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面支撑锂价继续上行,重视二季度锂精矿的价格弹性。(1)碳酸锂领涨。自2020年7月初的价格底部,截至2021年3月第一周,国内工业级碳酸锂均价涨幅139%、电池级碳酸锂涨幅110%、工业级氢氧化锂涨幅51%、电池级氢氧化锂涨幅37%、锂精矿涨幅33%。碳酸锂领涨的背后主因铁锂需求强劲、全球盐湖放量进度缓于预期以及矿石系锂盐厂的新增产能过多集中于氢氧化锂所致
(2)向前看,三点因素支撑锂盐价格继续上行。第一,鉴于锂精矿供应格局的较高集中度、中国锂盐厂具备原料刚需,二季度开始应当高度重视锂精矿的价格弹性,矿价上涨将从成本端夯实锂盐价格中枢。第二,产业链2021年开年淡季不淡,根据季节性规律,后续季度下游至终端的排产及原材料备货有望继续边际走强。第三,2021年的新增产能主要来自“棕地项目”,我们预计头部资源商、锂盐厂的产能将有序释放。(3)长期视角,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已进入正向自循环,锂在动力电池中具备需求刚性,2021-2025年全球锂需求总量或从44万吨LCE增长至约100万吨LCE,锂行业将面临持续更大量级的年需求增量,对于全球二、三线次优资源的开发将提上日程,也客观要求较为丰厚的价格来激励供给侧的再投资经济性。
中国锂行业需夯实上游锂资源保障、提升资源自给率。在全球新能源汽车迎来大发展之际,锂作为未来的“白色石油”,其战略重要性已基本成为全球共识。考虑此前国内锂盐厂主要依赖进口澳矿作为原料,我们认为中国锂行业未来有必要构建“双循环”的上游资源保障体系。一方面,有必要在风控前提下加大对于全球优质锂资源的投资开发力度,打造大规模、低成本、地域多元的资源基地(这也是Albemarle、SQM、Livent等全球锂资源巨头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国内的盐湖、矿石资源将获得价值重估,综合开采条件、资源禀赋等因素,我们认为青海的主力盐湖(察尔汗、东西台、一里坪)、川西部分的优质锂辉石矿(如甲基卡等)将挑起大梁,云母等将形成补充。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年初淡季不淡,头部材料生产饱满、铁锂产销旺盛。1月中国铁锂、三元材料、锰酸锂、钴酸锂产量环比分别增长8%、8%、9%和5%,同比分别增长343%、169%、134%、132%;1月中国动力电池产量12GWh,环比走低20%,同比大增317%,1月动力电池装机8.7GWh,环比走低33%,同比增长274%;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19.4万辆,环比下滑18%,同比增长286%。欧洲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11.3万辆,虽然环比去年12月小高峰的28万辆出现较明显的回落,但同比依然增长51%。整体而言,在车载动力之外,小动力、储能、消费类同样构成了明显的增量需求,鉴于终端消费强劲,我们并不认为在产业链中形成了超出正常水平的原材料库存。
风险提示:
全球新能源汽车终端产销低预期、供给释放量超预期、宏观基本面及地缘风险等。
报告正文
二季度展望
一、锂精矿价格有望上涨至600~700美元/吨CIF
鉴于锂精矿供应格局集中度较高、中国锂盐厂面临采购刚需,二季度应高度重视锂精矿的价格弹性。目前来看,澳矿提价已经成为了明牌,分歧仅在于提价的幅度和速度。
二、电池级碳酸锂短单价格有望触及10万元/吨大关
基于当前全球锂行业的供需基本面,我们认为二季度电池级碳酸锂价格触及10万元/吨(含税)的概率较高。锂精矿价格上涨将从成本侧支撑锂盐价格,但我们认为二季度中国锂盐价格的上涨动力依然更多来自强劲的下游需求,尤其铁锂需求,拥有稳定的精矿采购渠道的锂盐生产商仍然可获得较丰厚的盈利。进入下半年后,不排除下游电池至终端整车环节的成本压力将制约上游原料进一步走高的空间和速度,叠加低价锂精矿库存的消耗、矿价继续上涨,届时锂盐环节的盈利或将面临边际收窄,盈利将更多的向上游资源商转移。
三、碳酸锂仍将领涨
基于磷酸铁锂以及中镍单晶三元材料的产销及装机趋势,我们预计2021年内碳酸锂将继续领涨,氢氧化锂将紧密跟随。(1)2021年电池级氢氧化锂的需求主体依然在于海外,海外大客户的合约模式以“锁量锁价”、“保量保价”、“锁量价格季度浮动”为主,鉴于其中的价格平滑机制,调价进度将滞后于中国的短单及散货价格。(2)在现货市场上,碳酸锂、氢氧化锂两条产品线之间不会出现持续的超额溢价或折价,否则国内的锂转换工厂将迅速套利。
四、盐湖提锂步入镁光灯之下
第一,经过长期的磨合以及持续的技改投入,青海各主力盐湖已经找到了适合各自的工艺。
第二,国内的盐湖锂产品虽然在特定指标上与矿石锂存在差距,但在磷酸铁锂、锰酸锂应用领域,电池级碳酸锂与工业级碳酸锂之间的差异正在被淡化,工业级因其性价比甚至更受下游青睐(与氢氧化锂不同)。此外,由于碳酸锂领涨且以短单合约为主,我们预计2021年青海盐湖提锂厂商将充分展现其盈利弹性,但后续的产能潜力将根据各盐湖的资源禀赋而异。
