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2.11.19福建
左:中国嘉德,2014年5月18日,Lot3574
右:故宫博物院藏品
左: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
右: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
本品著录封面及内页
左:故宫博物院藏嘉靖作品
左:鸿禧美术馆藏宣德作品
右:上海博物馆藏品
故宫博物院藏品
左: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藏成化作品
右:故宫博物院藏嘉靖作品
左:台北故宫博物藏万历作品
右:故宫博物院藏万历作品
《说文解字》载“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龙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龙不仅是通天彻地的灵物,作为中华民族高贵神圣的图腾。更是封建帝制中,最高权威的象征。明清之际,龙纹作为宫廷御瓷的重要纹样,成为明清宫廷器物上最为高贵不朽的装饰主题。
“湛园·珍藏”专场为中国嘉德2022秋拍全新推出的一个私人珍藏专场。湛园作为当今古董珍玩收藏领域的中坚力量,与嘉德已是旧识。去年中国嘉德秋拍,湛园主人慷慨助力,在“瓷器及古董珍玩集萃”专场中首次推出“湛园·珍藏”古董珍玩专题,虽件数不多,全部成交,表现不俗。
湛园主人浸沉于中国古典艺术品数十载,寻宝足迹遍布北美各地,辗转求索于各大藏家、行家及拍卖公司,购藏了数量可观的中国古代艺术品。时光荏苒,经过一轮轮的精心臻选,沉淀了一批具有较高艺术及收藏价值的珍品。
lot3000
清乾隆
唐英制青花螭龙开光粉彩花卉诗文凤耳穿带扁瓶
“大清乾隆年制”款
H34.5
题识“独占九秋芳”、钤印“翰”“墨”;题识“依稀捉月仙”、钤印“吕绩”;题识“疏影瘦横窗”、钤印“梅”、“林”;题识“如霞偏映日,似火欲烧空”、钤印“赏心”;题识“嘉名号作百花王”、钤印“翰”、“墨”;题识“寒枝劲傲霜”、钤印“吕”、“绩”;题识“水上繁红未放莲”、钤印“陶铸”;题识“年年先占百花魁”、钤印“古宇”
本品颈部置对称夔凤耳,瓶通体纹饰以青花兼粉彩绘就,依其仿古器型而进行创新和化裁装饰,腹部两面由穿带隔成四个开光内分别以粉彩描绘水仙、梅花、菊花、牡丹、荷花、山茶等四季花卉,并伴有诗文、钤印。花卉皆以没骨技法绘制而成,文气斐然。
从本品矾红钤印“陶铸”、“翰墨”及书法绘画风格不难看出,本品为雍乾时期著名督陶官唐英所制。“陶”、“铸”是唐英在瓷器上最常用的印章,属于唐氏独有字号,是判别唐窑的基本依据之一。另外,唐英擅长使用闲章装饰自制瓷器,以达点睛之妙,而且前后使用数量丰富,多达数十种。
本品是为唐英自书、自画、自制的陈设雅器,融汇其制瓷技术与绘画、书法功力于一体,以诗写画,诗画相映,成为唐窑最具特色的艺术典范,彰显出浓郁的文人气息。
Lot2994
青花内岁寒三友图外庭院仕女婴戏图盘一对
D18
纽约拍卖会;
华盛顿私人旧藏,得自于1980-1990年代
青花庭院仕女三友图盘纹饰始见于明宣德时期,其后历朝承袭烧造,而纹饰略有不同,为明清官窑瓷器的经典品种。本品外壁以青花绘庭院仕女婴戏图,布局疏朗,意境清幽,盘心绘“松竹梅”岁寒三友图,描绘清秀精致,色泽鲜丽淡雅。本品胎釉上佳,温润坚致,青花发色鲜艳,画工细腻,成对保存,为乾隆官窑仿古佳器。
Lot3005
明永乐
龙泉官窑青釉凸花暗刻缠枝莲纹盘
本品器底部留有涩圈垫烧痕,现火石红,胎质细腻厚重,制作精湛。通体施青釉,釉面莹润光亮,釉色青翠浓厚。口沿暗刻卷草纹一周,盘心装饰折枝莲花,内外壁均以暗刻花卉纹为饰,图案疏朗有序,刻划豪放流畅。
明代龙泉窑深受皇室钟爱,被纳入官窑烧造系统,明太祖于洪武二十六年将龙泉窑与景德镇窑列为两大官窑,其在明初时地位甚至可能高于景德镇,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因此,明初被认为是明代龙泉窑质地精致、造型工谨、纹饰丰富的时代。
莲花寓有品德高尚、高洁清廉之意,早在东汉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莲瓣纹开始在陶瓷器上流行,至北宋成为南北瓷器上常见的图案。至明代早期,一把莲纹饰开始于龙泉窑青瓷上出现,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例“龙泉窑青釉凸花缠枝莲纹盘”其品种,釉色、纹饰等皆与本品如出一辙,本品器型规整秀美,工艺精湛,当为明代皇室宫廷御制的龙泉窑上乘精品之作。
明朝万历年间大鉴赏家、收藏家、画家项元汴说:“宣炉之妙,在宝色内涵珠光,外现澹澹穆穆。”传世的宣德炉数量很少,精品更是难求,自明至清皆为文人墨客所贵,此件“清早期枣红皮象耳炉”即是清代宣炉铸造的代表,颇可珍赏。
Lot3023
清早期
枣红皮象耳炉
款识:“宣德”二字单行篆书款
W19cm,重2543g
参阅:《明清宣德炉》,紫禁城出版社,2012年,第196页,图96
此炉样式典雅,呈簋式,两侧塑象首耳,挺拔刚毅,精神矍铄。据《宣德彝器图谱》记载,象耳炉源于宋代官窑瓷炉,明宣德年间仿铸并作赏赐之用。其造型中的象耳暗含“太平有象”的吉祥寓意,在明清时期甚受欢迎,遂成为宣德炉中的经典形制。
整器铜质精纯,压手感重,通体枣红皮,红润醇厚,原皮完好,非一般匠手所能为,当出官作。器底开框,铸刻“宣德”二字篆书款,劲挺深峻,官气十足。
相似存例可见《明清宣德炉》,第196页,图96。其形制、皮色均与本品相类,可以资作参照。
Lot3014
掐丝珐琅仙鹤熏炉
H45cm(含座),重3771g
熏炉器身由三只仙鹤环抱之形,或昂首挺胸,或曲颈盘旋,或振翅欲飞,立于翻卷水波之上。灵巧精致,富有韵律感,为熏炉增添了几分生动之美。器身以掐丝珐琅工艺装饰,纹饰繁密规整,珐琅釉料色泽艳丽,釉面平滑,掐丝鎏金灿烂,鳞羽毕现,姿态优雅。原配镂雕云纹木质炉盖,顶部嵌入白玉炉顶,俏色巧雕,寓意祥瑞。原配镂空海水波纹底座,鹤如踏浪而来,更平添几分仙意。整器造型仪态优雅,神韵佳妙,工致华美,材质精良,寓意吉祥,彰显出皇家之尊贵气质,寓意皇权万年长久。
故宫博物院院内陈设
