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乘联会公布了2020年1月份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以及细分市场部分车型销量数据,这里面不乏亮点,本文角师傅先就SUV市场进行分析。
5年市场销量历史新低
2020年伊始,突如其来的疫情在全国,乃至世界蔓延。这让原本已在“寒冬”的中国车市更加“雪上加霜”。加之1月份中包含有春节假期,从乘联会公布数据来看,1月份综合销量数据下跌明显,各个细分市场无论环比与同比均跌幅接近20%,其中产量分析1月份MPV车型同比跌幅更是接近50%,出现“腰斩”。
从乘联会发布的2015-2020年狭义乘用车综合销量走势图来看,2020年1月份销量起点为近5年历史新低。但这并非全年销量低点,按惯例,1月份会有相当一部分车企压低了上一年的车型,为了抵消跨年带来的销量影响,1月份会在政策带动下消化一部分存量。如果说2020年1月份为5年内历史新低,那2月份销量将更不容乐观。销量拐点也只能在疫情逐渐消散后出现。
SUV榜单中不乏亮点
从乘联会公布的1月份SUV销量榜单中来看,不乏亮点存在,也就是说,这份榜单中有部分车型均在“人为因素”干扰。
排名第一的仍然是哈弗H6,1月份销量为25582辆。虽然位居第一,但因为环境影响,同比跌幅超过了40%,哈弗H6虽然价格优势明显,综合素质较高。可随着国内一些竞品不断推陈出新,众多新品不断摩拳擦掌纷纷向哈弗H6发起挑战,长安CS75借助CS75Plus,双车销量数据达到24863辆,缩小了与哈弗H6之间的差距。
在榜单中第五,我们见到了奔驰GLC的身影,这是前15位中唯一一款豪华SUV。1月份销量为19046辆,甚至与第四的吉利博越差距非常小。奔驰GLC的销量存在“人为干预”,有消息称,奔驰去年年底在部分城市对GLC进行了产品刺激,年底订车,1月提车将会有4000元补贴。尽管GLC在BBA车型中价格优势并不明显,但车标的品牌溢价效应影响依然成为销售主因,虽然奔驰网络间口碑并不好,可销量似乎没影响,网友们真的做到了“你喷与我何干”的精神境界。
此外,探岳也是在销量刺激下有了不错的销量成绩,1月份销量为17134辆。目前在国内部分城市中,探岳的终端综合优惠可达3万+,加上该车在C-NCAP碰撞实验中拿到了5星+的碰撞成绩,经销商在宣传噱头方面又有了新的素材,进一步起到了销量刺激作用。
角师傅点评:
奔驰GLC上榜略有“意外”,不得不说,奔驰这波刺激性销量操作绝对够秀。这里角师傅还是希望疫情早点结束,让大家的生活回归正常。
2020年1-10月份,牵引车市场仅有6月份略逊于重卡市场的整体表现,其他9个月均是优于重卡市场的整体表现。
11月份,重卡市场同比增长33%,4月份以来首次增幅未能超过50%,牵引车市场的表现会继续比重卡市场“漂亮”吗?
纵观最近五年11月份牵引车销量及增幅走势图,牵引车市场11月份单月销量的谷底出现在2017年,当年11月牵引车市场仅销售了3.89万辆,2017年11月也是近5年唯一遭遇下滑的11月份,但2017年1-11月64%的累计销量增幅却是5年内最高。2017年,在治超新法规的刺激下,牵引车市场增速惊人,当年1-10月的累计增幅达到85%,但从2017年11月开始,牵引车市场开始了新一轮的连降,连降一直持续到2018年10月份;2018年11月,牵引车市场才收获了当年的首次增长,受当年的10连降所累,2018年1-11月份的牵引车市场是近5年唯一遭遇下滑的前11月份;进入2019年,牵引车市场从2月份开始实现了连续12个月正增长的壮举,但连续增长的纪录最终停留在12个月。2020年2、3月份,牵引车市场连降两月,所幸连降在4月份被终结,5-11月连续八个月也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水平。
11月份7.13万辆的销量放在近五年里看处于最高位,相较前几年的11月份均有至少万余辆的增长,较低位的2017年11月则多销售了3.24万辆。2020年一季度,牵引车市场累计增长6%,是整个商用车市场里唯一一个处于上升区间的细分市场,经过4-11月八个月的连续增长,牵引车市场的累计增幅进一步扩大,51%的累计增幅不仅继续优于重卡市场的整体表现(+40%),也继续让其他任何一个细分市场“望尘莫及”。
2020年11月牵引车市场销量排行榜(单位:辆)
上表可见,11月份牵引车市场同比增长30%,7.13万辆的销量较2019年11月份增长了1.63万辆。具体来看,11月份销量前十企业7增3降,实现增长的企业有3家企业增幅破百(与10月份持平),增幅最高的的是排名第9位的北奔重汽,11月份销量同比暴增了297%,北奔已是连续四月在牵引车市场领涨(8、9、10三月分别同比暴增287%、282%和310%);中国重汽11月份销量同比暴增了134%,增速位列第二,重汽以2.3万辆的表现蝉联牵引车市场月榜首位;徐工重卡11月份销量同比大增103%,增幅位列第三,是11月份牵引车市场销量前十企业中另一家增幅破百的企业。此外,福田和江淮11月份销量增幅也优于牵引车市场的整体表现,同比分别增长37%和35%。
