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中国大宗商品指数解读新闻频道

央视网消息: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调查、发布的2023年12月份中国大宗商品指数(CBMI)为100.7%,较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指数连续三个月出现回落。分项指数显示,销售量、供应量均呈上升走势,供应量升幅有所收窄,库存量呈下降走势;从市场来看,对一些大宗商品的冬储需求拉动了销售指数的上涨,但反弹动力仍显不足,后续虽仍有补库空间,但幅度不及往年正常年份。从供应端来看,由于新冠疫情的反复、全球产业链的中断和极端天气的频发,大宗商品的供应受到影响,导致能源市场供应偏紧及工业品供过于求。综合来看,当前国内大宗商品市场供应宽松,市场情绪谨慎。后期来看,进入1月份,随着前期宏观利好消息被市场逐步消化,叠加多地天气将处于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市场需求将继续下降,加之春节临近,终端企业需求将有所放缓,贸易商也将逐步季节性离市,整体交易活跃度下降。同时由于资金压力趋于加大,供方为了回笼资金,会有意加快出货速度,大宗商品价格走势趋于走低。

一、商品供应增速继续减缓。

2023年12月份,大宗商品供应指数连续两个月出现回调,当月较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至100.3%,为今年仅高于1月份的第二低点。从各主要商品情况来看,随着预期节前消费端备货增加,部分商品生产企业生产热情依然高涨,本月商品整体产量有所增加,但受制于利润、原料、限产、检修等因素影响,部分商品生产企业逐渐下调生产计划,市场供应增速减缓。各主要商品中,受市场需求走弱利润降低的影响,钢铁企业生产意愿下降,导致钢铁供应量下降,铁矿石、原煤、成品油和汽车供应量均有所增加,其中铁矿石、原煤因为冬储行为导致需求增加,供应量有所增加,成品油受12月份的炼油利润较前期有所上涨,供应量增加,化工方面受到开工负荷率下滑及红海事件的影响,供应量有所减少。

1、钢厂生产意愿下降,钢铁供应量呈下降走势

2023年12月份,钢铁供应量较上月下降1.5,结束连续六个月供应量上升的格局,显示出:12月以来,钢材市场需求走弱,炼钢利润降低,企业生产意愿相应下降,同时采暖季限产政策逐渐严格,对钢材生产有一定抑制作用。在此情况下,钢厂生产有所下降。生产指数为45.8%,环比下降2.2个百分点。据中钢协统计,12月上旬重点统计钢铁企业日产粗钢193.16万吨,环比下降4.19%,日产生铁181.43万吨,环比下降3.21%,日产钢材191.25万吨,环比下降12.26%。到中旬时,日产粗钢192.89万吨,环比下降0.14%,日产生铁181.46万吨,环比上升0.01%,日产钢材196.13万吨,环比上升2.55%。中旬生产较上旬小幅回升,但幅度远小于上旬的环比下降幅度。结合来看,12月内钢材生产呈现下降态势。1月份,钢厂生产将面临多方面压力。一是钢铁需求随着气温进一步下降,供给端动力相应下降。二是采暖季钢厂停限产将会持续严格落实。三是春节前高炉检修情况较多,直接限制生产。在多个因素的影响共同作用下,后市生产端或将持续走低。

2、发运量和到港量环比均出现增量,铁矿石供应增加

2023年12月份,铁矿石供应量较上月增加2.3%,供应量再次转为扩张。从供应端的表现来看,全球铁矿石发运量以及中国铁矿石到港量环比均出现增量。需求端方面,日均铁水产量环比下降2.7万吨/天至222.1万吨/天,降幅1.2%。12月份中国45港到港量绝对值环比有所增加,预计12月份中国45港铁矿石到港量为10498万吨,月环比增加307.2万吨,同比去年同期减少217万吨;日均到港338.6万吨,月环比减少0.9万吨。1-12月份,我国45港铁矿石预计到港总量12.04亿吨,同比增加3102.9万吨,增幅2.6%。2月份全球铁矿石发运总量环比增加,预计12月份全球铁矿石发运量为14909万吨,月环比增加1685万吨,同比去年同期增加958万吨,处于今年月度偏高位置;日均发运480.9万吨,月环比增加40.1万吨。1-12月份,全球铁矿石发运量累计达到15.69亿吨,年同比增加5139万吨,增幅为3.39%。根据近三年年末冲量后的发运来看,2023年1月份全球铁矿石发运量环比下降1960万吨,2022年1月份环比下降1754万,2021年1月份环比下降1902万吨,预计2024年1月份全球铁矿石发运量环比或将明显下降。