北海公园永安寺前陈设
鹤是中国传统的吉祥动物,在中华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据说鹤寿无量,人们常把鹤视为长寿之王。《淮南子·说林》载:“鹤寿千年,以极其游”。唐代诗人王建在《闲说》中亦有“桃花百叶不成春,鹤寿千年也未神”的诗句。民间也广泛流传松鹤延年、鹤鹿同春等说法。紫禁城太和殿、乾清宫,颐和园乐寿堂,承德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等多处皇家殿堂的宝座前或殿外台阶上均有仙鹤造型的陈设,可资比较。
Lot3027
御制紫檀百宝嵌“吉祥如意”太平有象狮纹如意
L48cm
清代宫廷视如意为祥瑞的象征,一般用于帝后寿诞、皇帝大婚等节庆,日常亦供宫廷陈设。自雍正朝始,如意成为节庆的重要贡品,嘉庆年间姚元之《竹叶亭杂记》云,“年节王大臣呈进如意,取兆吉祥之意也”。乾隆皇帝酷爱如意,宫廷造办处为迎合帝心,制作如意力求尽善尽美,其材质之多样,工艺之精巧、装饰之华丽繁复,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反映出清代工艺品制造的最高水平。
此柄如意为紫檀木制,紫檀幽深沉穆。如意首部和尾部均镶白玉,温润晶莹,犹如凝脂。首部做如意云头状,边缘起线。顶端高浮雕蝙蝠一只,两侧双螭龙环抱,首面中央浮雕回首立象,童子持宝瓶象背,寓意太平有象,尾端雕狮子戏球图案。白玉琢工精致,层次丰富,典雅大气。如意柄则以百宝嵌工艺装饰轮、螺、伞、盖、花、鱼、瓶、结八吉祥纹,盖、花之间装饰“吉祥如意”四字。精致细腻,富丽堂皇。全器用料考究高贵,整器工艺精湛,纹饰繁复精美,寓意吉祥如意,侈美奢华,实乃乾隆造办处御制之器。同类馆藏可参阅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硬木百宝嵌“吉祥如意”四字柄镶青玉透雕穿花龙纹单镶如意),同类拍卖可参阅2011年6月5号北京拍卖会Lot7346清乾隆紫檀嵌白玉螺钿“芝仙祝寿”大如意,成交价:207万。
本品装饰佛教八吉祥纹和太平有象,有祈求如意吉祥、天下太平之美好含意。
Lot3038
剔红御制诗文笔筒
H13.5cmD8.1cm
参阅:《怀抱古今—乾隆皇帝文化生活艺术》澳门艺术博物馆,2002年,第249页;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清代漆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6年,第51页,图32;
《乾隆皇帝的文化大业》,台北故宫博物院,2007年,第46页,图1-32;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卷二十七·今體诗之五》
Quon先生出生于中国,十多岁时来到美国,1928年毕业于南加州大学,之后创办了一个成功的进出口公司从事中美贸易。他是第一个在比佛利山庄购置房产的华人,也是第一个加入洛杉矶扶轮社的亚裔会员。Quon先生曾给南加州大学大量捐款,为了纪念他,南加州大学为他竖立了一个铜像,并且有一间教室以他姓名命名。
此器为直筒形,口沿饰红边,筒内壁及底髹黑漆,底部基座及四矮足均剔红镌出缠枝花卉纹样。筒外壁剔红满雕回纹锦地,上雕漆乾隆帝御题诗文五首,行文流畅,字体工整。文末署有“乾隆御制”款识,末尾刻“乾”、“隆”篆书朱文钤印两方,彰显出尊贵的皇室风范。整体形制经典,施漆纯正,色泽华美,通体满雕,布局紧密,极具把玩性。
外壁剔雕诗文出自乾隆登基前诗作《小园闲咏十五首》,宫廷画家唐岱曾根据诗意做《小园闲咏十五首诗意图册》。《小园闲咏》录自《御制乐善堂全集》,乐善堂是乾隆皇帝登基前之潜邸。或许可以推测,乾隆皇帝怀念其作为皇子居于乐善堂的时光,因此想要将诗文镌刻在笔筒之上。而通过其于幽静小园中吟成的诗作,以及其于书斋桌前曾经把玩的笔筒,这也让我们得以一窥乾隆皇帝的精神私域。
虽然康熙时期已多见以诗词装饰笔筒的先例,但主题为御题诗文的仅见于乾隆一朝。乾隆皇帝自幼熟读儒家经典,受汉文化影响极深,一生留下四万余首御制诗,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多产的诗人,更使其形象符合儒家价值体系下“内圣外王”的至高精神。
乾隆一朝,雕漆工艺登峰造极,所产雕漆品数量庞大,种类繁多,但纯以诗文为主题的器物极为有限。盖因此等器物如茶碗、笔筒等体积小巧、局限很大,且剔雕字体要迁就方向多变的笔划,也要顾及工整性及行间间隔,制作难度之高,不言而喻。
此类剔红乾隆御制诗笔筒极为珍罕,现知同类例子应不出数个。北京故宫馆藏清宫旧藏两例,其一与本例几乎如出一辙,图可见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清代漆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编号32;另一例收录于《你应该知道的200件雕漆》,紫禁城出版社,2008年,图版162。
其一原为清宫旧藏,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该件作品曾于2003年在澳门艺术博物馆举行的“怀抱古今—乾隆皇帝文化生活艺术展”内展出(图二)。
再有,香港拍卖会曾于2006年4月10日售出一例清乾隆御制剔红“小园闲咏五首”御题诗笔筒,成交价RMB5,948,800,拍品编号1526,形制亦与本例相仿。
同一御用题材在不同媒材上的表现亦有范例,例如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一例清乾隆矾红御制诗“小园闲咏五首”笔筒,收录于《孙瀛洲的陶瓷世界》,北京,2003年,第262页,编号161。
而若是将范围扩大到其他材质、款式的器物,又能发现许多同类的御制诗精品,可见乾隆帝对高雅之情的推崇。本品雕工及精巧程度均出类拔萃,言物相配,是一件耐人寻味充满文人气息之文房稀珍精品。
Lot3039
剔红海水龙纹柜一对
55×33.3×16.2cm
参阅:《重华绮芳—曹氏藏元明清漆器》,陈丽华主编,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第270页,图115.