从行业占有率情况来看,销量前十企业11月份合计份额达到99.15%,其中销量排名前五的企业合计份额就达到89.09%,前五企业仍然牢牢控制了牵引车市场接近9成的份额。其中排名首位的重汽,一家独食了11月份牵引车市场32.34%的份额,11月份销量蝉联榜首的重汽是唯一一家份额超过30%的企业,且其11月份份额较10月份(30.17%)还有所扩大,其他企业月度份额均未能超过20%;除重汽外,解放和陕汽是另外两家11月份牵引车销量破万辆的企业,分别达到1.19万辆和1.14万辆,月度份额分别为16.77%和15.98%;东风和福田则是另两家月度份额超过10%的企业,分别分得11月份牵引车市场11.95%和11.04%的份额。
11月份,重汽以2.3万辆的表现蝉联牵引车市场月榜首位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11月份销量排名第9位的北奔重汽。继5月份年内首次跻身牵引车市场月销量榜前十后,北奔重汽6月份保持了前十之位,7、8、9三月更是把月榜第9的位子连坐了三个月;10月份,北奔保持月榜第10之位;11月份,再次坐上月榜第九之位。2020年,北奔与华菱、徐工的前十之争是牵引车市场的一大看点,11月过后,北奔牵引车在2020年的累计销量已领先华菱200余辆,2020年尚余最后一月,北奔能坐稳行业第十吗?
11月份,北奔重卡在牵引车市场位列第九
从累计销量看,2020年一季度,牵引车市场累计增长6%,较上年同期已有近万辆的增长。经过从4月份开始连续八个月的优异表现,2020年前11月牵引车市场的累计销量增幅进一步扩大到51%,比去年1-11月累计销量足足多了26.47万辆。具体到今年前11月销量前十企业(同时也是11月销量前十)来看,10家企业均处于上升区间,增幅最高的仍是上汽红岩,1-11月牵引车累计销量同比增速达到126%;重汽牵引车累计销量增幅也101%,实现翻番,增速位居第二位;福田、北奔和江淮牵引车的累计销量增幅优于牵引车市场的整体表现,分别达到89%、61%和68%。
1-11月份,福田牵引车累计增幅达到89%,优于牵引车市场的整体表现
去年镍价受系统性风险影响出现大幅下跌,在跌至90000附近之后出现反弹,至今从最低点反弹已经涨幅达45%左右,未来的行情是否还会延续多头趋势
图1:沪镍指数日K线图
01新能源汽车行业爆发电池高镍化倾向明显
1月11日,乘联会发布2020年12月份全国乘用车产销数据。12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21.0万辆,同比增长53.6%,环比11月增长15.6%。其中插电混动销量3.4万辆,同比增长111.7%。纯电动的批发销量17.6万辆,同比增长45.9%。12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多元化发力,突破万辆销量的企业有上汽通用五菱41,089辆、比亚迪28,075辆、特斯拉中国23,804辆,上汽乘用车18,167辆,长城汽车10,729辆。
2020年新能源车批发销量117万辆,同比增长12.0%,特别是下半年销量增长强势。2020年新能源车零售110.9万辆,同比增长9.8%,国内外新能源车呈现全面增长的良好表现。
这点从各家新能源汽车的股价上也有体现:
图2:特斯拉年度股价走势图
图3:蔚来年度股价走势图
图4:小鹏汽车年度股价走势图
图5:五菱汽车年度股价走势图
这些新能源汽车的股价一年之内至少翻了2倍以上,特别是龙头企业特斯拉,股价翻了近10倍。
新能源汽车要想提高普及率,就需要在续航上提升,以及生产成本上降低,目前市场普遍看好高镍电池。
所谓高镍电池,既是电池电极材料中镍的比例大幅提高,随着镍的比例提高有效了降低了金属估的使用量,从而降低电池成本,同时高镍电池也提高了电池整体能量密集度,在续航上也提高大幅提升,高镍电池将是未来的主流方向。
特斯拉一直在推动高镍电池材料的发展和应用。
外媒报道,特斯拉正在向加拿大矿业GigaMetals购买大量低碳镍,用来满足电池制造的需求。同时,特斯拉正计划在全球镍矿基地-印尼爪哇中部巴塘地区建立工厂。再结合2020上半年的一则消息,特斯拉申请了一项单晶镍钴铝电极专利,提高镍的比例,可能会增加能量密度和电池寿命,采用这种新电极的电池将可以充电4000次,总续航里程有望超过100万英里,大约160万公里。”
随着高镍电池的升级应用,镍的需求将不断增加,这会对镍的价格形成支撑。
02印尼禁止原矿石出口矿石贸易供应量下滑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数据,2019年全球镍的储量共有8900万吨,而按照目前的开采速度来算,这些镍资源大约可供开采37年。其中,镍储量最大的前3个国家分别为印尼、澳大利亚和巴西,共计占有全球60%的镍资源。
中国的镍储量则较为稀缺,仅占全球储量的3%,我国镍矿资源主要都要从印尼和菲律宾进口。
需求增加,供给减少,镍未来将面临供需紧平衡的局面。
03后市如何演绎?