3、高库存下市场煤采购积极性低迷,煤炭供应增速继续放缓

2023年12月份,煤炭供应量较上月增加1.2%,增速较上月放缓1.4个百分点,煤炭供应量连续十一个月增加,但增速连续两个月放缓,显示出:进入年末,部分上游煤矿陆续完成年度生产任务,煤炭产量预期缩减,受寒潮天气影响范围及强度增大,电厂耗煤明显加快,但在高库存下市场煤采购积极性低迷,加之非电行业进入消费淡季,采购需求释放有限,市场呈现供需双弱局面。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1月份全国生产原煤4.1亿吨,同比增长4.6%,增速比上月加快0.8个百分点,日均产量1379.9万吨。1-11月全国原煤累计产量42.4亿吨,同比增长2.9%。据Mysteel煤矿开工数据显示,截止12月29日,全国426家煤矿开工率为90.1%,周环比下降0.6%,临近年末部分煤矿生产任务即将完成,叠加安全检查及雨雪天气等影响,部分煤矿生产阶段性受限,整体供应水平有所缩减。站台及终端补库需求稍有增加,部分在产煤矿拉煤车辆增多,少数煤矿根据自身库存及需求情况上下小幅调整煤价。但随着港口煤炭价格下跌,市场户整体需求一般,产地价格持续承压。

4、中国独立炼厂开工率预期上涨,成品油资源供应上升

2023年12月份,成品油供应量较上月增加0.7%,结束了之前连续两个月的下降,显示出:四季度以来汽柴油产量均呈现不同程度下跌;主因“金九银十”汽柴油需求增长不及预期,库存上移,汽柴油价格震荡走跌,独立炼厂因炼油利润不佳,及对后市需求呈看空预期,降低开工负荷,进入12月份,炼油利润虽有上涨,但是多数炼厂因原油配额不足,需求疲软,维持低位开工率运行。数据显示,截止12月28日,本月国内独立炼厂产能利用率63.85%,其中汽油产量356.75万吨,柴油总产量727.84。月内产能利用率小幅上涨,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汽柴油产量呈呈震荡上涨趋势。12月份以来独立炼厂汽油价格先跌后涨,柴油价格震荡收跌。截止12月28日当周,汽油均价8354元/吨,环比上涨77元/吨,涨幅0.93%;柴油均价7210元/吨,环比下跌227元/吨,跌幅3.05%。

二、销售增速小幅回升。

2023年12月份,大宗商品销售指数小幅回升0.1个百分点,至101.4%,显示企业的冬储行为及节前消费端备货为大宗市场需求端提供支撑,销售指数上涨,但受制于大宗市场行情低迷,企业冬储的热情不及往年,且加之部分地区疫情反复,持续降雪,又进一步影响了市场需求,终端企业采购越发趋于谨慎,本月销售指数增速仅表现为小幅回升。各主要商品中,铁矿石、原煤、有色金属和汽车销售量继续增加,增速继续加快;化工销售量均有所增加,但前期石化产品价格上涨主要在于成本和供给层面的驱动,随着驱动力的边际弱化,以及价格上涨之后的传导逐步出现阻力,后期价格上涨恐难持续,故销售增速有所减缓;钢铁方面,12月是钢铁行业的传统淡季,今年大范围暴雪寒潮天气使得多地气温骤降,也加快了钢市需求衰减的步伐,整体需求进入了季节性衰退期,市场销售量出现下降;成品油方面,进入12月,需求依旧平淡,且出口量受阻,对炼厂开工仍有制约,导致成品油销售量下降。

1、行业淡季效应显现,钢铁市场供需同步下降

2、钢厂节前补库刚需,铁矿石需求整体上升

3、寒潮天气加速需求的释放,煤炭销售整体增多

4、需求依旧平淡,且出口量受阻,成品油市场销售量下降

三、商品库存出现回落。

2023年12月份,大宗商品库存指数为99.8%,较上月回落1.9个百分点,整体商品库存量在连续两个月增加后出现回落,从指数的变化情况看,本月销售指数大于供应指数,库存压力减缓,加之多重因素影响下的限产检修,商品供应增速减缓,导致市场库存整体减少。从各主要商品库存情况来看,钢铁、铁矿石、有色金属库存量减少,其余品种库存量继续增加,但增速较上月均有所减缓。

