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上观新闻”留言板收到不少
预订了“比亚迪”新能源车的市民发来的求助
在多项政策刺激下
今年上海新能源车消费异常“火热”
从业者们对于下半年的市场预期普遍非常乐观
在这种情况下
提车难的现象更应得到行业的重视
尤其是能不能在政策调整前让消费者提到车
应该有个说法
去年11月订车
如今刚有订单号
去年11月21日,市民庞先生在环球港一层的一家比亚迪经销商处,支付10000元定金预订了一辆比亚迪“唐DM-i”112公里尊贵型混动新能源车。
△环球港一层的一家比亚迪经销商。
7月13日,“好消息”来了。经销商主动联系庞先生,告知一是他已排在该店提车顺序第一位,二是在经销商的订车系统中,他订车的“订单号”终于刷出来了,也即提车在望。庞先生连忙提交了充电桩安装证明、电表安装回执单等一系列材料,做好申请额度并提车的准备。但进展也就仅限于此,尽管庞先生隔一两天就会催促下,经销商的答复始终是“车架号尚未出现,车辆还没有匹配上”……即属于庞先生的那辆车至今尚未出现。
△预订8个多月后,属于庞先生的那辆车仍未出现。
这已是购买比亚迪混动新能源车的“常态”。另一位在“解放日报·上观新闻”留言板留言的市民刘女士称,她去年9月20日在比亚迪上海彤新4S店预订了一辆“唐DM-i”车型,销售承诺3个月内提车。此后提车日期一延再延,直至今年7月22日,系统内才出现了刘女士预订车辆的车架号。有了车架号就可以去申请新能源车额度,8月初,刘女士终于通过申办确认了额度的申请,待额度批复下来即可最终提车。算一算,从预订到提车整个过程耗时近一年,她感慨道:“买比亚迪的车子太难了。”
承诺3个月,动辄大半年,不少消费者称有被欺骗的感觉。在“黑猫投诉”平台,“比亚迪严重超期提车”已引发上千条的投诉。
一些经销商仍在承诺
“4个月提车”
△比亚迪的众多车型中,插电混动车型的交车周期普遍较长。
问了一圈,仅比亚迪金桥华裕店的一名销售明确告知记者“别订了”,她坦言混动热销车型都积压了很多订单,今年肯定交不出车,赶不上政策调整的最后期限。据记者了解,不少比亚迪经销商目前仍在处理去年年底、今年年初的订单,“四个月交车”承诺兑现的可能性不高。在某闲置物品交易平台上,大量比亚迪早期的订单在加价数千元转让,转让订单俨然成了一门生意。
究竟等多久
能不能提到车要说清楚
△市民陆先生提供的聊天记录显示,由于预订的“宋ProDM-i”110公里旗舰版不确定何时能够来车,4S店已经建议他“改订其他配置或者其他车型”。
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下称“乘联会”)预计,全国新能源车未来5个月月均销量均会在60万辆以上。记者也走访了申城荣威等其他新能源车品牌的经销商,发现新能源车销售火爆,提车周期长普遍无法避免。消费者们认为,汽车厂家理应调整经营策略,维护他们的权益,不能消磨他们对厂家的信任。《民法典》规定,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不合理地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限制对方主要权利,该格式条款无效。消费者有权要求汽车厂家和经销商在合同中写明交付期限,不能在期限内交车就属于违约,消费者可以主张双倍返还定金。“尤其在上海政策即将发生变化的背景下,汽车厂家和经销商应该提供准确的提车周期,说清楚现在订车能不能按期提车,帮助消费者合理地决策”,庞先生认为。
另一方面,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提车难需要汽车厂家提升产能去改善。从数据来看,比亚迪插混车辆的交付量7月明显加速,预估未来几个月还会提升,这有助于缩短交车周期。但崔东树称,考虑到上海政策调整的特殊性,新能源汽车厂家应给予对应性的措施,如通过区域性地调配措施,来最大程度满足上海市场的供应。他认为,比亚迪插混车辆积压的订单大多集中于今年6月前,针对6月前订车的消费者,比亚迪要给予年底前一定交车的承诺,让消费者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