从周K级别周期来看,沪镍目前仍处在多头趋势中。
图6:沪镍2103合约周K线图
从日K线级别来看,目前最大压力位于135000,如能连续两日收在此价位之上就算是突破。
图7:沪镍2103合约日K线图
从中长线来看,我认为后市沪镍震荡走高的可能性较大,不过,这个位置阻力较大,试多的投资者请控制好仓位。
本文源自美尔雅期货
第一商用车网谢光耀
2月份的新能源商用车市场,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需求和产量或将出现50%甚至70%以上的下滑。市场面临“黎明前的黑暗”,我们先来回顾一下1月份市场的走势吧!
根据第一商用车网掌握的合格证产量数据,2020年1月份的新能源商用车市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2018-2020年新能源商用车市场月度走势图
产量增长需求不旺
首先,市场总产量同比增长了48.5%,达到5825辆——光看增速还是不错的。其中,新能源专用车(包括微型/中轻型/重型物流车、环卫车、半挂牵引车等)市场产量达到3119辆,同比增长577%;新能源客车市场产量(包括大型客车、中型客车和轻型客车)为2706辆,同比下滑22%。
2020年1月新能源商用车细分市场占比图
其次,如上图“2018-2020年新能源商用车市场月度走势图”所示,1月份新能源商用车市场需求并不旺,在经历了2019年第四季度市场需求一如既往地“井喷式”增长后(主要是环比大幅增长,同比上年四季度是下降的),今年1月份市场回归“大战”之后的平淡,产量虽然比去年1月份有一定幅度的上涨,跟2018年1月份产量水平基本相当,但多数是厂家库存和经销商库存(尤其是新能源专用车。新能源客车则以“以订单定生产”为主),终端实际需求是下滑的。
“1月份终端需求预计下滑了20-30%,2月份需求则下降了70%以上。”一位新能源物流车经销商老总告诉第一商用车网。
竞争格局既“稳”也“不稳”
再次,由于是年初,新能源商用车市场竞争格局既有“稳”的一面,也有“不稳”和“偶然性”的一面。如下表所示,1月份新能源客车前四名——宇通客车、中通客车、苏州金龙海格、南京金龙开沃,都是行业中的翘楚,这显示出市场格局的“稳定性”,也即强者愈强,老牌企业和优秀企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由于2020年刚刚过去1个多月,一些突发订单的出现会影响销量排名,比亚迪、厦门金旅、金龙、福田欧辉等企业还未发力,这使得年初的市场格局呈现出一定的“不稳定性”。
2020年1月我国新能源客车企业一览(单位:辆)
宇通燃料电池客车
新能源专用车市场同样如此。如下表所示,1月份,新能源专用车市场排名前几名的企业,多数都是这个细分行业中实力较强的企业,比如奇瑞商用车(开瑞汽车)、重庆瑞驰、长安、吉利远程、解放等,但也有一些优秀企业年初还未发力,比如福田智蓝、东风、上汽大通、江铃、比亚迪等。值得一提的是,1月份纯电动半挂牵引车共计生产了3辆,均为华菱星马品牌。
2020年1月我国新能源专用车企业一览(单位:辆)
华菱纯电动牵引车
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大增长比重超过插电式混动
此外,1月份氢燃料商用车出现爆发式增长,也是市场的另外一个典型特征。如下图所示,2020年1月份,氢燃料电池商用车产量达到了266辆(去年同期为0辆),占比达到4.57%,超过了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的比重(3.71%)。值得一提的是,这266辆全部是客车,分别由云南五龙汽车(长江汽车控股)和厦门金旅生产,并且全部是高性价比的中型客车。这些生产出来的车辆,基本上都是“名花有主”。
2020年1月我国氢燃料电池商用车企业一览(单位:辆)
从中也可以进一步看出新能源商用车未来的发展趋势,那就是纯电动商用车在补贴完全取消之前,仍将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与此同时,氢燃料的占比还将继续扩大,而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会在无补贴时代中逐渐扩大自身份额。
2020年1月新能源商用车燃料种类占比图
作为大件消费品,汽车售价动辄几万、几十万,而且优惠幅度“漂浮不定”,如果时机选择不好,可能在高位买车,比别人低位买车的贵上好几万块钱,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可是好几月的工资。也正因为此,买车的时机就显得格外重要。
首先买买君想说,假期购车肯定是个好选择,但不一定是最佳选择。为什么这么讲?我们不妨从以下3点说起。
对经销商来讲,每一个节假日都是狂欢日,车子降不降价是一回事,节日氛围一定要搞起来。国人都喜欢凑热闹,氛围浓了,人气才会旺,不信到奔驰4S店走走(看地区),一到节假日跟逛菜市场似的,那能不卖得好吗?
