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福在第七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上的讲话
(2021年1月16日)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汽车行业各界共同抗击新冠疫情、稳住产业链发展、促进经济快速复苏,在下半年实现了强有力的市场反弹,体现了汽车工业作为国家经济支柱产业的责任担当和发展韧劲。
过去一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新冠疫情的影响,比亚迪坚持技术创新、苦练内功,聚焦市场痛点,3月推出全球首创的刀片电池,把电动车安全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彻底解决市场的安全痛点,同时也促进了销量的快速增长。搭载刀片电池的首款车“汉”,自7月上市以来,连续5个月销量攀升,在12月突破了1.2万台,累计销量突破了4万台,实现了中国品牌首次成功立足于豪华轿车市场。在成功投放“汉”以后,8月我们又推出了2021款唐、9月上市宋PLUS、12月下线了全球首款定制网约车D1,实现产品持续热销,品牌逐步迈向中高端,电动车销量连续8年中国第一。伴随一系列新车上市,比亚迪先后推出高性能碳化硅电控模块、DM-p混动技术,高智能的Dilink3.0和Dipilot技术,以及热效率高达43.04%的骁云-插混专用1.5升高效发动机技术。最近,比亚迪又新推出了DM-i超级混动,打造以电为主的混动技术,覆盖大部分城市日常通勤里程数。搭载DM-i超级混动技术的紧凑型轿车,在亏电状态下百公里油耗可低至3.8升,可油可电综合续航里程可超过1200公里,驾驶体验无限接近纯电动车,将加速电动车对传统燃油车的百年变革。
去年11月,国家颁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坚定了行业发展信心和预期,提出了2025年电动车新车销售占比20%,到2035年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接下来的5年,行业年复合增长率要达到37%以上。目前,我国很多城市都在制定“十四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未来5年电动车推广应用目标,按下了发展的“快进键”。比如,深圳和上海在2020年全年乘用车电动化渗透率均超过20%,12月份深圳电动车渗透率已超26%、上海更是突破了35%,跑出了“加速度”。随着近年来电动车的电池、电机、电控等技术越来越成熟,在加速、噪音、能耗、维修便利性、智能化和全生命周期成本等方面已全面超越了燃油车,电动车全面替代燃油车的时机已成熟。行业新旧动能加速转化,迸发出巨大的机遇和能量,我们有理由相信,2021年将是我国电动车快速发展的元年,行业格局加速调整,百年变革从“春秋时期”,开始进入“战国时代”,电动车产业在“十四五”加速迈入新发展阶段。
王总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现场
从我国国情来看,推进汽车全面电动化更加紧迫。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目前对外依存度高达70%,而且70%进口石油要经过马六甲海峡运输。同时,我国又是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国,汽车保有量约有2.8亿台,每年交通运输消耗全国石油占比约70%,我国的石油储备只有28天。通过循序渐进、分步推进汽车全面电动化,使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降为最低,对国家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安全保障。去年9月,我国提出“力争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明确,要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加速汽车全面电动化,有助于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推动落实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议》,是我国实现2030和2060年减排目标的重要举措,同时减少石油依赖、治理空气污染、实现汽车强国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比亚迪坚持聚焦市场痛点,通过高安全刀片电池、高效率DM-i超级混动系统、高性能碳化硅芯片等创新技术,不断提升产业链价值;同时,以开放的电池、电机、电控和芯片等全产业链核心技术,引领创新链发展,助力行业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021年,比亚迪将加快关键零部件向行业开放供应。今年初,比亚迪在国内乘用车领域发布了品牌新标志,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汽车工业百年变革,努力走出一条自主创新到全面开放创新之路。
当前,电动车行业构建“十四五”新发展格局,机遇前所未有,发展时不我待。惟有奋进,方可成功。关于未来发展,我再提几点建议。
第一,继续完善电动车安全法规标准。汽车工业正处于变革的关键期,变革要有创新的技术、产品和引领行业的标准,要能解决市场的痛点。十多年前,推广电动车,消费者最关心的是续航里程;而现在,全国电动车保有量已约500万台,消费者最关心的是产品安全。比亚迪推出的“汉”车型持续热销,正是因为解决了消费者最关心的安全痛点。电动车的安全,关键在于动力电池。针刺试验是动力电池测试中非常有效、苛刻的一种方法。2015年旧版国标《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明确规定,单体蓄电池进行针刺试验时,应不爆炸、不起火。因此,我们建议把动力电池的针刺试验逐步列入强制性标准,同时把目前热扩散试验要求的不短于5分钟,提升到不短于30分钟。
第二,增强双积分价格的可预见性,参照农业的粮食储备调节机制,建立积分池管理机制。积分供需关系受行业各车企产量、油耗等多重因素影响,具有不可预测性,会导致某些年份积分供大于求,某些年份积分供小于求。通过设立积分池管理制度,可在积分供大于求的时候,把多余的积分放入积分池,在供小于求的时候,再把积分拿出来使用,以此调节各年份积分市场的供需平衡,保证双积分政策的有效运行。
第三,私家车电动化需要插电混动和纯电动双管齐下。去年电动车市场是两头涨,一头是中低端车,另一头是中高端车。除纯电动之外,插电混动技术依然是一条重要的技术路线。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三纵”并行的发展路线,插电混动与纯电都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技术路线,也是全球主流技术方向。插电混动实现了“短途用电、长途用油”的行驶模式,对我国实现“2025年达20%”的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比亚迪新推出的DM-i超级混动,将进入紧凑级、中型和大中型SUV等燃油车占绝对主导地位的细分市场,加速电动车对传统燃油车的替代。
适应新发展形势、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新的一年,比亚迪将与行业各界共同努力,为“十四五”电动车行业发展持续奋斗!
