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进入s弯道前,调整好车身的位置,把车子调整到s弯道中间的位置。
2、提前减速,全程一档行驶。过s弯的技巧主要在于一个慢字,学员要掌控好离合,保持低速行驶。
3、进入s弯道后,当车头左车角碰到右侧边缘线的时候方向往左打一圈。在前进过程中,适当修正方向,让左车角和地上边线始终保持一定角度。这样,车子就不会压线或者出线。
4、当走完第一个弯道时,方向要不动,等到左车角碰到第二弯左线时回正方向,这个时候要让车再慢慢的走一会。
5、当车子右车角碰到第二弯左侧边缘线时,向右打一圈,这个时候右车角和第二弯持一定角度。在前进过程中,适当修正方向,让左车角和地上边线始终保持一定角度,车子就不会压线或者出线。
6、当两边都看不到线的时候,将方向回正,直行驶出曲线行驶考场。
提示:以上就是s弯的考试技巧。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必看】科目三知识点合集
1、摆头:
2、变速杆的操作:
3、换挡时机的把握:
(教练车为例)一般市区行驶时,应将发动机转速保持在1400~1500转/分左右。这样可以充分发挥良好动力和兼顾经济油耗的驾驶模式。可根据时速、发动机时的声音及感觉,合理掌握时机,及时换挡。
4、加挡操作:
先踩油门提速,当发动机转速提高至1800转/分左右时松油门同时将离合器快踩到底,迅速将变速杆进到高一级档位。
操作要领:
①加挡时必须按1、2、3、4、5档顺序往上加,越级加挡不合格。
②松油门和踩离合器几乎是同时进行,但还是有先后顺序的,松油门必须在踩离合器前。
③换挡时油门必须全部松开,当离合器踩下后,油门未能及时松开或留一点致发动机空转,不合格。
④踩油门加速时发动机转速超过2000转/分扣10分(低档高速)。
5、减挡操作:
减挡前必须松油门、踩刹车减速,当发动机转速低至800转/分左右时迅速将离合器踩到底(也可在踩刹车减速的同时将离合器踩到底),此时要沉着冷静的判断路况和交通状况,把握准确的减挡时机。
①通过弯道、路口时的减速减挡,切忌在速度还没减下来就急于换挡,在减速之初刹车应踩重一点,让车速尽快减下来,当速度减至所需速度时应适当松抬刹车,此时应在减速的同时观察来车方向交通状况,提前开启转向灯,在距弯道或路口10米左右换入与速度相应的档位,并及时抬起离合器踏板。
②遇前方有交通状况时的减速减挡,当前方遇有任何交通状况如前车减速、行人非机动车横道、公交车进出站台、前车变更车道、后车超车等等,此时应及时踩刹车减速同时将离合器踩到底,沉着冷静的观察并正确判断交通情况,只有当前方交通情况转为可安全通行时,适当松刹车操作变速杆换入与速度相应的档位,并及时抬起离合器踏板。
③遇突发紧急情况应采取紧急制动措施,急踩刹车同时将离合器踩到底直至停车,当前方交通情况转为可安全通行时挂一档、左右观察后起步。
6、各档位使用要求:
一档为低速档,起步、掉头、急弯、路况特别复杂等情况下使用,0~20公里时速行驶距离不超过80米;二档为低速档,弯道、低速行驶时使用,10~30公里时速行驶距离不超过200米;三档为中速档,中速行驶时使用,20~40公里时速行驶距离不限;四档为中高速档,中高速行驶时使用,30~60公里时速;五档为高速档,高速行驶60公里时速以上。每个档位都有相应的行驶速度范围,当速度低于下限值为高档低速扣10分,当速度高于上限值为低档高速扣10分,一、二档行驶距离超过规定距离每超一次扣10分,扣分累加。
7、换挡的技术要求:
及时、正确、平稳、迅速
及时:起步后,随着车速的提高要及时的按顺序逐级换入高速档,不失去合适的换挡时机,使车辆的行驶速度和发动机的转速经常处于合理的联动状态,做到“不拖档”。
正确:油门踏板、离合器踏板、变速杆三者的配合要协调,未踏下离合器踏板、未抬起油门踏板不准变化档位,档位要摸准。换挡过程中变速器的齿轮要做到“无声啮合”。
平稳:换入新的档位后,离合器联动要及时平稳,要做到没有冲撞感和拖拉感,“不知不觉”地换入。
8、汽车制动的正确使用方法:
⑴预见性制动法:根据已出现的车辆、行人、非机动车以及路况的变化或预见可能会出现的复杂局面和情况,提前抬起油门踏板,利用发动机怠速时的牵阻作用来降低车速,而后根据情况连续或间歇轻踏制动踏板,确认安全后加速通过。这时车速没有明显的减慢,不需踏离合器踏板。例如经过学校、车站、路口、斑马线时听到语音提示立即轻踩刹车并保持二~三秒。
⑵一般制动法:以减速让行为主要目的。缓踏制动踏板逐渐适当加力,平稳减速,视前方距离和车速来控制踩踏力度,一般与前方应保持三秒以上的距离。
⑶先急后松法:遇到紧急情况时,第一脚制动先急速踩下,同时将离合器踩到底,当汽车随着制动惯性点头时,缓慢松点制动踏板,然后根据发生情况点的距离慢慢松开制动踏板,这样就减低了由于车速的急剧变化带来的冲击,使车辆运行稳定。
⑷紧急制动:紧急制动时踩踏制动踏板要迅速有力,一踏到底,同时将离合器踩到底,以最短距离停车避险为主要目的,避免发生交通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