1、流动性偏紧加大库存压力,钢铁库存量继续下降

2023年11月份,钢铁库存量较上月减少0.4%,降幅较上月收缩0.7个百分点,连续四个月下降。西本新干线监测库存数据显示,截至12月28日,全国主要样本城市螺纹钢累计库存396.85万吨,月环比增加28.35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5.29万吨;线材累计库存52.81万吨,月环比增加2.41万吨,较去年同期下降14.61万吨;五大钢材品种累计库存894.85万吨,月环比增加20.88万吨,较去年同期下降3.74万吨。从钢厂库存来看,据中钢协数据显示,2023年12月中旬,重点统计钢铁企业钢材库存量1501.65万吨,比上一旬增加91.04万吨,增长6.45%:比上月同旬减少31.34万吨,下降2.04%;比去年底增加194.21万吨,增长14.85%;比去年同旬减少97.36万吨,下降6.09%,比前年同旬增加144.65万吨,增长10.66%。尽管最近累库幅度不大,但从钢联样本看,今年累库比过往年份要稍早,12月就已连续累库三周了,1月累库幅度将加大,或超过200万吨。统计局数据显示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19.9天,同比增加0.9天,基本面的压力将加大,看是否倒逼钢厂进一步减产。2024年初钢厂大概率不大会像2023年初那样囤货,贸易商更是谨慎做库存。所以,一旦显性库存增加明显,对价格的压力就可想而知。

2、受供需双重影响,铁矿石库存量再次下跌

2023年12月份,铁矿石库存量仅表现一个月的回升后,再次呈现下跌走势,本月铁矿石库存量较上月减少0.7%。12月中国45港铁矿石库存整体延续了10月中旬至今的累库趋势。节奏上,月初累库幅度有所扩大,中旬出现小幅去库后月末再度回归累库通道。截止12月28日,45港铁矿石库存总量11991.73万吨,较上月底高494万吨,比今年年初库存低1138.8万吨,比去年同期库存低1193.9万吨。本月45港铁矿石库存整体表现累库趋势,上旬我国受强降温及大风天气影响,供应端下降且疏港阶段性回升,库存小幅去库,中下旬到港恢复叠加铁水呈下行趋势,45港库存重回累库通道。短期来看,供应端,1月铁矿石发运量季末冲量后回落,综合海漂库存及到港比例来看,巴西、澳洲预计到港量大幅增加后下降,受矿价影响非主流到港量预计依旧强势,2024年1月份到港量预计表现同、环比均增加;需求端,1月份部分钢厂检修高炉即将复产,高炉铁水产量环比回升,但节前补库预期下,原料价格中枢仍处高位,钢厂利润修复依旧承压,铁水产量回升空间有限。在供需双重影响下,1月港口库存预计延续累库趋势。

3、需求端表现不佳,煤炭库存增速减缓

2023年12月份,煤炭库存量继续增加,当月较上月增加0.1%,增速较上月减少2.8个百分点,显示在高库存制约下,终端仍以刚需补库为主,终端需求整体依旧偏弱。据Mysteel动力煤港口库存显示,截至2023年12月22日,Mysteel统计55个港口样本动力煤库存6745.00,环比减230.7;其中东北区域港口库存335.40,环比减9.3,环渤海区域港口库存2926.80,环比减196.6,华东区域港口库存1166.00,环比减8,江内区域港口库存963.80,环比减51.8,华南区域港口库存1353.00,环比增35(单位:万吨)。本周库存华南库存上涨外其余港口库存均呈下降态势,港口降库困难,整体交投表现不畅,需求端表现不佳,基本刚需拉运为主。年关将至,部分贸易商急于出货降价销售,下游还盘走低,上下游还报盘价差拉大,交投僵持,实际成交表现不佳。现港口降库节奏较慢,市场信心不足,多以观望为主,短期内全国各港降库压力依旧。

