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巨厚层原石的形成大致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原生翡翠矿石被崩解成碎块后,首先是遭遇流水的搬运和冲刷作用。在此期间又经历了主要的矿分选作用。这一阶段的氧化作用和风化作用将那些结构疏松的翡翠原始或外皮风化磨蚀掉,保留下来的是相对结构紧密的部分翡翠原石。他们被一些成矿作用控制,沉寂在那时的河床(古河床)中,这就是现在开采的翡翠古河床接阶地场口。这也是缅北地区产出翡翠最主要的矿床。这些翡翠原石与其他的围岩一起。在地壳构造运动下逐步抬升形成阶地,随后再次遭受较强烈的风化。使得这些翡翠原石进一步氧化。并在其皮壳下形成次氧化层,就是人们称之的雾,氧化作用的加强使一些翡翠原石质地变得更加圆润细腻。
(一)原生翡翠矿石
(铁龙生原生矿石)
(二)次生翡翠矿石
1.山石是指产自坡地、山间、谷地或河床阶地的翡翠原石,他们可以是残积型砾石翡翠原石,也可以是巨厚层砾岩型翡翠原石。残积型砾石是指原生矿体附近分布的风化崩裂碎块,他们或残留在山坡上,或经短暂水流搬运,在平缓地势上堆积。这种山石的风化外皮很薄,棱角明显,巨厚层砾岩型翡翠原石就是人们常说的水翻砂石,其磨圆度较好,有较厚的风化外壳。这种翡翠原石曾经历了河水的搬运和冲刷,并长期浸泡在泥水之中。后来,由于地壳运动的上升作用,将这些曾经深埋在河谷中的砾石层抬高。高出现代河流水面几米至几十米,这种高地称为阶地。这种翡翠高出水面,露出地表后进一步风化水解,其外皮会发生更大变化,从而产生各种颜色的外皮,并形成各种砂皮,可以是粗砂粒状,也可以呈细沙粒状,其颜色也有不同,有白砂皮、黄砂皮、黑乌砂皮等,故人们称之为水翻砂石。巨厚层砾石也属山石类,其皮壳较硬,表面也光滑,仿佛涂了一层蜡,人称蜡皮石。他们可能是在还原条件下形成,而人们认为这种皮壳更有可能出高品质翡翠。山石类翡翠原石的皮壳不仅仅有砂皮、蜡皮,还有漆皮、石灰皮、土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