第三,2021年的行业供需在很大程度也取决于全球头部盐湖提锂厂商SQM、Albemarle新增产能的释放进度。其中,SQM在2021年底计划将其智利盐湖的碳酸锂产能从目前的7万吨/年进一步提升至12万吨/年,Albemarle的智利LaNegra碳酸锂工厂三、四期产能合计4万吨/年也计划于2021年中期建成、下半年启动客户送样、2022年进入商业化生产。
五、中长期视角,全球供应体系走向更加多元的新格局
一方面,伴随全球新能源汽车的放量,欧洲、美国等重点的区域终端市场正在谋求构建一定程度的新能源汽车闭环供应链,配套整车厂打造电池、材料、甚至精炼和资源产能,降低对于目前处于主导地位的亚太锂电供应体系的依赖。同时,海外供应链不排除将利用ESG、碳税、扶持政策来弥补在成本、效率、Capex等方面的劣势。尽管如此,基于完备的供应网络和工程师红利,我们认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依然具备核心竞争力以及明确的比较优势。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月度价格回顾及展望
碳酸锂大涨、氢氧化锂跟随
锂精矿:根据S&PGlobalPlatts价格采集,2021年2月西澳锂精矿(SC6)FOB均价500美元/吨,环比上涨11%,同比上涨22%,显性价格的涨幅较为温和主因部分一季度装船发货的价格已经在20Q4确认。以Pilbara完成对于Altura矿山资产的整合收购为标志,矿端的供应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叠加库存去化、锂盐价格大幅上涨,锂精矿价格的反弹斜率有望加大,展望未来3个月西澳锂精矿价格或将上涨至600-700美元/吨CIF。
碳酸锂:2021年1-2月,头部锂盐厂商检修叠加下游材料、电池厂春节不停产,供不应求促使碳酸锂价格大幅上行。根据亚洲金属网:至3月中旬,中国工业级碳酸锂均价8万元/吨,环比上涨17%,同比上涨100%;电池级碳酸锂均价8.4万元/吨,环比上涨17%,同比上涨71%;海外碳酸锂价格也开始回暖,欧洲、美国和南美均价分别为11.55美元/公斤、11.25美元/公斤和8.25美元/公斤,环比上涨14%、13%和17%,同比上涨5%、6%和12%。
LME期镍价格深度调整,金属钴价格回落
金属镍及硫酸镍:此前海外宽松的货币流动性叠加美国经济刺激计划所带来的积极预期支撑商品价格走高,但3月初青山宣布打通NPI到高冰镍(可用于生产硫酸镍),触发LME电解镍价格深度回调。至3月中旬,LME电解镍三月期货收盘价1.65万美元/吨,环比下跌13%,同比上涨46%,国内电解镍现货均价12.41万元/吨,环比下跌9%,同比上涨20%,硫酸镍(Ni22%min)出厂均价3.83万元/吨,环比上涨9%,同比上涨26%。
金属钴及钴盐:春节前后电钴、钴盐、四氧化三钴的价格大幅上涨,其背后是南非防疫升级、物流运输不畅、春节备货等多因素的催化,但3月上旬内外盘电解钴的价格涨势均出现中断,进入震荡调整。至3月中旬,欧洲金属钴(99.3%min)均价24美元/磅,环比上涨22%,同比上涨42%;中国金属钴(99.3%min)均价370元/公斤,环比上涨9%,同比上涨40%;国内硫酸钴(20.5%min)均价9.1万元/吨,环比上涨20%,同比上涨73%;四氧化三钴均价357.5元/公斤,环比上涨29%,同比上涨71%。
原材料价格上行、需求强劲支撑正极材料价格上涨
三元材料:原材料价格上涨支撑三元前驱体、三元正极材料价格走高,同时由于需求旺盛,部分三元材料企业已接近满产。至3月中旬,国内NCM523正极前驱体均价涨至12.65万元/吨,环比上涨18%,同比上涨53%;国内NCM523正极材料均价164.5元/公斤,环比上涨16%,同比上涨42%;国内NCM622正极前驱体均价13.75万元/吨,环比上涨18%,同比上涨55%;国内NCM622正极材料均价180.5元/公斤,环比上涨15%,同比上涨39%。
磷酸铁锂:
动力、储能、小型化应用终端需求旺盛,拉动产业链自2020下半年以来显著回暖,尤其2021年产业链面临较大的原材料成本压力,铁锂成本优势明确,加速了其在动力领域的复潮。至3月初,磷酸铁锂材料均价4.8万元/吨,环比上涨11%,同比上涨18%。
钴酸锂:
上游钴锂原料价格大幅上涨,支撑钴酸锂成交价水涨船高,同时5G手机出货量同比新高、平板电脑消费增长等也带动下游企业淡季不淡,头部企业订单基本饱和,春节备货需求增加。至3月中旬,国内钴酸锂均价374.5元/公斤,环比上涨30%,同比上涨68%。
锰酸锂: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产销、出口数据分析
上游:2020年氢氧化锂出口向好,钴的供给结构分化
锂:2020年中国碳酸锂产量约16万吨,同比增长约5%,氢氧化锂产量约10万吨,同比增长近6%;2020年中国碳酸锂进口量约5万吨,同比大增71%,氢氧化锂出口量约5.6万吨,同比稳步增长16%。日本市场2020年氢氧化锂进口总量约3.25万吨,同比下滑近13%,美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平淡;韩国市场2020年氢氧化锂进口总量3.62万吨,同比大幅增长54%,反映出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火热。