4、经销商加大清库力度,汽车库存量增速放缓

2023年12月份,汽车库存指数较上月增加0.4%,增速较上月减缓2.4个百分点,显示随着供应持续增加,而市场需求增速放缓,汽车库存压力进一步加大。从市场的情况来看,12月进入收尾冲刺阶段,年底旺季市场需求持续释放。目前,有近20余家车企官宣下调车价,经销商也加大限时优惠方案,各地方补贴也密集出台,全力促进汽车消费。12月上半月,部分地区大范围雨雪天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集客和车辆交付,销量增长相对乏力。下半月,在返乡潮带动下,叠加年底大促,客流及销量超预期走高。综合预计12月乘用车终端零售量在245万左右,与去年12月基本持平。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最新一期“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VIA(VehicleInventoryAlertIndex)显示,2023年12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3.7%,同比下降4.5个百分点,环比下降6.7个百分点,库存预警指数位于荣枯线之上,汽车流通行业仍处在不景气区间,但景气度显著回升。尽管汽车消费复苏,但距离主机厂对经销商的考核目标和预期仍有距离。临近年末,经销商为达成全年任务目标拿到年终返利,加大清库力度。经销商库存压力有所缓解,但盈利压力依然较大。

综合来看,12月份,国内大宗商品市场的供需博弈仍然明显,需求疲弱或是整体大宗商品共同面临的困境,而此时供应的过剩或紧张便成为了商品价格的主导逻辑。从目前来看,需求的疲弱有望随着海内外经济的复苏得到改善,加之市场内生动力稳定释放以及稳经济政策进一步发力的情况下,国内经济回稳向好运行仍具备基础。

1、经济运行基本平稳,2024年有望继续回升向好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发布的2023年1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较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小幅下降。从指数的结构变化来看,经济运行基本平稳,企业生产活动持稳运行,新动能继续稳定增长。但出口受季节性影响回落明显,原材料与产成品价格指数差有所扩大。从指数全年走势来看,经济呈现稳定恢复、结构向好发展态势。2024年经济有望继续回升向好。

回顾2023年,制造业PMI全年均值为49.9%,高于2022年全年均值0.8个百分点。从指数年内走势来看,制造业PMI在一季度运行在50%以上的较好水平,显示在疫情影响消退后经济快速恢复,二季度指数较快回落,显示在积压需求快速释放后经济回升势头有所放缓,三、四季度指数均值运行在49.5%左右的水平,显示在各地积极落实稳经济促增长等政策措施的带动下,我国经济保持相对稳定运行。结合制造业PMI和四大行业PMI走势来看,全年经济呈现稳定恢复、结构向好发展态势。

2、年终岁末看油气大宗商品走势

近期国内、国外均有重要会议召开。国内方面,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要求,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2021年和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政策总基调均为“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今年的会议在2021年和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基调“稳字当头”基础上,又进一步增加了“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新要求,传递出更为积极的政策信号,显示出对中高速增长水平的进一步重视。国内经济向好的大方向为市场信心形成托底,良好的预期将成为2024年大宗商品市场的一颗定心丸。

总的来看,当前仍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但总体复苏的格局并未发生改变,大宗商品整体环境预期继续改善。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预计2024年我国油气需求仍将是全球油气需求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全球产业链最全的生产大国,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第三大天然气消费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超7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过40%,油气对外依存度高位运行。因此,除了仍需要从全球市场大规模进口油气外,还应持续加大勘探开发力度,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强调,“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明年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扎实做好经济工作。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落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高效利用,提高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

