡检任务,应用范围包括生产现场、井下作业、工程建设、高后果区、综合治理、管线巡护六大业务场景,实现了全天候集中实时监控和页岩油平台、场站、管线生产区域100%全覆盖。
除了无人机,华H100平台的无人值守还得益于智能巡检机器人,它能自动实现光测、热感、温测、气测、数据分析、研判自动报警等功能,采集数据会同步上传到长庆油田页岩油开发分公司的页岩油物联网云平台,提供远程监控的画面显示和数据监测,这样能够避免员工与油气的直接接触,降低了安全风险,提升了隐患排查的效率。
像华H100平台的无人机,页岩油开发分公司一共部署了28台,建成了中国石油陆上最大的集群化无人机巡检系统,进一步降低人工巡检的工作强度,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打造形成了集中监控、集中巡检、集中调度的“天+地+人”多维度、立体式页岩油生产运行新模式,为长庆油田打造国内一流数智油气田作出实质性贡献。
2
“DDSS”智能调度指挥中心
赋能油气生产
塔里木油田博大采油气管理区辖区点多、线长、面广,生产一线距油田本部424千米,东西战线横跨300千米,加之“超深、超高温、超高压”等世界级勘探开发难题,运行管理风险高、难度大。
近年来,博大采油气管理区加快推动数智化转型,进一步优化拓展“DDSS”智能调度指挥中心的作用和范围,该中心集无人值守、远程控制、定期巡检、数据共享、应急处置及综合调度五大功能于一体,实现了油气生产组织统一调配、井下作业和高危作业统一监控、应急处置统一指挥的生产方式。
当前,该指挥中心的数智化“红利”正逐步显现。在博孜1脱水站,通过“可视对讲+过程记录+远程监控”的数智化建设,现场风险得到有力管控。在克深5区块,利用“激光可燃气体检测+摄像机监视+地空机械化巡检”等手段,实现巡检由多频到低频,再到无人巡检的转变。
3
油气场站无人值守化改造
全面推进
新疆油田油气储运公司着力打造“智能管网、智慧储运”,以实现油气场站“全面感知、远程操控、趋势预测、智能决策”为目标,全面推进油气场站无人值守化改造。
目前,该公司实现物联网覆盖率100%、75个场站全部实现远程集中调控。原本需要人工24小时值守的岗位,现在完全由数智化系统接管,从根本上减少了因人为因素可能引发的安全隐患。
4
推进“机器人+”应用部署
在乌鲁木齐石化芳烃生产部重整装置测试区域,一台轮式智能巡检机器人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它拥有智慧的“眼睛”和敏捷的“四肢”,灵活地避开错综复杂的管线布局,精准定位关键仪表控制阀、压力表并进行数据比对。
乌鲁木齐石化结合安全生产和实际需求,积极推进“机器人+”应用部署。目前,智能巡检机器人已在热电部电气车间220KVGIS室及芳烃生产部重整装置测试区域完成测试,辅助人工进行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测判断。相比传统人工巡检,机器人不仅提高了巡检效率,还能确保数据收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降低安全风险。
今后,乌鲁木齐石化将在生产运行优化、工艺技术提升、用能优化、动静电仪设备管理、安全环保监控等方面全方位、深层次地逐步实现智能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