钴:2020年中国钴湿法冶炼中间品进口总量约8万吨金属量,同比减少1.6%,全年中国电解钴进口总量6212吨,同比大幅增加282.6%,反映出钴需求的内强外弱,开始进口电解钴来满足钴盐生产之需。
2020年中国氢氧化锂出口量5.6万吨,韩国氢氧化锂进口大增
2020年中国氢氧化锂出口5.6万吨,其中12月氢氧化锂的出口量同比、环比大增。(1)12月中国氢氧化锂出口量为7392.5吨,同比大幅增长35.5%,环比增长40.4%,进口量149吨;出口均价为8.1美元/千克,同比下跌31.3%,环比下跌2.4%(2)虽然2020年全球疫情影响下,中国氢氧化锂出口在年初和年中经历了两次下滑,但全年出口量仍达到56046.9吨,同比增长16.3%;出口均价9.6美元/千克,同比下跌24.7%。虽然疫情对于全球锂电产业链开工带来干扰,但出口量增长反映出日韩锂电厂商的开工之旺盛,说明欧洲新能源汽车终端市场的趋势性崛起。
2020年中国碳酸锂进口总量约5万吨,同比大增71%。(1)12月中国碳酸锂进口量4722吨,同比大幅增长70.3%,环比下降31.1%;进口均价5.3美元/千克,同比下跌19.1%,环比回暖23.3%。(2)12月进口量的环比下滑原因是来自智利和阿根廷的碳酸锂进口量
2020年日本市场氢氧化锂进口总量3.25万吨,同比下滑12.9%、碳酸锂进口总量1.8万吨,同比下滑23.4%。原因在于疫情的反复对年初和年中的开工形成了压制,同时美国市场的新能源汽车产销在2020年总体平淡,但12月进口量环比增长61%达3701吨表现出需求实现了V型反弹。进入2021年1月,日本市场的氢氧化锂进口总量达到1970吨。同比增长35.8%,环比下降0.5%;碳酸锂进口总量为638吨,同比下降50%,环比下降0.4%。
2020年韩国氢氧化锂进口总量3.62万吨,同比增长54.2%,韩国锂电厂商是欧洲车企动力电池的供应主力商,自去年5月以来欧洲整车企业陆续复工,锂盐进口量的大幅增长显示出韩国电池和材料巨头的生产、备货、扩能均开始加速。从2021年1月数据来看,韩国单月碳酸锂进口量达到4497吨,同比增长59%,环比增长31%。
2020年中国锂化合物总产量约26万吨,其中碳酸锂16万吨、氢氧化锂10万吨
2020年中国锂化合物总产量约26万吨,同比增长5.5%,2021年继续增长。通过疫情的考验再次证明了其稳定供应的能力。进入2021年1月中国锂化合物产量共计2.78万吨,环比微降4.4%,同比大幅增长77.7%,已连续六个月保持同比正增长,在20Q1抗疫期间过后走出了深V反弹,同时也展现出需求的迅速回暖。
2020年中国碳酸锂总产量约16万吨,同比增长5.2%。(1)2020年电池级碳酸锂产量13.0万吨,同比小幅增长2.9%,工业级碳酸锂产量3.17万吨,同比增长15.9%,主要得益于下游磷酸铁锂的返潮(车规动力、储能、两轮电动车等);(2)2021年1月碳酸锂总产量15340吨,同比大增58%,环比下滑10%。电池级碳酸锂产量13100吨,同比增长64%,工业级碳酸锂产量2240吨,同比增长28%。
2020年中国氢氧化锂产量10.07万吨,同比增长近6%。进入2021年,高景气需求持续带动,1月中国氢氧化锂产量12500吨,同比大增110%,环比微增3%;氢氧化锂的月度产量已经连续5月同比回升、连续8月环比回升,显示出下游的高镍三元需求继续向上,生产和备货节奏并未放松。
中国锂化合物库存持续走低。截至2021年1月,中国锂化合物库存总计1.1万吨,同比下降37%,环比下降25%,较2020年库存高点的2.66万吨已经大幅回落59%,库存下降也是支撑锂化合物价格快速走高的原因之一。其中,电池级碳酸锂库存4580吨,同比大幅下降48%,环比下滑13%;工业级碳酸锂库存微增至60吨,同比下滑98%,环比增长100%;氢氧化锂库存6240吨,同比上升7%,环比下滑32%。
2020年中国金属钴进口量大增,满足钴盐生产之需
2020年中国粗钴精矿总量基本持平,电解钴进口量大增。(1)12月钴矿进口257.6吨金属量(按8%品位折算),同比增加22.7%,2020年中国钴矿进口总量4235吨金属量,同比大幅减少41.7%。(2)12月钴湿法冶炼中间品进口8220吨金属量(按27%品位折算),环比微增0.2%,同比减少15%,2020年中国钴湿法冶炼中间品进口总量约8.0万吨金属量,同比减少1.6%。(3)12月电解钴进口673吨,环比大增40.6%,同比大增199%,2020年中国电解钴进口总量6212吨,同比大幅增加282.6%。
由于非洲的新冠疫情控制仍不乐观,不仅在刚果金矿区制造了潜在的供应风险,更主要的是显著降低了钴原料的陆运及海运效率,陆路运输基本较正常情形延迟7-10天、港口运力仅5-6成,中国的钴原料进口量在未来一个季度实现大幅回升的概率有限。此外,电解钴进口量的大幅增长体现出钴需求“内强外弱”的局面,鉴于国内外价差(2020年海外高温合金等领域的需求疲软,压低了电钴价格)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钴生产国和消费国,开始增加电解钴产品的进口来满足钴盐生产之需,同时海外价格的疲弱也延缓了中国钴盐价格的上行。
中游:2020年铁锂、钴酸锂材料产量分别增长41%、25%,三元持平