HelenLing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于1938年至1950年在上海开设古玩店,后移居新加坡,并于1953年开始,直到1982年其去世前,在新加坡经营古玩店。她经验学识丰富,是新加坡东南亚陶瓷学会的创立人之一。
60年代初,瑞士富商裕利兄弟认识了著名的新加坡古董商HelenLing。裕利(Zuellig)兄弟是玫茵堂主人,“玫茵堂”来自裕利兄弟在瑞士苏黎世的家乡Meienberg的谐音。现年93岁的哥哥斯蒂芬·裕利(StevenZuellig)与弟弟(已于2009年去世)吉尔波特·裕利(GilbertZuellig)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对中国艺术品发生了兴趣,并开始购买一些小玩意。
在HelenLing的指导下,裕利兄弟开始了真正的收藏之路,并有了明确的分工:哥哥斯蒂芬专门收藏新石器时代至宋代的高古陶瓷;弟弟吉尔波特则专注元、明、清三朝的作品。稍后,通过HelenLing介绍,裕利兄弟又结识了当时著名的香港收藏家兼古玩商大行家仇焱之。太仓仇氏是战后最显赫的中国艺术品收藏家与经销商,他对中国古代艺术品进入西方博物馆与收藏界起了巨大的作用。
此对剔红小柜具备了所有上述乾隆宫廷雕漆的特点,柜身呈四面平式,边框雕回纹装饰,于柜门处雕琢代表宫廷皇权的海水龙纹图案,两侧面及顶面则是装饰锦纹,柜子内部通体髹黑漆,中部设抽屉两具,铜活均为鎏金錾花。小柜整体制作气势堂皇,技法精湛,宫廷气息浓厚,实乃乾隆时期宫廷漆器巅峰之作,具有典型的代表性,成对保存更为难得。台北与北京故宫博物院亦藏有此类剔红小柜,可资参考。
曹氏藏品
乾隆帝素来追求奇巧与华丽,于此一朝,召集全国南北各类工艺名匠入宫造办,于是,各类艺术品层出不穷,千奇百怪,巧夺天工。其中有仿古器与时作器之分,亦有大件器物与其原样缩小版之变化,充分体现了工匠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以此对小柜之规模,应成对置于桌案或炕上,乃为大件落地家具之缩影。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同样形式之落地雕漆大柜,可资参阅。其用途之一可用来陈设观赏;二来其内可置放物件,也许是帝王赏玩之小件,亦或是后妃妆扮之饰件,均可随手拈来,或玩味于掌股,或精心粉饰于身,俱是欢心不已。从北京故宫坤宁宫东梢间的陈设中就可看出此类小柜之陈设方位。
Lot3056
黄玉斋戒牌
L6.2cm,W4.2cm
明洪武五年(1372)令诸衙门各制作木斋戒牌,刻文于上,文为“国有常定,神有鉴焉。”凡行祭祀则设置,《明史礼志》记载:“戒者,禁止其外;斋者,整齐其内。”清沿明制,凡大祀、中祀皇帝致祭,事前应斋戒,由太常寺进斋戒牌,清帝及文武官员祭祀时挂于身上,作警示用,亦为皇宫贵族佩带之饰品。雍正十年,雍正皇帝谕令各官员将斋戒牌佩于心胸之间,并得彼此观瞻,以期简束身心,竭诚致敬,不稍放逸。
此件斋戒牌取和田黄玉料琢制而成,纹理清晰,小器精作,工艺水平极高,为清乾隆时期宫廷配饰精品。整器造型特殊,较常见的双龙斋戒牌造型不同,牌形圆中带方,一面中部开光内雕琢阳文“斋戒”二字,另一面以满文书就,满文笔画连贯,与背面楷书相互映衬,各具特色。开光四周满雕勾云纹,颇具灵秀之气。
Lot3051
青白玉雕罗汉坐像
H9.8cm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玉器编8清》,紫禁城出版社,第279页,图247
罗汉,乃佛陀得道弟子,让一切智,六根清净,修成正果。此尊罗汉以和田青白玉料圆雕而成,所雕罗汉面相丰满端正,表情静穆柔和,略含笑意,意态悠闲自在。罗汉内着交领衣,外披袈裟,双腿结跏趺而坐。衣纹随身姿起伏,其线交纵流畅,显得飘逸洒脱,具有极强的写实性。
优秀的人物雕刻作品,不仅要求形似,而且要表现出人物的性格,刻画出人物的感情。此尊罗汉注重对眼睛的刻画,通过眼神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同时还通过嘴形的各种变化来表现人物的神态。罗汉宽厚的嘴唇紧闭,略上耸,嘴角平行,使面部肌肉松弛,显露出“心中有佛”的怡然神情。此像整体造像神情逼真,于悠然中暗透清奇之风。因形施工,刀法娴熟,时而洗练,时而细腻,配合有秩。按其精妙之工,应为清早期玉雕人物佳作,殊为难得。
Lot3060
白玉甪端
H26.7cm(含座)H21cm(玉)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玉器编8清》,紫禁城出版社,第26页,图4
甪端,为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头生一角是其最大特征。《宋书·符瑞志下》载:“甪端日行万八千里,又晓四夷之语,圣主在位,明达方外幽远,则奉书而至”。以甪端护卫在侧,显示皇帝为有道明君,八方归顺,四海来朝。故甪端崇拜在明清两代为皇家所重视,内府专置有司负责制造事宜,以供内廷之用。甪端多置于君王宝座两侧,象征江山稳固,并显示帝位高上。今仍可见故宫太和殿、乾清宫等重要宫殿宝座两旁均置甪端形熏。
本品以上乘白玉雕就,玉华温润,玉理精坚,冰洁无瑕。其体态健硕雄壮,四足强悍,昂首傲立,珊瑚形独角上翘,双目圆瞪,獠牙尖利,气势威严肃穆。鬃毛发须盘结,尾部作火焰状上翘,翻卷自然。身披火云甲,前胸配以缨络兽首衔铃铛。头部与身体相分开,腹部中空,可作香熏使用,口齿透雕,以便香味飘散。甪端脚踩铜鎏金錾胎填珐琅座,器座工艺复杂,纹饰繁多,布局富有层次感,与白玉甪端相互呼应,颇为巧妙,可谓极尽奢华。
全器包浆厚实凝重,形制古朴隽秀,雕工流畅精细,虽历近三百年风霜依然宝光照人,堪为乾隆盛世内府瑰宝。
Lot3063
白玉雕八宝纹仿汉圭璧
L18cmH25cm(含座)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玉器编5清》,紫禁城出版社,第42页,图16.