各位比亚迪的同事和家属、上下游产业链的合作伙伴:
大家好!
过去的2020年,面对新冠疫情加速下的世界百年变局,比亚迪坚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发挥“敢打敢拼、协同作战”的口罩精神,在危机中育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实现了汽车、轨道交通、新能源和电子四大产业的快速发展,展现了比亚迪的责任担当和“中国制造”的硬核力量。在此,感谢全体员工的辛勤付出和各界朋友对比亚迪发展的关心支持!
2021年,是电动车快速发展的元年,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也是云巴走向市场的元年,持续稳健地向好发展。比亚迪深入推进“电动车治污、云巴治堵”的绿色大交通梦想,各大产业从产品市场化的1.0时代,快速迈向企业市场化的2.0时代。
新的一年,机遇前所未有,发展时不我待。惟有奋斗,方可成功。值此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我谨代表比亚迪公司,向全体员工和各界朋友,致以美好的祝福和诚挚的问候!祝大家牛年顺利、平安喜乐!
2021年亚布力论坛年会上的发言——比亚迪的坚持
2021年6月9日
今年电动车发展势头很好,比亚迪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成长期。但是成长期背后是多年的坚持,坚持背后有万重困难要克服。我认为,坚持是一个企业家非常重要的特质。
比亚迪从成立之初,就希望完成绿色梦想、企业的责任和使命。2008年我们勾勒了三大梦想:太阳能、储能、电动车,当时还拍了一个愿景片,很多人看不懂,那个时候讲电动车、储能电站,大家都摇头,但那就是比亚迪的愿景,我们一直在坚守。
企业家要有很好的战略眼光,但是坚持很重要。电动车曾经被多少人质疑?比亚迪当时因为造电动车,股价跌了40%,我们没有放弃。太阳能早些年投了很多钱,当时市场环境不好,我们还是坚持。
企业家要有责任感。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现在260年,这260年人类已经把老祖宗留下的化石能源用掉一半了,再过260年怎么办?解决能源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企业家的责任。
作为一个企业家,我们知道这种责任,我们只能用技术的方法来观察、等待。我们以前一直相信,有一天中国国家领导人、各国领导人一定会提出碳中和。因为人类必须要可持续发展,不能把子孙后代的化石能源用光,然后造成气候变暖。这份坚持,才让比亚迪克服重重困难,在储能电站、太阳能、电动车上做一点工作。
2008年,比亚迪提出的用之不竭的能源就是太阳能,我们提出的铁电池就是现在的磷酸铁锂,电动车电池正在回归磷酸铁锂这条道上。还有,当时我们的电动车只有300公里续航里程,现在已经做到600公里。
在2008年,太阳能的价格是1.6欧元,大约是15元人民币/瓦,10年后可以降到1.3元人民币/瓦;当时电池循环寿命只有3000次,今天我们可以做到1.5万次;电动车当时渗透率几乎为零,按今年5月份最新数据,渗透率已高达11.3%。
电动车发展需要克服重重困难。
在当前国际环境下,中国仍有超过70%的石油依靠进口,可想而知国家的压力有多大。在进口石油里,70%经过南海运输。中国每年的石油使用量,70%消耗在交通运输领域。从这“3个70%”可以看到,电动车必须要大力发展,或者说,中国发展电动车的紧迫性,比任何一个国家都强。
大家知道,三元电池用了很多金属钴和金属镍,而在中国,钴几乎是没有的,镍也很少。中国不能从石油“卡脖子”转变成电动车“卡脖子”。因此,我们早就提出,真正大规模使用的电池,一定不能依赖稀有金属。
电动车发展还带来很多挑战,特别是自燃、爆炸等安全问题。5年前在北京买电动车,大家第一关心续航里程,今天大家首先关心安全。
比亚迪在2008年就坚守磷酸铁锂,2020年推出的刀片电池,包体能量密度与三元电池基本相当,更重要是解决了安全性问题,把电动车“自燃”从新能源字典里面删除。
在发布会上,我们展示了一个实验,模拟电池最极端的滥用情况——将刀片电池和三元电池充满电,然后一针扎下去,结果刀片电池温度才60度,而三元电池起火、燃烧、爆炸。