2020全年中国三元、磷酸铁锂、钴酸锂正极材料的增速分化。2021年1月得益于下游需求持续放量、正极企业陆续执行年末长单,产量同比大增。
中国三元材料2020全年产量约18.9万吨,同比增长2%。疫情后需求持续走高,带动产量在下半年实现同比正增长,同比增幅最高在12月达到80%(产量2.18万吨)。但20Q3开始,非动力市场进入需求淡季,中小企业订单开始减少,叠加部分市场被铁锂侵蚀,月产量的环比增幅放缓,12月环比微降3%。进入2021年1月后三元材料月产量重回强势,产量2.36万吨,环比增长8%,同比增长169%。
中国磷酸铁锂材料2020全年产量约14.2万吨,同比大幅增长41%。自2020下半年铁锂市场便已进入高景气状态,头部企业产能基本在9-10月已经完全排满,11-12月随着德方纳米与裕能新增产能开始释放后方才打开产能瓶颈,12月同比增幅高达288%,触及1.9万吨。产销两旺的背后一方面是铁锂系统结构创新优化带来能量密度升级、叠加低成本和长寿命优势,成为中续航新能源车型的优选;另一方面则是应用场景泛化,基站、储能、叉车和自行车等领域需求均较往年更加高涨2021年1月铁锂材料产量进一步达到2.06万吨,环比增长8%,同比增长395%。
中国钴酸锂材料2020全年产量约7.3万吨,同比增长25%。受5G手机新品/平板电脑/电子烟等出货量显著增长、疫情导致部分海外订单转移至国内、以及钴原料价格触底回升等因素影响,钴酸锂备货需求旺盛,Q3、Q4淡季不淡。看结构,头部企业如厦钨、巴莫、杉杉等依旧订单饱和,二三梯队企业则订单相对减少。2021年1月钴酸锂产量达到7920吨,同比增长132%,环比增长5%,产销两旺。
从2020年出口情况来看,中国厂商无论是在三元前驱体环节还是在三元正极材料环节均在全球锂电供应链扮演了更加关键的角色。(1)NCM三元材料出口全年总量3.9万吨、同比增长103%,占中国三元正极产量约20%,其中波兰与韩国仍是最主要的出口流向,分别占三元材料出口总量43%和37%。(2)NCM三元前驱体材料出口总量9.3万吨,同比增长36%,占中国三元前驱体产量约31%,几乎全部出口至韩国。
下游:中国2021年1-2月动力装机14.2GWh,同增388.6%
根据SNEResearch,2021年1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13.7GWh,同比增长94.0%,其中宁德时代(4.3GWh)、LG化学(2.5GWh)、松下(2.1GWh)分列前三,TOP10仍然由中日韩三国把持。因中国市场保持稳健(1月装机8.7GWh,同比高增274%,环比12月下降33%),中国领军企业全球份额提升,其中宁德时代1月全球市占率达到31.2%。同时韩系电池企业装机实现同比增长,反映海外市场淡季不淡。
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中国1-2月累计动力装机14.2GWh,同比增长达388.6%,主要系终端维持强劲的需求以及去年同期疫情影响下基数低。其中,2月中国动力电池装机达到5.6GWh,同比高增832.9%,环比下降35.6%。分车型动力电池装机中,乘用车继续占据主导,1-2月装机13.1GWh,份额高达91%(BEV+PHEV),主要系2021年纯电动乘用车强劲增长,带动1-2月BEV乘用装机达到12.3GWh。其他车型动力装机同比均显著增长,2月环比较弱(插混客车2月装机几近为0)。
进入2021年,三元电池1-2月装机达到8.7GWh(份额61.3%)。同时磷酸铁锂装机持续改善,性能提升叠加成本优势推动其在乘用车领域渗透,并且热销车型搭载铁锂电池也正形成示范效应,1-2月市场份额小幅提升至38.6%。补贴弱化与产品力驱动下,我们预计2021全年铁锂装机份额有望靠近48%。同时三元亦有其发展机遇,尤其在高端长续航乘用车型等。
1-2月中国动力装机集中度有所提升,CR3占比达到74%(2020全年为71.3%)。向前看,除了中国、欧洲终端市场的共振,美国电动车市场也有望发力,同时海外终端市场正在推动构建本地化的动力电池产能,促使电池龙头加速全球布局,强者恒强的局面将更加清晰。
终端整车: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共鸣,再迎成长机遇期
新能源汽车已形成全球市场共振、扶持政策与产品力共促、传统车企与新势力共舞的新格局,我们预计产业链的发展已触及加速导入的拐点。在中、欧两大重点市场之外,未来美国也有望推出一系列在联邦层面的扶持政策。我们预计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在418~468万辆,同比增长约33%~49%,销售渗透率5.0%~5.6%,至2025年预计全球销量将达到1120~1389万辆,销售渗透率11.8%~14.7%。
中国1-2月新能源汽车销28.9万辆,同增319.0%,2月环降38.8%