清代宫廷对于瑞玉和礼器,主要有两种用途:一是在特定的场合,按传统加以使用,二是把他作为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加以学习,研究收藏。《清文稿》卷八十二吉札记:“祭品,……玉、帛、牲牢、玉六等,上帝苍璧,皇帝祗黄琮,大社黄圭,大稷青圭,朝日赤璧,夕日白璧,旧制社稷坛,春秋常祀用玉,祷祀则否”,说明清代宫廷在吉礼中使用了圭、璧、琮等礼器。而此件结合圭、壁于一身,等级高贵。
白玉圭璧,整体雕琢,一气呵成,采用圆雕及浅浮雕工艺完美地将玉璧、玉圭结合在一起,精雕细琢,搭配完美,颇有艺术灵感,儒雅大气,充分体现王者风范。玉圭正面璧身一面满雕仿古的乳丁纹,一面浮雕双麦穗纹及八宝纹,两两对应,由右而左、由上而下依次是:花、轮、瓶、螺、鱼、伞、结、盖,技法纯熟,细腻精致。八吉祥,又称八瑞吉祥,是佛家常用的象征吉祥的八件器物,寓吉祥如意、富贵长命之意。满清皇室尊崇藏传佛教,其中以乾隆皇帝最为笃信,弘历一生以佛心天子自称,虔诚而执着地礼佛敬佛。
圭壁相连处镂雕二螭龙,这一巧妙的设计暗合蛟龙、玉圭、玉璧所蕴含的文化寓意。底部镂雕江崖海水,若进—步与乳丁纹璧的天圆外观两相连结,则适巧组成“海天捧日”之形,再以传统的吉祥题材观察,亦不乏有“山河一统,天下归一”的美好寓意。整件器物饱满充盈,极富美感,既有个性出彩之处,有蕴藏传统文化之精髓,风格优雅,工艺繁复,颇见深厚之功力,辅以上等材质,使得该器物在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上更胜一乘,值得用心收藏。
Lot4695
清中期
大漆高束腰三弯腿带台座四足大香几
72×70.5×125cm
半圆桌黑漆制,通体洒螺钿,呈现出幽静沉寂、富贵缤纷的特色。桌面攒框装板而成,下有两根穿带支承,髹红漆。边抹、束腰及牙条均为中间打洼的混面,在视觉上形成双混面,有一种劈料作的效果,而起伏的线条,使线脚更为丰富。瓜棱腿直落于地,与边抹、束腰及牙条的线条相呼应,统一又和谐。拐子纹角牙与腿足相交处留有空隙,增加透气感,显得空灵通透。
2022秋拍瓷器及古董珍玩部推出'玲珑'专场,于本次瓷器夜场率先举槌,顾名思义,专场中选入的15件作品都可以称得上小巧玲珑。也希望借此专场突出一个概念,就是古董不是只能被束之高阁或远距离观赏,而是真的可以握于手中把玩,也希望藏家能因此获得掌玩而心悦的感受。
珐琅彩瓷始烧于康熙朝,雍正时已臻极致,是雍正朝宫廷艺术的重要成就。本品制式、尺寸均与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一对“清雍正珐琅彩红地菊花碟”一致,极为罕见。此盘外壁于胭脂红地上仅绘折枝菊花纹,画风清雅,应当是出自雍正时期宫廷画师之手。作为一个对艺术要求极为严苛的帝王,雍正帝也曾经专门在用珐琅画菊花这件事上提过细致要求,说“珐琅菊花画的太单薄,要照千层叠落花瓣画”,而本品菊花花瓣层叠,紧团密簇,正是雍正帝所要的“千层叠落花瓣”。
因对珐琅器情有独钟,康熙皇帝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在养心殿造办处设立“珐琅作”,专门于此制作各式胎地珐琅器,其中瓷胎画珐琅在经过多次尝试改善后,终于在康熙晚期烧制成功,此后,雍乾二朝瓷胎画珐琅盛烧不衰,甚得皇家珍视。本品所施胭脂红地,当属众多珐琅料中最为珍贵之品,早年只能依靠欧洲进口,雍正中期以后才逐渐国产化。细察本品釉色,不难发现,至烧制本品之时,珐琅红料以及烧制技术显然已经甚为成熟。雍正十二年(1734年)六月十一日珐琅作《活计档》有一条重要记载:“十一日司库常保首领太监萨木哈来说,太监沧洲传旨:从前进的红地黄菊花无诗句小碟甚好,照样烧造几对。钦此。(于七月二十七日做得红地黄菊花碟三对。首领太监萨木哈交太监沧洲讫。)”,“甚好”一词足见雍正对此式小碟之喜爱,也说明从前进的小碟无论是胭脂红地发色,抑或是菊花的画法俨然都已达到雍正的要求,之后再烧就更不必说。而本品也许正是“从前进的”或是雍正十二年(1734年)七月二十七日做得上贡的三对“红地黄菊花碟”中之一。
本品外壁施胭脂红釉,施釉裹足,釉色柔美,内壁锥暗花双龙纹一周。从传世品看,雍正朝胭脂红釉瓷器造型有瓶、罐、盘、碗、杯等,均胎体轻薄,玲珑隽秀,多数为内白釉,外胭脂红釉,其中有些如本品锥拱纹饰,或描绘粉彩花果,档次又高于其他同类作品。
按《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载,雍正四年(1726年)十二月十三日,“郎中海望持出红磁白里暗花茶圆二件。奉旨,此茶圆像江西烧造磁器处进来的,釉水、颜色俱好,但无落款,胎骨还糙。尔将此茶圆发往江西烧造磁器处,传旨给年希尧∶此二件茶圆若补落得款即落款,若不能补落得便罢······茶圆其底色不必烧红色,仍要白底落款。”想来,年希尧并未敢“便罢”,自是按发至江西“红磁白里暗花茶圆”重新烧制。本品恰为此类,釉水颜色如前,落得款识,并一改“胎骨还糙”之弊端。在雍正皇帝的亲自参与,提供各式意见以及严格要求之下,想来成品一定颇得其青睐,方得流传至今。
中国嘉德2021年春拍Lot3074“清雍正内暗花龙纹外胭脂红釉茶圆”为与本品相同品种,以3,565,000元释出,可作参考。
本品以釉里红加五彩花卉装饰,画面简洁,着色淡雅,凸显高雅艺术情趣,此种大面积留白的简约装饰颇具康熙御窑设计师刘源之风。尊底心以青花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为康熙文房器标准款字,置于案头,静静观之,可感熙朝之英气扑人眉宇。
康熙苹果尊造型共见三种,一为无颈,口部下凹样式,通体釉里红装饰;一为缩颈样式,见有天蓝釉、豇豆红品种;再者即为若本品之短颈小口,以釉里红加五彩装饰之品种,相似装饰纹样也同样运用于康熙名品马蹄尊之上。此类苹果尊作为文房雅器,实际用途较为多样,可用作水丞、花插或观赏用器等,《故宫物品点查报告》就将如本品者记为花插,“养心殿:……吕字七〇,白地红花小口花插一个……”
本品外壁以斗彩装饰,绘工细腻优雅,以游鱼、落花、流水现碧波之韵,白釉柔和莹润,纹饰疏郎有致,内壁以矾红点绘小鱼九尾,画面神采奕奕,情趣顿出。外底心青花双方框内书“彩华堂制”四字双行楷书款,为乾隆御窑堂名款识,《饮流斋说瓷》有载:“乾隆有彩华、彩秀二堂,皆内府物也”。
此件小杯的外壁纹饰母本可参考景德镇考古研究所藏品“明成化斗彩落花流水图杯”,尺寸和器型比例与本品基本相同,纹饰更加具象。成化母本内壁光素,本品则体现了乾隆朝“饰必有意,意必吉祥”的装饰理念,以矾红彩绘九尾金鱼,“鱼”谐音“玉”,寓意金玉满堂。若迎光举杯而视,内壁的九鱼似是透过轻薄的胎骨游弋在外壁的落花流水之间,匠心独具,意趣盎然。