比亚迪推出刀片电池后,彻底解决了市场的安全痛点,只有解决安全问题,才能真正抓住市场。2020年7月,比亚迪汉的一款车型上市,搭载刀片电池,单月销量达到万台,这也是25万价位段的自主品牌汽车首次做到月销上万台。
自刀片电池发布以后,中国的电池方向已经彻底转变。按照最新数据,中国电动车装载磷酸铁锂的比例,从近乎零上升到50%,并且还在上升,这就是企业家的坚持——可以用技术、责任让一个原本错误的方向转到正确、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上。
未来,像中国这样缺少钴和镍的国家,电动车电池一定是以磷酸铁锂为方向,因为它安全,不需要“卡脖子”金属,循环寿命可以达到1.5万次,成本也更具竞争力。
电动车这几年发展很快,电动化是上半场,智能化是下半场。
传统汽车是发动机动力,它是一个机械,就像用算盘来算术。电动车不同,它的控制策略是用电。一旦电动化,整个控制策略完全变了。一场车祸可能发生在0.6秒内,但在电子世界是600毫秒,用电的控制方法,能在600毫秒内把车身状态调整到位,不至于失控和翻滚。
因此,我们认为电动车的下半场更精彩。比亚迪作为电动车引领者,做了很多布局,研发了很多核心技术,比如不依赖稀有金属的磷酸铁锂电池,还研发了电机、电控、功率半导体等。
随着我国提出“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目标,我们当年拍摄的愿景片所涉及的行业领域,都已成为了当前的风口——太阳能和储能电站属于碳中和风口,电动车是第二个风口,再就是半导体。
这三个风口下,比亚迪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带动行业朝着正确、可持续的航道发展。
私人车辆正往电动化方向发展,但纯电动车能快速替代燃油车吗?其实是做不到的。因此,比亚迪坚持插电混动和纯电动“两条腿”走路,DM-i满足家庭第一台车需求,纯电动满足家庭第二台车需求,两者是完全并行发展路线。
有一个数据可能大家不知道——中国目前有约2/3家庭是无车家庭。对于这些家庭来说,第一台车就购买纯电动,是很困难的。
比亚迪的战略是,纯电动要发展,插电式混动更要发展。企业家一定要把中国市场研究透,根据市场用创新提出接地气的战略,才能快速增长。
比亚迪还有一个领域是开发中小运量的轨道交通,也是基于企业家责任。在国外,可能是城市化在先,汽车普及化在后,而中国是“两化”叠加在同一个时期,进而造成两个问题:城市的空气污染和交通拥堵。
比亚迪的另一个坚持,是坚持制造业、坚持实业。比亚迪成立至今26年,始终坚守在制造业,从来不受其他事物诱惑。2020年,我们销售额约1560亿,业务领域除了汽车、轨道交通,还有电子、代工。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工业根基,虽然这些年毛利不高,但创造了大量就业,让中国工业体系更加致密、齐全。
2020年,新冠疫情突如其来,防疫物资紧缺。比亚迪作为中国制造业的代表,在国家有困难的时候主动站出来,动员3万名工程师、10万名员工援产口罩,3天出图纸、7天出设备、10天实现量产、24天做到全球第一,最高日产口罩1亿只。
当时口罩是救命的物资,我们买不到口罩机就自己造,买不到生产口罩的核心材料熔喷布,也自己造。由于口罩必须在净化厂房内生产,现建厂房来不及,比亚迪就调动了深圳、西安、长沙代工手机的净化厂房,大约50万平米。我们自制了1800条口罩生产线、200台熔喷布生产设备,努力缓解国内口罩的供应压力,这也是比亚迪的社会责任。
强大的制造业是祖国工业发展的基础,强大的制造业才能创造大量就业,强大的制造业也使国家工业变得安全。这几年,比亚迪一直坚持做好每一件事。
现在,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正节节攀高,6月单月可销售4万台,市场占率不断地提高。基于刀片电池、超级混动的颠覆性技术和产品,基于这么多年的坚持,我们迎来了新能源车的春天。
蒋昌建:今年有一道高考题是这么说,甲企业最初在生产中坚持“垂直整合”模式,甲企业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掌握“三电”核心技术的新能源汽车企业,甲企业在2008年推出首款新能源车。请问,这家企业,最有可能是哪一家?