据中汽协,2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11.0万辆,同比因基数原因形成高增,环比下降38.8%(1月销量17.9万辆,环比去年12月单月历史新高仅下降28%),推动中国2021年1-2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28.9万辆,同比累计增长319%。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直接的财政补贴弱化,产品力驱动已处于更关键的位置,优质产品将持续涌现,我们预计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84-218万辆,对应销售渗透率7.2%~8.5%。
欧洲八国2021年2月电动车销量9.5万辆,同增66.2%
欧洲已成长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另一大主战场,作为绿色复苏的关键环节,2021年围绕电动车产业链的扶持政策有望延续(法国充电桩建设提速,目标2021年底可用数量达到10万个;德国补贴提升政策至2021年底结束,将电动汽车免税期限从2025年延长至2030年),同时碳排放积分政策也将继续推动传统整车厂加快转型(我们测算若要完全规避碳排放罚款,欧盟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需达到524万辆)。
南美盐湖20Q4综述:业绩拐点显现,融资扩能加速
Albemarle:长协价2021年仍将补跌,积极扩大锂加工产能
2020年雅保公司的收入与盈利在疫情冲击下小幅下滑。其中,公司的溴业务表现稳健,锂业务合约结构中超过80%为长协,配合全方位降本增效、资本效率优化和资本开支精简措施,盈利也仅小幅下滑,公司催化剂业务的收入和盈利不尽人意。
2020年整体业绩小幅下降。全年实现营收31.3亿美元,同比下降13%;经调整EBITDA为8.19亿美元,同比下降21%;经调整EBITDA利润率为26%(2019年为29%)。疫情导致催化剂业务需求降低,锂业务售价下行拖累业绩,但溴业务以及降本增效措施实现了对冲改善。
2020年锂业务量增价跌,长协机制使得盈利下滑可控。
(1)全年实现营收12.7亿美元,同比下降6%,经调整EBITDA合计4.4亿美元,同比下降16%,对应调整后的EBITDA利润率为34%,2019年为39%;(2)公司长协占比超过80%,长协价总体处于补跌阶段,单季度营收约3.6亿美元,同比下滑13%(量增正向贡献了7个百分点,但售价下滑拖累了20个百分点),经调整EBITDA约1.2亿美元,同比下滑13%。
前瞻指引:公司指引2021全年营收32-33亿美元(同比增长3%~6%)、经调整EBITDA约8.1-8.6亿美元(同比下降1%~增长5%)、经调整EBITDA利润率25-26%、经营净现金流4.75-5.75亿美元、资本开支8.5-9.5亿美元(2020年为8.5亿美元)。其中,公司指引锂业务2021年销量将继续增长,但长协均价仍将略有下降(具体分析可参考前期发布报告《锂想系列13:从雅保价格指引看长单》)。
继续降本增效,实施再融资。(1)2020年公司实现成本优化约8000万美元,2021年有望超过1.2亿美元;(2)2020年净负债/调整后的EBITDA倍数为3.4,目标降低至2-2.5;(3)2021年初完成15亿美元募资,主要投入于锂业务的全球产能扩张;(4)精简业务,计划21Q2完成精细化学品业务的出售。
2021年底扩能至17.5万吨,后续重点扩大锂加工产能并降低单吨资本开支。公司计划2021年底完成Wave2扩能,年产能实现17.5万吨碳酸锂当量。其中智利LaNegraIII&IV碳酸锂将于2021年中完工,西澳KemertonI&II氢氧化锂将于2021年底完工,完成客户送样后,二者将在2022年贡献销量。后续公司计划实施Wave3、Wave4产能建设,其中Wave3规划投资15亿美元,在未来3-5年新增15万吨碳酸锂当量,未来Wave4规划新增12.5-17.5万吨碳酸锂当量,从而将远期产能扩大至45-50万吨。
SQM:智利盐湖目标年产能超20万吨、西澳矿石氢氧化锂亦将启动建设
SQM正在积极扩大智利Atacama盐湖以及SalardelCarmen配套工厂的碳酸锂、氢氧化锂产能,目标提升全球市场份额,同时公司的合约结构相比海外同行更加灵活,我们预计在2021年便可看到较明确的价格弹性。此外,公司50%参股的西澳MtHolland矿石项目已做出投资决策,将打造大规模的“锂矿-氢氧化锂”一体化产能,计划2024下半年投产。
2020年度公司整体业绩下滑。营业收入18.17亿美元,同比下降7%;毛利润约4.83亿美元,同比下降14%,毛利率26.6%(2019年为28.8%);经调整EBITDA为5.8亿美元,同比下降10%,EBITDA利润率约32%(2019年为33%)。
2020全年锂业务盈利收缩,但销量大增、成本优化。(1)全年实现营收3.83亿美元,同比下降24%;毛利率下降至18%,2019年约29%;(2)全年销量实现6.46万吨,同比大幅增长43%,其中20Q4销量达到2.58万吨(前三季度分别为0.9/1.3/1.8万吨),2021年1-2月的单月产量均超过7000吨,计划2021年度销量超过8万吨,公司正在通过扩大产销来夺回全球市场份额;(3)价格方面,2020全年均价下降47%,20Q4销售均价基本持平,约5300美元/吨(前三季度分别为7600/6800/5400美元/吨),公司指引2021上半年价格有望回升;(4)我们根据披露数据测算,Q4单吨成本进一步降低至4110美元/吨(前三季度分别为6113/5036/4213美元/吨),降本已取得积极成效。