本品与嘉万时期常见的撇口卧足杯不同,为直口微侈。内外壁皆以青花为饰,以蓝料深浅体现纹样阴阳层次,颇具水墨画之感。外壁绘祥龙,以开光内书“万”“寿”二变体篆字代替常见的火焰型日月,独具嘉靖朝时代特征。双龙姿态挺拔穿行云中,海水江崖烘托画面,为官窑典型纹样。
嘉靖皇帝朱厚熜继承大统的经历可谓颇为传奇。其自幼敏而好学,一夜之间由外藩入皇帝位,十五岁登基,与以老臣杨廷和为首的文官内阁斡旋,经“大议礼”,历壬寅宫变,深知天子宝座得来不易,后对道教极为崇信,以求平安长寿,此杯外壁所书开光文字“万”“寿”正寄托此般心愿。嘉靖一朝,具福寿字样的瓷器虽时有所见,但如此杯绘蛟龙托字纹样者,所见极罕,按规制此杯可能为嘉靖皇帝御用之物。
嘉靖卧足杯的口径尺寸通常为10-13公分,本品仅为8.5公分,盈手可握,甚为可爱。翻阅公私收藏,仅见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藏有一例,器型、尺寸、纹饰布局与本品相同,典藏号PDF619。景德镇考古研究所1988年曾经于明代御窑厂遗址出土一青花“寿”字纹卧足杯残片,杯心“寿”字与本品写法相同,足径亦相同,可能为同一形制。
明末清初,漆器镶嵌工艺盛行,特别是螺钿漆,日臻精湛,备受宫廷推崇。瓷胎嵌螺钿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于康熙朝产生的新品种,雍、乾两朝都有精细制作,常见器物有笔筒、浅盘、碗等。本品内壁模印双龙戏珠纹,外壁以黑漆为地,其上以螺钿细密镶嵌。腹中通景镶嵌山水人物图,巧妙地利用螺钿的五彩光泽拼接出不同景物、人物衣饰,嵌工精致,惟妙惟肖。
就其形制而言,如本品形制和尺寸的茶碗,最早见于元代,是随饮用叶茶,泡茶和饮茶方式改变而出现的新式茶器,一直延用到清代晚期。而且雍、乾时期很多珐琅彩小碗皆为此式。这也从一方面印证了朱家溍先生所云,“这种磁胎漆碗……是一种很精致的和同时代的磁胎珐琅彩是同样水平的器物……”。就装饰工艺而言,此种内里暗花手法可追溯至洪武、永乐朝瓷器,亦见于雍正本朝胭脂红釉茶圆.
由于制作难度高、成品率低、不易保存等诸多因素,瓷胎漆器数量很少。纽约佳士得2010年所释出一件清康熙瓷胎漆地嵌螺钿“送贺宾客归越”图诗意笔筒,成交价高达66.25万美元,足见市场对此类作品的认可。传世所见瓷胎嵌螺钿器,多不落款,个别署款者见“大清康熙年制”、“大清雍正年制”和“大明成化年制”寄托款等。本品的装饰风格与故宫博物院所藏清雍正款瓷胎嵌螺钿杯托一致,时代特征鲜明,当同属雍正御用制器。
著录:《中国黑瓷与白瓷》(ChineseCeramicsinBlackandWhite),J.J.Lally,2010年,图36
本品通体施甜白釉,碗内壁以釉下暗刻缠枝花卉为饰,纹饰线条细腻流畅,因釉色遮盖而若隐若现,深得永乐甜白遗韵。碗心刻“永乐年制”四字双行篆书款。
甜白釉暗花碗最早见于明永乐,是品质极为高贵的御用瓷器。由于胎体很薄,使得这种高白度的釉格外莹润,故素有“白如凝脂,素犹积雪”之誉。清代康熙时期,在追慕前朝名窑瓷器中,永乐瓷器即为追慕对象之一。而甜白釉暗花器作为永乐名品,必当被列入追慕行列之中,诚如本品。
清代御窑瓷艺之精,堪称历朝之冠。上承元明之佳制,取其精华,自出机杼。自清初恢复景德镇珠山御窑厂后,历代帝王皆留心瓷器,常亲自过问窑务,不仅严格审查送呈图样、成器,还直接参与瓷器设计。彩瓷为明清御窑之大宗,青花乃明御窑之名品,清代御窑青花仿前朝制度又能别开生面,粉彩则系新创,清艳隽秀独步瓷史,皆系彩瓷之典范,其色料火候之精妙、样式图形之工巧,皆登峰造极,而旨趣意匠又各有千秋,并列观之,更觉回味无穷。
Lot3153
青花缠枝莲纹鼓式罐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
带日本包装
H:20cm
香港拍卖会,2012年5月30日,lot3998
Lot3154
青花缠枝莲纹六方贯耳瓶
H:4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雍正作品
本品独特之处在于瓶腹描绘大朵缠枝宝相花,并且花心为团寿纹,象征福泽延绵、多福多寿,寓意吉祥,在同类器中较为少见。台北故宫博物院还藏有雍正此式作品,对比之下不难发现细节之变化,对读成趣。
Lot3133
清雍正
斗彩灵仙祝寿图盘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雍正本朝
D:20.6cm
常熟市文物商店旧藏;
北京拍卖会,2013年6月4日,lot7551;
墨香居珍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胤禛行乐图》册页之“书斋写经”
Lot3135
洋彩缠枝莲托八宝纹贲巴瓶
H:25.5cm
北京翰海,1998年8月3日,lot1313;
北京翰海,2004年6月28日,lot1768;
北京拍卖会,2007年8月20日,lot1770
瓶洗口,束颈,球形腹,高足外撇,腹上以洋彩绘莲托八宝纹,八宝亦称“八吉祥”,是清代瓷器装饰中常用的宗教纹样,由法螺、法轮、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八种吉祥宝物组成。
瓷质贲巴瓶在清宫亦是作为礼佛用器。《乾隆三十四年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行文》中载“十月初三日,库掌四德、五德将九江关监督伊龄阿送到配盖……奔巴瓶一件持进,交太监胡世杰呈览。奉旨:……留下奔巴瓶一件着在热河狮子园文供佛前供。其现交配盖奔巴瓶得时,不必在此安供”的记载。
Lot3137
松石绿地洋彩福寿绵长图螭耳抱月瓶
H:27.6cm
Lot3136
胭脂红地洋彩福庆绵长开光花卉螭耳纹壁瓶
“乾隆年制”四字一行篆书款,乾隆本朝
H:21cm
意大利博尔迪盖拉收藏家LuigiAntonLaura旧藏,1978年;
香港拍卖会,2016年10月4日,lot102;
巴黎杜尚艺廊(GalerieDuchange)珍藏
Lot3140
清嘉庆
绿地洋彩三多万福花蝶纹小赏瓶
“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嘉庆本朝
带木座,带日本包装
H:30cm
Lot3142
清同治
黄地粉彩百子婴戏图狮耳衔环方瓶
H:30.7cm
Lot1561
亨利·格温斯
罗拉
约19世纪70年代末
布面油画
88×111cm.
