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常常被问及“翡翠和玉的区别是什么”这样的问题,
翡翠本是玉石的一种,
但是因为我们习惯的把“玉”归类为玉,把“翠”归类为翠,
因此才有了这样的问题吧。
于是淘翠小编就这个问题,给各位展开一些科普和解答,
----------------------------
本文有点长哦!
--------------------------
玉的文化情节
在我们的民族,自古就有崇尚玉的文化,
化为玉帛、润泽以温、瑕不掩瑜等成语词汇,都体现了玉对于一个人的品行心性的表达;
据说,华夏文明最早推崇“玉文化”,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中华文明的祖先们,将玉石视作开天辟地之物,是凝结了天地精华的结晶;
于是,玉石的优劣就成为了一个人身份地位的象征之物,
而到了春秋战国,儒家更是把玉石上升到了“为人君子者”道德品行的象征之上,
延绵数千年,一直流传到了今天,成为了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特色文化。
(吐槽:所以说,那些觉得玉只是破石头的,还是搞清楚中华文化的情怀好吧,要这个道理,钻石也是破石头?黄金也是破石头?那都送我一点好不啦?)
此玉非彼玉
通常我们把“翡翠”和“玉”做了概念切割,认为翡翠是翡翠、玉是玉,
而我们常理上的玉,又常常指的是软玉,只不过“软玉”是一个近代矿物学的概念,
比较常见的说法,中国古玉石一共四种,根据产地明明如下,
“昆山玉”,今之和田玉,传说原本是产自昆仑山一地的罕见之物,
“蓝田玉”,是中国开发利用最早的玉种之一,迄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独山玉”,今之南阳市北侧独山一袋,也有叫独玉,
“岫玉”,产于中国辽宁省岫岩,因主要产地在辽宁岫岩而得名。
这些玉石见证了中华玉文化的一场历史悠久的演变,
直到了明清一代,有着优秀玻璃底的翡翠逐渐获得了大众的喜爱,成为如今的“玉石之王”,
之后,经过清代“康乾盛世”的洗礼,翡翠更是身价不菲,
而到了现代,人们口中常常和翡翠做区别对待的,
一般指的是学术意义上“软玉”(翡翠是硬玉)。
随着人类的历史的脚步,步入20世纪之初,由于强大的西方列强的殖民主义,
西方的近代自然科学也随着传教士们的步伐,散布到了全世界,
在最初,软玉一词源自希腊语,意思是“肾脏”,西方人认为,软玉可以治疗肾脏的疾病,
而在流入中国后,由于大众百姓因字释义,
因此将硬度小的玉石全部归类到了软玉之下,
并逐渐的形成行业共识,
一直到了现代,由于市场和田玉的推崇,
于是乎,大家往往谈到玉,就必定是指代和田玉了。
软玉产地在何处
(1)在中国,软玉主要产出地在新疆、台湾和四川,
其中,市场上最常见的和田玉,就是源自新疆的昆仑山,
而天山、阿尔金山地区,分别产出的软玉名为“碧玉”及“金山玉”;
而台湾产出的名为“台湾翠”,四川产出的名为“龙溪玉”,后者质地与和田玉颇为相似。
(2)在全球,
加拿大、俄罗斯、美国、日本等地也有暗绿色的软玉产出。
软玉颜色也很多
颜色是决定人们观赏、鉴赏的第一要素,
不同的颜色又可以从装饰搭配、雕刻艺术等多方面多角度,提升玉石的价值,
软玉目前已发现的颜色分别是白、青、黑、黄、红,如润如脂;
而翡翠的颜色也分为白、绿、黑、黄、红、紫,不同的是,翡翠更加透亮晶莹。
诸多色彩中,软玉又以白色为贵,白如羊脂、细腻莹润便是不可多得的上上品!
因此我国新疆的和田玉就是当下最贵重的了。
软玉和翡翠的区别是什么
软玉和翡翠不论是化学结构还是晶体排布都有本质上的差别,
翡翠的主要构成是钠铬辉石,而软玉则主要是角闪石,
因此,在成色时,翡翠会出现颜色分布不均匀,但是玻璃光泽的质感,
质地透明、半透明或不透明,粒状、镶嵌结构,有“翠性”便是一大特色;
而软玉成色时,呈现油脂光泽,颜色分布致密而均匀,
纤维状结构交织排列,呈现出半透或者不透明的样子,
二者在颜色、透光性、折光率等物理形状上就会有显著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