盐湖与矿石扩能规划激进,计划三年期投入约20亿美元。(1)在智利盐湖方面,公司计划在2021年底将碳酸锂总产能扩大至12万吨、2023年底扩大至18万吨,远期实现20~22万吨,盐湖氢氧化锂计划在中期实现6万吨、远期规划实现9万吨。(2)在西澳矿石一体化项目方面,与澳洲多元巨头Wesfarmers联营的MtHolland在2021-2025年计划建设一期年产5万吨电池级氢氧化锂产线,规划2024下半年投产。SQM计划2021-2024年总资本开支约20亿美元,其中锂业务扩能投入约11亿美元。
为保证扩能计划如期进行,2021年1月公司已发行2240万股B类普通股筹集11亿美元来支持雄心勃勃的锂、硝酸盐和碘业务扩张计划。该计划拟总投资19亿美元,其中约10亿美元投资于智利的锂产能(碳酸锂提升至18万吨,氢氧化锂提升至约3万吨)和MtHolland矿山垂直一体化项目。
Livent:尚在评估重启阿根廷盐湖扩能,与宝马签订锂盐供应长协
Livent在2020年度的收入与盈利大幅下滑,阿根廷盐湖的产能扩张仍处于暂停状态,积极一面在于公司与宝马签订了锂盐供应长协,同时与特斯拉延长并扩大了氢氧化锂供应协议。
2020年实现收入2.88亿美元,同比下降26%,调整后EBITDA为2230万美元,同比下降78%,净利润亏损约1900万美元(2019年盈利5000万美元)。20Q4实现收入8220万美元,环比增长13%,同比增长5%,经调整EBITDA为560万美元,环比增长522%,同比下降63%,净利润亏损500万美元(20Q3为亏损1180万美元)。20Q4的EBITDA改善主因销量与售价同步增长,同时外购碳酸锂用量减少从而优化了成本。
公司2021年前瞻指引积极:(1)收入3.35-3.65亿美元,同比增长16%~27%,经调整EBITDA为4000-6000万美元,同比增长79%~169%;(2)外购碳酸锂用量减少等原因将导致生产成本继续下降,公司将继续评估重启产能建设;(3)指引2021年锂产品长单销售均价将同比微降,但7月开始部分长单价格可根据全球指数上修。
周期底部仍有斩获。(1)与宝马集团达成多年期长协,供应氢氧化锂与碳酸锂,20Q4已开始交付认证产品,计划2022年开始供应;延长并扩大了与特斯拉的多年期氢氧化锂协议;(2)与PallinghurstGroup成立JV投资收购NewNemaska项目,整合加拿大锂辉石矿山,增加了未来的可能性;(3)完成本金2.25亿美元的绿色可转债发行。
Orocobre:品质与成本双优化,谋划进一步扩能
Orocobre依托阿根廷Olaroz盐湖项目生产碳酸锂。2020年受行业下行周期、疫情压制需求影响,全年盈利大幅受创,但20Q4得益于需求增长与生产、管理效率的优化,Olaroz不仅碳酸锂销量创下投产以来的最高水平,现金成本也优化至历史新低,并重新实现盈利。作为日资巨头(作为Orocobre股东)在锂资源环节的重点布局项目,Orocobre正利用资源优势与资金优势推进盐湖二期以及日本氢氧化锂工厂的落地,并通过整合毗邻的CauchariJV项目扩大了资源储量以及未来的产能潜力。
万美元,同比下降55%,毛利润亏损10万美元(2019年为4241万美元),对应毛利率下降至约0%(2019年为42%)。(2)20Q4销售收入1650万美元,环比增长57%,同比下降6%,毛利约75万美元,对应毛利润率回正至5%(20Q3为-28%,19Q4为20%)。
成本优化、量价增长带动盈利修复。(1)20Q4单吨现金利润174美元/吨,环比增长120%,同比下降84%;(2)20Q4单吨现金成本优化至3623美元/吨,为投产来最低水平,环比下降9%,同比下降15%;FOB销售均价3797美元/吨,环比上涨22%,同比下降29%,公司展望2021H1产品FOB销售均价有望环比上涨超过50%至5500美元/吨;(3)20Q4产量达到3727吨(电池级产品占比从22%升至34%),环比增长58%,同比增长4%,2020年度产量约1.13万吨,同比下降14%;(4)20Q4销量4345吨,环比增长28%,同比增长32%,2020全年销量1.19万吨,同比下降11%。
运营管理持续优化,产品品质提升。Olaroz一期全年推进降本增效、提升卤水浓度和产品品质,当前进料卤水浓度在20Q4进一步提升至8000ppm(12月达到9000ppm),同时产品品质进一步提高,其中磁性颗粒减少、产品一致性提升。
日本氢氧化锂工厂将于2021下半年投产,阿根廷盐湖二期2022下半年投产。目前阿根廷Olaroz盐湖具备年产1.75万吨碳酸锂的一期产能,盐湖二期2.5万吨工业级碳酸锂与日本长滨1万吨氢氧化锂产能在建。其中:(1)Olaroz盐湖二期计划2022下半年开始生产、2024下半年满产;(2)日本长滨氢氧化锂工厂一期1万吨计划2021下半年投产;(3)公司目标在2025年前维持全球5-10%的市场份额,开始规划Olaroz盐湖三期,计划再增2.5-5万吨碳酸锂产能,并将研究如何与一期二期产能实现协同,此外公司还与股东/合作伙伴丰田通商关于日本长滨氢氧化锂二期产能进行了初步讨论。