展出
“乡镇与城市的景象:1870-1920年英国与法国绘画作品展”,编号8,1984,Pyms画廊,伦敦
法国私人旧藏
苏富比伦敦,1984年6月19日,Lot79
Pyms画廊,伦敦
欧洲私人旧藏
苏富比伦敦,十九世纪欧洲绘画,2016年5月25日,Lot6
现藏家购自上述拍卖会
文/郑治桂
亨利·格温斯肖像
亨利·格温斯《萨蹄戏弄巴香忒》1874年巴黎奥赛博物馆藏
左:爱德华·马奈《草地上的午餐》1863年布面油画213×269cm.巴黎奥赛博物馆藏
亨利·格温斯《沙龙评审》1985年299×420cm布面油画巴黎奥赛博物馆藏
浪漫派剧作家与诗人谬塞(左)、《罗拉》出版物封面(中)、《罗拉》插画(右)
亨利·格温斯《罗拉》1878年布面油画176.2x221.3cm巴黎奥赛博物馆藏
Lot1561亨利·格温斯《罗拉》
本幅《罗拉》凭借高超的油画技巧以及优雅的风格,借著半世纪的浪漫文学的煽情气息,还魂在自然主义文学流行的年代。一直以来,巴黎画坛描绘带有煽情意味的《草地上的午餐》(1863)、《奥林匹亚》)1863)、《娜娜》(1877),到以男子之名《罗拉》(1878)呈现烟花女子玉体横陈的香艳意象,总是那些学院技巧精熟却不满足于正统主题的年轻一代画家,企图以现代姿态登场的主题。《罗拉》虽然成为当时传统学院派与官方文化权威眼中的异端,但格温斯明丽柔和的新颖技巧却也使他很快成为画坛备受瞩目的新派艺术家。《罗拉》在1878年春天的四月受拒于沙龙之后,旋即展出于巴黎歌剧院与今日拉法叶百货与春天百货公司的时尚区的修塞当丹大街(RuedelaChaussée-d'Antin)的私人画廊,整整三个月,此幅作品成为当时喜好追逐耸动话题的大众们趋之若鹜的景点。
一个半世纪后的今天,此画的冲击性争议几乎完全消失无踪,它那诉诸直觉的诱人意象如今成了温和的柔美情色(Erotica),流露出优雅的情调,格温斯的艺术评价也重新受到评估,获得正面的赞誉。而《罗拉》带有香艳气息的粉嫩画面,却为那个时代描绘了某种恣意欢场的气息,在文学动人的想像内容之外,以视觉艺术优雅的呈现了充满又诱惑却又哀愁的景象。事实上,《罗拉》一作(176.6x221.3cm)在创作当时已经受到不少贵族与行家的注目,画家因此受托绘制了一件尺幅较小的“复作”,即本次上拍的《罗拉》(Lot.1561)。在这幅面积为原作四分之一的“复作”里,画家以稳定的手笔重现了和原作一样的媚人型态与粉嫩色调,仅在细节(如罗拉长臂上衬衫的摺痕,与幕帘的粉红系带)有细微的区别,作为认识格温斯艺术的代表作图式,这幅画家后绘传达了原作的精神气韵与艺术家手笔。
瓷器之美在于造型、在于釉色、在于纹饰。瓷器釉色之美在于质地、在于细节、在于人工与自然巧妙结合的神韵。单色釉瓷器光素无纹,仅以器型线条与凝盈一色给观者带来无穷的美的享受与遐想。是次中国嘉德2022年秋拍所含单色釉瓷器仿古烁今,如天青、仿哥釉、仿官釉等仿宋瓷釉色,摹古而不泥古,又如青金蓝、豇豆红与窑变之色,皆为当朝创新品种,争奇斗艳,蔚为大观。
清雍正青金蓝釉菊瓣盘
D:17.8cm
赵从衍先生旧藏;
香港拍卖会,1986年11月18日,“赵从衍家族收藏重要中国瓷器玉器·第一辑”专场,Lot107;
玫茵堂旧藏;
北京拍卖会,2019年12月4日,Lot5775
著录:
《华光草堂珍藏清代瓷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1973年,图33;
《玫茵堂藏中国陶瓷》第二册,康蕊君著,伦敦,1994-2010年,第196页,图847;
《大朴尚简——明清单色釉瓷器菁华展》,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景德镇御窑博物馆、保利艺术博物馆,2018年,第286页,图110
展览:
《华光草堂珍藏清代瓷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1973年11月-1974年2月,编号33;
《大朴尚简——明清单色釉瓷器菁华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8年9月20日-10月20日,编号110
清乾隆窑变釉铺首尊
H:39.5cm
中国嘉德,2006年11月22日,Lot1953;
北京拍卖会,2007年8月20日,Lot1643;
北京拍卖会,2015年11月19日,Lot5020
葫芦为长寿象征,并谐音“福禄”,绶带如意耳亦昭示吉祥,秀雅中蕴美好寓意,诚为皇家青睐之物。本品线条流畅,富有韵味。因其形制看起来与“吉”字隐隐相合,又被称为“大吉瓶”。本品器釉形意相合,极富天然韵致,诚为当时皇家青睐之物,因此是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器。
清雍正豇豆红釉折腰碗
D:15.5cm
豇豆红釉是康熙晚期创烧的特殊红釉品种,因烧制时偶见天然绿色苔点颇似豇豆,故而名之,为康熙一朝所独有,是康熙晚期著名文臣刘源所设计,督陶官臧应选精心督造,其造型皆清灵秀美,釉色娇艳宜人,在古今中外享有极高声誉。近年来台北故宫学者结合宋元瓷器、日本竹器及木雕作品图案提出,太白尊或是置于案头,作插花之用,巧添文思。
据雍正十三年(1735年)唐英《陶成纪事碑记》载:“仿铁骨哥釉,有米色、粉青二种,俱仿内旧器色泽”。碑记中仿哥釉位列第二,排在“仿汝”之前,可见雍正皇帝对哥釉瓷器之钟情。
荸荠瓶为清代流行的瓶式之一,康熙时期首创,至乾隆烧造鼎盛,雍正时期官窑烧造荸荠瓶存世较少,流通者可见青花、黄地青花、青釉装饰,仿哥釉荸荠瓶甚为罕见。