当然,在价格方面,4S店也会做出一定让步,但这个优惠幅度一般都不会是全年最大的。干过销售的应该知道,在节假日之前的一个月,商家就会收价格,到节假日的时候再放价,给人一种跳楼甩卖的错觉,但实际优惠可能还没淡季大。
比如某款车在7月份的优惠为2万元,因为金九银十是传统的销售旺季,所以4S店在8月开始收价格,优惠幅度逐步收窄到5000元。而到了国庆假期,门口挂几个气球,插几条小彩旗,拉几条横幅,优惠幅度从8月份的5000元陡降到10月份的1.5万元,实际的优惠力度还没有7月份大,但给人的感觉却不一样。
如果你最近一直留意某款车的优惠力度,那么看到节假日的价格后,估计会毫不犹豫下手,况且还有一盒精美的月饼赠送;如果你之前没有留意它的优惠,但看到4S店里人头攒动和那几个没有多少概念的优惠数字,会有一种不买就亏的感觉。
所以节假日对于4S店来说,绝对是狂欢日,钱赚得更多卖得也更好。
厂家对经销商的考核虽然主要看提货量,但决定经销商提多少货最终还是看终端销量。所以在节假日期间,厂家除了常规的返点外,还会有物料、宣传、培训、金融等方面的支持,一来抓住节假日的热度,宣传品牌和车型;二来调动销售积极性;三来造势,吸引消费者购车等。
所以综合来看,对消费者、经商和厂家来说,节假日都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日子,在这个时候买车,是个好选择,但不是最佳的选择,因为价格还不是一年最低。那什么时候是一年中买车的最佳时机呢?
为什么淡季或许是买车的最佳时机呢?
对于经销商来讲,节假日的活动氛围对卖车很重要,但国家法定节假日就那么几个,一个手指头都能数过来,主要集中在1、2、5、6、9、10、11、12这几个月,而没有节假日的3、4、7、8月往往是传统的淡季。
从上面这张近年来国内乘用车销量走势图,我们也可以发现,市场在2-8(2月春节)月之间都是一个比较疲软的时期,其中2月份受春节的影响,销量一般处于最底谷;3月份虽然是淡季,但因为2月需求的释放,以及很多公司年后发奖金,所以3月份销量往往是上半年的一个小高峰。
厂家对经销商的考核,一般是按提货量来算的,每月提货量达到一定要求后才可拿到相应返点,超得越多返点就越多,但如果达不到绩效,不仅拿不到返点,甚至会被扣保证金(每一个厂家考核标准不一样,这里只是大部分厂家的做法)。所以对于经销商来讲,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自然拿越多货越好。
但厂家对经销商的考核指标,并不会因为淡季而有多大减少。因为汽车工厂不像小手工作坊,你不买我就不生产。工人要发薪水,设备在折旧,水电费、税费得交,贷款利息得还,投资者都看着业绩,所以淡季时工厂只能适当减少产能,但绝对不能停。这就导致了一些经销商的提货指标远大于终端销量,库存不断积压。
上半年经销商的库存虽然在不断升高,但也不急于降价促销,因为春节前的强大购买力会把4s店的库存一扫而空,所以前几个月的库存压力还不会太大。
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很多经销商在7月分搞出“店庆”或者“团购会”等,营造出浓烈的节日气氛,并且价格杀得很猛。往往在这个时候,消费者买到的车是一年中最便宜的。
对于单个车型来说,当然是刚上市的时候最贵,一毛钱的优惠都没有。
但就整体市场来看,春节前的前两个月可能是最贵的时候。
传统观点认为“年底购车便宜”,因为经销商为了完成全年目标而加大优惠力度,但这个观点却忽视了供需关系。
从需求的角度来看,国人购车主要集中在下半年,尤其是春节前,“有钱没钱,买辆车回家过年”,外出务工人员和拿到奖金的朋友是购车的主力,市场需求大,4S店不愁卖车,价格坚挺,销售顾问的态度也够强硬。所以在12月、1月、2月买车的,高位“接盘”的概率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