长单策略开始取得建树。一方面,公司已与丰田与松下的合资电池厂PPES签订了锂盐供应谅解备忘录,计划2021-2025年累积供应3万吨LCE(绝大部分是氢氧化锂产品),最终协议尚在推进中;另一方面,正在与潜在客户谈判,未来订单有望完全锁定阿根廷Olaroz二期以及日本长滨的一期氢氧化锂产能。
西澳锂矿四季度综述:产销全面回暖,澳矿面临结构性紧缺
除去含水量的干扰、折合干吨推算:(1)泰利森之外的3家在产新兴西澳锂矿(MtCattlin、MtMarion、PLS-Pilgangoora)在2020Q4实现锂精矿总产量22.6万吨,同比增长12%、环比下滑15.2%,主因Altura关停;3家矿山实现锂精矿总销量23.1万吨,同比增长15.1%、环比增长2%,推算矿商在手的库存总量约16万吨,同比增长10.4%、环比下降3%。(2)2020年除泰利森之外的4家西澳锂矿实现锂精矿总产量88.1万吨,同比下降4.8%,原因为澳矿总体实施减产去库存策略;锂精矿销量86.6万吨,同比增长4.9%,原因为下游备货需求在20Q4开始显著回暖。
银河资源旗下MtCattlin:四季度销量创新高,2021年剑指满产
银河资源全资控股西澳MtCattlin锂矿,公司在2020年选择大幅降低开采量,消化堆积的低品位原矿。四季度公司销量大幅增加,减产去库存顺利,同时公司披露2021年的锂精矿合约价格已经明显反弹,公司将在21Q2满产以匹配下游的强劲需求,并积极推进旗下阿根廷SaldeVida盐湖项目和加拿大JamesBay锂矿项目的开发。
四季度开采量、锂精矿产量环比增加,销量创新高。(1)20Q4矿石开采量11.2万湿吨,环比大幅增长41%,同比下滑40.2%;矿石处理量31.6万湿吨,环比增长28.7%,同比下滑77.9%,矿石处理品位上升至1.25%(20Q3为1.09%),平均选矿回收率下滑至51%(低于指引区间58-62%),2020全年平均为54%。(2)20Q4锂精矿产量3.33万干吨(平均品位5.94%),环比增长10.9%,同比下滑22.9%,锂精矿销量7.53万干吨,环比大幅增加349.7%,同比增长153%。(3)20Q4现金成本环比上升46美元至452美元/吨FOB,主因采矿量增加及回收率降低,2020年平均现金成本447美元/吨FOB。
2020年实现减产去库存,指引2021年二季度将恢复满产。(1)2020全年销量15.1万干吨,同比增加13.5%,产量10.9万干吨,同比下降43.3%,符合指引,期末库存大幅降低至约1.7万干吨,同比下降74%;(2)公司在2021年计划提高产量、减少库存并提高价格,21Q1销售的4.5万干吨锂精矿的合约价已经明显上调,2021年1月已经达到约480美元/干公吨CIF;(3)公司指引2021Q2将满产,计划2021年锂精矿产量16.2~17.5万吨,现金成本360-390美元/吨FOB(但预计2021H1的现金成本会略高),回收率55-58%。(4)与盛新锂能签订的为期三年的包销协议将于2021年1月起执行,年包销6万吨且定价公式以市场价为基准;与明和产业的包销协议已于2020年12月23日终止,正就新合同进行谈判。
在手现金宽裕,2021年推进阿根廷盐湖、加拿大矿石项目开发。(1)近期公司已经成功完成1.607亿澳元的股权融资计划,将用于投资阿根廷SaldeVida盐湖提锂一期建设以及加拿大Jame
sBay矿石项目的开发,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账面零负债,在手现金为2.151亿美元。(2)阿根廷SaldeVida盐湖项目已成功生产出0.8吨碳酸锂,峰值纯度为99.9%,产品质量接近电池级规格;盐湖前端工程的设计工作(FEED)已经完成95%,工厂和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约25%;疫情对进度影响有限,公司计划在2022年底实现投产。(3)位于加拿大魁北克的JamesBay项目即将完成技术评估,初步经济评估(PEA)正在按计划进行,预计将于2021Q1发布,计划在2021年达到可建设的状态。
皮尔巴拉:完成收构Altura、财务状况良好,重心转向整合和扩产
PilbaraMinerals(PLS)旗下Pilgangoora矿山在四季度开始加快生产的步伐,采选量、产量和销量均大幅增长。公司自2020年以来最重要的事件在于募资收购了同处于Pilgangoora地区、相毗邻的另一锂项目Altura的100%股权,实现整合后PLS将成为澳洲仅次于泰利森的第二大锂矿商,西澳供给格局将进一步集中。公司在2021年将重点整合Altura项目,并扩大自身Pilgangoora矿山的一期产能。
生产节奏加速,四季度采选量、产量和销量均大幅增长。(1)四季度PLS旗下Pilgangoora锂矿矿石开采量46.6万湿吨,同比大增606.9%(低基数),环比增加25.1%,开采品位1.46%(高于矿山平均品位1.25%),原因是开采了中央矿区的高品位矿石。(2)四季度共生产6.37万干吨锂精矿,同比大幅增长333.1%,环比增长2.1%,销售7.06万干吨锂精矿,同比大幅增长112.8%,环比增长61.8%,期末锂精矿库存量3.1万干吨,同比增长20.1%,但环比下降14.9%;现金运营成本351美元/干吨(CIF中国)。
