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新翠友说很想买,但不认识真假,可是又怕买到假货,翡翠是按等级分的A、B、C货吗?
常有翠友问这样的问题,澜玉珠宝源头翡翠合作共饮欢迎转图在此澜玉统一回复下:一般情况下,珠宝行业里翡翠定级分为ABC三类。其中A货就是天然翡翠;B货就是经强酸处理过的翡翠,通常用于除去翡翠中的杂质。
一个最有效鉴别真伪的办法是让商家出具国家承认机构的鉴定证书。因为只有是天然A货才会出具结果是“翡翠(A货)”的证书,而如果是B货翡翠,在证书的鉴定结果一项会标明“翡翠(处理)”或“翡翠(注胶)”或“翡翠(B货)”或“翡翠(优化)”。
澜玉给大家详细介绍下如何鉴别翡翠A、B、C货?
翡翠B货是天然A货经过酸洗、充胶处理后的产品,而C货也是在经过B货处理后才能染色,所以今天我们就教教大家用肉眼来鉴别酸洗和充胶处理后的痕迹。这里说的肉眼是指用最简单的方法,但还是要借助一样小小的工具——放大镜,不需要多专业的珠宝放大镜,普通能放大看清表面的就可以。
1、看酸蚀网纹和溶蚀坑
这是最最重要、决定性的证据。为什么B货表面会有酸蚀网纹呢?这是因为充填在翡翠B货的矿物颗粒间的胶硬度比较低,在切磨抛光时,低硬度的胶容易被抛磨,形成下凹的沟槽,像干裂土壤的网状裂纹,又称为龟裂纹。一起来看下图:
还有就是B货表面的充胶溶蚀坑↓↓↓
A货“桔皮效应”与B货表面“酸蚀网纹”和“溶蚀坑”的对比图
2、看颜色
由于经过了酸洗漂白,翡翠中的氧化物和其它易溶的杂质被溶解,黄底和脏底被清除,但浅绿和粉藕底色仍会存在。再仔细观察翡翠白色的部分,如果是B货则特别白,没有杂质、没有灰黄的成分,浅绿的部分也可以发现类似的特征,绿色显得特别鲜纯,无黄灰色调的干扰。但是,也有少量酸洗不彻底的和使用带有黄色调树脂胶的翡翠B货,看不出这一特征。天然翡翠在放大观察时常可见到小锈斑、小黑点等杂质。如下图所示:
这三块是同一块料子,左边是A货,中间是酸洗过但还没充胶的B货,右边是充胶后的B货。水头是不是好很多呢,酸把黄灰等杂色都洗掉了。
3、看色根
先弄明白什么是色根?光线在天然的A货翡翠中传播时,会明显受到翡翠的粒间边界或微裂隙的阻挡。这就是天然A货翡翠的色根,看下图所示:
下面图片的绿色部分,从浓到淡从有到无,过渡得几乎让人看不出从哪里开始有颜色!这个就是B货的色根扩散,或者有人叫颜色发飘了!这是因为B货里的胶充填了隔阻颜色的裂隙,光线很容易在翡翠颗粒之间相互传递,因而缺乏了裂隙面的反射。
不过,现在的染色技术也是相当成熟,可以做到点状上色,所以看色根是否漂浮只能是一个辅助判断,要结合其余特征综合鉴定。来开开眼,下面图片是仿A货色根的B+C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