王传福:坦率地说,既能做电池,又能做电机和电控,目前全球也就是比亚迪。
王传福:新能源汽车已经是风口,大家觉得市场十分巨大,市场成长速度十分快,都一拥而上,都闯进来。这对比亚迪来说,对一个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来说,并不可怕,应该是有利有弊、喜忧参半。
蒋昌建:比亚迪的决策机制就是你吗?
王传福:相对来说,我是主要指挥者。
王传福:我刚才说,新能源车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了10%。这其中,八成是市场驱动,只有不到两成是政策驱动。两年前,市场份额为5%时,政策驱动和市场驱动的因素各占一半。4年前,市场份额为3%时,可能八成是政策驱动,政策一调整,市场就往下滑。
比亚迪现在的月销售里,90%是私家车,不是出租车,也不是政府采购。未来3年,市场可能更稳定、更可持续。这时候,企业要靠真正的产品打动消费者,要有真正的核心技术,要能解决市场痛点,才能获得稳定增长。
蒋昌建:在整个产业链上,比亚迪有些环节可能被超越了,有些环节的追兵正紧追猛赶,你对他们怎么看?
我们深刻研究后认为,新能源汽车一定要有过渡阶段,即先从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再到纯电动车,这条赛道很多人的理解并不透。今年我们一推出超级混动车,就获得了大量订单。一方面是因为我们技术创新很强,另一方面同行对这块注意力不够,他们全被吸引到纯电动车去了。
今年12月份,比亚迪的插电式混动车产量会很大,因为我们要解决中国无车家庭购买第一台车的需求。以秦PLUSDM-i为例,可油可电续航里程最大1245公里,亏电状况下百公里油耗低至3.8L,彻底改写了“混合动力教科书”。同时驾驶体验无限接近于纯电动车,NVH、平顺性、操作性远优于燃油车。此外,DM-i车型享受绿牌、10%的购置税减免、双积分等优惠,已做到与同级传统燃油车同等价位。
蒋昌建:在亚布力论坛的舞台上,经常聊企业家精神,你觉得自己身上有哪些企业家精神?
王传福:企业家要有责任、担当,企业家首先要跟着国家战略发展方向走,技术产品要符合绿色、创新的方向。第二,要有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第三,要坚持和有毅力。第四,要埋头苦干。
2021中国汽车重庆论坛发言实录
2021年6月13日
汽车是消费市场的顶梁柱,重庆正在大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重庆论坛的举办起到了行业发展的风向标作用。近年来我们在重庆建立了产业基地,刀片电池在重庆制造,首条商业运行的云巴线于今年4月份在重庆璧山商业运行。欢迎各位嘉宾和朋友,有机会到重庆璧山参观体验。
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作为企业比亚迪用技术的方法助力实现零碳目标。2008年比亚迪提出太阳能等梦想,打通能源从吸收、储存到应用的全产业链环节。十多年过去了,谁也不曾想到,当时说太阳能1瓦是1.6欧元,今天太阳能的成本降到1瓦0.3人民币,做到平价上网。还有铁电池当时做到3000速的寿命,做到300公里的里程,现在循环速率达到1.5万次,做到600公里。新能源行业走到今天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局面,从国内国外来看,新能源替代燃油车大势已定,对石油的依赖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加上碳达峰、碳中和的风口,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越来越好,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从今年3月突破10%的关口,到5月达到了11.4%,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在新能源车的赛道上,中国品牌发展也越来越好,在国内市场份额不断提升的同时,也在积极布局海外乘用车市场。
面对三个70%的挑战,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比任何一个国家都紧迫。发展新能源车最主要是解决石油卡脖子的问题,但是我们国家的谷(音)资源几乎没有,列(音)资源也很少,中国不可能走回头路,从石油卡脖子变成被金属谷、镍(音)的卡脖子。刀片电池作为与三元电池基本相当,通过行业最苛刻的实验,解决产品的安全性和稀有金属卡脖子的问题,电池循环寿命高达1.5万次,成本也具有竞争力,是符合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绿色电池。重庆是福级电池(音)的核心基地,目前具有20G瓦的产能,年底产能规划提升到35G瓦时,欢迎各位嘉宾和朋友到基地参观。
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蛋糕很大,需要行业一起努力奋斗,未来几年行业格局调整的速度可能比现在想象还要快,相信中国品牌一起努力,一定可以实现总书记提出的把民族汽车品牌搞上去的期望和要求和汽车强国梦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