在手现金充裕,且享受权益金部分缓缴。(1)期末在手现金2.48亿美元(20Q3为8570万美元),原因是成功募集1.74亿美元(扣除费用)用于收购Altura项目;(2)2020年10月1日起西澳政府向公司提供临时税收减免(为期12个月),出售的精矿获得50%的临时特许权费减免,条件是单季度锂精矿平均售价小于等于550美元/吨,但减免结束后的2年内须全额补缴。(3)我们认为,PLS目前良好的财务状况将令其在产销策略、产能扩张方面更加灵活,西澳矿商之间在2019-2020年竞相低价出货、争取现金回流的状态已经终结。
MtMarion:2020全年满产满销
MineralResourcesLimited与赣锋各参股MtMarion锂矿50%股权,目前由赣锋全额包销,即便在2020年行业低谷期MtMarion也并未放缓生产的脚步,持续满产满销:
四季度MtMarion因船期销量略有下滑:20Q4锂精矿产量12.9万干吨,同比增加4%,环比下滑3%,高品位锂精矿(品位5.4%)的产量占比为72%,环比下降4pct;锂精矿装运量8.5万干吨,同比下滑14.1%,环比下滑28%,主因一批次的锂精矿推迟至21Q1装运。
四季度产能利用率保持高位:矿石开采量64.7万干吨,同比下降19.5%,环比微增2.4%;选矿厂产能利用率91%,环比持平,矿石吞吐率进一步走高至303tph(上季度为292tph),达到了优化目标;矿石处理量由20Q3的56.7万干吨升至57.7万干吨。
全球重点新兴锂矿进展
SigmaLithium拥有巴西GrotadoCirilo硬岩锂矿项目,项目被划分为11个矿床,Sigma计划先后开采Xuxa和Barreiro两座大体量、高品位的主力矿床,项目目前还处于融资和前期工程阶段,设计一期年产22万吨锂精矿、二期年产44万吨锂精矿。(1)公司于2020年8月完成一笔1330万美元的融资并将用于项目的工程、采购和建设(EPC),随后公司于2021年2月宣布将以4加元的价格配股750万股融资3000万加元继续投资于扩大该项目。(2)2021年1月公司公布了冶金测试的良好结果,在6.3mm和10mm的重选测试中分别实现了70.2%和66.1%的出色锂回收率,这符合Sigma继续以“绿色”,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式加工其锂矿石的意图。(3)根据可研中的设计,可以在同一生产工厂中将Barreiro(第2阶段)矿床的矿石与Xuxa(第1期)矿床的矿石一起加工,而无需对主要流程进行修改,并且因此具有较低的额外资本支出需求。
CoreLithium公司旗下拥有位于澳洲北领地的Finniss硬岩锂项目,设计锂精矿年产能18万吨。截至目前,Finniss锂矿项目的勘探工作尚处于相对初步的阶段,因此探明矿产资源量、矿产储量还十分有限,但未来的勘探前景较大。(1)根据2020年最新的勘探结果,项目的资源量提升了52%至1500万吨(1.3%Li2O),探明和控制资源量提升150%至762万吨(1.41%Li2O)。(2)继2019年与雅集团签署7.5万吨/年的约束性的包销协议后(覆盖40%的产能),2020年又与Transamine签署了不具约束力的谅解备忘录(MOU),将在五年内销售5万吨的锂精矿产品。(3)公司于2021年2月4日公告了发行股票和期权融资的方案,将以0.25澳元/股的价格发行1.6亿股普通股配售给机构投资者,并免费附上8100万份期权,行权价为0.45澳元,期限2年。(4)更新的DFS有望于21Q2发布,投资决策(FID)的目标是在21H2开启项目建设,21Q2也将继续勘探工作,有望继续扩大资源量。
AMG旗下巴西Mibra矿山于2018年启动锂精矿的规模化采选,主要利用钽矿采选后的尾矿作为原料生产锂精矿,一期年产9万吨锂精矿,二期计划新增4万吨。Mibra的优势在于利用尾矿作为原料,节约了采矿成本,且当地基建成熟、capex可控,但资源禀赋并不算出色,至中国的集运费用远高于西澳。2020年10月,天宜锂业与AMG签署锂精矿供应长协,AMG将从2021年至2023年每年供应最少6万干吨、最多不超过9万干吨(可选择再延长2年)。2021年1月AMG与天宜锂业签署《锂辉石精矿扩产及5年独家合作协议》,协议要求:(1)AMG在扩产完成后5年内交付20万干吨锂辉石精矿,新增产能独家供应给天宜锂业;(2)约定价格公式中的价格为上海有色网公布的碳酸锂(99.5%电池级/国产)均价;(3)双方在到期前可选择再延长协议5年;(4)天宜锂业将在2021年3月15日当日或之前支付部分预付款,同时,双方还同时签署了一项暂估金额为9000万美元的买卖协议作为附件。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要闻及重点公告
全球产业政策及导向
伦敦金属交易所
PilbaraMinerals
NeoLithium
Albemarle
赣锋锂业(01772)
全球锂电中下游
SNEResearch
LG化学
三星SDI
松下
SKI
全球新能源汽车终端
特斯拉(TSLA.US)
德国大众
比亚迪(01211)
蔚来(NIO.US)
吉利汽车(00175)
公司披露2021年2月销量。2月汽车销量77221辆,同比增长265%。2021年1-2月新能源和电气化汽车销量6828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