THE END
1.零售前瞻丨2024年汽车行业怎么干?多维度市场拆解给你答案然而,鉴于中国汽车市场绝无仅有的规模,我们不能仅仅只参考过往的发展规律,就断定中国汽车市场已经进入饱和阶段,如果从公安部公布的2022年汽车保有量前20的城市排名来看,我们就会发现中国汽车市场的复杂性。 1. 一线城市中,只有北京的每千人汽车保有量超过了全国平均值228,上海和广州分别只有191和176,远远低于全国平均https://geoq.cn/newsinfo/6337783.html
2.艾媒咨询2023数据显示,2023年1-6月中国汽车销售量达1324万辆,同比增长9.8%,二手车交易量达877万辆,同比增长15.6%,汽车销售发展为互联网汽车金融提供坚实发展基础。中国汽车产业不断完善,新一代消费群体对金融和互联网服务接受程度更高,传统车企与新能源车企纷纷拓展汽车金融业务领域,互联网汽车金融行业规模有望实现进一步扩张。20https://www.iimedia.cn/c400/95664.html
3.2024年行情,30多家芯片大厂怎么看?高通同时示警,客户仍在处理过剩的芯片库存,高通评估,短期内库存仍然较高,预期本季非苹手机销售额将与上季度持平。分析师认为,这暗示高通正在流失中国大陆的非苹市占率。至于全球手机市场展望,高通认为,今年全球手机出货量将比去年“持平或微幅增加”。高通CEO艾蒙(Cristiano Amon)表示,“在经历2023年的修正年后,安卓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708038
4.张夕勇:瞻望2030,新能源汽车十大发展趋势汽车频道3.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将超过70%,中国品牌海外市场占有率将达15%。 4.中小城市和农村市场将成为新能源汽车新的主力市场。 5.市场淘汰赛加快,国内市场将形成“6+N”格局。 6.供应链将成为新能源整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7.“城市展厅+交付中心”将成为主流销售模式。 http://auto.youth.cn/xw/202308/t20230804_14695766.htm
5.中国汽车销量,汽车销量查询,2024年中国汽车销量合计汽车销量:343525524辆 月均销售:1605260辆 时间销量同比销量明细 2024-10227167011.77% 品牌厂商车型 2024-0921169254.83% 品牌厂商车型 2024-081913002-0.49% 品牌厂商车型 2024-071725174-3.17% 品牌厂商车型 2024-061769462-6.59% 品牌厂商车型 2024-0517164431.81% https://xl.16888.com/month.html
6.车市扫描2024年08期(2月26日3月03日)2024年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李强总理做了政府工作报告,总结了2023年的重点工作,提出了提振汽车消费等与汽车产业相关的发展任务,对2024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值得认真领会学习。 尤其是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的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从增加https://www.dongchedi.com/article/7343189190542508582
7.销售激励方案范文(精选9篇)2、销售量:按产品划分,根据公司下达基数计算; 3、价格:执行公司定价销售,为了追求公司利益最大化,销售价格超出公司定价可按一定比例提成。 七、销售费用管理: 销售费用按销售额的0.5‰计提,超出部分公司不予报销。 八、提成方式: 营销团队集体计提,内部分配,其分配方案和记发经营销副总裁审批执行。 https://www.unjs.com/fanwenku/289807.html
8.企业中高层时事解读课2022第41期(总期140期)在线培训课程近年来,中国银保监会持续深化保险营销体制改革,推进保险销售能力资质分级工作,明确要求行业自律组织发挥平台优势,研究保险产品销售环节风险,建立销售人员销售能力资质分级体系和相应的培训测试机制,严格销售资质分级管理。保险业协会充分调研行业销售人员业务状况和制度环境,顺应营销变革方向,研究起草了《建设规划》草案,在行业https://www.zzqyj.net/?list_89/1417.html
9.宁夏税务热点问答(2024年)答: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办理2023年度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4年第2号)第五条规定,2023年度汇算办理时间为2024年3月1日至6月30日。在中国境内无住所的纳税人在3月1日前离境的,可以在离境前办理。 2023年度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年度汇算什么时候开始? https://www.dlsstax.com/article?aid=37318
10.中国汽车流通协会:12月进口新能源汽车销售3423辆中国汽车流通协会:1-2月进口新能源汽车销售3423辆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张冰)4月7日,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官微发布的数据,2024年1-2月,进口新能源汽车销售3423辆,季节性走弱,同比下降41.4%,其中纯电动汽车下降30.3%,插电混合车型同比下降49%。 编辑 岳彩周https://news.sina.cn/2024-04-10/detail-inarieaw5505370.d.html
11.消费形势范文10篇(全文)由于目前我国汽车保有量基数较大, 难以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加上限行限购政策, 以及油价上涨导致汽车消费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 消费者购买积极性将受到较大抑制。但从整体发展水平看, 2012年, 中国居民仍处于消费升级阶段, 在这样的发展阶段, 汽车消费的增长是GDP增长的1.5倍。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城市化带动的汽车消费https://www.99xueshu.com/w/ikeyh5nijili.html
12.2024年11月25日中汽协:10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193.1万辆环比【中汽协:10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193.1万辆 环比增长12.9%】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24年10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193.1万辆,环比增长12.9%,同比增长30%,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70.1%,销量占有率比上年同期提升10.4个百分点。2024年1—10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1384.9万辆,同比增长21.2%,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https://news.smm.cn/live/detail/103056521