总体而言,雍正朝仿汝釉器多文雅隽秀,而乾隆朝仿汝釉器则更多了一些敦厚穆雅,较之前朝要丰满圆润了许多,仿烧数量亦为历朝之最。碗在汝瓷中属于少见器形,因此清宫仿汝瓷也以摹古器形为多,碗罕有仿制,本器体型硕大,烧制极易变形,故成品极少,更显珍贵。
御窑厂烧制鱼篓尊最早可追溯至宣德一朝,清代鱼篓尊烧制自雍正肇始,器型几经变化,在仿古之时又兼具本朝特色,其理用途也变为插花之用,故亦有“花囊”之称。至乾隆一朝,釉色以仿汝釉、仿官釉为主。查阅海内外公私收藏,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乾隆时期天蓝釉鱼篓尊,除釉色不同,其造型及尺寸与本品类似,可资比较。
咸丰一朝由于受太平天国运动影响,仅咸丰元年(1851年)和二年(1852年)官窑瓷器可以正常烧造和起运,至咸丰三年(1853年),景德镇便陷入战乱,烧成瓷器无法正常运输,因而传世精品更加稀少,素为藏家所重。故宫博物院藏有类例,可资比较。
Lot2675
清乾隆仿官釉贯耳瓶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带日本包装
H:31cm
北京拍卖会,2006年11月23日,Lot1530
众所周知,宫廷艺术品代表了历史阶段中最高端的审美追求与工艺造就的极致。明清两朝,帝王作为一国之君,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他们的所用之物往往是权力和威严的象征。因此,帝王喜好的东西或是所用之物,基本上都是百里挑一或是独一无二。据档案记载,清代皇帝根据个人的喜好,都要增设和更换各处陈设。特别是乾隆时期,宫廷文化生活极为丰富,制作了大量宫廷艺术品并传于后世。
《乾隆帝写字像》
1、乙未年掐丝珐琅胆
“
乾隆三十九年三月十四日,珐琅作,接得员外郎栢永吉押帖一件,内开三月十三日总管李裕交青花白地无当罇一件,旨:着配掐丝珐琅胆一件。钦此。于四月初七日员外郎栢永吉将做得无当罇内掐丝珐琅胆身字样,并配得大红色珐琅料持进交太监胡世杰呈览奉旨:胆身改为月白地杖填红字,其上下金莲花改为深蓝地杖,胆底亦用深蓝地杖八卦乾字款,用月白地杖填红字。钦此。”
“乾隆三十九年三月二十七日,接得员外郎柏永吉押帖一件,内开本月十七日太监胡世杰交青花白地无当罇六件。传旨:具着配做掐丝珐琅胆,其胆面照博古格内汉玉杠头胆面一样成做,胆身上下边线要凿錾回纹镀金,其边线之下掐五彩金莲花,中间留诗堂,要深蓝地仗填红字胆底,掐双龙抱八卦干字款。先画样呈览。钦此。于本月十九日将画得掐丝珐琅胆面、胆身、胆底纸样三张,交太监胡世杰呈览。奉旨:照样准做。钦此。于八月二十三日接得热河带来题头帖,内开八月初八日将做得无当罇内掐丝珐琅诗意胆五件持进交太监胡世杰呈览。奉旨:各交原处罇内安设。钦此。”
“乾隆三十九年五月二十六日,珐琅作。库掌四德五德、笔帖式福庆来说,太监胡世杰交青花白地无当罇二件(各随铜胆木座,永安寺一件,德日新一件。)传旨:另配珐琅面铜胆。旧胆刮金毁铜。钦此。(于四十三年十二月十二日员外郎四德等将铜胆上刮下金末閠化得金一分持进交太监厄勒里呈进交王成讫。)”
“乾隆四十年閠十月二十六日,珐琅作。接得郎中栢永吉押帖内开初九日太监胡世杰交青花白地无当罇一件(文渊阁),传旨:着配掐丝珐琅胆一件。钦此。”
上述四条档案,基本说清了掐丝珐琅胆是如何出炉的。三十九年(甲午)三月乾隆先后两次对掐丝珐琅胆的图案组合及颜色搭配提出具体要求,下旨制作九件。四十年下旨制作一件,皆是为青花无当罇配掐丝珐琅胆,共计十件。档案记载完成了五件,其他五件没有找到制作完成的记录,这种记录不完整的情况在《活计档》中普遍存在。遗憾的是,两岸故宫仅找到一件收藏。市场上目前也仅见此次秋拍这件缺失青花无当罇的掐丝珐琅胆。掐丝珐琅胆档案中又称“掐丝珐琅诗意胆”。
2、丁酉年掐丝珐琅胆
这件掐丝珐琅胆单独存在,高21.5厘米,冰梅纹。根据其尺寸,判断应为无当尊的胆。乾隆皇帝的御制诗点明主题是歌咏宋龙泉窑无当尊。
3、戊戌年掐丝珐琅胆
掐丝珐琅胆,置于玉琮内。乾隆皇帝的御制诗《题汉玉辋头缾》,经检索四库全书御制诗文集,这首诗标注的是己亥年,即乾隆四十四年,而胆上标注的是戊戌年即乾隆四十三年。
此次宸赏-明清御瓷珍玩专场中的这件掐丝珐琅花插,从造型、尺寸、纹样,款识以及御制诗内容与第一件完全相同,也是目前市场上所见的唯一一件。
Lot3186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大烛台
配御制漆金木烛,双方框“乾隆年制”四字二行楷书刻款
H:69.5cm、H:109.5cm(连木烛)
参阅:《ChineseCloisonné,ThePierreUldryCollection》,H.Brinker、A.Lutz,1988年,第250页
乾隆九年清宫《活计档》
2000年4月30日香港拍卖会Lot577
近年,T.S.Cox中校遗产被其家族陆续释出,并且多为供器。比如2016年曾拍卖一支“大清雍正年制”矾红描金海水龙纹烛台和一件“大清乾隆年制”霁蓝釉豆。
Lot3185
剔红西番莲蝠纹大捧盒
D:49.2cm
此类大型剔红盒,存世甚罕,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剔红大捧盒,与本器造型、纹饰、尺寸几近一致,仔细比对,二者应出自同一雕漆工匠之手,为乾隆同时期所制,或为一对失散的孪生兄弟。本品几近全美,保留至今实属不易,诚可典藏。
上海博物馆藏品
翻阅公私收藏,馆藏与本品同一风格的佳作,见上海博物馆藏有两例,二者1966年出土于宝山区顾村明代朱守城墓中的一组文房器具中。其一,“明紫檀木嵌银丝螺钿松鹤纹印盒”,录《城镇之路》,上海博物馆,页110,编号064,其材质、器型、工艺与本品如出一辙,仅纹饰、功能不同,其二,“明紫檀木嵌银丝螺钿狻猊纹摆件”,录《城镇之路》,上海博物馆,页109,编号063,其镶嵌纹饰题材、构图与本品基本一致,仅局部细微初略有不同,除器型、功能不同外,二者材质、工艺一致,可见明代便有此类器型及装饰手法的的紫檀文房用器。
香港拍卖会2010秋拍,Lot2192
“嘉靖丙申秋”即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秋天;查阅史料,“停云馆”三字是明代大文豪文征明的斋号。文征明为了读书画画筑起书房,父亲文林将曹家巷(文徵明的家)自家庭院中的书房命名为“停云馆”,是会客、燕聚、绘画之处。所谓停云,即为凝聚不散的云,停云典出陶渊明的《停云》诗:“霭霭停云,濛濛时雨”。文徵明以此激励自己,每日晨临《千字文》,以十本为起点,然后读书、作画、会友,数十年如一日,取得了最大的成就。
再观本品,方寸之间传递出此盒无穷的信息,从制器的风格和款识内容上,清晰明了的分为四个部分:
其一:制器的风格:周翥风格“周制”
其三:订制此器主人文征明的书斋名“停云馆”;
Lot3183
紫檀嵌白玉雕八骏图如意
L:48.3cm
棋首衔环钵式炉
“宣德”二字单行篆书款
D:17.8cm、H:10.2cm、Weight:1874g
钵盂炉者,《宣炉谱》二十卷记载,钵盂炉分大、中之别,大者仿“填漆大钵盂”式,中者减半,铜为八炼,广赐寺院。明清时期,大型钵式炉通常见于大型佛楼或寺院大殿之内,用以礼佛参悟。钵本佛器,炉亦为礼佛之具,合二者之体于伽蓝之用,可谓妙哉!
Lot3179
龙耳炉
“宣德年”三字单行篆书款
D:12.3cm、W:22.7cm、
H:18.2cm、Weight:3399g
此炉样取《西清古鉴》,其风格意蕴上虽仿古,但在形制上有所创新,予人极强之艺术表现。整体气势非凡,绝非一般家族所能拥有,必为当时之皇族、贵戚或富贾所用。安置厅阁,殿堂,素雅简洁,藏赏兼备,在同类赤龙耳中,此炉当为炉中之上品也。
精钢女款镶钻腕表
日期显示约2010年
附证书
RMB:215,000-400,000
Lot4936
百达翡丽Nautilus系列Ref.7010/1R-012
18K玫瑰金女款镶钻腕表
日期显示约2020年
Lot4937
Lot4938
百达翡丽Nautilus系列Ref.5712GR
Lot4939
今年秋拍,嘉德珠宝为藏家朋友们精心筹备了「典藏级别」翡翠版块。
重磅典藏
本次秋拍翡翠版块最受瞩目的,无疑是这件满绿翡翠无事牌挂坠。如此厚重的尺寸加之几近完美的种色品相,可谓国内拍场首现。
天然满绿翡翠「无事牌」配钻石吊坠
翡翠厚度约8mm,翡翠尺寸约55×38×8mm,
估价待询
无事牌谐音自「无饰牌」,即表面无任何纹路雕刻,光洁完整的玉牌,寓意着「平平安安、无事烦忧」,也体现了古人「平安无事即是福」的智慧。
无事牌的制作看似简约,实则颇具讲究。在选材上,必须是无棉无裂、品相极佳的原石,才能取出一整块如此完整平滑的牌子,且以色浓、均匀为佳,满绿则为上上品。
00:49
本季拍卖Lot4818翡翠珠链,其独特的气韵令人眼前一亮,爱不释手。
较之传统印象中的「帝王绿」,它的色泽更为明亮艳丽,由内而外迸发出宝石般的「荧光感」。这种开放的「气」及光感在市面上难得一见。加之上好的种水令颗颗翠珠细腻莹润,丝丝缕缕的翠根萦绕,灵动飘逸,沁人心脾。实为矜贵非凡、奢华无比的收藏品。
00:40
国人在玉器雕琢方面有着鬼斧神工般的工艺与独特慧眼。这份智慧也被注入到翡翠材料的方寸天地之中,打造出一件件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品。
Lot4842翡翠挂坠出自玉雕名家之手。以传统「如意」为题材,如意与祥云盘绕,精巧小蝙蝠伏于一侧,流畅的雕刻线条使整块材料仿佛「活」起来般气息流转。
另外一件颇具趣味的雕刻作品,是一件「佛手」翡翠挂坠。「佛手」常被称为「果中仙品,世上奇卉」,因与福手谐音,也被赋予有福之手、智慧吉祥的寓意。
此件作品雕工精湛入微,线条流畅,佛手末端圆润可人。顶部有枝叶藤蔓,吉祥铜钱,还有憨态可掬的小蝙蝠伏于其上,令人赞叹其精巧工艺。材料为木纳翡翠,胶感十足,清新秀雅,甜美可人。
另外一件「唐仕女」题材的雕刻作品,玲珑可爱,将以无底价的方式起拍,欢迎喜欢翡翠雕刻作品的藏家们踊跃参与。
一枚高品质的翡翠玉镯,恰到好处的展现出东方女性典雅柔美。本季秋拍呈现两支翡翠手镯,各有韵味,欢迎藏家们来到现场试戴品鉴。
00:35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期秋拍还臻选了多件款式经典大方、适合日常佩戴的翡翠作品,尤其搭配「新中式风格」的服饰别有韵味。欢迎喜爱翡翠的藏家莅临嘉德艺术中心珠宝翡翠展区,亲身感受翡翠文化的无限魅力。
大国之瓷,百种佳器不胜挑,明清瓷器作为制瓷史上的一抹亮色,是盛世气象的艺术体现。此次2022年秋拍《瓷器及古董珍玩集萃》专场中,我们将呈现一系列明代及清代佳器,既有清雅肆意明代青花,亦有炫丽夺目的清代洋彩,琳琅满目,英彩照人。诚邀各位藏家先睹为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